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尧卿 赵任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由Cronkhite和Canada在1955年首先报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胃肠道多发息肉伴有外胚层病变如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因此又称为(胃肠道)息肉...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由Cronkhite和Canada在1955年首先报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胃肠道多发息肉伴有外胚层病变如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因此又称为(胃肠道)息肉病.色素沉着一秃发.指(趾)甲营养不良(萎缩)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结肠息肉 色素沉着
下载PDF
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尧卿 徐向阳 朱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背景:慢性跟腱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行肌腱转位治疗,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方式有别于其他人群。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人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 背景:慢性跟腱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行肌腱转位治疗,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方式有别于其他人群。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人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长屈肌腱转位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60岁)。共14例(16足),男女各7例,年龄60~83岁,平均67.1岁。2例女性患者为双侧跟腱断裂同时行手术修补,均采用单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替代跟腱疗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AOFAS-MTPIP),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最后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21~67个月随访。AOFAS-AH评分从术前(68.2±6.2)分提高到术后的(93.2±5.3)分;AOFAS-MTPIP评分术前为(94.2±2.9)分,术后为(95.1±3.2)分;VAS评分术前(5.1±1.4)分,术后为(1.0±0.7)分;ARTS评分从术前(52.7±9.3)分提高到术后(86.3±10.3)分。16足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也未在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长屈肌腱转位手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不但具有很好的手术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长屈肌腱 老年人
下载PDF
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法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牧 徐向阳 +2 位作者 郭常军 李星辰 朱尧卿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9-335,共7页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新方法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21例腓骨肌腱慢性滑脱患者采用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新方法联合腱鞘修补术进行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17~57岁,平均29.1岁;21...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新方法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21例腓骨肌腱慢性滑脱患者采用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新方法联合腱鞘修补术进行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17~57岁,平均29.1岁;21例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9例,右侧12例。首次滑脱原因:篮球运动损伤5例,足球运动损伤4例,羽毛球运动损伤4例,跳舞扭伤3例,普通行走扭伤3例,自行车运动损伤1例,乒乓球运动损伤1例;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9例,Ⅲ度滑脱5例,IV度滑脱2例;全部患者均有踝部扭伤史,但无踝部骨折史。21例患者均采用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新方法联合腱鞘修补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AOFAS-AH)对术前、术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60 ml,平均为40 ml。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9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AOFAS-AH评分为80~100分,其中15例患者为优,1例为良,优良率为100%(16/16);AOFAS-AH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5.2±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3.6±5.6)分;VAS评分由术前(5.3±2.1)分降至术后(1.2±1.1)分。所有患者术后对穿鞋,地面是否平整均无特殊要求,步态均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腓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5例患者后足(尤其是距下关节)内、外翻受限,经康复训练后改善。结论 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法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其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疗效满意,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损伤机制及个体状况选用最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临床方案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强 徐向阳 +5 位作者 杨崇林 李星辰 郑月焕 朱尧卿 曹永星 徐杨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35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35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1岁。每例患者均行4种检查诊断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前CT、MRI检查、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前和术后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镜直视,比较4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除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则用3.5mm锚钉同时修复)外,使用TightRope行下胫腓联合损伤修复,并再次用踝关节镜直视下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情况及稳定性。结果35例患者术前及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后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Cotton试验、外旋试验,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13例,未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22例患者中分别在CT、MRI、踝关节镜下诊断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6例、13例、11例。c型臂x线机、CT、MRI、踝关节镜对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7.1%(13/35)、54.3%(19/35)、74.3%(26/35)、68.6%(24/35)。4种方式的检出率比较,MRI〉踝关节镜〉CT〉C型臂x线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踝关节镜证实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24例患者在完成TightRope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再次行踝关节镜发现Cotton试验、外旋试验均阴性。踝关节镜发现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16例。结论踝关节镜能直视下观察下胫腓韧带、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情况,为正确诊断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依据,并可评估下胫腓韧带修复后的稳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诊断 踝关节镜 下胫腓联合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