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宝贤 张宝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治疗及常规神经营养支持;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 L静滴,1次/d,连续7 ...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治疗及常规神经营养支持;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 L静滴,1次/d,连续7 d。治疗前、治疗第1、3及7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第7天,B组血清NSE水平、NT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GC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后第3、7天,B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保护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改善意识状态;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与心室重塑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宝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65-766,共2页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与心室重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依那普利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观察两组患者血...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与心室重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依那普利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与心室重塑情况。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治疗后的ET-1、sVCAM-1、vWF、LVESV均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治疗后的LVEF、CO均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减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心室重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依那普利 血管内皮损伤修复 心室重塑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宝贤 《青岛医药卫生》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对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和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药师干预措施前,对照组300例患者的处方合格率为55.0%(165/300),药师...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对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和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药师干预措施前,对照组300例患者的处方合格率为55.0%(165/300),药师干预措施后,观察组300例患者的处方合格率为96.7%(290/300),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时间和费用方面,均显著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处方合格率和降低抗菌类药物使用量,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加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干预 合理用药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脑血栓8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宝贤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组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2)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治疗前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血栓 应用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宝贤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34期127-128,共2页
他汀类药物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与预后状况改善方面,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影响着药物临床效用的发挥。现阶段,医学界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与不良反应研究不断深入,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了药用指... 他汀类药物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与预后状况改善方面,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影响着药物临床效用的发挥。现阶段,医学界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与不良反应研究不断深入,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了药用指导与经验参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中肌肉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脏功能不良反应、肿瘤新发等不良反应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文着重就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PM1型高定量云母纸的抄造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宝贤 俞志坚 张志钢 《绝缘材料通讯》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讨论高定量粉云母纸的抄造难点,生产工艺条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母纸 制造 MPM1型 云母绝缘纸 抄造
下载PDF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宝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8期3393-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96例PCO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96例PCO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利格列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雄二烯酮(A)、睾酮(T)及孕酮(P)等内分泌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A(ApoA)等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妊娠、排卵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RL、E_(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LH/FSH、T及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FPG、2hPG、HOMA-IR及HOMA-β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I)、FINS、FPG、2hPG、HbA1c、HOMA-IR及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及ApoB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妊娠率、排卵率及月经周期正常率分别为31.25%、47.92%及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27.08%及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能明显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分泌和糖脂代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利格列汀 疗效 脂代谢 糖代谢 内分泌
原文传递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宝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3期37-38,130,共3页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近些年临床使用的药物大致有立止血、痰清热、沙丁胺醇等。超声雾化吸入是气雾吸入治疗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利用了超声的波能量,在该种能量的作用下,液...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近些年临床使用的药物大致有立止血、痰清热、沙丁胺醇等。超声雾化吸入是气雾吸入治疗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利用了超声的波能量,在该种能量的作用下,液体能够在气相中分散开来,药液会变为半径<0.25μm的雾滴,患者自热进行呼吸就可以将药物作用在病灶附近。近些年因其副作用相对较低、药物利用率相对较高,该治疗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得益于其无创的给药方式,患者不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该种方法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所涉及到的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文章就近些年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做出相应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雾化吸入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莫西林联合强的松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免疫调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宝贤 《医学信息》 2022年第7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强的松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免疫调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强的松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免疫调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强的松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下调炎性表达,降低复发概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阿莫西林 强的松 免疫调节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