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性脑水肿的MRI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1 位作者 秦震 孙兮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 评价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最佳方案。方法 测定MRI T_1和T_2值及水肿区大小,观察甘露醇用药前后对脑血管病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急性脑血管病14例,分为A、B二组。A组7例为发病后1~3天,平均已用甘露醇2~9次;B组7例为发病后4~7天已... 目的 评价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最佳方案。方法 测定MRI T_1和T_2值及水肿区大小,观察甘露醇用药前后对脑血管病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急性脑血管病14例,分为A、B二组。A组7例为发病后1~3天,平均已用甘露醇2~9次;B组7例为发病后4~7天已用甘露醇8~18次。 结果 A组病人用甘露醇后水肿区减小,T_1和T_2值下降,以水肿周边区为主。B组病人用甘露醇后水肿区增大,T_1和T_2值增加,以水肿中心区为主。结论 提示甘露醇在临床上只能在病情急需时短期应用。其脱水作用主要表现在水肿区的周边部分,若加重脑水肿主要表现在水肿区的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脑水肿 脑血管疾病 NMR 成像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甘露醇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国行 秦震 +1 位作者 姚景莉 张福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机理及用药剂量。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分别于缺血后12h、16h、20h、24h给予甘露醇1次、3次、5次和7次。用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来观察水肿的程度。结果用...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机理及用药剂量。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分别于缺血后12h、16h、20h、24h给予甘露醇1次、3次、5次和7次。用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来观察水肿的程度。结果用甘露醇1次、3次、5次病灶减少,组织病理上为轻度缺血水肿脑。用7次后病灶增大,组织病理上为重度缺血水肿脑。结论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可用来观察水肿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脑水肿 药物疗法 动物实验 形态学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国行 朱敏初 +1 位作者 秦震 姚景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23-325,共3页
为探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及最佳治疗方案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 ,分别于缺血后 12 h、16h、2 0 h、2 4 h给予甘露醇一次 ,和于缺血后 12 h开始用甘露醇 ,每隔 2 h一次 ,用三次、五次和七次 ,甘露醇用量为... 为探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及最佳治疗方案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 ,分别于缺血后 12 h、16h、2 0 h、2 4 h给予甘露醇一次 ,和于缺血后 12 h开始用甘露醇 ,每隔 2 h一次 ,用三次、五次和七次 ,甘露醇用量为 0 .5g/ Kg体重 ,对照组为缺血后 12 h、16h、2 0 h、2 4 h未用甘露醇。用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三个指标来观察水肿的程度。结果 :甘露醇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 ,连用 7次后脑水肿反而增加。提示临床使用甘露醇仅须在急需时短期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脑水肿 SD大鼠 治疗
下载PDF
Cerebrolysin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国行 洪震 +1 位作者 姚景莉 俞丽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84-3085,共2页
目的:评价Cerebrolysin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恢复期行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分为Cerebrolysin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简易智力状... 目的:评价Cerebrolysin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恢复期行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分为Cerebrolysin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的生活能力状态(TLS)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并以副反应量表(DOTES和TWI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脱落2例(脱落率3%,2/60),剔除1例(剔除率2%1/60)。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MSE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2±5.比22.0±6.6,P=0.0314)。其他3项量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CSS(A组:23.7±6.3比15.1±8.8;B组:25.2±6.8比16.0±8.1);ADL(A组:46.3±7.0比39.6±12.8;B组:45.7±9.4比39.7±11.6);TLS(A组:4.4±0.8比3.7±1.3;B组:4.5±0.8比3.5±1.3);MMSE(A组:17.8±5.2比22.2±5.6;B组22.0±7.0比22.0±6.6),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Cerebrolysin对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认知功能的恢复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LYSIN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疗效 恢复期 早期 安慰剂 副反应 氨基酸类
下载PDF
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百忧解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百优解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世界医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63-64,共2页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百优解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18所医院共199例病人进行随机开放性治疗研究。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在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汉密顿抑...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百优解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18所医院共199例病人进行随机开放性治疗研究。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在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少的百分率坑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百优解治疗卒中后抑郁是有效的,而且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治疗 百优解 中风 康复
下载PDF
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12期632-634,共3页
关键词 脑水肿 病理生理 治疗
下载PDF
脑电图在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系指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的炎性反应。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瘫痪等。病毒性脑炎常见,为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 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系指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的炎性反应。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瘫痪等。病毒性脑炎常见,为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也可以是病毒感染诱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变态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电图 精神行为异常 自身免疫系统 常见疾病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9
作者 朱国行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7年第4期199-203,共5页
脑水肿常需神经内外科处理,对脑水肿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笔者对脑水肿的分类。
关键词 脑水肿 治疗 病理 分类
下载PDF
颞叶癫癎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国行 孙冰 +1 位作者 王晋杨 洪震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4,7,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 (magneticresonancespectrum ,MRS)检查对颞叶癫患者致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 36例颞叶癫患者进行MRS检查 ,主要分析波谱的三个峰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峰位于 2 0 ppm ,总肌酸 (Cr)峰位于 3 0 ppm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 (magneticresonancespectrum ,MRS)检查对颞叶癫患者致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 36例颞叶癫患者进行MRS检查 ,主要分析波谱的三个峰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峰位于 2 0 ppm ,总肌酸 (Cr)峰位于 3 0 ppm ,胆碱类物质 (Cho)峰位于 3 2ppm) ,根据波峰曲线下的绝对面积计算出NAA/ (Cr +Cho)的比值 ,以NAA(Cr +Cho) <0 6 8作为判断异常的标准。结果 :36例病人中 34例NAA/ (Cr+Cho)比值 <0 6 8,其中双侧异常 2 1例 ,单侧异常 13例。结论 :MRS能准确反映体内NAA、Cho、Cr等代谢产物的变化 ,对颞叶癫的致灶有定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磁共振波谱 致痫灶 脑电图 影像学诊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国行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9期5-5,共1页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疗癫痫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癫痫发作,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是以记忆力、注意力以及精神运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疗癫痫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癫痫发作,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是以记忆力、注意力以及精神运动速度等方面的损害为主。初始发病年龄、用药数量、发作类型、病程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等均是影响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癫痫患者 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认知功能损害 生物医学模式 发作持续时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性的变化
12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秦震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性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XL—400型核孔滤膜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结果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红细胞变... 目的研究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性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XL—400型核孔滤膜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结果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白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红细胞与白细胞变形性,特别是白细胞变形性在急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变形 红细胞变形性 脑梗塞 急性
下载PDF
Isaacs综合征伴脊髓肿瘤(附1例报告)
13
作者 朱国行 姚景莉 李乃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47-48,共2页
报道一例并发脊髓肿瘤的 Isaacs 综合征,主要表现两下肢阵发性肌肉痉挛、持续性肌颤搐,并逐渐出现两下肢无力、麻木。肌电图示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有自发的运动电位。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示星形胶质细胞瘤,... 报道一例并发脊髓肿瘤的 Isaacs 综合征,主要表现两下肢阵发性肌肉痉挛、持续性肌颤搐,并逐渐出现两下肢无力、麻木。肌电图示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有自发的运动电位。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示星形胶质细胞瘤,术后病情有要转。结合文献复习了 Isaacs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及电生理等特点。对本例 Isaacs 综合征与脊髓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ACS综合征 神经性肌强直 脊髓肿瘤
下载PDF
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及对生命质量影响: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文源 李春波 +8 位作者 方芳 魏文石 史以珏 陶明 李鸣 张海音 张宁 朱国行 郑建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共入组广泛性焦虑症病人157例,完成的有效例数为122例。坦度螺酮剂量为30~60 mg·d^(-1),每日3次,疗程6 wk。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共入组广泛性焦虑症病人157例,完成的有效例数为122例。坦度螺酮剂量为30~60 mg·d^(-1),每日3次,疗程6 wk。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疗效,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统计分析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最接近一次观察的结转(LOCF)。结果:治疗1 wk后,HAMA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67.4%;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结论: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度螺酮 焦虑症 生活质量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婷 吴洵轶 +2 位作者 虞培敏 朱国行 洪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9-750,共2页
目的研究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病率、临床表现与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3年9月1日至2006年2月1日因卒中住院的患者4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中约9.1%(40例)卒中患者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 目的研究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病率、临床表现与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3年9月1日至2006年2月1日因卒中住院的患者4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中约9.1%(40例)卒中患者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层病灶、病灶范围大于一个脑叶的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P<0.05)。首次癫痫发作距卒中起病超过2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复癫痫发作。结论卒中类型、病灶位置、病灶范围等均为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多出现于卒中后2周内或半年至1年期间。迟发性癫痫发作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发作 卒中后癫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景莉 朱国行 +1 位作者 秦震 陈识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测定3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红细胞SOD活性,与29例正常老年人作比较,发现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而血浆MDA含量升高,红细... 测定3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红细胞SOD活性,与29例正常老年人作比较,发现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而血浆MDA含量升高,红细胞SOD活性下降。说明急性脑梗塞病人存在红细胞功能受损和自由基损害。这些变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其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自由基 红细胞膜 ATP酶
下载PDF
施普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洪震 朱国行 +5 位作者 陈海波 陈生弟 杨期东 曾进胜 张勤奕 丁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评价施普善(Cerebrolysin,脑活素)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磁共振成像或CT确诊为一侧颈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且神经功能缺损(NIH)评分在8~22分的患者.施普善组(144例)接受施普善50 ml静脉滴注,... 目的评价施普善(Cerebrolysin,脑活素)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磁共振成像或CT确诊为一侧颈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且神经功能缺损(NIH)评分在8~22分的患者.施普善组(144例)接受施普善50 ml静脉滴注,共10天;对照组(140例)接受非施普善的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施普善组患者NIH评分的改善分值和改善率除在治疗后第3天时无显著差异外,在治疗后第11、21、28天时均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施普善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评分的改善分值和改善率在治疗后28天时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施普善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活素 生活质量 治疗等效
下载PDF
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的监测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泉坤 王庄 +4 位作者 谈鹰 汤海燕 杨建军 张群平 朱国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监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MES)的出现率,探讨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112例TIA患者均进行MES的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察MES阳性与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数。结果(1)MES阳性者31例,阳性率27.68... 目的监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MES)的出现率,探讨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112例TIA患者均进行MES的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察MES阳性与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数。结果(1)MES阳性者31例,阳性率27.68%。有颈动脉斑块者67例,斑块出现率59.82%,其中不稳定斑块28例,占有斑块病例的41.79%。(2)67例有斑块者MES阳性率35.82%,较45例无斑块者15.56%高(P<0.05);28例不稳定斑块者MES阳性率57.14%,较39例稳定斑块者20.51%高(P<0.01)。(3)MES与斑块的大小、部位和个数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是TIA患者脑动脉MES的主要来源之一,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处理是减少TIA复发及其后出现脑梗死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微栓子信号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兔脑栓塞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丁正同 姚景莉 +1 位作者 朱国行 苏美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5期264-267,共4页
通过兔颈内动脉梗塞模型评价不同时间给予UK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栓塞后0.5、2、4、6h溶栓治疗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的梗塞灶占半球的百分率分别为2.60±1.40%/38.36±4.01%(P<0.001)、11.96±3.12%/38... 通过兔颈内动脉梗塞模型评价不同时间给予UK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栓塞后0.5、2、4、6h溶栓治疗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的梗塞灶占半球的百分率分别为2.60±1.40%/38.36±4.01%(P<0.001)、11.96±3.12%/38.10±3.43%(P<0.001)、27.13±5.95%/39.06±4.02%(P<O.01)、38.220±498%/37.77±3.18%(P>0.05)。栓塞后0.5、2h溶栓治疗组未见脑出血.4、6h组部分动物见脑出血。提示兔脑栓塞后早期给予UK治疗可缩小脑梗塞体积,减少脑损害;过迟溶栓治疗不能缩小梗塞灶,且有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SD大鼠实验性缺血性脑水肿的MRI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兮文 沈天真 +3 位作者 陈星荣 朱国行 田新华 张闽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通过MRI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水肿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27只SD大鼠闭塞左侧中动脉后4小时至7天行MRI检查。结果:脑血管闭塞后MRI发现脑梗塞的最早时间为6小时,表现为T2WI局灶性高信号,梗塞后6-24小时T2WI信号强度进行性增高,与正... 通过MRI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水肿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27只SD大鼠闭塞左侧中动脉后4小时至7天行MRI检查。结果:脑血管闭塞后MRI发现脑梗塞的最早时间为6小时,表现为T2WI局灶性高信号,梗塞后6-24小时T2WI信号强度进行性增高,与正常组织比较,信号强度增加率从45%发展到65%,占位效应于梗塞后72小时达到高峰。结论:MRI可以作为缺血性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脑缺血 MRI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