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证和自洽——评李少君诗集《每一次的诞生都是痛苦》
1
作者 朱必松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李少君进行诗歌创作已有四十余年,我认识诗人也有近三十来年。我感觉自己应该写一篇整体性的文章,从自然主义新的认识论高度全面立体地评价一下李少君。珞珈山是一个出诗人的地方。珞珈山还是一座有思想的山,遍布圣迹。它是一座诗意的高... 李少君进行诗歌创作已有四十余年,我认识诗人也有近三十来年。我感觉自己应该写一篇整体性的文章,从自然主义新的认识论高度全面立体地评价一下李少君。珞珈山是一个出诗人的地方。珞珈山还是一座有思想的山,遍布圣迹。它是一座诗意的高地,是可以为山立传、为水写史的精神家园。珞珈山春天的白鹭、樱花和鸟鸣都充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交响乐魅力,珞珈山成为了诗人李少君诗学经验的“逻辑起点”,其精神结构飘向无限远方的涅槃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少君 珞珈山 自然主义 精神家园 诗歌创作 整体性
下载PDF
与时代同构的敦煌精神生活史——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2
作者 朱必松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2019年10月)虽然只是樊锦诗个人的口述史,但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通过从第一章《人生的不确定性》,直到第十三章《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呈现出立体的、可感可...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2019年10月)虽然只是樊锦诗个人的口述史,但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通过从第一章《人生的不确定性》,直到第十三章《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呈现出立体的、可感可触的精神风貌。《我心归处是敦煌》书写了几代人在敦煌奋斗的精神史,既有世相生活,又有精神涅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锦诗 译林出版社 口述史 敦煌 莫高窟 自述 不确定性 生活史
下载PDF
乡愁与安魂——评樊芳《梅月婆出走》
3
作者 朱必松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在南方这个小城,夜幕降临。天色是一种冬日才有的深不可测的深蓝。在一炉木炭火旁,煮了一壶俨茶,静静地读樊芳中篇小说《梅月婆出走》(《长江丛刊》2018年12期),遽然一股乡愁弥漫心间,似茶香消弥于无遁的虚空之中。《梅月婆出走》的时... 在南方这个小城,夜幕降临。天色是一种冬日才有的深不可测的深蓝。在一炉木炭火旁,煮了一壶俨茶,静静地读樊芳中篇小说《梅月婆出走》(《长江丛刊》2018年12期),遽然一股乡愁弥漫心间,似茶香消弥于无遁的虚空之中。《梅月婆出走》的时间跨度有80年左右,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代中国农村妇女与命运抗争并寻求自我救赎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农村妇女思想禁锢与人性褶皱深处的无奈和隐疼。以曾经“下过堂”的梅月娘到如今年迈的梅月婆几十年同男权社会消极的抗争史,害怕入不了祖坟山的心理恐惧,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自身某种纯粹的隐忍、自我惩罚、寻求乡村宗教庇护,以此来寻求宽恕的,以及在终极意义上得到神的拯救,有如晚祷的钟声在俗世中倏然叩响,在“原罪”之中得到解脱和超越的纠结与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走 乡愁 新中国成立 农村妇女 中篇小说 时间跨度 自我救赎 思想禁锢
下载PDF
波普艺术的同构者——黄信驹历史题材油画综述
4
作者 朱必松 《广东经济》 2020年第9期90-92,共3页
波普艺术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和美国,后来成为流行世界的艺术潮流,它产生于消费文化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背景中,而波普艺术的大众、通俗和流行性特征,正是从消费文化反讽模仿来的。对于欧美大众,如今的波普艺术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艺术... 波普艺术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和美国,后来成为流行世界的艺术潮流,它产生于消费文化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背景中,而波普艺术的大众、通俗和流行性特征,正是从消费文化反讽模仿来的。对于欧美大众,如今的波普艺术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艺术样式了。所谓波普,即历史的波普化,即时代的神性形象,被变成一种通俗、流行、幽默的日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艺术 大众审美趣味 艺术潮流 艺术样式 文化迎合 流行性 英国和美国
下载PDF
徐鲁:要与三千年历史文化论短长
5
作者 朱必松 《法人》 2018年第2期92-93,共2页
在我的人生履历中,遇到过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老师。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鲁先生。正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就迫切需要吸收他们的营养来修养心性,陶治情操和灵魂。诗人郭路生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 在我的人生履历中,遇到过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老师。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鲁先生。正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就迫切需要吸收他们的营养来修养心性,陶治情操和灵魂。诗人郭路生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在这个阳光很温暖的冬日午后,正因为有先生的精神指引,让我相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召政 张居正 文化论
下载PDF
基于时间分段和重组聚类的说话人日志方法
6
作者 朱必松 毛启容 +1 位作者 高利剑 沈雅馨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4年第9期2649-2654,共6页
当前的说话人日志方法大多采用标准的全局聚类的方式来区分不同说话人的语音片段,没有考虑到同一个人的声音在不同的噪声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分布,而这会增大类内距离,从而降低聚类精度。鉴于相邻的语音片段往往包含相同的背景噪声,提... 当前的说话人日志方法大多采用标准的全局聚类的方式来区分不同说话人的语音片段,没有考虑到同一个人的声音在不同的噪声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分布,而这会增大类内距离,从而降低聚类精度。鉴于相邻的语音片段往往包含相同的背景噪声,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时间分段和重组聚类的说话人日志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将所有语音片段按时间连续性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时间段,并在段内进行局部聚类;然后,将不同时间段中属于同一个说话人的语音片段重新合并。此外,在聚类时利用语音片段的邻域信息来校准它们之间的相似度。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直接在不同噪声条件下进行聚类的概率,提高了聚类精度。在公开数据集AMI SDM和VoxConverse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日志错误率分别相对降低了34%和16%,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日志 聚类 噪声 邻域
下载PDF
我会搅动一堆篝火,让它成为流星——评陈惠芳诗集《九章先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必松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第8期106-107,共2页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现供职于湖南日报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现供职于湖南日报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诗会 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新闻奖 《诗刊》 新乡土诗派 湖南宁乡 三驾马车 九章
原文传递
我从未来而来,万物尽染春光
8
作者 朱必松 《诗刊》 2022年第15期53-54,共2页
“我愿以残缺之心做饵/想钓上来的/不外乎内心缺失的那部分”(《春过严子陵钓台》)这是审视了世界之后发出的心声。诗歌是心灵之气的传递者,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呈现。组诗《山水与故人》大多是诗人林森在桐君山、严子陵... “我愿以残缺之心做饵/想钓上来的/不外乎内心缺失的那部分”(《春过严子陵钓台》)这是审视了世界之后发出的心声。诗歌是心灵之气的传递者,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呈现。组诗《山水与故人》大多是诗人林森在桐君山、严子陵钓台、富春江等地的记游之作,呈现“我”在游历之中的情思和请问,构设人与自然、历史和文化风物的精神连接,也构设“我”妄想做一个“现代隐士”的“内心小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子陵钓台 传递者 人与自然 隐士 桐君山 富春江 残缺 风物
原文传递
钟情山水,写天地人和--读潘岳山水诗词
9
作者 朱必松 《诗刊》 2020年第21期76-76,共1页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源头活水”的理学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诗词 知行合一 天地君亲师 源头活水 重要载体 孔孟之道 天地人和
原文传递
在深蓝色的穹顶里上转动着时光的指针--邹进论
10
作者 朱必松 《诗探索》 2020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一、在文字的溪涧中被唤醒2020年元旦期间,常春藤诗丛首发式当天,我在北京宛平城第一次见到邹进,也仅仅只见了一面。当时,我并不认识邹进,不知怎么就互相加了微信。近8个多月来,他一直留在我的微信中,他一直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他的新诗。... 一、在文字的溪涧中被唤醒2020年元旦期间,常春藤诗丛首发式当天,我在北京宛平城第一次见到邹进,也仅仅只见了一面。当时,我并不认识邹进,不知怎么就互相加了微信。近8个多月来,他一直留在我的微信中,他一直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他的新诗。邹进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读了他的“南疆颂”系列,如其三十四《楼兰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丛 深蓝色 宛平城 微信 常春藤 楼兰古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