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金娜 姜丽娜 +3 位作者 岳影 张雅雯 朱娅林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7-824,共8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活性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以矮抗5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和漫灌)和施氮量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灌浆期不同穗位籽粒谷丙转氨酶(GP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活性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以矮抗5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和漫灌)和施氮量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灌浆期不同穗位籽粒谷丙转氨酶(GP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施氮量220kg·hm-2下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各水氮处理下,小麦不同穗位籽粒GS和GPT活性均随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而降低,花后7~14d下降迅速,之后下降缓慢;滴灌下,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灌浆中期中部和下部穗位籽粒GS活性及整个灌浆期各穗位籽粒GPT活性;漫灌下,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整个灌浆期中部和下部穗位籽粒GS活性及各穗位籽粒GPT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与下部穗位籽粒GS活性、中部和下部穗位籽粒GPT活性呈显著相关,蛋白质产量分别与下部穗位籽粒GS活性和上部穗位籽粒GPT活性呈显著相关,籽粒产量与下部穗位籽粒GS活性及各穗位GPT活性呈显著相关。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水氮投入认为,滴灌下施氮量220kg·hm-2可作为该地区小麦适宜栽培模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产量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直径的频率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姜丽娜 徐光武 +4 位作者 黄培新 李金娜 岳影 朱娅林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833,共6页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情况,以矮抗58为材料,通过分析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三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直径频率所服从的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μ和σ,探讨了根系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中小麦根...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情况,以矮抗58为材料,通过分析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三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直径频率所服从的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μ和σ,探讨了根系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中小麦根系在特定时期内都表现出能高效运输营养物质的鲱鱼骨形结构,但根系调整为鲱鱼骨形结构的时期和出现位置存在差异。高效模式下,根系鲱鱼骨形结构于拔节前和灌浆前在两个土层中都有出现;高产高效模式下,根系鲱鱼骨形结构于拔节前在两个土层中出现,灌浆前只在0~20cm土层出现,而20~40cm土层根系出现鲱鱼骨形结构则是在灌浆中后期;高产模式下,根系鲱鱼骨形结构于拔节前出现在0~20cm土层,拔节期两个土层中均出现,而灌浆中后期则只出现在20~40cm土层。从根系结构来看,高产高效模式下,小麦根系可以间接限制营养生长,且在灌浆中后期可以利用深层土壤的营养物质,是具有潜力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冬小麦 根长 直径频率 对数正态分布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冬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光热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丽娜 李金娜 +4 位作者 齐红志 岳影 张雅雯 朱娅林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探寻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3—2014年在河南省新乡县高产区大田,以当地传统栽培模式(FM)和全生育期不施氮肥(CK)为对照,考虑播期、播种密度、灌水次数、肥料水平及施肥方式等栽培措施,集成T_1、T_2、T_33种栽培模式,... 为探寻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3—2014年在河南省新乡县高产区大田,以当地传统栽培模式(FM)和全生育期不施氮肥(CK)为对照,考虑播期、播种密度、灌水次数、肥料水平及施肥方式等栽培措施,集成T_1、T_2、T_33种栽培模式,分析了5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和转运量,探讨了其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T_2模式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转运率以及花后氮素转运率也均以T_2模式最高; T_3模式下小麦的氮素总积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最高,而花后氮素积累量则表现为FM、T_1模式显著高于CK、T_2、T_3模式; T_1模式的氮盈余和氮表观损失均高于其他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干物质总积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与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总积累量与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总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转运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从光热资源利用、产量和产投比来看,T_2模式为当前该地区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模式 光热利用效率 物质转运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根箱种植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姜丽娜 朱娅林 +2 位作者 张雅雯 赵凌霄 李春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7-2275,共9页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d)测定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d)测定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丙转氨酶(GP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析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探讨水分控制、肥料管理等方面集成的大田管理模式下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1)在小麦生育后期,20~40cm土层根系的氮代谢酶活性高于0~20cm土层根系;HH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4种氮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H和HE模式,而SH与HE模式间则在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2)3种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根系的GS活性在花后14d有一个小高峰,之后又下降,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3)HH模式下根系的GOGAT活性强度及维持时间均高于SH和HE模式;HH模式和SH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根系的GPT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7d无明显变化,7~14d时GPT活性迅速下降,但14~28d时GPT活性无明显变化。(4)3种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NR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21d下降比较缓慢,花后21~28d时NR活性迅速下降。(5)3种模式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且HH模式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SH和HE模式。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调控小麦花后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花后根系氮同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小麦地上与地下部的生理活动,保障小麦高产,且HH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根系氮同化能力最强,收获的产量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模式 生育后期 根系 氮代谢酶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过期药头孢氨芐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中对冷轧钢的缓蚀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白玮 史英浩 +5 位作者 王姿文 吴攸 余晋苗 杨艳 朱娅林 蒙芳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4,6,共4页
过期药对金属缓蚀作用的研究为其再回收利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义。为了探究抗生素类药物对酸性介质中金属腐蚀的影响,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研究了头孢氨芐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 过期药对金属缓蚀作用的研究为其再回收利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义。为了探究抗生素类药物对酸性介质中金属腐蚀的影响,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研究了头孢氨芐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头孢氨芐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溶液中对冷轧钢的腐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头孢氨苄浓度为0.020 mol/L时,缓蚀率达到了85.4%;该缓蚀剂的吸附行为是一种物理吸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单分子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 醋酸 冷轧钢 头孢氨苄 氯离子 吸附
下载PDF
醋酸溶液中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艳 肯生叶 +4 位作者 史英浩 苏长伟 朱娅林 蒙芳会 白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354-357,372,共5页
利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及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冷轧钢在0.1 mol/L HAc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SDS在0.1 mol/L醋酸溶液中能对冷轧钢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 利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及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冷轧钢在0.1 mol/L HAc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SDS在0.1 mol/L醋酸溶液中能对冷轧钢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最大缓蚀率可达94%.塔菲尔极化曲线表明SDS为抑制阴极为主型缓蚀剂.缓蚀剂在钢表面的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且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SDS在钢表面发生物理吸附的同时伴随化学吸附的发生,吸附为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SDS 缓蚀作用 吸附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丽娜 张雅雯 +1 位作者 朱娅林 赵凌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了给区域性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择河南省6个主栽小麦品种,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粒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 为了给区域性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择河南省6个主栽小麦品种,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粒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以郑麦0943最高,千粒质量达50.64g,许科316千粒质量最低,仅为45.02g;各个品种之间灌浆速率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最大灌浆速率(Vmax)、理论最大粒质量(W)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灌浆速率(V)、有效灌浆持续期(Se)、有效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Vs)间的相关系数亦较高,这表明优化Vmax、W、V、Se、Vs等灌浆特征参数值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质量。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最高,显著高于其他5个小麦品种。提高籽粒产量除有效增加籽粒质量外,还应与穗数、穗粒数相互协调,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籽粒灌浆特性 粒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姜丽娜 朱娅林 +1 位作者 张雅雯 赵凌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45,共7页
为明确豫北地区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量,选用矮抗5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N0)、120(N1)、180(N2)、240(N3)、300(N4)kg/hm^2]对0~40cm土层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冬小麦根... 为明确豫北地区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量,选用矮抗5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N0)、120(N1)、180(N2)、240(N3)、300(N4)kg/hm^2]对0~40cm土层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表现为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0~240kg/hm^2)增加,0~40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随之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00kg/hm^2时,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有所下降。根长和根质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总体上逐渐降低,少数处理在30~40cm土层有小幅回升;拔节期至灌浆期,0~40cm4个不同土层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抽穗期,在一定范围内(0~240kg/hm^2)增施氮肥既有利于增加表层又有利于增加深层土壤根系的根长密度,然而根系生物量却主要集中在表层。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也呈逐渐增加趋势,N3和N4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合理增施氮肥可以通过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施氮量为240~300kg/hm^2,在此条件下产量为9286.62~9306.0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根箱种植 滴灌 根系 产量
下载PDF
“导学互动”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探析
9
作者 朱娅林 《电脑乐园》 2019年第11期321-321,共1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大高校都致力于改变沉闷的知识讲解型课堂结构,转向对新型的互动高校课堂的探索之中。这种模 式的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大高校都致力于改变沉闷的知识讲解型课堂结构,转向对新型的互动高校课堂的探索之中。这种模 式的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导学互动”模式 强调“引导”与“互动”相结合,意在使学生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重点探究了“导学互动”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影响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花后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姜丽娜 岳影 +3 位作者 李金娜 张雅雯 朱娅林 李春喜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化肥投入不断增加,而产量却徘徊不前的问题,以当地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材料,采用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2)和品种的二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化肥投入不断增加,而产量却徘徊不前的问题,以当地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材料,采用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2)和品种的二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营养器官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下降。施氮量对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增加氮肥能显著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转运和花后氮同化。开花期周麦22叶片氮素转运量优于矮抗58。矮抗58和周麦22花后氮同化量均以施氮量360kg/hm2最高,花前氮素积累转运量对子粒贡献率达60.25%~97.55%,子粒氮收获指数为59.82%~79.4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氮量120kg/hm2处理的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均最高。增施氮肥对小麦子粒产量有显著促进影响,矮抗58在施氮量为360kg/hm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周麦22在施氮量为240kg/hm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推荐矮抗58和周麦22在黄淮海麦区的施氮量为240~36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品种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姜丽娜 张雅雯 +1 位作者 朱娅林 赵凌霄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49-198、郑麦0943、百农418、许科316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120kg/hm^2(N1)、210kg/hm^2(N2)、300kg/hm^2(N3)3个施氮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49-198、郑麦0943、百农418、许科316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120kg/hm^2(N1)、210kg/hm^2(N2)、300kg/hm^2(N3)3个施氮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施氮量处理、同一施氮量不同品种间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规律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规律以及子粒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有效增加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豫麦49-198和郑麦0943在N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百农418和许科316在N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不同品种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转运率以及物质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均在N2处理达到最高。豫麦49-198和郑麦0943在N2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分别达8 036.67和6 873.33kg/hm^2,百农418和许科316在N3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7 636.67和7 713.33kg/hm^2。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品种合理施氮,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品种 小麦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产量
原文传递
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土壤水分消耗、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蒿宝珍 马静丽 +4 位作者 方保停 姜丽娜 赵凌霄 翁正鹏 朱娅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以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供试材料,通过池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吐丝前后土壤水消耗、水分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正常供水下,两个品种吐丝前和吐丝后土壤水消耗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子粒产... 以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供试材料,通过池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吐丝前后土壤水消耗、水分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正常供水下,两个品种吐丝前和吐丝后土壤水消耗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子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各土层(0.2~1.6 m)水分消耗量均为郑单958少于驻玉309,吐丝前和吐丝后郑单958土壤水消耗量分别比驻玉309少12 mm和21mm,且分别以0.2~0.4 m(吐丝前)和0.8~1.0 m(吐丝后)土层品种间差异最大。水分胁迫下,郑单958和驻玉309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454 mm和487 mm,子粒产量分别为8320 kg/hm^2和7290 kg/hm^2,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品种郑单958以较少的水分消耗生产更多子粒,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干旱 产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