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黄河流域沿黄景观构建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姝闻 张荟瑶 李素雅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48-51,共4页
河流不仅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提供了与之相当的运力和安全防护,并能够容纳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蒙古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 河流不仅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提供了与之相当的运力和安全防护,并能够容纳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蒙古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其河道景观建设既要考虑效果,更要考虑实用性。从三种不同的景观构建模式出发,以保护黄河生态为核心、提升黄河景观质量为目的,探讨了内蒙古沿黄地区景观构建的成功经验,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景观构建 生态保护 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基础边界数据集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素雅 马红斌 +3 位作者 李红星 朱姝闻 王娜 张耀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对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危害最大的地区,通过界定具体范围,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是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关键所在。本数据集是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人工...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对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危害最大的地区,通过界定具体范围,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是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关键所在。本数据集是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多沙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边界矢量数据。本数据集包括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界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边界矢量数据,基本反映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具体位置,可作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多沙粗沙区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范围界定
下载PDF
当好水土保持千里眼顺风耳 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展纪实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帮元 陈桂荣 +1 位作者 朱姝闻 马卫星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2期I0001-I0002,I0013,I0014,共4页
黄河监测中心,承载着黄河水保人的梦想,肩负着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重托,坚守着黄河水土保持监测的使命,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发展。黄河监测职工,忠于职守,不畏艰苦,上山下沟,规范观测,分析研究,顽强拼搏,求实创新,砥砺前行,... 黄河监测中心,承载着黄河水保人的梦想,肩负着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重托,坚守着黄河水土保持监测的使命,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发展。黄河监测职工,忠于职守,不畏艰苦,上山下沟,规范观测,分析研究,顽强拼搏,求实创新,砥砺前行,奋力推进黄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工作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流域 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求实创新
下载PDF
吴伟业《彭燕又偶存草序》作年考:兼考彭宾《偶存草》刊刻时间
4
作者 李越深 朱姝闻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7,共1页
彭宾,字燕又,入清后号大寂子,明末清初松江“几社六子”之一,著有《偶存草》诗集,吴伟业曾为其作序。关于吴伟业序的作年,冯其庸、叶君远先生所著《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吴谱》,不再标注版本)推定... 彭宾,字燕又,入清后号大寂子,明末清初松江“几社六子”之一,著有《偶存草》诗集,吴伟业曾为其作序。关于吴伟业序的作年,冯其庸、叶君远先生所著《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吴谱》,不再标注版本)推定为清顺治六年(1649),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这一推断有误,本文拟对此加以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文化艺术出版社 刊刻 2007年 明末清初 冯其庸 吴梅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