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皮肤特殊类型许旺细胞产生痛觉
- 1
-
-
作者
涂哲慧(编译)
朱庆棠(审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88,共1页
-
文摘
目前普遍认为,伤害性刺激直接激活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伤害性疼痛。最近,瑞典的Karolinska研究所的Patrik Ernfors教授团队使用基因标记的方法,在小鼠皮肤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在表皮与真皮组织交界处,这种胶质细胞的伸长的突起,进一步形成网格状结构.
-
关键词
感觉神经末梢
真皮组织
胶质细胞
小鼠皮肤
伤害性刺激
许旺细胞
基因标记
特殊类型
-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中枢与周围神经交界连接区的细胞迁移和轴突导向
- 2
-
-
作者
邱帅(编译)
朱庆棠(审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6-276,共1页
-
文摘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分别由功能和特性不同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某些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成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交界连接区。这种特有的连接模式在胚胎发育时已经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能准确地迁移到目的区域,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也精确地投射到了靶器官。揭示这过程的重要规律可极大地提高我们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认识水平,然而,目前神经科学对其中的细胞与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因此在本文中,美国布朗大学Alexander教授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交界连接区的细胞类型与生物学行为、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脑膜和基底膜在这过程扮演的角色等多个方面,对目前的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
-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连接区
细胞迁移
美国布朗大学
连接模式
-
分类号
R3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
-
题名双神经转位恢复面部功能
- 3
-
-
作者
廖法伟(编译)
朱庆棠(审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0,共1页
-
文摘
不可逆的永久性面瘫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例如角膜溃疡、视力减退、口腔功能不全和面部不对称,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传统上可通过舌下神经或咬肌神经转位来修复不可逆性面瘫,这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舌下神经转位能有效的恢复瘫痪侧面部的静息张力,然而在微笑时提供的口角偏移却是有限的;咬肌神经转位可以有效的恢复面部微笑,但提供给脸部的静息张力却很小。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epper博士介绍了将上述两种术式合二为一的双神经转位技术,通过将咬肌神经转位至面神经颊支来恢复面部的微笑表情,舌下神经转位至面神经第二膝区(介于面神经鼓室段与乳突段之间)来恢复面部张力。
-
关键词
视力减退
角膜溃疡
社会心理压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
面神经颊支
舌下神经
不可逆性
静息张力
-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脂肪抽吸术治疗淋巴水肿患者
- 4
-
-
作者
邓佩军(编译)
朱庆棠(审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2,共1页
-
文摘
全球约有2亿人受到因淋巴结损伤或切除造成的四肢水肿的影响,目前手术治疗方法有两类:①改善淋巴引流,例如采取带血管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与静脉吻合。②切除过度生长的皮下纤维与脂肪组织,例如抽脂术。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Greene团队报道了3例接受脂肪抽吸术以治疗淋巴水肿的病例,其中1例为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例为乳腺癌术后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患者体格检查显示术区以远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术后淋巴显像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病例提示脂肪抽吸术不仅可以直接减轻肿胀,还可以改善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抽脂术后肢体血流量增加、淋巴生成减少、肌肉筋膜上的开口促进淋巴液从浅向深回流等。
-
关键词
脂肪抽吸术
淋巴水肿
淋巴回流
肢体肿胀
四肢水肿
静脉吻合
儿童医院
脂肪组织
-
分类号
R654.7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