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2 位作者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70-3772,共3页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5,A组)...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5,A组);低糖苦参碱组(2.5%葡萄糖,n=15,B组);4.25%葡萄糖组(n=15,C组);高糖苦参碱组(4.25%葡萄糖,n=15,D组);对照组(n=15,E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EM-F12BMSC培养基),分别于第24、48、72小时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_1浓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E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卵圆形或圆形,生长较为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或多边形,分布较为稀疏;在A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_1水平较E组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而在C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_1水平较E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和D组中,PMCs分泌TNF-α和TGF-β_1水平B组较A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TNF-α和TGF-β_1,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苦参碱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腹膜间皮细胞
下载PDF
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1 位作者 曹院国 程卓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689-692,676,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腹膜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腹膜硬化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0,NS组):腹腔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0 m l;模型组(n=10...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腹膜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腹膜硬化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0,NS组):腹腔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0 m l;模型组(n=10,HGC组):腹腔每天注射4.25%的葡萄糖腹透液30 m 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治疗组(n=10,HGM组):腹腔每天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苦参碱溶液30 m 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8周后分别处死每组各10只大鼠,取腹膜组织以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行NF-κB p65蛋白检测,并取腹膜组织行HE及M asson染色病检。结果 与NS组比较,HGC和HGM组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上调,但HGC组显著高于HGM组(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引起的NF-κB p65表达上调,减轻腹膜慢性炎症,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高糖 大鼠 腹膜间皮细胞 表达上调 high 腹腔注射 腹膜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法 注射生理盐水 炎症发病机制 葡萄糖 红霉素 腹透液 链霉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腹膜纤维化 Masson染色 慢性炎症 临床防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及网膜素-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士彦 陈剑泉 +4 位作者 罗承志 李丹妮 符玲玲 陈昌明 甘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及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MHD...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及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MHD患者70例,依据是否合并CHD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检测接诊3 d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omentin-1及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月、第6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CHD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B组升高(P<0.05),Alb、Hb均降低(P<0.05)。外周血SCr及BUN在MHD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omentin-1水平分别为(12.85±6.35)、(18.58±7.68)ng/mL,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omentin-1水平与hs-CRP和IL-6呈负相关(r=-0.235,P<0.05;r=-0.186,P<0.05),与Alb、Hb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6,P<0.05),与SCr及BUN之间没有相关性(r=-0.028,P>0.05;r=-0.0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IL-6水平的升高、omentin-1水平的降低为CH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lb、Hb、SCr及BUN均与CHD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hs-CRP、IL-6水平的升高及omentin-1水平的降低均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网膜素-1 冠心病
下载PDF
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FOXP3mRNA的影响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2 位作者 巫建芳 龙贵华 李湘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2-25,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0,A);2.5%葡萄糖+苦参碱组(n...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0,A);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B);4.25%葡萄糖组(n=10,C);4.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D);空白对照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分别于第24 h、48 h、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生长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分布较稀疏;在含2.5%高糖A组,FOXP3mRNA的表达相对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25%高糖C组,FOXP3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苦参碱溶液的B组和D组中,PMCs表达FOXP3mRNA的相对水平B组较A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FOXP3mRNA,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腹膜间皮细胞 FOXP3mRNA 苦参碱
下载PDF
微炎症反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3 位作者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马梅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微炎症反应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MHD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疾病5期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的血脂、血沉(er...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微炎症反应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MHD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疾病5期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的血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析上述炎症指标对血脂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6例(占28.9%),三酰甘油升高37例(占41.1%),总胆固醇升高31例(占3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62例(占68.9%).(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组ESR、hs-CRP和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组ESR、hs-CRP和IL-6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升高组和正常组ESR、hs-CRP和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hs-CRP和IL-6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 =-0.263,P<0.05),ESR、hs-CRP和IL-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 =0.413,P<0.05),hs CRP和IL-6与AIP呈正相关(r=0.289,P<0.05),ESR与AIP无相关性(r=0.046,P=0.725),上述炎症指标未见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有关(r=0.038,P>0.05).结论 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其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血脂
下载PDF
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士彦 刘双信 +2 位作者 罗承志 程卓 陈剑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4-225,共2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从而早期诊断与治疗。1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下载PDF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电生理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3 位作者 吴楚海 陈剑泉 罗承志 李丹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517,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QT离散度 心率震荡 心室晚电位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电生理指标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士彦 甘平 +2 位作者 李丹妮 陈剑泉 罗承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09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09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就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和第6个月,采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随访追踪1年内的主要CVD不良事件,所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QTd为(46.54±25.75)m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0.58±16.62)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RT方面,相较对照组TO值(-1.38±1.59)、TS值(6.74±3.83),观察组TO值(0.89±0.97)升高,TS值(4.75±3.3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LP阳性率为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随访追踪1年,观察组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6%,高于对照组的16.7%;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为28.1%,高于对照组的3.3%;猝死的发生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将QTd、HRT和VLP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CVD不良事件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与CVD间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58、0.294、0.312,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心血管疾病;QTd、HRT和VLP可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QT离散度 心率震荡 心室晚电位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士彦 罗江 +1 位作者 曹院国 甘平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2期1776-1778,共3页
腹膜间皮细胞(PMCs)是腹膜组织的结构细胞,在腹膜纤维化(P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MCs损伤和凋亡是引发和促进PF增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其损伤后一方面导致腹膜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其分泌蛋白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纤维化因子... 腹膜间皮细胞(PMCs)是腹膜组织的结构细胞,在腹膜纤维化(P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MCs损伤和凋亡是引发和促进PF增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其损伤后一方面导致腹膜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其分泌蛋白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纤维化因子,引起腹膜间质细胞的激活和基质重构,从而触发了PF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Cs在PF过程中的作用与上述因素及其他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体外研究发现,PMCs在肿瘤坏死因子β1的诱导下可以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但其在PF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间皮细胞 腹膜纤维化 间皮细胞-1间充质细胞转化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47
10
作者 卢妙心 朱颖霞 +1 位作者 吴莹 朱士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35-3736,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为早期糖尿病肾损害防治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服用缬...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为早期糖尿病肾损害防治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服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单用缬沙坦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而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对微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丹妮 朱士彦 罗承志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微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未合并心血管...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微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色素、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微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tin)]和钙化指标[血β_(2)-微球蛋白(血β_(2)-M)、甲状旁腺激素(PTH)、电解质(血钾、血钙、血磷)、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钙化积分及钙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Leptin水平分别为(33.2±12.6)mg/L、(29.4±12.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7±11.3)mg/L、(21.5±1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β_(2)-M、PTH、血钾、血钙、血磷分别为(2.64±1.03)μg/mL、(47.2±11.5)ng/L、(4.12±0.43)mmol/L、(2.16±0.21)mmol/L、(1.14±0.1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5±2.16)μg/mL、(105.5±17.3)ng/L、(4.76±0.69)mmol/L、(2.54±0.35)mmol/L、(1.76±0.32)mmol/L,Hb水平为(101.5±18.4)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14.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钙化发生率和钙化积分分别为96.7%、(4.6±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2.7±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微炎症因子水平,血管钙化发生率明显升高,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预警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微炎症因子 血管钙化
下载PDF
主动脉弓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和心室晚电位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楚海 朱士彦 程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7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和心室晚电位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主动脉弓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和心室晚电位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主动脉弓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指标、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室晚电位。结果钙化组患者35例,非钙化组患者17例。与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透析龄更长,平均脉压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值显著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患者标准化低频功率(LFn)值和功率变异比值[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值]均显著低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准化高频功率(HF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弓出现钙化会引起心脏QT离散度改变,心率变异性降低,且使得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心室晚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QT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心室晚点位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与肾功能 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剑泉 罗美玲 +2 位作者 刘玲苑 罗承志 朱士彦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887-288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为正常组(n=21)、轻度肾损伤组(n=38)、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组(n=21),同时检测纳入患者的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为正常组(n=21)、轻度肾损伤组(n=38)、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组(n=21),同时检测纳入患者的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分析探讨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预测预肾功能损害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三组尿酸水平及血清脂蛋白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肾损伤组及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组酸水平及血清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尿酸水平与血清脂蛋白均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肾功能损伤程度高度相关。作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尿酸水平的ROC曲线的AUC值为0.722,血清脂蛋白的AUC值为0.753,对肾功能损伤程度都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依据Youden指数最大时作为临界值,可知尿酸水平的临界值为298.54,血清脂蛋白的临界值为228.15。结论:血清脂蛋白及尿酸水平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肾功能损害预测能力较好,能够作为其诊断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清脂蛋白 尿酸 肾功能损害
下载PDF
复方α-酮酸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剑泉 罗美玲 +2 位作者 李丹妮 刘少琴 朱士彦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648-1649,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BUN、PTH、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可提高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Α-酮酸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下载PDF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剑泉 刘玲苑 +1 位作者 罗承志 朱士彦 《北方药学》 2020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基础肾功能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预后比较
16
作者 罗承志 朱士彦 +1 位作者 江文科 陈剑泉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基础肾功能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拟行CRT治疗,根据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 目的观察不同基础肾功能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拟行CRT治疗,根据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A组[GFR≥90 mL/(min·1.73 m^2),20例]、B组[60 mL/(min·1.73 m^2)≤GFR≤89 mL/(min·1.73 m^2),20例]和C组[GFR<60 mL/(min·1.73 m^2),2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前(T0)、术后1个月(T2)、6个月(T3)的GFR、血清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并观察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BNP、LVESV、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下降,LVEF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BNP、LVESV、NYHA心功能分级继续下降,LVEF继续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BNP、LVESV、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25.0%,明显高于B组的5.0%和A组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位生存期(2.68±0.24)年,明显少于B组和A组[(3.32±0.51)年、(3.56±0.5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96.52%、93.02%、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术前基础肾功能对心力衰竭患者近远期疗效影响较大,完善术前肾功能评估可指导C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功能 再同步化治疗 预后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不同基础肾功能水平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及长期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罗承志 朱士彦 +1 位作者 李丹妮 江文科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6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基础肾功能水平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及长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66例成功植入CRT-P/D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A、B、C组,各22... 目的:观察不同基础肾功能水平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及长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66例成功植入CRT-P/D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A、B、C组,各22例。三组均行CRT。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心功能指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6个月,三组LVEDD、LVESD、LAD和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占比均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C组LVEDD、LVESD及LAD显著高于A组和B组,LVEF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C组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肾功能水平对CRT治疗CHF患者的短期及长期效果影响较大,建议行CRT前,完善患者肾功能评估,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肾功能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短期及长期疗效
下载PDF
间断胃部灌洗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士彦 张骥 +2 位作者 代燕 朱琴 李琴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3-24,共2页
传统一次性洗胃法,常因洗胃不彻底,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人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而受到临床质疑.2001年3月~2002年5月,我们试行间断胃部灌洗抢救有机磷药物中毒(AOPP)58例,并与同期58例AOPP患者作疗效对照分析,结果疗效显著.
关键词 间断胃部灌洗 抢救 有机磷农药中毒 疗效 洗胃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士彦 罗江 +3 位作者 曹院国 甘平 程卓 陈剑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0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行3次/周规律透析伴难治性高血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及标准血液透析基础上,A组(36例)行...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行3次/周规律透析伴难治性高血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及标准血液透析基础上,A组(36例)行血液灌流1次/个月,B组(34例)血液灌流3次/周,5次后改为1次/个月,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各参数变化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患者精神、食欲等均较治疗前改善,A组16例瘙痒者9例症状缓解,B组15例瘙痒者3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症状,疗效与治疗频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平均动脉压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士彦 钟声 +2 位作者 曹院国 程卓 史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他汀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他汀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他汀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常规治疗组不给予调酯药,观察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清IL-6和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他汀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24周后较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5);他汀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血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尿毒症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