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嫦琳 陈斌鸿 +2 位作者 薛雄燕 潘练华 李炜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90-399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特点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病区的脑梗死住...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特点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病区的脑梗死住院患者256例(病例组)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者208例(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同时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对不同组别MTHFR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并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基因型人群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256例脑梗死患者中,CC型136例(53.1%),CT型89例(34.8%),TT型31例(12.1%),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1,P <0.001),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5%vs. 19.2%,χ~2=12.927,P <0.001)。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7,P <0.001),糖尿病组T等位基因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3.4%vs.24.5%,χ~2=17.183,P <0.001)。病例组脑梗死患者总体血浆Hcy水平以及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病例组TT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型及CT型(F=26.291,P <0.001)。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平均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116),其中糖尿病组TT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t=2.929,P=0.007)。结论MTHFR基因TT型与血浆Hcy升高相关,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TT型糖尿病患者在血浆Hcy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能发生脑梗死,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嫦琳 李炜煊 李美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ε3/3频率最高;ApoE等位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ε3、ε2和ε4;其中病例组ε3/3基因型低于对照组(χ~2=12.562,P<0.01),而ε3/4基因型高于对照组(χ~2=27.442,P<0.01),病例组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χ~2=12.406,P<0.01),而ε4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36.112,P<0.01);病例组各组间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H、TG、LDL-c和sd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4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ApoE基因型及ApoE表型均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嫦琳 陈展泽 李启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24-2529,共6页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健康者标本共982例并分为肝细胞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胆管癌组、肝继发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共6组,测定受试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评价PIVKA-Ⅱ和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HCC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肝细胞癌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肝炎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肝细胞癌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IVKA-Ⅱ和AFP增高不一致,所占比例分别为35.44%、33.08%、35.43%。以非肝癌者为对照,PIVKA-Ⅱ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AFP(P<0.001),与联合检测基本一致(P=0.967);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两者联合检测AUC优于PIVKA-Ⅱ(P=0.0385),PIVKA-Ⅱ的AUC优于AFP(P<0.001)。结合年龄及性别因素,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除了风险阈值为0.24~0.25时,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PIVKA-Ⅱ单独检测。在阈值概率为0.2时,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人数基本达到一致。结论血清PIVKA-Ⅱ与AFP均为诊断HCC的良好生物标志物;在进行HCC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时,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PIVKA-Ⅱ及AFP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决策曲线分析 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 甲胎蛋白
下载PDF
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嫦琳 薛雄燕 +3 位作者 陈展泽 谷愉愉 许扬扬 李炜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cr Ag、线性化HBs Ag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BI的诊断效能。结果 OBI组和对照组血清HBcr Ag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7%,线性化HBs Ag阳性率分别为42.9%和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25.5、42.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BV DNA与HBcr Ag、HBV DNA、线性化HBs Ag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71 4、0.122 2、0.086 8,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诊断OB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95%CI为0.864~0.946)、0.683(95%CI为0.616~0.74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AUC为0.895(95%CI为0.846~0.933),血清HBcr Ag对OBI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线性化HBs Ag(Z=6.134,P<0.05),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其对OBI的诊断效能(Z=0.657,P>0.05)。当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 U/m L、0.48 IU/m L时,血清HBcr Ag诊断OB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线性化HBs Ag( χ~2=121.4,P<0.05),特异性稍低于线性化HBs Ag( χ~2=3.034,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HBcr Ag并未明显提高( χ~2分别为1.322、3.802,P均>0.05)。结论血清HBcr 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OBI的诊断效能优于线性化HBs Ag,但联合检测HBcr Ag、线性化HBs Ag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血清HBcr Ag可单独作为诊断OBI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 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嫦琳 陈斌鸿 +1 位作者 李启欣 李炜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及分娩的3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62例HDP患者为病例组,165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法...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及分娩的3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62例HDP患者为病例组,165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对象间ApoE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并比较不同ApoE基因型人群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特征比较,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较高外,病例组的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蛋白尿、水肿、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ApoE基因型均以ε3/3基因型为主,病例组的ε2/3、ε3/3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94%vs.13.94%,P<0.05;59.88%vs.71.52%,P<0.05),ε3/4、ε4/4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22%vs.6.67%,P<0.05;8.02%vs.1.82%,P<0.05)。ε3等位基因是主要等位基因,ε2、ε3等位基因在病例组的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ε4等位基因高于对照组(20.68%vs.6.36%,P<0.05)。E4表型人群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E2和E3表型人群(P<0.05)。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与妊娠期血脂代谢异常及HDP的发生有关,而携带ε2等位基因的人群患HDP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6
作者 朱嫦琳 陈斌鸿 李启欣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6期0101-0101,0179,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HDP)的关联性。 方法:病例组为 HDP 患者,对照组为正常妊娠人群,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 ApoE 基因多态性。 结果: HDP 组的并发症及妊娠不良结局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值均<0.01)。... 目的:比较分析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HDP)的关联性。 方法:病例组为 HDP 患者,对照组为正常妊娠人群,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 ApoE 基因多态性。 结果: HDP 组的并发症及妊娠不良结局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值均<0.01)。 两组均以 ε3 / 3 基因型为主,HDP 组的 ε2 / 3、ε3 / 3 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 ε3 / 4、ε4 / 4 基因型频率则相反。 ε3 等位基因是主要等位基因,ε3 等位基因在 HDP 组的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 ε4 等位基因高于对照组(P<0.01)。ε4 等位基因人群的血脂三项(TCH、TG 及 LDL-c)显著高于 ε2 和 ε3 等位基因人群。 结论:ApoEε4 等位基因与妊娠期血脂代谢异常及 HDP 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血液样本灭活处理对三种SARS-CoV-2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薛雄燕 朱嫦琳 +3 位作者 黄少珍 潘练华 徐建华 李炜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时收集同期疑似病例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各10份,采用双盲法,在样本采用56℃30 min灭活处理前后,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总抗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 IgM抗体、采用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SARS-CoV-2 IgM及SARS-CoV-2 IgG,比较灭活前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灭活前后检测IgM及IgG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与血浆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阳性样本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符合率均为95.2%。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全血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总符合率为100.0%。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0%,阴性符合率均为0%,总符合率均为47.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样本中SARS-CoV-2 IgM及IgG抗体及血浆中的IgG抗体,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0%,检测血浆IgM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5.2%。采用Pearson相关对灭活前后血清及血浆样本IgM和IgG半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IgM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IgG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结论 56℃30 min灭活处理血液样本对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结果几乎无影响,可在检测前先进行灭活以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荧光免疫层析法不可使用灭活后样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灭活 抗体 血清 血浆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美珠 朱嫦琳 +2 位作者 黄淑萱 陈社安 李炜煊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6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86例、出血性脑卒中(ICH)82例]和9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6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86例、出血性脑卒中(ICH)82例]和9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IS和ICH组血清8-OHd G水平{中位数(M)[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17.4(8.3~32.1)、9.3(6.6~21.8)ng/m L,MDA水平[M(P25~P75)]分别为5.6(4.4~11.2)、7.2(5.5~13.0)ng/m 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2.1~6.9)、2.5(1.1~4.5)ng/m L](P均〈0.05);GSH-Px水平[M(P25~P75)]分别为479.5(259.2~861.7)、277.3(128.6~379.6)ng/m 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51.2(567.2~904.7)ng/m L](P〈0.05)。IS组血清8-OHd G及GSH-Px水平明显高于ICH组(P〈0.05),而MDA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8-OHd G与MDA、GSH-Px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59,P〈0.01),GSH-Px与MDA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血清8-OHd G、MDA和GSH-Px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氧化应激的灵敏指标。8-OHd G、GSH-Px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密切相关,对脑卒中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脱氧鸟苷酸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氧化应激 脑卒中
下载PDF
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美珠 朱嫦琳 +3 位作者 梁指荣 李炜煊 吴奎海 曾桄伦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91-319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水平及氧化应激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1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血清8-OHd G和H...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水平及氧化应激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1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血清8-OHd G和Hcy,并通过ROC曲线评价8-OHd G及Hcy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 在ACI组,血清8-OHd G水平为(12.25±5.62)ng/m L、Hcy(18.67±8.17)μ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面积ACI组8-OHd G、Hcy水平均比小面积ACI组升高(P〈0.05)。ACI组血清Hcy与8-OHd G水平无显著性相关(r2=0.011,P=0.242)。血清8-OHd G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 0.865~0.941),明显优于Hcy[0.723(95%CI 0.663~0.777),Z=4.913,P〈0.01],血清8-OHd G、Hcy联合(并联)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933(95%CI 0.894~0.960),显著高于单独8-OHd G检测(Z=2.709,P=0.006 8);血清8-OHd G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最佳临界值为7.1 ng/m L,此时其灵敏度为82.81%,特异度为90.08%,与Hcy联合检测可增加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92.97%vs 82.81%)。结论 血清8-OHd G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Hcy,是一个灵敏指标,高水平8-OHd G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增加,促进了急性脑梗死的发展,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筛查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8-OHd G和Hcy联合检测则可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8-羟基脱氧鸟苷酸 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血清IgG4和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星星 皮肖冰 +1 位作者 朱嫦琳 李炜煊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12周岁以下的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血清IgG4及IgE,探讨IgG4和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患儿组)及88名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总IgG4、总IgE的定量检测及食物不耐... 目的通过检测12周岁以下的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血清IgG4及IgE,探讨IgG4和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患儿组)及88名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总IgG4、总IgE的定量检测及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4(sIgG4)、特异性IgE(sIgE)的定性检测,并在不同类型皮肤病、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发病时间患儿间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血清总IgG4和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皮肤病患儿血清总IgG4和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类型皮肤病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道症状组患儿血清sIgG4阳性率(66.2%)显著高于无消化道症状组(47.7%,P=0.017),2组间s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36.4%,P=0.862)。患儿血清sIgG4阳性率为58.2%,显著高于sIgE(35.8%,P<0.01)。血清sIgG4与sIgE的阳性率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患儿血清sIgG4阳性率均高于sIgE,其中1~3岁组及7~12岁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8)。sIgG4阳性率较高的食物性过敏原依次为鸡蛋、芒果/菠萝/桃子、虾/蟹/贝类和鱼类。发病时间<2 h的患儿血清sIgE阳性率远高于sIgG4(P<0.01),而发病时间≥2 h的患儿则以sIgG4阳性为主(P<0.01)。结论血清sIgG4和sIgE的阳性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sIgG4在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而sIgE则在急性期发病患儿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IGE 食物不耐受 过敏性皮肤病 儿童
下载PDF
叶酸水平、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雄燕 朱嫦琳 +4 位作者 潘练华 黄少珍 黄燕婷 马婉珍 李炜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作用。方法收集82例宫颈癌患者和82例对照者,均为HPV-16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作用。方法收集82例宫颈癌患者和82例对照者,均为HPV-16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水平,对二者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叶酸水平(8.63±5.63)μg/L低于对照组(10.84±5.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6);两组人群的MTHFR基因C677T均为杂合型(CT)频率最高,病例组人群纯合型(TT)高于野生型(CC),与对照组不一致(χ~2=7.529,P=0.023);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与对照组不一致(χ~2=5.903,P=0.015)。与野生型(CC)人群相比,纯合型(TT)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3.485,95%CI:1.331~9.122),而杂合型(CT)人群未发现显著影响(OR=1.752,95%CI:0.810~3.789);在叶酸充足人群中,MTHFR基因型为纯合型(TT)的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为野生型(CC)人群的2.057倍(95%CI:0.455~9.304),而叶酸不充足且MTHFR基因型为纯合型(TT)的人群患宫颈癌的危险则上升为4.354倍(95%CI:1.195~15.86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宫颈癌发生的易感因素,纯合型(TT)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尤其在低叶酸水平人群中发生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叶酸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雄燕 朱嫦琳 +2 位作者 潘练华 黄少珍 李炜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VitB_(12))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UC组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住院部112例活动期UC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共100例,观察2组血浆Hcy、叶酸及VitB_(...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VitB_(12))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UC组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住院部112例活动期UC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共100例,观察2组血浆Hcy、叶酸及VitB_(12)的水平差异,并分别对血浆Hcy、叶酸及VitB_(12)与UC病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UC组与对照组Hcy水平分别为(16.93±9.49)、(10.33±7.48)μmol/L,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与对照组叶酸水平分别为(8.75±6.04)、(15.05±6.67)nmol/L,VitB_(12)分别为(121.05±67.31)、(245.12±71.28)pmol/L,UC组叶酸和VitB_(1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情轻重程度,UC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3组间血清Hcy、叶酸及VitB_(1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叶酸与病程呈负相关(r=-0.405,P=0.001),而血浆Hcy、血清VitB_(12)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114,P=0.233;r=-0.162,P=0.088)。结论 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叶酸及VitB_(12)水平下降,叶酸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美珠 李炜煊 +3 位作者 梁指荣 邱志琦 林静 朱嫦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58例,出血性脑卒中(ICH)65例,选取同期健...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58例,出血性脑卒中(ICH)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计算出non-HDL-C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3例脑卒中患者血清non-HDL-C、MDA和Hb A1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MDA浓度与non-HDL-C、Hb A1c呈相关性,与GSH-Px无相关。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它们的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糖化血红蛋白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在诊断男性不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美珠 朱嫦琳 +2 位作者 吴智刚 陈斌鸿 李炜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微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12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观察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共14例出现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总...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微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12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观察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共14例出现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总缺失率为6.6%,其中严重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5.6%,无精子症患者缺失率为7.3%,AZF a区缺失1例,AZF b区缺失2例,AZF c区缺失8例,AZFb+c缺失2例,AZFa+b+c区缺失1例,c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b区,a区发生率最低,对照组120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微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对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因子 原发性无精症 原发性严重少精症 微缺失
下载PDF
药物中盐酸异丙嗪的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法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勰 张吟眉 +1 位作者 朱嫦琳 陈缵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6-969,共4页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式电导法快速测定药物中盐酸异丙嗪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缓冲液、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以20 mmol.L-1MES-20 mmol.L-1H is的缓冲液为分离介质,分离电压为2.2 kV时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检...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式电导法快速测定药物中盐酸异丙嗪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缓冲液、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以20 mmol.L-1MES-20 mmol.L-1H is的缓冲液为分离介质,分离电压为2.2 kV时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100~1 000 mg.L-1;检出限(S/N=3)为10 mg.L-1;线性方程为Y=-502+4.99×103X,相关系数r=0.995 6;0.1 g.L-1盐酸异丙嗪的RSD为2.1%(n=5);3批药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101%,RSD为1.7%~3.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盐酸异丙嗪药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非接触式电导检测 盐酸异丙嗪
下载PDF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庆新 罗星星 +3 位作者 陈家强 蓝燕玲 朱嫦琳 李炜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3期1772-1773,177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 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u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 )曲线分析p‐tau蛋白对A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p‐tau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AD组、VD 组及对照组脑脊液 p‐tau蛋白浓度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 P25~ P75)依次为76.3(59.1~89.8)ng/L、36.4(28.3~44.2)ng/L和34.9(27.7~41.6)ng/L ,其中AD患者脑脊液p‐tau浓度高于V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 CI:0.904~0.985)。选择55.5 ng/L作为脑脊液p‐tau蛋白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此时检测AD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6.1%。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特异性增高,可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AD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不同进展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洁茹 李炜煊 朱嫦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和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同时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比较各组间TEG参数的差异,并对TEG参数与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R、K低于对照组,而α角和MA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I、LY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TEG参数中R、K、α角、MA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EG参数中的R、K、α角和M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CI与PT-INR、FIB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MA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和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PT-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试验
下载PDF
麝香草酚与二甲苯保存24小时尿液对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薛雄燕 黄少珍 +1 位作者 朱嫦琳 李启欣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842-84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24 h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寻找24 h尿液最佳保存方法。方法:收集不同蛋白水平的尿液共60例,分别采用加入麝香草酚防腐剂、加入二甲苯防腐剂以及4℃无添加防腐剂这三种保存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即刻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24 h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寻找24 h尿液最佳保存方法。方法:收集不同蛋白水平的尿液共60例,分别采用加入麝香草酚防腐剂、加入二甲苯防腐剂以及4℃无添加防腐剂这三种保存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即刻检测和三种保存方法放置24 h后尿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不同蛋白水平组中,经麝香草酚处理后蛋白水平均最低,经二甲苯处理组24 h蛋白水平最接近即刻测定组,但四组间尿蛋白水平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蛋白测定干片(比色法)测定24h尿蛋白时可添加麝香草酚或二甲苯作为24 h尿液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尿蛋白 麝香草酚 二甲苯 防腐剂
下载PDF
佛山市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伍启康 薛雄燕 +3 位作者 赵光华 陈斌鸿 朱嫦琳 李炜煊 《现代医院》 2021年第3期430-433,436,共5页
目的探讨佛山市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建设在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作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在参加全市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实验室安装客户端软件和数据采集推送模块,在佛山市临检中心安装管理端软件。通过互认技术平台大屏... 目的探讨佛山市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建设在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作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在参加全市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实验室安装客户端软件和数据采集推送模块,在佛山市临检中心安装管理端软件。通过互认技术平台大屏幕每天实时监控互认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数据。通过实时监控、实时统计分析、数据镜像等手段,评估检验结果互认达标率。结果通过两个周期的检验结果互认,佛山市参加互认的实验室从开始的27家增加至53家。互认检验项目数也从开始的23项增加至43项。参加互认的实验室精密度达标率从原来的73.6%上升至92.6%,失控纠正处理率从原来的36.6%上升至77.4%。结论佛山市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建设能实现区域间的检验结果互认,使参加互认实验室质量与能力也不断提高,为不断扩大互认检验项目打下牢固的基础,能为全国的检验结果互认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结果互认 满意度 精密度达标率 失控纠正处理率
下载PDF
NS1抗原捕获ELISA在登革热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启欣 朱嫦琳 +1 位作者 陈文翠 李炜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4期3673-3675,共3页
目的评价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S1-ELISA)在登革热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10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患者共173例,分别采用NS1-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评价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S1-ELISA)在登革热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10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患者共173例,分别采用NS1-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金标法)对其血清中的登革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登革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似然比、约登指数和卡帕值。结果 173例疑似患者中共88例(50.87%)被确诊为登革热患者,检测结果阳性率最高为金标法,显著高于NS1-ELISA和PCR;NS1-ELISA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均高于PCR和金标法,阴性似然比低于PCR和金标法,3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和NS1-ELISA特异性显著优于金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特异性高于NS1-ELI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1-ELISA对登革热的检测效能和应用价值优于PCR和金标法,可作为登革热暴发或散发的筛查及确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NS1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