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友良 裴建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中的分散方法,以及纳米Al2O3、纳米SiO2的填充改性对PTF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混合和气流粉碎的组合方式可使无机纳米粒子在PTFE中得到均匀分散;用量0~3%的纳米Al...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中的分散方法,以及纳米Al2O3、纳米SiO2的填充改性对PTF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混合和气流粉碎的组合方式可使无机纳米粒子在PTFE中得到均匀分散;用量0~3%的纳米Al2O3提高了PTFE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用量3%的纳米SiO2显著改善了PTFE材料的耐磨耗性能;纳米Al2O3和纳米SiO2协同改性PTFE,获得了拉伸强度27.4MPa、断裂伸长率306.7%、邵D硬度60.0、磨耗量0.001g和摩擦系数0.20的综合性能优异的改性PTFE耐磨耗材料,该改性PTFE材料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曲轴油密封件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AL2O3 纳米SIO2 改性
下载PDF
分散聚合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友良 裴建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5,共3页
应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树脂,研究了乳化剂全氟辛酸铵、稳定剂石蜡、引发剂过硫酸铵以及聚合压力对PTFE分散聚合体系稳定性和PTFE分散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氟辛酸铵用量为0.65%时,可确保PTFE分散聚合体系的稳... 应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树脂,研究了乳化剂全氟辛酸铵、稳定剂石蜡、引发剂过硫酸铵以及聚合压力对PTFE分散聚合体系稳定性和PTFE分散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氟辛酸铵用量为0.65%时,可确保PTFE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得到没有凝聚粒子的PTFE乳液;全氟辛酸铵分步加入的方式降低了PTFE树脂的标准相对密度,提高了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石蜡用量为12%时,树脂粘釜现象明显改善;过硫酸铵用量0.020%、聚合压力1.5MPa时,PTFE分散聚合速率达到76g/(L·h),得到标准相对密度2.171、拉伸强度30.6MPa、断裂伸长率469%的PTFE分散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分散聚合工艺 制备方法 断裂伸长率 拉伸强度
下载PDF
具有“核-壳”型结构吸水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友良 吾国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提出了吸水树脂的"核 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该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壳,解决了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不能兼得的矛盾,合成出吸水倍率≥450g/g、加压吸收倍率≥30g/g和高凝胶强度的吸水树脂。研... 提出了吸水树脂的"核 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该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壳,解决了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不能兼得的矛盾,合成出吸水倍率≥450g/g、加压吸收倍率≥30g/g和高凝胶强度的吸水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用量、表面改性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吸水倍率 合成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中和度 交联密度 表面改性剂 用量 吸收 种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友良 郑秀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13,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和搅拌转速对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丙烯酸中和度、阻聚剂和交联剂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搅拌转速300~450r/min时,反相...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和搅拌转速对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丙烯酸中和度、阻聚剂和交联剂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搅拌转速300~450r/min时,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好、制得分散性良好的均匀珠状吸水树脂;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酯(400)为交联剂,制得吸水树脂水溶性组分质量分数小于4%;丙烯酸中和度(摩尔分数)为80%时,树脂的吸水倍率与吸生理盐水倍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3和68;丙烯酸中存在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不会影响树脂的吸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友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67-69,75,共4页
综述了乳液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合成PVDF树脂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并进行了这两种合成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树脂 悬浮聚合法 乳液聚合法 反应原理 PVDF 工艺流程 合成方法 优缺点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乳液后处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友良 陈剑君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7,41,共4页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纯白。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硝酸铝质岔分数为1%、凝聚温度大于或等于60℃、凝聚搅拌转速为100r/min、树脂干燥温度115—120℃、树脂干燥时间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工艺 乳液 聚偏氟乙烯 PVDF 后处理工序 搅拌转速 凝聚 洗涤 铝质 色泽
下载PDF
模塑级聚偏氟乙烯乳液聚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友良 陈剑君 +1 位作者 陈中元 裴建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乳液聚合工艺对模塑级聚偏氟乙烯 (PVDF)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乳化剂全氟辛酸和乳液稳定剂石蜡复合使用 ,可得到粒径分布窄、稳定性良好的PVDF乳液 ,聚合用石蜡可循环使用 ,聚合残留的偏氟乙烯 (VDF)单体经气液分离、干... 研究了乳液聚合工艺对模塑级聚偏氟乙烯 (PVDF)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乳化剂全氟辛酸和乳液稳定剂石蜡复合使用 ,可得到粒径分布窄、稳定性良好的PVDF乳液 ,聚合用石蜡可循环使用 ,聚合残留的偏氟乙烯 (VDF)单体经气液分离、干燥后可用于聚合反应 ;确定了在 10 0L卧式釜中乳液聚合制备模塑级PVDF的工艺条件为 :搅拌转速 60r/min、过硫酸铵用量 0. 0 3 5 %、链转移剂用量 0 . 6%、全氟辛酸用量 0. 13 %、石蜡用量 0 .2 % ,所制得的PVDF的性能可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乳液聚合 全氟辛酸 石蜡 模塑级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增韧改性聚氯乙烯树脂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友良 许锡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9-201,208,共4页
综述了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悬浮溶解接枝共聚法和悬浮低压接枝共聚法三种接枝共聚方法增韧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C)的制备工艺,以及接枝共聚增韧改性PVC的结构特征和性能。接枝共聚法与共混法相比,明显改善了增韧改性剂和PVC之间的相容性... 综述了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悬浮溶解接枝共聚法和悬浮低压接枝共聚法三种接枝共聚方法增韧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C)的制备工艺,以及接枝共聚增韧改性PVC的结构特征和性能。接枝共聚法与共混法相比,明显改善了增韧改性剂和PVC之间的相容性,显著提高了增韧改性剂对PVC的增韧效果,表明了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已成为增韧改性PVC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接枝共聚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改性聚四氟乙烯活塞环专用料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友良 金菊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研究了青铜粉、玻璃纤维、二硫化钼复合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方式有效改善了青铜粉与PTFE的相容性;青铜粉、玻璃纤维和二硫化钼的三元协同改性提高了PTFE的耐磨性和硬度,稍微降低了... 研究了青铜粉、玻璃纤维、二硫化钼复合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方式有效改善了青铜粉与PTFE的相容性;青铜粉、玻璃纤维和二硫化钼的三元协同改性提高了PTFE的耐磨性和硬度,稍微降低了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终得到了适用于制作中低压压缩机活塞环的改性PTFE的配方(质量含量,下同):青铜粉18%-20%、玻璃纤维10%-12%、二硫化钼5%、PTFE6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青铜粉 玻璃纤维 二硫化钼 活塞环 专用料
下载PDF
偏氟乙烯乳液聚合的气液传质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友良 郑秀莲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推导了表征气液传质效果的K值计算方法,并研究了聚合釜装填量、搅拌桨型和转速等因素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釜装填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大,K值增大,气液传质效果提高;在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的情况下,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 推导了表征气液传质效果的K值计算方法,并研究了聚合釜装填量、搅拌桨型和转速等因素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釜装填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大,K值增大,气液传质效果提高;在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的情况下,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下层二叶斜桨的方式明显比单层的二叶斜桨或二叶平桨的K值大,气液传质效果好。确定了5L釜偏氟乙烯(VDF)乳液聚合必需的良好搅拌效果的条件:装填量3L,搅拌转速700r/min,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和下层二叶斜桨;VDF聚合速率达到115g/(L·h),合成出固体质量分数20%、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的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乳液聚合 气液传质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友良 《化学工程师》 CAS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从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颗粒度的控制、吸水速度的改善等方面综述了反相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这两种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方法的技术进展和工艺改进,并论述了树脂的“核-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 从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颗粒度的控制、吸水速度的改善等方面综述了反相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这两种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方法的技术进展和工艺改进,并论述了树脂的“核-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壳,解决了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不能兼得的矛盾,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吸水性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展 树脂合成 高吸水性树脂 反相悬浮聚合 结构设计原理 交联密度 分散体系 工艺改进 溶液聚合 吸水速度 实施技术 树脂颗粒 综合性能 凝胶强度 吸水倍率 稳定性 颗粒度 核-壳
下载PDF
含氟聚合物的合成概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友良 《天津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6-9,共4页
概述了无定型含氟树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热塑性氟塑料THV、聚偏氟乙烯(PVDF)等含氟聚合物新品种的性能和合成方法。
关键词 无定型含氟树脂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 THV 聚偏氟乙烯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偏氟乙烯单体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友良 许锡均 《有机氟工业》 CAS 2004年第4期16-20,共5页
综述了偏氟乙烯单体的各种工业化制备工艺路线、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偏氟乙烯 单体 制备工艺 工艺特点 评述 工业化 路线
下载PDF
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树脂及膜系列的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友良 陈中元 《聚氯乙烯》 CAS 2004年第6期33-36,共4页
综述了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树脂(PVDC树脂)及膜的系列新牌号的组成、配方以及利用共混、共聚等手段改进PVDC树脂及膜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PVDC 树脂 配方 改性
下载PDF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合成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友良 《有机氟工业》 CAS 2005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综述了聚合分散介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等因素对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PFA)中不稳定端基数目的影响,氨、 铵盐处理和氟气处理这两种不稳定端基的后处理工艺,以及球晶尺寸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树脂 可熔性 技术进展 合成 后处理工艺 分散介质 链转移剂 氟气处理 控制方法 球晶尺寸 不稳定 引发剂 盐处理
下载PDF
日用型高吸水性树脂的改性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友良 余燕 《天津化工》 CAS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从树脂亲水基团的多样化、交联剂分子量的调整、树脂“核-壳”结构的设计、树脂与无机物的复合、互穿网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应用于婴儿纸尿裤、妇女卫生巾等日用卫生制品领域的日用型高吸水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交联剂分子量 “核-壳”结构 复合 互穿网络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友良 余燕 《上海塑料》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综合阐述了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安全性、加工工艺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性质 安全 加工 应用
下载PDF
全氟丙酰过氧化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友良 《浙江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综述了用作氟聚合引发剂的全氟丙酰过氧化物的合成工艺:由全氟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异构化制得全氟丙酰氟,由R225ca经光化学反应、或由氟丙羧酸氯化合成全氟丙酰氯,然后由前驱体全氟丙酰氟或全氟丙酰氯进行过氧化制得全氟丙酰过氧化物... 综述了用作氟聚合引发剂的全氟丙酰过氧化物的合成工艺:由全氟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异构化制得全氟丙酰氟,由R225ca经光化学反应、或由氟丙羧酸氯化合成全氟丙酰氯,然后由前驱体全氟丙酰氟或全氟丙酰氯进行过氧化制得全氟丙酰过氧化物。在分析了各步反应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的全氟丙酰过氧化物的制备工艺路线:采用羧酸氯化制备全氟丙酰氯的工艺路线、再结合反应精馏技术,使反应和分离过程一体化,实现目标产物全氟丙酰过氧化物的合成和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 丙酰氯 合成 氯化 羧酸 聚合引发剂 精馏 结合反应 综述 分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性能及用途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友良 《河北化工》 2005年第6期30-31,33,共3页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类重要的含氟树脂品种。对PVDF的理化性质、质量指标、毒性、安全、加工、用途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性质 安全 加工 用途
下载PDF
偏氟乙烯乳液聚合的气液传质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20
作者 朱友良 郑秀莲 《化学工程师》 CAS 2005年第6期11-13,40,共4页
首先推导出表征气液传质效果的K值计算方法,借此研究了聚合釜装填量、搅拌桨型和转速等因素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釜装填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大,K值增大,气液传质效果提高;在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1情况下,桨型采用... 首先推导出表征气液传质效果的K值计算方法,借此研究了聚合釜装填量、搅拌桨型和转速等因素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釜装填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大,K值增大,气液传质效果提高;在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1情况下,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下层二叶斜桨的方式明显比单层的二叶斜桨或二叶平桨的K值大,气液传质效果好。确定了5L釜偏氟乙烯(VDF)乳液聚合必需的良好搅拌效果的条件:装填量3L、搅拌转速700r·min-1、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和下层二叶斜桨;VDF聚合速度达到了115gPVDF·(L·h)-1,合成出固含量20wt%、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的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效果 乳液聚合 气液 搅拌转速 聚偏氟乙烯 装填量 计算方法 搅拌效果 聚合速度 粒径分布 聚合釜 K值 桨型 VDF 固含量 稳定性 增大 上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