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克隆抗体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学泰 马瑞君 谢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5-947,共3页
单克隆抗体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生物学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应用普遍,但在中草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国内鲜有报道。对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中草药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中草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都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得到其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生物学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应用普遍,但在中草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国内鲜有报道。对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中草药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中草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都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得到其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以其灵敏、精确、迅速和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药物原材料的分析、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纯化以及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可望在中药研究和加速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中草药 免疫技术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学泰 谢溱 马瑞君 《甘肃科技》 2005年第3期108-109,98,共3页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嵌合单克隆抗体和由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共价展示技术所产...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嵌合单克隆抗体和由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共价展示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这些技术将有效解决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等问题。本文主要对以上几种制备单抗的新技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人源抗体 转基因小鼠 展示技术
下载PDF
抗KDR-Fc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3
作者 朱学泰 谢溱 +1 位作者 马亚茹 马瑞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1-74,共4页
用杂交瘤技术建立抗KDRFc的杂交瘤细胞系,以KDRFc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检测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再经稳定性检测、效价检测,筛选出分泌抗KDRF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得到了10株能... 用杂交瘤技术建立抗KDRFc的杂交瘤细胞系,以KDRFc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检测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再经稳定性检测、效价检测,筛选出分泌抗KDRF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得到了10株能持续分泌抗KDRFc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中3株分泌的单抗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系
下载PDF
益生菌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学泰 《甘肃农业》 2007年第2期76-77,共2页
益生菌在动物体内具有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作者根据益生菌在畜牧业中应用方面的研究文献,益生菌的种类、作用机理、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益生菌 微生态 畜牧业
下载PDF
胶瘤菌属和孔生胶瘤菌——中国新记录属、种
5
作者 朱学泰 杜璠 +2 位作者 冶晓燕 范佳馨 蒋长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62-1766,共5页
该文通过形态特征研究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采自甘肃省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份形态特殊的胶瘤菌属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是孔生胶瘤菌(新拟)(Carcinomyces polyporina),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该文通过形态特征研究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采自甘肃省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份形态特殊的胶瘤菌属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是孔生胶瘤菌(新拟)(Carcinomyces polyporina),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胶瘤菌科(新拟)(Carcinomycetaceae)。该物种代表了中国的1个新记录属、种,是该属在东亚地区的首次报道。孔生胶瘤菌寄生于多孔菌类真菌的子实体上,形成胶质状菌瘿,担子纵裂,担孢子可萌发后形成分生孢子。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馆藏号为HKAS 115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孔生胶瘤菌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系统分类
下载PDF
甘肃省珍稀野生食用菌新记录种——台湾块菌
6
作者 朱学泰 张国晴 冶晓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对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块菌标本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鉴定。【方法】对块菌标本进行宏观和显微形态的研究;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解析其系统发育位置。【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标本(zhu43... 【目的】对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块菌标本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鉴定。【方法】对块菌标本进行宏观和显微形态的研究;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解析其系统发育位置。【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标本(zhu4361-1、zhu4361-2、zhu4361-3、zhu4361-4)以100%的支持率与台湾块菌的相关序列聚于一支,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最终确定所采集块菌标本均为台湾块菌(Tuber formosanum H.T.Hu&Y.Wang.),凭证标本保存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结论】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块菌标本为台湾块菌,是甘肃省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块菌 新记录种 珍稀食用菌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黄帚橐吾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马瑞君 王明理 +2 位作者 朱学泰 鲁先文 孙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6-1829,共4页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场上广布的菊科毒杂草———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其挥发物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帚橐吾挥发物对所有5种受试牧草种子的萌发速度指数和最终萌...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场上广布的菊科毒杂草———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其挥发物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帚橐吾挥发物对所有5种受试牧草种子的萌发速度指数和最终萌发率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垂穗披碱草和大雀麦的种子萌发抑制较为显著,而对早熟禾和羊茅影响较小.黄帚橐吾挥发物中主要含有2甲基庚烷(9.84%)、3甲基庚烷(8.25%)、庚烷(7.93%)、4甲基1异丙基双环[3,1,0]己2烯(7.79%)、3甲基己烷(6.38%)、2甲基己烷(5.54%)、D艹宁烯(4.70%)等1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物的68.24%,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物的16.58%,因此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化感活性物质,并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后影响到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黄帚橐吾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对增强其生存竞争力和种群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帚橐吾 挥发物 化感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马衔山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爱梅 韩雪英 +3 位作者 王嘉 孔维宝 牛世全 朱学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301,共8页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检测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24门50纲90目167科215属;而纯培养方法仅检测到3门5纲7目8科8属。进一步分析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科和属的分类单元上差异尤其显著。两种方法都表明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而纯培养方法仅能够分离到部分可培养的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根瘤内共生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牡丹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雪 张辉 +3 位作者 董莉娜 张建清 朱学泰 孙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6-701,共6页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紫斑牡丹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10个随机引物在16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114个位点呈多态性,4个位点具品种专一性。根据RAPD结果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2 8~0.744 4,所研究的16个品种...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紫斑牡丹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10个随机引物在16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114个位点呈多态性,4个位点具品种专一性。根据RAPD结果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2 8~0.744 4,所研究的16个品种中,除‘北国风光’外‘理想’与其它品种的遗传距离均很大,而皇冠型的‘春红争艳’与蔷薇型的‘怀念’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与不同品种间在遗传距离上无明显差异,暗示在甘肃栽培牡丹品种中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聚类分析表明,‘理想’和‘北国风光’与其它品种分别构成了遗传差异很大的两类,楼子类与千层类的品种在聚类时虽未完全分开,但楼子类大部分品种间表现出了更高的遗传相似性,且遗传距离与各种色系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APD技术能够克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性状对品种进行分类的缺点,可用于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品种鉴定 RAPD 遗传标记
下载PDF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链霉菌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磊 牛世全 +5 位作者 景彩虹 达文燕 朱学泰 韩建山 程晓 张爱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3-3和Ⅳ22-3-12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和0.9cm;离体叶菌丝接种试验表明,Ⅳ22-3-3和Ⅳ22-3-12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3.5%和49.1%;Ⅳ22-3-12能在油菜菌核上定殖并寄生分解菌核,同对照相比菌核萌发率下降18.2%;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鉴定表明,Ⅳ22-3-3为产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Ⅳ22-3-12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菌核 盐碱地 链霉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盐碱土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牛世全 景彩虹 +2 位作者 廖世齐 朱学泰 韩建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5,共6页
土壤盐碱化是引起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构建16SrRNA基因文库,研究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河西走廊盐碱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三种不同类型... 土壤盐碱化是引起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构建16SrRNA基因文库,研究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河西走廊盐碱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细菌种群结构的组成和丰度具有明显差异.作为对照的农田土中存在3大细菌类群,其中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原生盐碱土中存在9大细菌类群,Firmicutes和γ-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三个次生盐碱土样品存在很大差异,γ-proteobacteria为其共同优势菌群.Marinobacter,Halomonas和Pseudomonas这些嗜盐菌普遍存在于盐碱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16SrRNA基因文库 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
下载PDF
高产胞外多糖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爱梅 于杰 +3 位作者 韩雪英 孔维宝 牛世全 朱学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1-88,93,共9页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产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蔗糖、KNO3、KH2PO4的最适添加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TT20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条件优化,确定其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50 g/L,KNO3 10 g/L,KH2PO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4℃,初始pH6.5,接种量4%,装液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40 r/min。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6.04倍。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TT207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2.39 mg/mL,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胞外多糖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根瘤 内生细菌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下载PDF
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地区盐碱土中放线菌多样性——以民勤县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海云 牛世全 +6 位作者 孔维宝 朱学泰 张爱梅 达文燕 韩彩虹 阎薇如 耿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5-1813,共9页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地区盐碱土中放线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采用非培养法对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流域的3种不同类型土样(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的总DNA进行提取,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16S r RNA基因进行扩增,构建放线...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地区盐碱土中放线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采用非培养法对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流域的3种不同类型土样(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的总DNA进行提取,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16S r RNA基因进行扩增,构建放线菌16S r RNA克隆文库.用HaeⅢ和Hha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克隆子进行16S r 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提取酶切带型不同的菌液进行测序,构建其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原生盐碱土克隆文库中90个阳性克隆分归于20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中村氏菌科(Nakamurel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诺卡氏菌科(Nocardiaceae)和未知类群;次生盐碱土克隆文库中98个阳性克隆分归于32个OTUs,分属于纤维素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伪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高温单孢菌科(Thermomonosporaceae)、动孢囊菌科(Kineosporiaceae)、糖霉菌科(Glycomycetaceae)和未知类群;农田土克隆文库中98个阳性克隆分归于10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博戈里亚湖菌科(Bogoriellaceae)、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中村氏菌科(Nakamurel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和未知类群.其中,微球菌亚目(Micrococcineae)是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为次生盐碱土>原生盐碱土>农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盐碱土 克隆文库 放线菌多样性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中国沙棘根瘤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爱梅 韩雪英 +4 位作者 孙坤 张世虎 孔维宝 牛世全 朱学泰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中国沙棘根瘤和其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探究沙棘根瘤中引起根部瘤状突起的以弗兰克氏菌(Frankia)为主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的来源。结果表明:沙棘根瘤中检测到的内生细... 以中国沙棘根瘤和其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探究沙棘根瘤中引起根部瘤状突起的以弗兰克氏菌(Frankia)为主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的来源。结果表明:沙棘根瘤中检测到的内生细菌归属于10门23纲45目76科和93属,其中,优势菌门为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Frankia。在沙棘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细菌归属于39门84纲156目280科和409属,其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优势菌属为Gaiella、Bacillus、Solirubrobacter、Arthrobacter和Stenotrophomonas。可见,中国沙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要高于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其中,在根瘤中占优势的Frankia在根际土壤中虽也存在但相对丰度较小,仅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中国沙棘 根瘤 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敦煌盐碱土中抗黄芪根腐病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世全 赵丹 +2 位作者 豆建涛 豆雅楠 朱学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6,共6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对黄芪根腐病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并对黄芪根腐病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A12-2-11进行了初步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菌株A12-2-11发酵滤液抑菌率为41.77%;最适发酵培养基为...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对黄芪根腐病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并对黄芪根腐病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A12-2-11进行了初步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菌株A12-2-11发酵滤液抑菌率为41.77%;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g·L^(-1),(NH_4)_2SO_410g·L^(-1),K_2HPO_41g·L^(-1),NaCl 10g·L^(-1),CaCO_31g·L^(-1),pH 8,优化培养条件后菌株A12-2-11的抑菌率为75.02%.依据放线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A12-2-11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研究结果对黄芪根腐病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拮抗放线菌 黄芪根腐病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爱梅 殷一然 +2 位作者 孔维宝 朱学泰 孙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212-8221,共10页
根瘤是微生物侵染植物根部并与之形成的共生结构,这些微生物都可被称为植物内生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内生菌常常又被称为根瘤菌,而侵染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主要是放线菌弗兰克氏菌,这些非豆科植物又被称为放线菌结瘤植物。西藏沙棘是... 根瘤是微生物侵染植物根部并与之形成的共生结构,这些微生物都可被称为植物内生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内生菌常常又被称为根瘤菌,而侵染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主要是放线菌弗兰克氏菌,这些非豆科植物又被称为放线菌结瘤植物。西藏沙棘是一种典型的放线菌结瘤植物,由于其分布生境的特殊性,对其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对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培养方法因难以模拟自然条件而不易获得纯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因此,本研究以生长在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河滩地的西藏沙棘根瘤为材料,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OTU分析,对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根瘤内的优势属为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其相对丰度为47.63%,共检测到7个弗兰克氏菌属的OTUs;根瘤内除弗兰克氏菌外,还存在大量的非弗兰克氏菌,共检测到1523个OTUs,隶属于22个门、33个纲、69个目、113个科和202个属,相对丰度排名前9的属中有25个非弗兰克氏菌属的OTUs。该研究也表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西藏沙棘根瘤中不仅存在着可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并且还分布着非弗兰克氏菌;在同一根瘤样品中,弗兰克氏菌属还具有不同的物种。本研究不仅拓展了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还为同一寄主植物中弗兰克氏菌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西藏沙棘根瘤 弗兰克氏菌 非弗兰克氏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作霖 曹秀文 +4 位作者 朱学泰 李丹春 赖宏杰 汪宏波 高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8,275,共7页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真菌区系 地理特征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鲍双玲 张亚莉 +1 位作者 朱学泰 马正学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8,41,共5页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松针散斑壳菌L.pinastri、光亮散斑壳菌L.nitens、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其中松针散斑壳菌分布广泛,感染率高,针叶林感病率34.7%,苗木感病率32.6%;主要寄主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几种常用药剂防治,45%代森铵200~300倍液防治率为86%,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落针病 病原菌 调查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肃陇南尖山自然保护区常见毒蘑菇及其中毒类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冶晓燕 景雪梅 +3 位作者 彭沛穰 刘金喜 张丽 朱学泰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4,共4页
近年来甘肃陇南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代表性区域--尖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毒蘑菇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从形态特征上进行了描述,对其中毒类型做了归纳。结果显示尖山常见的毒蘑菇有淡红鹅膏、灰鹅膏、毒红菇、... 近年来甘肃陇南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代表性区域--尖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毒蘑菇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从形态特征上进行了描述,对其中毒类型做了归纳。结果显示尖山常见的毒蘑菇有淡红鹅膏、灰鹅膏、毒红菇、马鞍菌等12种。其中毒类型主要为肝脏损害型、肠胃炎型以及精神神经型。本研究将对甘肃陇南地区的毒蘑菇中毒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尖山自然保护区 毒蘑菇 中毒类型
下载PDF
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金喜 张国晴 +1 位作者 蒋长生 朱学泰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0期13-17,共5页
在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600余株,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284种,隶属于2门、7纲、17目、66科、142属;其中优势科包括6科,主要有蘑菇科(Agaric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及丝盖伞科(In... 在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600余株,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284种,隶属于2门、7纲、17目、66科、142属;其中优势科包括6科,主要有蘑菇科(Agaric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及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优势属有13个,主要有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和杯伞属(Clitocybe)等。该保护区食(药)用菌资源丰富(食用菌46种,药用菌42种),但还有大量物种的食毒性尚不明确(153种),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连城自然保护区 食毒性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