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提取物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治疗马兜铃酸Ⅰ诱导肝肾损伤小鼠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哿瑞 皮亚妮 +5 位作者 王静 黄恺 彭渊 陈高峰 刘成海 陶艳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03-1910,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AR)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效果及其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8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10)、AR组(n=10)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n=...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AR)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效果及其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8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10)、AR组(n=10)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n=10)。模型组小鼠以20 mg/kg AAⅠ腹腔注射,1次/d,持续5 d。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羧甲基纤维素钠。AR组、NAC组20 mg/kg AAⅠ腹腔注射,1次/d,持续3 d;第4天分别按AR 75 mg/kg、NAC 150 mg/kg小鼠体质量剂量灌胃,1次/d,持续8 d。NAC为阳性对照药。给药造模结束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肾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荧光PCR及免疫组化分析肝、肾组织中p-STAT3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肝、肾组织IL-6、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肾体比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AR组ALT、AST、SCr和BUN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49.29、31.31、58.89、85.88,P值均<0.01);HE染色结果表明,AR可有效减轻AAⅠ导致的肝、肾组织结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荧光PCR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R可减少肝、肾组织p-STAT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发现,AR可下调IL-6、IL-1β及TNF-α表达。NAC与AR效应相似,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R对AAⅠ所致急性肝、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肾损伤 STAT3转录因子 黄芪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调节TRPM2表达的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哿瑞 马园园 +5 位作者 王帆 黄恺 彭渊 陈高峰 刘成海 陶艳艳 《肝脏》 2023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AR)调节TRPM2表达的抗急性DILI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小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7),对乙酰氨基酚(APAP)模型组,AR低、高剂量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每组各8只。其中AR低、高剂量组分别以50、75 mg/kg的AR灌...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AR)调节TRPM2表达的抗急性DILI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小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7),对乙酰氨基酚(APAP)模型组,AR低、高剂量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每组各8只。其中AR低、高剂量组分别以50、75 mg/kg的AR灌胃,NAC组以100 mg/kg灌胃,每日1次,共3 d。第4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350 mg/kg剂量APAP灌胃,12 h后处死全部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ALT、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瞬时受体电位M2型离子通道(TRPM2)表达。体外实验以不同剂量APAP(0、5、10、20 mM)孵育AML12细胞12、24 h,筛选出APAP肝细胞损伤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动态检测肝细胞TRPM2基因及蛋白表达。肝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R低、高剂量组及NAC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20 mM APAP诱导损伤,并分别以125、250μg/mL的AR、50 mM NAC孵育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肝细胞TRPM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AP可诱导急性DILI,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F=35.717、F=18.997,P值均<0.01),肝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中央静脉淤血;与模型组相比,AR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轻肝细胞坏死、肝组织MPO及TRPM2表达,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且AR高剂量组与NAC疗效相当。5 mM APAP孵育AML12细胞24 h明显诱导肝细胞损伤,且肝细胞TRPM2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25.408,P<0.01);与模型组相比,AR可提高肝细胞活力、降低肝细胞TRPM2表达。结论 黄芪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保护APAP诱导急性DILI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RPM2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黄芪 瞬时受体电位M2型离子通道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谷胱甘肽转移酶的作用
3
作者 沈婷婷 朱哿瑞 +5 位作者 王帆 孙鑫 黄恺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用二代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结合差异基因GO分析、KEGG富集分析,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1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8)。对照组小... 目的用二代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结合差异基因GO分析、KEGG富集分析,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1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8)。对照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喂养高脂饲料,连续7周,构建NAFLD模型。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G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油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和脂滴沉积情况;提取肝组织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基因表达量差异倍数≥2.0且P<0.05定义为差异基因,筛选对照组与模型组肝组织差异基因,应用GO、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分析,并采用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血清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2±0.50)mmol/L vs(1.00±0.29)mmol/L,t=-4.45,P=0.001]。HE染色提示:模型组可见弥漫性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油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胞浆内橘红色脂滴明显增多,且肝细胞脂肪变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1.88±0.64 vs 1.00±0.00,t=-3.86,P=0.006)。转录组测序提示两组差异基因1367个,其中上调基因数608个、下调基因数759个;且两组中GST基因差异表达17个。选择差异倍数最明显的前10个GST基因进行验证。与对照组相比,GSTa2、GSTa3、GSTa4、GSTm1、GSTm2、GSTm3、GSTm4、GSTp1、GSTo1表达下调,GSTk1表达上调。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GST通过参与类固醇代谢过程、脂肪酸代谢过程、胆固醇代谢过程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影响脂质代谢,与NAFLD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谷胱甘肽转移酶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徐敏华辨治支气管扩张症临证撷要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哿瑞 张晔 +1 位作者 黄海茵 徐敏华(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23-25,共3页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呼吸系统难治症之一,徐敏华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治疗需注重清热化痰、调畅气机,对于部分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可予以温药和之。附验案2则以佐证。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徐敏华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静 朱哿瑞 +3 位作者 黄恺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5期60-67,共8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肝、肾损伤的共性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模型组(n=9),模型组小鼠AAⅠ以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后处死。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肝、肾损伤的共性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模型组(n=9),模型组小鼠AAⅠ以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后处死。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和肝、肾组织病理特点;取正常组与模型组各3个肝、肾组织,提取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基因表达量差异倍数(FC)≥2.0且P<0.01定义为差异基因,分别筛选正常组肝、肾组织与模型组肝、肾组织的差异基因,再取肝、肾差异基因的交集,应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功能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找出关联基因最多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及SCr、BUN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灶状坏死和轻度汇管区炎症,肾组织可观察到肾小球水肿、肾小球固缩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转录组测序提示,肝、肾的共同差异基因为298个。对肝、肾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小分子分解代谢、有机酸分解代谢、羧酸分解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抗氧化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相关的GO分类呈显著富集;碳代谢、胰岛素抵抗、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JAKSTAT及PPAR信号通路等在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qRT-PCR验证提示,Stat3、Cdh1、Myc、Ugt2b38、Egr1等基因明显差异表达,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结论转录组学揭示AA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机制主要涉及补体和凝血级联、氧化还原过程、NF-κb、JAK-STAT信号通路等环节。后续需针对Stat3、Cdh1、Myc等基因进一步深入探讨AAⅠ的肝肾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转录组学 肝肾毒性 小鼠 中药研究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哿瑞 王静 +3 位作者 黄恺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89-2394,共6页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处理组(n=9)。处理组小鼠以AAⅠ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连续5 d,第6天处死、取材。检测血清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两组...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处理组(n=9)。处理组小鼠以AAⅠ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连续5 d,第6天处死、取材。检测血清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两组各随机选择3例肝组织样本提取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出表达显著的差异基因;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验证。计量资料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处理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331、4.947,P值均<0.01);处理组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小叶内见点状坏死。通过筛选条件[logFC>2倍且P<0.05]获得差异基因共计1352个,其中上调基因703个,下调基因649个。对这些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P<0.05),小分子分解代谢、中性粒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分泌颗粒细胞质囊泡腔、细胞质囊泡腔、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相关的GO分类呈显著富集;化学致癌、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癌症中的转录失调、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药物代谢、补体和凝血级联、谷胱甘肽代谢、PPAR信号通路等在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聚类分析发现明显下调基因包括Srd5a1、Lipc、Aqp8、Hba-a1、Slco1a1、Pklr等,采用qRT-PCR得以证实(P值均<0.05)。结论AAⅠ有明显急性肝毒性,其毒性主要涉及化学致癌、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转录组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哿瑞 王静 +1 位作者 刘成海 陶艳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 肾毒性
下载PDF
刘成海运用膏方辨治慢性肝病经验撷菁
8
作者 朱哿瑞 齐婧姝 吕靖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35-38,共4页
介绍刘成海教授运用膏方辨治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以病症结合、中西互参为基本原则,治以扶正化瘀为主,辅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养阴清热、解毒利湿等,且慎防药毒,以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扶正化瘀 膏方 刘成海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帆 朱哿瑞 +1 位作者 刘成海 陶艳艳 《肝脏》 2021年第8期939-942,共4页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APAP致肝损伤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等多个方面。近期有研究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APAP致肝损伤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等多个方面。近期有研究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MPT)、Keap1-Nrf2-ARE、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TRPM2)等多种信号分子激活参与APAP肝损伤过程。因此,本文旨在综述APAP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DILI的临床治疗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50例中草药与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琼 朱哿瑞 +5 位作者 顾宏图 刘坤 陈高峰 邢枫 陶艳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1,共6页
目的比较中草药与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肝组织病理学差异,探讨中草药致肝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治的50例DILI患者,分为中草药致DILI组和西药致DIL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 目的比较中草药与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肝组织病理学差异,探讨中草药致肝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治的50例DILI患者,分为中草药致DILI组和西药致DIL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特征,包括DILI的临床类型、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及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尤其是肝脏炎症部位与分级、脂肪变性的类型和程度及铁沉积等。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50例DILI患者中,中草药DILI 20例(40%),西药DILI 30例(60%)。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肝功能生化指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两组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损伤程度均以1级为主,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肝组织病理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脂肪变性(微泡性、大泡性和混合性)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中草药DILI组汇管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显著高于西药DILI(χ2=3.860,P<0.05),且中草药DILI组Kupffer细胞内铁沉积显著高于西药DILI(χ2=4.787,P<0.05)。结论中草药与西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但中草药DILI较西药DILI肝组织汇管区炎症反应更明显,Kupffer细胞内铁沉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中草药 西药
下载PDF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体系对中医药医保支付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冉 高阳 +3 位作者 祖亮华 朱哿瑞 窦丹波 桑珍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现阶段以按病种分值付费及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医保支付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医药诊疗信息平台不完善、优势病种少、临床路径不规范、中医服务价值低等问题成为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的突出矛盾。国际健康干预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研制... 现阶段以按病种分值付费及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医保支付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医药诊疗信息平台不完善、优势病种少、临床路径不规范、中医服务价值低等问题成为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的突出矛盾。国际健康干预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用于操作编码的统计系统,旨在为各国提供一套标准的用于健康干预统计、医保支付的信息平台。其完善的分类体系可以为中医药医保支付提供完善的干预信息平台,也将为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制定、优势病种的遴选、价值的核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 中医药干预信息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Ⅰ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时效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黄恺 +3 位作者 朱哿瑞 马园园 刘成海 陶艳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获得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动态差异转录组,为进一步探讨AAI肾毒性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CCK8和检测LDH活性,采用136.51μg/mL AAI孵育HK-2细胞0、3、6、12、24 h,提取细胞样本总RNA并... 目的:获得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动态差异转录组,为进一步探讨AAI肾毒性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CCK8和检测LDH活性,采用136.51μg/mL AAI孵育HK-2细胞0、3、6、12、24 h,提取细胞样本总RNA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计算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量;筛选不同时间点与0 h间差异基因,筛选条件为差异倍数大于2且P值小于0.05;应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基因的功能分析;通过韦恩图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共有和特有差异基因,利用qRT-PCR验证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的表达量,验证是否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全部样本共获得115.48 G的干净序列。与对照组相比,3、6、12、24 h不同时间点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1535、2406、3439、5073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920、1405、1675、2623个,下调基因分别为615、1001、1764、2450个。差异基因中共有2873个获得GO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成与分子功能3个大类。KEGG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富集的条目主要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苯丙氨酸代谢、癌症的转录失调等,下调差异基因富集的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得到大量时效转录组数据库和差异表达基因,对不同时间点共有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与PCR验证,表明马兜铃酸I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过程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苯丙氨酸代谢、TNF信号通路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录组 作用机制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