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位妊娠临床特点
1
作者 朱宝馀 《广州医药》 1997年第4期37-38,共2页
对近11年收治的异位妊娠6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此病呈逐年增多趋向,1995年为1985年的381倍。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861%,左右两侧输卵管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异位妊娠破裂型占904... 对近11年收治的异位妊娠6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此病呈逐年增多趋向,1995年为1985年的381倍。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861%,左右两侧输卵管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异位妊娠破裂型占9049%,失血性休克抢救病例高达3807%。有明显相关特殊病史患者达4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破裂型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与母儿安危评估
2
作者 康佳丽 卢丽娜 +2 位作者 张玉洁 朱宝馀 刘丽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 :应用介入性超声对胎儿进行羊膜腔内治疗 ,以探讨其成功率和对母儿的安危。方法 :对 44例晚期妊娠 ,因并发羊水过少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 ,行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 1 3次 ,其中包括 8例前壁胎盘的羊膜腔穿刺。结果 :44例孕妇... 目的 :应用介入性超声对胎儿进行羊膜腔内治疗 ,以探讨其成功率和对母儿的安危。方法 :对 44例晚期妊娠 ,因并发羊水过少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 ,行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 1 3次 ,其中包括 8例前壁胎盘的羊膜腔穿刺。结果 :44例孕妇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胎动、胎心及NST检查在介入性超声诊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羊水和I UGR的改善则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且无一例早产、胎膜早破、胎膜早剥、羊水栓塞、穿刺感染等并发症 ,更无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而达到定性诊断或 /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技术 ,它成功率高 ,并发症极少 ,创伤小 ,可重复 ,是一种相对安全 ,可靠的产科治疗手段 ,对前壁胎盘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 羊膜腔 治疗 孕妇 胎儿 围产期医学
下载PDF
过期妊娠对母儿的危害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宝馀 符玉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28-230,共3页
因分娩动因至今未明,过期妊娠病因亦不清楚。然而过期妊娠的围产期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足月妊娠高3~6倍,而且与过期时间成正相关。为此,过期妊娠已成为现代产科的重要课题。一、过期妊娠发生率足月分娩为大多数,Feldman... 因分娩动因至今未明,过期妊娠病因亦不清楚。然而过期妊娠的围产期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足月妊娠高3~6倍,而且与过期时间成正相关。为此,过期妊娠已成为现代产科的重要课题。一、过期妊娠发生率足月分娩为大多数,Feldman统计≥孕40周分娩为31%,国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期妊娠 围产儿发病率 胎儿窘迫 产道损伤
下载PDF
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宝馀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800-803,共4页
自1971年至1993年共23年孕产妇29236例中任高征1703例发病率5.83%,重度妊高征325例发病率1.11%,子痫119例发病率0.41%。产前子痫64例占子确的52.46%。长高征孕产妇死亡率17.10... 自1971年至1993年共23年孕产妇29236例中任高征1703例发病率5.83%,重度妊高征325例发病率1.11%,子痫119例发病率0.41%。产前子痫64例占子确的52.46%。长高征孕产妇死亡率17.10/10万,围产儿死亡率28.03%(其中重度长高征分别为1.54%与41.59%)。20多年来妊高征、重度长高征、子痫发病率均下降约3.0倍.硫酸镁治疗组较冬眠药物组的先兆子亲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下降3.0及2.5倍(t,P<0.01),产后子痫发病率却上升2.6倍、本文讨论硫酸镁仍是目前首选的妊高征解痉剂,但应强调规则足量应用,酌情联合静滴降压药物及产后继续用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药物疗法 硫酸镁 疗效
下载PDF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周玉琴 朱宝馀 +1 位作者 关惠梅 张玉洁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药物副反应以及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有引产指征的孕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用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12小时一次,共4次;对照组(33例)静脉...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药物副反应以及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有引产指征的孕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用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12小时一次,共4次;对照组(33例)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结果:研究组用48小时后宫颈评分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用药后临产发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药物副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可配伍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催产素 足月妊娠 引产
下载PDF
羊膜腔内输液及其压力测定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宝馀 符玉良 +3 位作者 何惠仪 吕军 黄舒娥 榻庆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测定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的正常值、异常值,并探讨羊膜腔内输液对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方法自行设计经腹壁穿刺的羊膜腔内压力监测和治疗三通管道装置。测定71例妊娠各期孕妇羊膜腔内压力和39例羊水过少及羊水过... 目的测定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的正常值、异常值,并探讨羊膜腔内输液对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方法自行设计经腹壁穿刺的羊膜腔内压力监测和治疗三通管道装置。测定71例妊娠各期孕妇羊膜腔内压力和39例羊水过少及羊水过多孕妇的羊膜腔内压力。对33例胎膜未破羊水过少者在羊膜腔内压力监测下行宫腔内输注药液治疗,与64例行静脉滴注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为169±023kPa,羊水过多者为32±03kPa,羊水过少者为11±03kPa,(P<001~0001)。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病例行羊膜腔内输液治疗后,羊水指数增加50±18cm,羊膜腔内压力升高018±021kPa,维持65±26天,阴道分娩率达879%(对照组121%,两者比较P<0001),未发生羊膜腔内输液并发症。结论正常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为一相对稳定值,但随羊水过多而升高,过少而下降。在同步监测羊膜腔内压力的情况下,羊膜腔内输注药液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能明显地提高孕妇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 羊水过少 羊膜腔内输液 压力测定
原文传递
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7
作者 朱宝馀 符玉良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苄羟麻黄碱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苄羟麻黄碱或硫酸镁。采用达到有效抑制宫缩的最低浓度,适时停药,病情反复则间歇多次应...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苄羟麻黄碱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苄羟麻黄碱或硫酸镁。采用达到有效抑制宫缩的最低浓度,适时停药,病情反复则间歇多次应用。结果:苄羟麻黄碱首次用药达有效抑制宫缩的显效时间为2.33±0.63小时,用药总累计时间为9.38±3.88天;延长孕期4.81±2.83周;足月分娩率73.44%;均极显著优于硫酸镁组(P分别<0.001、0.005、0.01)。尚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苄羟麻黄碱抑制宫缩作用强、显效快,治疗早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硫酸镁 早产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羊水粪染的羊水置换与新生儿预后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丽娜 康佳丽 +2 位作者 张玉洁 朱宝馀 杨美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1-473,共3页
目的 对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的孕妇行羊水置换 ,旨在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  3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三通管装置和置换液行羊水置换 ,作研究组 ,另 30例作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脐血及股动脉血血... 目的 对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的孕妇行羊水置换 ,旨在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  3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三通管装置和置换液行羊水置换 ,作研究组 ,另 30例作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脐血及股动脉血血气分析等 ,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产褥病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两组各自脐静脉和股动脉血血气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羊水粪染行羊水置换 ,可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粪染 羊水置换 新生儿 预后
原文传递
羊膜腔内输注氨基酸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被引量:6
9
作者 卢丽娜 张玉洁 +3 位作者 康佳丽 刘丽芳 朱宝馀 冯毅凡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4-298,共5页
关键词 胎儿 宫内发育迟缓 羊膜腔内 氨基酸输注
原文传递
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与母儿安危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佳丽 卢丽娜 +2 位作者 张玉洁 朱宝馀 刘丽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应用介入性超声对胎儿进行羊膜腔内治疗, 以探讨其成功率和对母儿的安危。方法对44例晚期妊娠, 因并发羊水过少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孕妇, 行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1~3次, 其中包括8例前壁胎盘的羊膜腔穿刺... 目的 应用介入性超声对胎儿进行羊膜腔内治疗, 以探讨其成功率和对母儿的安危。方法对44例晚期妊娠, 因并发羊水过少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孕妇, 行介入性超声羊膜腔内治疗1~3次, 其中包括8例前壁胎盘的羊膜腔穿刺。结果 44例孕妇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胎动、胎心及无负荷激惹试验在介入性超声诊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而羊水和IUGR的改善则有显著性意义(P< 0.01), 且无一例早产、胎膜早破、胎膜早剥、羊水栓塞、穿刺感染等并发症, 更无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而达到定性诊断或(和)治疗目的一种新技术, 它成功率高, 并发症极少, 创伤小, 可重复, 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产科治疗手段, 对前壁胎盘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儿安危 介入性超声 羊膜穿刺术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