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渔初期长江宜昌-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
作者 史银魁 俞立雄 +6 位作者 周雪 高雷 朱峰跃 杨锦毅 陈大庆 王珂 段辛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7,I0001,共13页
研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1月(枯水期)使用SIMAR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网捕调查结果,评估了长江十年禁渔初期该江段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禁渔初期宜昌-城陵矶江段... 研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1月(枯水期)使用SIMAR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网捕调查结果,评估了长江十年禁渔初期该江段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禁渔初期宜昌-城陵矶江段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鱼类密度分别为128.69和38.43 ind./1000 m^(3),目标强度(TS)均值分别为–57.54和–60.18 dB,转换后鱼类体长均值为5.22和3.85 cm。丰水期和枯水期鱼类密度和TS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水平方向上,鱼类分布不均匀,蜿蜒曲折处鱼类密度高于平直江段。两次调查鱼类密度最大江段分别为公安-石首和枝江-荆州江段;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水层间鱼类平均密度表现为底层>中层>表层,两时期各水层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合网捕数据及历年历史调查数据,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以鲤科、鲿科鱼类为主。禁渔初期鱼类资源有所恢复,但仍以小个体鱼类为主。长江中游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生活习性、水域生态环境等因素相关。相关成果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水声学 鱼类资源 时空分布 禁渔初期
下载PDF
长江垂钓渔业调查研究
2
作者 高雷 刘明典 +8 位作者 田辉伍 吴金明 王银平 朱峰跃 邓华堂 杨海乐 李云峰 刘凯 段辛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者渔具年投入50%以上样本在500元以下;在长江中下游50%以上样本在1000元以上。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的垂钓者人数分别估算为2344、4764、4600和6649位,对应江段年垂钓量分别估算为45.0、294.7、171.1和478.7 t,年垂钓量占对应江段鱼类资源现存量比例分别为8.6%、2.0%、1.8%和3.6%;垂钓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为引导垂钓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划定禁钓区、禁钓期,建立天然水域钓具、钓法的白名单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传统渔业文化资源、树立垂钓渔业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休闲渔业 垂钓 渔政管理
下载PDF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下载PDF
早期阶段饥饿对鲢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王敏 朱峰跃 +6 位作者 杨浩 蒲艳 杨锦毅 高雷 汪登强 段辛斌 陈大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8-2027,共10页
为研究首次摄食时间对鲢仔鱼摄食能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1)℃条件下,对鲢仔鱼开展了分别延迟0(摄食组)、2d、4d、6d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实验,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鲢仔鱼在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 为研究首次摄食时间对鲢仔鱼摄食能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1)℃条件下,对鲢仔鱼开展了分别延迟0(摄食组)、2d、4d、6d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实验,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鲢仔鱼在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36.67%,在11日龄抵达不可逆点(PNR),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约8d。初次摄食时间对鲢仔鱼的存活率有较大影响,饥饿组仔鱼于15日龄全部死亡,而摄食组仔鱼在15日龄的存活率为69%。随着延迟投喂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组鲢仔鱼在饥饿期间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摄食组仔鱼在14日龄和30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其他延迟投喂组。对形态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饥饿影响了鲢仔鱼的形态性状,饥饿组和摄食组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头部形态和肌节高度差异引起;摄食组仔鱼从8日龄开始出现脊索弯曲,14日龄全部转入脊索弯曲期,而饥饿组仔鱼直到14日龄才首次出现脊索弯曲。研究表明,早期食物缺乏会对鲢仔鱼生长、形态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在卵黄囊吸收完成的前后2d内建立初次摄食对仔鱼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可为鲢早期补充过程和种群补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投喂 不可逆点 生长 存活 鲢仔鱼
下载PDF
捕食胁迫对“四大家鱼”幼鱼生理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龙珍满 朱峰跃 +3 位作者 郭杰 俞立雄 郑永华 段辛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本研究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猎物鱼,比... 本研究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猎物鱼,比较了在无捕食(空白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胁迫0、7、14d后,“四大家鱼”幼鱼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捕食胁迫水平下,“四大家鱼”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COR水平变化程度不同,但变化趋势一致。“四大家鱼”幼鱼的COR水平随着捕食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长的增加显著升高,表现为无捕食组<低捕食组<高捕食组,0 d<7 d<14 d。在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蛋白浓度和总胆固醇(CHO)浓度较为稳定,各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血糖(GLU)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在捕食胁迫下升高,甘油三酯(TG)则相反,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四大家鱼”幼鱼会根据捕食风险来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方式及调整生理反应。捕食胁迫处理后,“四大家鱼”幼鱼均产生了应激反应,与隔网捕食相比,直接捕食对鱼体生理反应影响更为显著,且随着胁迫时长的增加应激程度也随之增加。各检测指标中,血清蛋白和CHO可能不是捕食胁迫下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COR和GLU的变化最为显著,这可能是为了弥补应激期间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胁迫 皮质醇 血液生化指标 四大家鱼
下载PDF
傀儡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及渔业利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峰跃 刘家寿 +5 位作者 李钟杰 张堂林 叶少文 苑晶 郭志强 张超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1-e-0.35(t+0.86)];Wt=7.74×[1-e-0.35(t+0.86)]2.9031,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94.35×[1-e-0.25(t+0.73)];Wt=15.26×[1-e-0.25(t+0.73)]2.7372;鲢体重生长速度以1-3龄较高,生长拐点为2.2龄,鳙体重生长速度以1-4龄较高,生长拐点为3.3龄。为了使鲢、鳙放养的除藻效应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傀儡湖渔业利用鲢应以4龄为起捕年龄,鳙应以5龄为起捕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鳙(Aristichthys mobilis) 生长特性 渔业利用 傀儡湖
下载PDF
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明典 高雷 +5 位作者 田辉伍 朱峰跃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其次是鳅科,占15%;平鳍鳅科和银鱼科最少,均为4%。鉴定出的27种鱼类中,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2种。2014年和2015年长江中游宜昌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79.1×10~8粒和70.9×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5.65×10~8粒和6.13×10~8粒。监测期间共出现7次产卵高峰(2014年4次,2015年3次),集中在6月初及6月中下旬。四大家鱼产卵量日变化与长江流量日变化关联性较强。2014年宜昌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鱼卵来自采样点上游的葛洲坝下(坝下–庙咀)、宜昌(胭脂坝–云池)和白洋(白洋镇–关州)三处产卵江段,2015年的四大家鱼鱼卵则来自葛洲坝下(坝下–庙咀)、宜昌(胭脂坝–红花套)两个产卵场。和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位置略有下移,规模呈减少趋势。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生态调度和增殖放流,满足长江中游鱼类繁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宜昌江段 产卵场 四大家鱼 鱼类早期资源
下载PDF
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以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明典 马波 +7 位作者 张驰 汤婷 刘绍平 段辛斌 李雷 朱峰跃 王念民 陈大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2-1800,共9页
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 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发现裂腹鱼4种、9种,两条河流分布的裂腹鱼种类各不相同。对裂腹鱼类与环境变量关系的冗余分析表明,怒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水温(P<0.05,R2=0.1981)和流速(P<0.01,R2=0.3636),雅鲁藏布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海拔(P<0.01,R2=0.7605)、水温(P<0.01,R2=0.2746)、Chla浓度(P<0.05,R2=0.2365),影响西藏裂腹鱼类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水温、流速、海拔和叶绿素a浓度。怒江裂腹鱼类的分布主要与水温、流速相关。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叶绿素a及海拔相关。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裂腹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裂腹鱼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3700—3900 m海拔范围内裂腹鱼种类丰度最高。不同属的物种在西藏的分布海拔有一定差异,裂腹鱼属、叶须鱼属和裸裂尻属鱼类主要分布在1700 m以上海拔;尖裸鲤属分布在3700 m以上;裸鲤属分布在4600 m以上。研究结果对西藏的裂腹鱼类资源保护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西藏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环境因素 海拔 分布格局
下载PDF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宁河主要鱼类营养层级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华堂 巴家文 +4 位作者 段辛斌 朱峰跃 刘绍平 宋明江 陈大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901,共9页
运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静水水域和流水河段主要鱼类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层级,并对静水水域不同水文时期相同鱼类的营养层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物(POM)氮稳定性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并存在季节差异。大宁... 运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静水水域和流水河段主要鱼类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层级,并对静水水域不同水文时期相同鱼类的营养层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物(POM)氮稳定性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并存在季节差异。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鱼类δ15N值范围为4.54‰—17.51‰,营养级处于1.51—3.88,平均营养层级为2.49;上游流水水域鱼类的δ15N值范围为2.25‰—10.81‰,营养层级范围为1.49—4.01,平均营养层级为2.87。大宁河上游鱼类的平均营养层级大于下游静水水域,可能是由于上游底栖生物丰富,鱼类倾向摄食适口性更高的动物性食物而导致。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汛期的鱼类营养层级较非汛期的值显著降低,可能是因为汛期的水文扰动影响鱼类摄食中间捕食者,以及水位的降低导致鱼类食物竞争增加迫使其摄食低营养水平的食物。重复基准生物采样建立精确充足的基线值以及确定合适的富集度,是提高营养层级评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宁河 鱼类 营养层级
下载PDF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3 位作者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6-1053,共8页
底栖动物具有迁徙能力较弱和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常作为水质监测指标[1]。底栖动物摄食藻类等生物,又作为鱼类等的饵料,还兼有净化水质和监测物种入侵的作用,对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2—4]。底栖动物的生长... 底栖动物具有迁徙能力较弱和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常作为水质监测指标[1]。底栖动物摄食藻类等生物,又作为鱼类等的饵料,还兼有净化水质和监测物种入侵的作用,对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2—4]。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和种群变动与水深[5—8]、溶解氧[9,10]、温度[11,12]、酸碱度[13,14]、电导率和透明度[15]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 大型底栖动物 季节动态 功能摄食类群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3 位作者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 底栖动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水位变动
下载PDF
云南普洱思茅区鱼类组成及资源分布特征
12
作者 刘明典 汪曦 +4 位作者 朱峰跃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戴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查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境内鱼类资源现状,2019年7-11月在思茅区各主要河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根据思茅区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13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土著鱼类25种,隶属于4目9科20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16种,占土著鱼类总种... 为查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境内鱼类资源现状,2019年7-11月在思茅区各主要河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根据思茅区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13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土著鱼类25种,隶属于4目9科20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16种,占土著鱼类总种数的64%;其次为鲇形目,5种,占20%;鲈形目3种,占12%,合鳃目仅黄鳝1种,占4%。另采集到外来物种12种。对思茅区土著鱼类整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思茅区境内鱼类总体分布不均衡,澜沧江干流土著鱼类组成以定居型鱼类为主;支流中,曼老江鱼类种类最多。思茅区土著鱼类以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为主;外来物种主要为东亚类群和老第三纪原始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鱼类区系 澜沧江 思茅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敏 朱峰跃 +2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9-447,共9页
为了解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便为汉丰湖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2月、2015年4、7和10月按季度共4次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8538尾,38种,隶属于5目9科32属;其... 为了解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便为汉丰湖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2月、2015年4、7和10月按季度共4次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8538尾,38种,隶属于5目9科32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28种,占总物种数的73.68%.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蛇鮈(Saurogobio dabryi)、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鲤(Cyprinus carpio)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为汉丰湖的重要优势种,占总尾数的67.45%.汉丰湖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冬季最高,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相对稳定.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季节间种类相似度较高.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表明,冬季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稳定性最低.湖泊生境尤其是水位的变化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汉丰湖 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钊 朱峰跃 +3 位作者 刘明典 王起 刘绍平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2017年5 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以2017年5 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 L2.8644(R2=0.989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699.571-e-0.0615(t+0.842 9),W t=2 816.821-e-0.0615(t+0.842 9)2.8644,生长系数k为0.061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 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 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 i为823.42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怒江上游
下载PDF
长江中游宜昌至嘉鱼江段鳊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浩 朱峰跃 +4 位作者 高雷 潘文杰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研究鳊(Parabramispekinensis)的摄食特征,为长江中游鳊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长江中游宜昌、荆州和嘉鱼江段使用三层流刺网进行了季度采样,对鳊肠含物的种类组成及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共采集鳊样本213尾,... 研究鳊(Parabramispekinensis)的摄食特征,为长江中游鳊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长江中游宜昌、荆州和嘉鱼江段使用三层流刺网进行了季度采样,对鳊肠含物的种类组成及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共采集鳊样本213尾,体长14.5~38.0cm、体重67.0~978.1g,其中肠道有食物的样本182尾。结果显示:在宜昌、荆州和嘉鱼江段,鳊全年摄食,且摄食强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鳊充塞度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夏季肠道充塞度最高为5级,2、3级占52.42%;冬季最高为3级,0、1级占58.82%;春季和秋季最高充塞度均为4级,分别以1级、2级为主;鳊夏季摄食率最高(92.23%),略高于秋季(88.37%),明显高于春季(78.79%)和冬季(67.65%)。饵料生物主要为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其中浮游植物以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和粗壮双菱藻(Surirella robusta)为优势种群。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在不同江段无明显差异,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以浮游植物出现率最高(100.00%),其他季节均以水生植物碎片出现率最高。建议在航道整治等涉水工程建设时,注重保护水生维管束植物及浮游植物,以保护鳊等草食性鱼类的饵料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浮游植物 季节变化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怒江上游热裸裂尻鱼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16
作者 陈一竹 朱峰跃 +4 位作者 刘明典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汪登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8,共8页
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是怒江上游鱼类的优势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裂腹鱼类,分析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对种群资源现状及保护有重要意义。2019年3-5月和9-11月,在西藏自治区怒江干流八宿至那曲江段设置7个采样点,共计采... 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是怒江上游鱼类的优势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裂腹鱼类,分析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对种群资源现状及保护有重要意义。2019年3-5月和9-11月,在西藏自治区怒江干流八宿至那曲江段设置7个采样点,共计采集热裸裂尻鱼245尾,以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初步探讨怒江上游热裸裂尻鱼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所采集热裸裂尻鱼体长为3.1~35.5 cm,体重为1.28~504.42 g。体长(L)与微耳石半径(r)长轴呈正相关,其表达式为:L=22.537r-5.469(R^(2)=0.9518,n=229)。体长(L)与体重(W)表达式为:W=2×10^(-5)L^(2.8833)(R^(2)=0.9915,n=229),生长系数k值为0.099,生长指标φ为4.22,生长指数b为2.8833,拐点年龄ti为11.62龄,拐点体长L_(i)为26.74 cm,拐点体重W_i为260.4g,表明热裸裂尻鱼为异速缓慢生长类型。样本中共发现16个年龄组(2~17龄),各采样点间年龄结构存在差异,高海拔地区热裸裂尻鱼种群年龄范围和个体平均年龄均大于低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裸裂尻鱼 耳石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怒江
下载PDF
Status and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fish community in Erhai Lake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剑锋 叶少文 +5 位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张堂林 郭志强 朱峰跃 李钟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12-723,共12页
<Abstract>Erhai Lak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on the Yunnan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a number of exotic fish spe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lake and the fish community has... <Abstract>Erhai Lak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on the Yunnan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a number of exotic fish spe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lake and the fish community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We evaluated the status of the fish community based on surveys with multimesh gillnet, trap net, and benthic fyke-net between May 2009 and April 2012. In addition,we evaluated the change in the community using historical data (1952-2010)describing the fish community and fishery harvest. The current fish community is dominated by small-sized fishes, including Pseudorasbora parva, Rhinogobius giurinus, Micropercops swinhonis, Hemiculter leucisculus, and 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 These accounted for 87.7% of the 22 546 total specimens collected.0mnivorous and carnivorous species dominated the community. 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plot reveal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es in the lake is influenced by aquatic plants,water temperature, pH, and season. The abundance of indigenous species hasdeclined sharply, and a majority of endemic species have been extirpated from the lake (adecrease from seven to two species). In contrast, the number of exotic species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1960s to a total of 22 at present. The fishery harvest decreased initially following the 1960s, but has since increas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fish and stocking of native fish. The fishery harves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nitrogen, not total phosphorus,during the past20 years. Based on our results,wediscus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fish resources in Erhai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历史数据 洱海 外来物种 肉食性鱼类 云南高原 小型鱼类 对应分析
下载PDF
四大家鱼幼鱼运动能力对捕食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珍满 朱峰跃 +4 位作者 段辛斌 郭杰 俞立雄 郑永华 唐洪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2-351,共10页
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影响鱼类的运动能力,遭遇捕食者时猎物鱼的逃逸策略不尽相同。为考察鱼类运动能力对捕食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 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影响鱼类的运动能力,遭遇捕食者时猎物鱼的逃逸策略不尽相同。为考察鱼类运动能力对捕食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四大家鱼幼鱼为猎物鱼。猎物鱼分别在无捕食(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接受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分0、7和14 d三个水平,随后对比四大家鱼种间运动能力的差异,并考察四大家鱼幼鱼的稳定和非稳定游泳能力在不同捕食胁迫水平(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下的适应性改变。结果表明:四大家鱼的稳定游泳和非稳定游泳能力之间存在权衡,应对捕食胁迫时以增强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为主,临界游泳速度有下降趋势;四大家鱼均表现为“C”型快速启动游泳模式,在快速启动过程中身体旋转主要在第1阶段完成,速度性能在第2阶段达到最大;在捕食压力下,四大家鱼的逃逸策略存在种间差异;青鱼和草鱼以缩短反应时滞为主要逃逸策略,随着捕食强度增加,反应时滞下降幅度增大;鲢在低捕食胁迫水平下即表现出显著的缩短反应时滞和增大逃逸角度,高捕食胁迫水平下增加表现为增大逃逸速度;鳙在受到捕食胁迫后以提高逃逸速度为主要应对策略,反应时滞有降低趋势,但响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胁迫 临界游泳 快速启动 四大家鱼
原文传递
鱼类增殖放流
19
作者 朱峰跃 刘绍平 《人与生物圈》 2016年第3期34-35,共2页
大宁河近年来每年放流的鱼苗在1000万尾以上,种类包括“四大家鱼”以及地方特有鱼类如胭脂鱼和岩原鲤等。“明天早上来看我捕到多少鱼”,渔民万师傅信心满满地向我们发出邀请。我们欣然答应,不过令我们感到更加赏心悦目的是大宁河清澈... 大宁河近年来每年放流的鱼苗在1000万尾以上,种类包括“四大家鱼”以及地方特有鱼类如胭脂鱼和岩原鲤等。“明天早上来看我捕到多少鱼”,渔民万师傅信心满满地向我们发出邀请。我们欣然答应,不过令我们感到更加赏心悦目的是大宁河清澈碧绿的水。所有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我们过去几年在此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岩原鲤 大宁河 四大家鱼 胭脂鱼 圆口铜鱼 资源增殖 渔业产量 人工繁育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怒江上游三种裂腹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起 刘明典 +5 位作者 朱峰跃 李钊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杨瑞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21,共15页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主要种间差异部位为头部及肠道;种间形态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3种裂腹鱼的头部形态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鱼类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情况研究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两者食物重叠指数较高(0.91);热裸裂尻鱼属杂食性偏植物食性鱼类。食物多样性指数的种间差异明显。3种裂腹鱼营养及空间生态位均有分化,摄食与水温、流速和海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亚科 摄食消化器官 多元分析 食性 怒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