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猫:病态人格的象征——论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平珍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黑猫 ,是一个独特的动物猫的形象 ,寄托了作家对非人类动物的本能与智性的思考 ,这是小说的本事意蕴 ;从本事意蕴引申出的审美意蕴是———对病态人格的象征 ,对独立人格缺乏的反思 ,从反面表现了对...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黑猫 ,是一个独特的动物猫的形象 ,寄托了作家对非人类动物的本能与智性的思考 ,这是小说的本事意蕴 ;从本事意蕴引申出的审美意蕴是———对病态人格的象征 ,对独立人格缺乏的反思 ,从反面表现了对美的心灵的追求。黑猫形象意蕴丰富 ,表现了超越故事本身的更深广的也更带普遍性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短篇小说 《黑猫》 审美意蕴 人格精神 美国
下载PDF
数量少·层次浅·模式化——论中国电影中教师形象塑造的不足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平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1,共3页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题材影片,塑造了一系列中国教师形象。但教育影片表现的主要是教育的外围问题,没有深度切入教育的灵魂———创造性和人格教育。“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是塑造教师的标本,教师形象存在着数...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题材影片,塑造了一系列中国教师形象。但教育影片表现的主要是教育的外围问题,没有深度切入教育的灵魂———创造性和人格教育。“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是塑造教师的标本,教师形象存在着数量少、层次浅、模式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影片 教师形象 数量少 层次浅 模式化
下载PDF
论列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列宁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列宁的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家要尊重现实,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貌,在作品中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小说创作要抓住"个别出典型"这一关键,要从联系事实全部的总和及注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等方... 列宁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列宁的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家要尊重现实,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貌,在作品中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小说创作要抓住"个别出典型"这一关键,要从联系事实全部的总和及注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现实主义文学观 真实性 典型性
下载PDF
尊重“精神儿女”的诞生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平珍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2009年2月21日,多年参与学术批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王宁、黄安年、陈平原、杨玉圣、许章润等二十余人,为推动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与创新,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了"改进学术评价机制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就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下为部分学者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动 苏格拉底 助产士 柏拉图 子女 生育 母亲
下载PDF
讲台上的朱自清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朱自清不仅是著名的作家、学者、民主战士,还是一位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讲台上的朱自清是一位亲切而又严格的老师,一位能将教师职业与文学爱好融为一体的著名的作家教授,还是一位能将国学与新文学批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批评家教授。
关键词 朱自清 终身从教 作家教授 批评家教授
下载PDF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论外国电影《音乐之声》与《美丽人生》中的游戏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平珍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美丽人生》 《音乐之声》 游戏 外国电影评论 儿童 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 教师形象 正当行为
下载PDF
多样性·批评性·学术性——评《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评论方阵》
7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2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评论方阵》及先此出版的《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丛书,集中汇聚了湖南文学批评50年的主要成果,展示了老中青三代批评家的探寻的风姿。其主要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真诚鲜明的批评性、科学... 《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评论方阵》及先此出版的《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丛书,集中汇聚了湖南文学批评50年的主要成果,展示了老中青三代批评家的探寻的风姿。其主要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真诚鲜明的批评性、科学严谨的学术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方阵 成果 风姿 多样性 批评性 学术性
下载PDF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
8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3年第4期55-61,共7页
与有的思想家把“思想”视为头脑中的冥想不同,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思想成为他们人生的“脚本”,他们集“编、导、演”三位于一体,不仅以审美的方式追寻人之为人的美,而且以审美的方式把自己塑造成独特的“人”的艺... 与有的思想家把“思想”视为头脑中的冥想不同,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思想成为他们人生的“脚本”,他们集“编、导、演”三位于一体,不仅以审美的方式追寻人之为人的美,而且以审美的方式把自己塑造成独特的“人”的艺术形象。这种对人自身之美的塑造,是怀着一个艺术的目的,以追寻中的人之美为尺度,将现实的人生改造成艺术的人生,将普通的常人提升为独特的艺术品,从而使他们的人生具有了永久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孔子 成人艺术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学术大师的“学术情谊”
9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11年第4期25-27,共3页
清人张潮《幽梦影》:"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学术也是这样,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大师的产生,得益于多种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等外力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即是如此。
关键词 学术大师 情谊 春秋战国时期 《幽梦影》 学术思想 学术争鸣 学术流派 诸子百家
下载PDF
鲁迅作品中的“教育诗”
10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13年第1期75-82,105,共9页
力破旧教育弊端,以图新的现代教育建立的著述目的,不仅体现在鲁迅的译著中,还体现在他创作的诸多涉及到塾师、教师形象和教育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在对传统教育方式弊端的批判中,深蕴对新的现代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吁;在对为师者品德和学... 力破旧教育弊端,以图新的现代教育建立的著述目的,不仅体现在鲁迅的译著中,还体现在他创作的诸多涉及到塾师、教师形象和教育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在对传统教育方式弊端的批判中,深蕴对新的现代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吁;在对为师者品德和学术水平低下的针砭中,融入对身正学高教育家型的教师的期盼;在对旧教育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中,饱含对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制度的推崇。鲁迅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对教育之魂、教师人格及其学术追求,作出诗意的展现,他是内心充满现代教育理想之光的批判者。这些作品可谓是鲁迅作品中的"教育诗",对当代教育和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教师形象 批判 旧教育弊端 教育理想 教育诗
下载PDF
震撼人心的文学呐喊——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美学特点
11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美学特点。何建明具有人民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自觉的时代责任感,勇于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焦点题材"来写作。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写实中进行"建设性的批判",探索出"拼贴艺术&qu...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美学特点。何建明具有人民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自觉的时代责任感,勇于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焦点题材"来写作。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写实中进行"建设性的批判",探索出"拼贴艺术"式的结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建明 报告文学 社会良知 焦点题材 建设性批判 拼贴艺术
下载PDF
自传性:人生经历的艺术“留言”——谭谈中、短篇小说综论之二
12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自传性是谭谈中、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谭谈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以他自己为原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经过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反映和概括出超出他个人经历和命运的社会内容。
关键词 谭谈 短篇小说 自传性 个人经历 社会内容
下载PDF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观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3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1年第6期75-76,共2页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播放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表现手法上 ,该剧主要采取时空交错的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保尔的高大形象。而该剧每集片头反复播出的画外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也是该剧取得巨大...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播放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表现手法上 ,该剧主要采取时空交错的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保尔的高大形象。而该剧每集片头反复播出的画外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也是该剧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意义 艺术成就 电视连续刷 保尔形象 表现手法
下载PDF
探寻生命的“大音”——评周德义《生命的伦常》
14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周德义的75万字的《生命的伦常——我的“一分为三”认识观》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批判地继承中西哲学思想遗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采用学科交叉的多方位研究方式,对“一分为三”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中国当代人的思维模... 周德义的75万字的《生命的伦常——我的“一分为三”认识观》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批判地继承中西哲学思想遗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采用学科交叉的多方位研究方式,对“一分为三”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中国当代人的思维模式“一分为二”进行了深入反思,从而提出“‘一分为三’是生命的伦常”这一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德义 一分为三 《生命的伦常》 创新意义 研究方式
下载PDF
文学与人生的和谐之乐——陈昌本创作论
15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4年第6期67-70,共4页
人生与文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塑造人,陈昌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其各自的独立性又将其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塑造好自己一生中不同的人生角色;在文学创作中,他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艺术形象。陈... 人生与文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塑造人,陈昌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其各自的独立性又将其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塑造好自己一生中不同的人生角色;在文学创作中,他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艺术形象。陈昌本的创作与人生形成了和谐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生 和谐之乐 陈昌本 自我雕塑
下载PDF
“朴素的美”和“含蓄的美”——谭谈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今读
16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71-76,共6页
今天重读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发现其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朴素的美"和"含蓄的美"。"朴素的美"是指其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既具传统美德、更具时代精神的山村女子金竹的典型形... 今天重读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发现其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朴素的美"和"含蓄的美"。"朴素的美"是指其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既具传统美德、更具时代精神的山村女子金竹的典型形象。"含蓄的美"是指能从其故事、形象可以引申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道弯弯》 今读 朴素的美 含蓄的美
下载PDF
简论李元洛的诗歌研究
17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05年第6期28-30,共3页
李元洛有自己的诗歌观和诗评观,有评论家的自主性和独立个性;李元洛建立了体大思博的诗歌理论体系;李元洛是以诗笔写文论;研究方法的开放、多样,构成李元洛治学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李元洛 诗歌观 诗歌理论体系 艺抽}生:方法
下载PDF
浅论《人间词》的“有我之境”及词人之死
18
作者 朱平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5-36,56,共3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界中最高境界相比,可见出王氏词学理论上的朦胧也是他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朦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 王国维 哲学思想 人生观
下载PDF
门前珞珈山
19
作者 朱平珍 《写作(中)》 2002年第14期38-39,共2页
从明净的玻璃推拉门往外望,一排墨绿的山浪刹时涌满眼帘,冲亘心田。这就是武汉大学枫园七舍门前的珞珈山,以它激情的方式,递过来的一张让你忘不了的绿色名片。山不高但陡峭,与楼仅隔一条窄窄的车路,因此,山的浓绿便如海浪似地吻着楼,楼... 从明净的玻璃推拉门往外望,一排墨绿的山浪刹时涌满眼帘,冲亘心田。这就是武汉大学枫园七舍门前的珞珈山,以它激情的方式,递过来的一张让你忘不了的绿色名片。山不高但陡峭,与楼仅隔一条窄窄的车路,因此,山的浓绿便如海浪似地吻着楼,楼也就似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珈山 武汉大学 推拉门 读书 玻璃门 阳台 海浪 绿色 晃动 激情
下载PDF
现代特征:题材、观念、悲剧精神与象征——谭谈中短篇小说综论
20
作者 朱平珍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2期71-77,共7页
谭谈从1965年发表短篇小说《听到故事之前》开始创作上的起步;以1981年发表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而蜚声文坛。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悲剧精神 谭谈 题材 综论 象征 中篇小说 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