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纤维化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云宝 张娟 +4 位作者 陈宏 马莹 詹敏 朱彪彪 谢道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肝纤维化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系,以期为以后合理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肝纤维化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系,以期为以后合理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表》,收集WD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对WD患者运用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WD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在247例WD肝纤维化患者中,性别及病程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肝纤维化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及病程表现无明显差异,在发病年龄上表现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发病年龄上,儿童多以肝肾不足、湿热内蕴为主,青少年以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为主,中年多以脾肾阳虚、湿热内蕴、肝肾不足为主。在病程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始终贯穿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早中期尤以实证突出,晚期更是虚实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中医证型 相关临床因素
下载PDF
一例鮰鱼春季套肠综合征的治疗
2
作者 祭仲石 韦艳 +1 位作者 梅德春 朱彪彪 《科学养鱼》 2020年第8期57-57,共1页
2020年5月,位于江苏大丰的某鮰鱼养殖场两口池塘出现死鱼,死亡量迅速增加,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现将治疗情况整理总结如下。一、症状与诊断5月13日,江苏大丰某鮰鱼养殖场两口池塘开始发现死鱼,塘口面积都为100亩,南北朝向,... 2020年5月,位于江苏大丰的某鮰鱼养殖场两口池塘出现死鱼,死亡量迅速增加,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现将治疗情况整理总结如下。一、症状与诊断5月13日,江苏大丰某鮰鱼养殖场两口池塘开始发现死鱼,塘口面积都为100亩,南北朝向,四周水泥护坡,塘口水深2~2.5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期间 死亡量 鮰鱼 江苏大丰 整理总结 池塘水 亚硝酸盐 死鱼
下载PDF
阳极PED技术制备活塞环表面陶瓷涂层的研究
3
作者 徐军委 冯鑫晟 朱彪彪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18期123-124,共2页
在内燃机中,由于摩擦产生的输出功率损失达到20%,可见摩擦磨损是影响内燃机燃油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活塞环-缸套摩擦副产生的摩擦在内燃机摩擦中占比超过50%,因此,改善活塞环组件的摩擦学性能对提高内燃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 在内燃机中,由于摩擦产生的输出功率损失达到20%,可见摩擦磨损是影响内燃机燃油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活塞环-缸套摩擦副产生的摩擦在内燃机摩擦中占比超过50%,因此,改善活塞环组件的摩擦学性能对提高内燃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活塞环表面改性、活塞环表面织构、润滑条件等影响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阐述,着重对利用阳极等离子体电解沉积(PED)技术制备活塞环表面涂层的技术研究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一种利用该技术制备陶瓷涂层的方案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摩擦学性能 表面改性 表面织构 等离子体沉积
下载PDF
一种锂电池极片低温粉碎装置的构思与设计
4
作者 于阳光 朱彪彪 徐军委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 2019年第5期117-118,共2页
近年来废旧锂电池数量持续增多,锂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在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中,正/负极片的回收难度大且经济效益高,文章根据一种液氮低温处理+机械粉碎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极片低温粉碎装置的构思与设计,并对装置作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锂电池极片 低温粉碎 粘结剂 低温脆性
下载PDF
自拟疏肝解郁方联合穴位按摩对肝郁气滞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牛艳美 庞晓妍 朱彪彪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疏肝解郁方联合穴位按摩在肝郁气滞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我院就诊90例脑梗死后抑郁(肝郁气滞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 目的:探究自拟疏肝解郁方联合穴位按摩在肝郁气滞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我院就诊90例脑梗死后抑郁(肝郁气滞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解郁方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0天后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治疗20天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抑郁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血清神经介质[5-羟色胺(5-HT)、神经营养分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表(ADL)]的变化。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20天后HAMD、ADL评分、血清5-HT、BDNF、NG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疏肝解郁方联合穴位按摩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肝郁气滞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抑郁症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方 穴位按摩 肝郁气滞 脑梗死 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