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指引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培烽 《现代医院》 2015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超指引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间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例454例,根据自愿原则将454例疑似病例分为两组:US-FNAC组326例,采用US-FNAC检测;FNAC组128例,采... 目的探讨彩超指引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间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例454例,根据自愿原则将454例疑似病例分为两组:US-FNAC组326例,采用US-FNAC检测;FNAC组128例,采用FNAC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随访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US-FNAC组326例病例,经US-FNAC检测308例阳性,后经病理证实真阳性304例,假阳性4例,经US-FNAC检测18例阴性,后经病理证实真阴性15例,假阴性3例;FNAC组128例病例,经FNAC检测107例阳性,后经病理证实真阳性102例,假阳性5例,经FNAC检测21例阴性,后经病理证实真阴性12例,假阴性9例。US-FNAC检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99.02%)高于FNAC(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FNAC和FNAC检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C检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准确性(95.30%)高于FNAC(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FNAC组并发症发生率(1.23%)低于FNAC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95,p=0.0238,p〈0.05)。结论 US-FNAC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点。因此将US-FNAC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疑似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培烽 肖鑫玫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5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6例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6例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无死亡病例,经进一步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对于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并联合辅助治疗可促使疾病痊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肠切除吻合术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同类型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培烽 肖鑫玫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类型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类型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和炎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较手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炎症指标较手术前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用时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长,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更短,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炎症指标更低,更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免疫功能 炎性指标
下载PDF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培烽 肖鑫玫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3235-3235,共1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远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小切口手术切除甲状腺瘤,综合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且医疗成本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美观度高,尤其适合对外观要求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瘤 低位小切口 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US-FNAC和FNAC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5
作者 朱培烽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US-FNAC和FNAC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US-FNAC组和FNAC组。FNAC组给予细针... 目的探讨US-FNAC和FNAC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US-FNAC组和FNAC组。FNAC组给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C组在前组基础上给予彩超定位,比较两组诊断疾病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统计US-FNAC组观测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C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FNAC组(P<0.05);结核部位多在颌下区,占78.26%;有30.04%的对象合并患有周围淋巴肿,31.16%的对象出现肺结核、肺内钙化点等表现。结论US-FNAC技术具有超声的敏感度和活检术的针对性,彩超指引可突破无法看清微小病变的局限,对病死范围、血管区域等结构观察更加细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结核 诊断价值 US-FNAC FNAC
下载PDF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6
作者 朱培烽 肖鑫玫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5期147-15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3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T...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3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和CD4^(+)/CD8^(+)],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入院时,两组CD4^(+)、CD4^(+)/CD8^(+)、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感染组CD4^(+)、CD4^(+)/CD8^(+)、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WBC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感染组IL-6、TNF-α、IL-1β、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D8^(+)的表达与IL-6、TNF-α、L-1β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CD8^(+)、IL-6、TNF-α、IL-1、白细胞计数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的表达降低与术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免疫抑制状态,更有利于炎症因子的活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T淋巴细胞亚群 术后感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朱培烽 肖鑫玫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5期413-413,共1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片在腹股沟疝(I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男34例,女30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64例患儿,男36例,女28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片在腹股沟疝(I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男34例,女30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64例患儿,男36例,女28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01)。结论 IH中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减少术后在院时间,且患者恢复快,同时还可显著降低术后疼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无张力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