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造“妇女”与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 |
朱善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2
|
|
2
|
当下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环境--以山东省×镇为例 |
朱善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两种环境危机下的新农村建设——以沂蒙山区南部的西河村为个案 |
朱善杰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6 |
2
|
|
4
|
“亚洲的左翼思想与女性主义:回顾与展望”工作坊综述 |
朱善杰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大都会里的乡村:作为“文化”的崇明岛 |
朱善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0 |
|
6
|
“向死而生”与“生不如死” |
朱善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4 |
0 |
|
7
|
当呼吸成为问题时 |
朱善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6 |
0 |
|
8
|
再造“妇女”与当代社会——从《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谈起 |
朱善杰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横站:批判与介入之间——王晓明的文化研究思想述评 |
朱善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0 |
|
10
|
新的乡村“文化网络”下的文学环境——以山东省X镇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 |
朱善杰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1
|
变动中的世界,接地气的文学 |
朱善杰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2
|
底层歌声与信任重建 |
朱善杰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3
|
何处是“家园”?——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之一瞥 |
邱佩生
朱善杰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4
|
城市青年“居家”生活中的代际关系 |
朱善杰
|
《文化纵横》
|
2014 |
0 |
|
15
|
不文明陋习的危害 |
朱善杰
|
《党政干部参考》
|
2016 |
0 |
|
16
|
手工作坊的黄昏 |
朱善杰
|
《北方人》
|
2016 |
1
|
|
17
|
漫谈“低碳” |
朱善杰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辅导班的"丛林法则" |
朱善杰
|
《教师博览(上旬刊)》
|
2017 |
0 |
|
19
|
流动地活着,他们是长期的“临时工” |
朱善杰
|
《中外文摘》
|
2016 |
0 |
|
20
|
婚礼的狂欢与葬礼的娱乐——以溯湾河村为例 |
朱善杰
|
《天涯》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