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坤灿 王洪财 马延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坠落伤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生率逐渐上升。TBI患者的远期预后除了与受伤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有关以外,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创伤急性期,常伴发缺氧、缺血、低灌注及高热等二次脑损伤(SBI... 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坠落伤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生率逐渐上升。TBI患者的远期预后除了与受伤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有关以外,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创伤急性期,常伴发缺氧、缺血、低灌注及高热等二次脑损伤(SBI)。与单纯TBI相比较,合并SBI因素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显著增高。在这些SBI因素中,低氧血症性SBI发生率最高,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低氧血症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庄步峰 王洪财 +4 位作者 段志新 吴芳芳 朱坤灿 张红 马延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影像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测量感兴趣区(ROI)FA值,比较2组之间FA值、DAI组患侧可视性病灶和健侧对称部位的FA值,并分析DAI组病灶区FA均值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AI组各ROI区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I组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FA值较健侧对称处显著降低(P<0.01),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及延髓)FA值与GCS、GOS评分正相关(P<0.01),胼胝体FA值与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DTI为诊断DAI病灶的敏感序列,其ROI区FA值变化有助于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垂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波定 王洪财 +5 位作者 陈茂送 孙成丰 王东峰 朱坤灿 马延斌 陈海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垂体前叶主要激素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头颅MR证实的DAI患者85例和14例正常对照者,根据病灶发生部位将实验组分为轻、中、重3组。伤后3月和6月行...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垂体前叶主要激素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头颅MR证实的DAI患者85例和14例正常对照者,根据病灶发生部位将实验组分为轻、中、重3组。伤后3月和6月行GOSE评分评估预后,同期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及促甲状腺素(TSH)。结果实验组中,轻、中、重3组垂体激素水平下降的发生率伤后3个月分别为9.1%、29.0%、38.1%,伤后6个月为6.1%、10.0%、36.8%;对照组未见垂体激素水平低下现象。实验组根据GOSE评分,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51例、不良组34例,两组激素水平低下发生率分别为7.8%、25.8%。两组中ACTH、GH及TSH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R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轻中型DAI患者慢性期可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不全,但随康复时间延长大部分可恢复正常;重型患者垂体前叶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且恢复率低。此外,部分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 垂体功能不全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动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褚闻来 王耿焕 +7 位作者 褚正民 沈建国 王翊飞 周海航 沈健 田和平 张李涛 朱坤灿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3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动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压监护及常规治疗。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将患者分成低钠血症组,无低钠血症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动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压监护及常规治疗。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将患者分成低钠血症组,无低钠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抗利尿激素(ADH)、B型利钠肽(BNP)浓度,观察颅内压波动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其中低钠血症30例,两组患者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脑梗塞发生率,颅内压波动,ADH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脑梗塞发生率、ADH后,颅内压波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动与低钠血症相关,颅内压波动明显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颅内压 抗利尿激素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王杨 温明哲 +7 位作者 杨松 何裕超 朱坤灿 庄步峰 吴芳芳 王洪财 段志新 马延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低氧血症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菌群变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颜羽 朱坤灿 +3 位作者 沈和平 王耿焕 褚正民 沈建国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6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的菌群变迁,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7例,采集入组患者气管切开第1、4、7、10、14天的... 目的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的菌群变迁,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7例,采集入组患者气管切开第1、4、7、10、14天的痰液进行培养,观察呼吸道菌群的变迁,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昏迷持续时间、早期营养支持、留置空肠管、质子泵抑制剂、激素、癫痫、颅内感染、脑梗塞、严重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肝肾功能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57例,其中肺部感染126例,检出的前8位菌群在气管切开7天出现菌群变迁,气管切开第10天、14天与第7天时的菌群相似。耐药菌的变化也出现在气管切开第7天。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组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昏迷时间≥2周、早期营养支持、留置空肠管、严重低蛋白血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高,气管切开7天时菌群出现变迁。老龄、GCS评分低、昏迷时间长、严重低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早期营养支持、留置空肠管是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气管切开 菌群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7
作者 温明哲 王杨 +5 位作者 朱坤灿 庄步峰 吴芳芳 王洪财 段志新 马延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h,复苏后不同时间点(24h、1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干ROI的β-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各组阳性染色随时间而减弱,1周时各组阳性染色明显弱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仍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染色阳性的神经轴索半定量分析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明显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值最低;各组数值随时间而降低,1周时各组值明显低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值仍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的值仍为最低。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显著减低轴索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当前的TAI合并缺氧动物模型的最佳复苏氧浓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二次脑损伤 低氧血症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下载PDF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坤灿 周海航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6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42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根据ADL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按ADL分级标准:Ⅰ级:25例,Ⅱ级:51例,Ⅲ级:5... 目的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42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根据ADL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按ADL分级标准:Ⅰ级:25例,Ⅱ级:51例,Ⅲ级:53例,Ⅳ级:9例,Ⅴ级:4例,总有效率90.8%,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钻孔引流
下载PDF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海航 沈健 +3 位作者 朱坤灿 褚闻来 沈建国 褚正民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80-881,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对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对Hunt—HessⅣ、Ⅴ级重症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处理依然是难点,其预后往往不佳。我...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对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对Hunt—HessⅣ、Ⅴ级重症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处理依然是难点,其预后往往不佳。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4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 重症 动脉瘤性SAH 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HESS
下载PDF
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治疗神经重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翊飞 张李涛 +1 位作者 朱坤灿 沈建国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1896-1898,190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EN)治疗神经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EN置管方式... 目的比较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EN)治疗神经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EN置管方式,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管饲42例(空肠管组),经留置胃管管饲43例(胃管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实验室指标、意识障碍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氮(BUN)、Hb、白蛋白(AL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空肠管组Hb、ALB及GCS均明显高于胃管组(均P<0.05),BUN及APACHEⅡ均明显低于胃管组(均P<0.05)。空肠管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胃管组(均P<0.05)。空肠管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误吸、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胃管组(14.3%比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采用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EN支持治疗,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治疗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肠内营养 鼻空肠营养管
下载PDF
基于FOCUS-PDCA程序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金君 黄勤慧 朱坤灿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程序护理管理(FOCUS-PDCA)程序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 目的分析基于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程序护理管理(FOCUS-PDCA)程序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45例予以基于FOCUS-PDCA程序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中的人际关系、总体感觉、独立性、思考能力、情绪及自我评价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而脑损伤困扰程度、消极感觉、身体限制与状况维度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比对照组的77.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OCUS-PDCA程序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防止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程序 护理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症 生存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健 褚闻来 +2 位作者 沈建国 朱坤灿 田和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 5年4月至201 7年3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 5年4月至201 7年3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5.7%),治疗后WBC、蛋白质、CRP、ESR、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效果优于单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 鞘内注射 万古霉素 颅脑术后 颅内感染
下载PDF
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在额颞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耿焕 颜羽 +3 位作者 沈和平 褚正民 沈建国 朱坤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在额颞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额颞部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2例。其中采用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试验组)75例(3... 目的对比分析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在额颞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额颞部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2例。其中采用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试验组)75例(31.0%),常规手术方法(常规手术组)167例(69.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硬脑膜悬吊和脑膜破损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以及眼部肿胀、皮下积液、面神经损伤、癫痫、切口感染、脑积水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的引流量[(184.1±45.1)ml对比(254.3±52.3)ml]少、眼部肿胀[9.3%(7/75)对比92.2%(154/167)]和皮下积液[20.0%(15/75)对比34.1%(57/167)]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损伤,与常规手术组的5.4%(9/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长、术中脑膜破损和行硬脑膜悬吊的比率、术后住院时长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中位数为1.2年,癫痫、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额颞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皮肌瓣一次性分离技术,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眼部肿胀、皮下积液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皮肌瓣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大鼠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坤灿 王洪财 +3 位作者 陈海 温明哲 王杨 马延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32-2334,共3页
目的 建立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探讨低氧血症SBI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对致伤后大鼠给予10%浓度氧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对大鼠伤后生理学、病理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 目的 建立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探讨低氧血症SBI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对致伤后大鼠给予10%浓度氧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对大鼠伤后生理学、病理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测定伤后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结果 合并低氧血症SBI大鼠伤后海马存活神经元减少(104个比134、186个),脂质过氧化(LPO)增强(24 h时MDA:7.60 nmol/mg蛋白比5.43、2.77 nmol/mg蛋白;SOD:77.20 U/mg蛋白比99.93、116.37 U/mg蛋白),与单纯TAI组及低氧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型较好的复制了低氧血症SBI的临床特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脑损伤 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高渗盐水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耿焕 褚闻来 +7 位作者 褚正民 沈建国 王翊飞 周海航 沈健 张李涛 朱坤灿 沈和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患者均接受颅内压监护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渗盐水联合硫酸镁治疗,连续使用7 d,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监护期间高颅内压、癫痫、低灌注压、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颅内压反跳的发生率,伤后1周甘露醇总用量、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伤后3个月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共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47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血清NSE浓度、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伤后1周甘露醇总用量、血清NSE浓度较低,伤后3个月GO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高颅内压、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反跳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且副作用少,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脑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渗盐水 硫酸镁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预后
原文传递
脑室外引流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海航 褚闻来 +2 位作者 沈健 朱坤灿 沈建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脑室外引流术作为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暂时性治疗性手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监护和治疗,如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动脉瘤等等引起的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及颅内压管理。由于脑室外引流管往往需要摆放较长时间,而且引流管将... 脑室外引流术作为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暂时性治疗性手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监护和治疗,如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动脉瘤等等引起的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及颅内压管理。由于脑室外引流管往往需要摆放较长时间,而且引流管将颅内外相互联通,导致颅内感染常不可避免。尽管强效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及各种检查技术飞速发展,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为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额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颅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导管相关性 感染危险因素 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 颅内感染 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外引流管
原文传递
弥漫性轴索损伤联合损伤效应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洪财 王波定 +5 位作者 陈茂送 孙成丰 沈罡 朱坤灿 马延斌 陈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根据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实际力学发生机制,在联合损伤模型基础上探讨直线加速和旋转加速的联合损伤效应. 方法 11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损伤组(72只){包括单纯打击直线加速损伤组(36只,... 目的 根据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实际力学发生机制,在联合损伤模型基础上探讨直线加速和旋转加速的联合损伤效应. 方法 11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损伤组(72只){包括单纯打击直线加速损伤组(36只,大鼠接受450 g钢砝码于0.9m高处坠落打击后直线加速1 cm)和单纯旋转加速损伤组[36只,大鼠发生最大角加速度为(133±15) krad/s2的90°旋转]}及联合损伤组(36只,大鼠接受上述打击直线和旋转加速的复合损伤过程).观察大鼠伤后存活情况、角膜反射消失时间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1)各损伤组大鼠均出现角膜反射消失时间的延长及肢体活动减少等行为学抑制表现,但联合损伤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大鼠死亡仅限于联合损伤组,死亡率达20.8%.(2)各损伤组大鼠大体及HE染色均见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及脑组织结构疏松水肿等病理学改变,但脑白质撕裂性出血及HE染色轴索损伤征象仅见于联合损伤组;β-聚磷酸铵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仅观察到联合损伤组大鼠存在轴索损伤. 结论 单一直线加速或旋转加速在低水平力学参数下难以产生DAI,但两者联合可产生协同和非线性效应而使两种力学在较低水平情况下复制出中、重型D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直线加速损伤 旋转加速损伤 联合损伤效应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延续与完善:二次脑损伤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波定 王洪财 +2 位作者 朱坤灿 马延斌 陈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生的增长率(21%)已超过全球人口的增长率(6%),被学者们称之为“静息性流行病”,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生的增长率(21%)已超过全球人口的增长率(6%),被学者们称之为“静息性流行病”,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TBI患者除受原发机械性外力直接损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二次脑损伤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耿焕 沈和平 +3 位作者 褚正民 沈建国 张李涛 朱坤灿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组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608例患者中出现硬膜下积液120例,硬膜下积液发生在手术后4~22(10.3±4.2)d,积液量为12.2~120.8(25.4±10.3)mL,硬膜下积液位于一侧97例,双侧23例,9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液组与无积液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双侧开颅、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年龄大、血肿量大、入院GCS评分低、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去骨瓣减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明哲 王杨 +5 位作者 朱坤灿 庄步峰 王洪财 吴芳芳 段志新 马延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整个过程中监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变化情况。结果给予不同氧浓度气体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升高,与缺氧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氧浓度组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与致伤前一致(P>0.05),而50%、75%、100%氧浓度组复苏后与致伤前、21%氧浓度组相比较,大鼠动脉氧分压(P<0.05)和氧饱和度(P>0.05)均升高;并且21%、50%、75%、100%氧浓度组的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P<0.05)。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缺氧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而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其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气分析 创伤性轴索损伤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