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当代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必法 李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马克思开启的哲学任务,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解释世界的维度,体现出了改变世界的旨趣。在当代,如何在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辅佐形成的生活幻象背景下,克服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原则的虚妄,诠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开启的哲学任务,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解释世界的维度,体现出了改变世界的旨趣。在当代,如何在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辅佐形成的生活幻象背景下,克服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原则的虚妄,诠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感性活动原则出发,把哲学致力于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宗旨提升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高度上来理解,理应成为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内在性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感性活动
下载PDF
海德格尔对符合论真理观的超越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必法 陈立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何谓真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哲学界对这一追问由来已久,也产生了各种理论背景下的真理观。当下真理观存在的重要形式——符合论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然而,符合论真理观却面临着&q... 何谓真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哲学界对这一追问由来已久,也产生了各种理论背景下的真理观。当下真理观存在的重要形式——符合论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然而,符合论真理观却面临着"主客二分"、"事物为先"等困境。当符合论真理观面临质疑,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提出了他的真理观,即真理就是去蔽,是人("此在")使事物去蔽而显示其本来的意义,是人("此在")使事物成为其所是。海氏的真理观克服了符合论真理观中的众多困境,是具有超越性和批判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论 真理观 主客二分 去蔽 此在
下载PDF
浅析服务型高校的服务内容与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必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4年第6期72-73,共2页
新时期的高校管理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在激烈的高校建设竞争中,高校管理模式需要从新的视角、不断创新,实现服务型高校的目标。本文从高校服务质量、服务畅通、服务效果、服务结构等角度分析"本科导师"模式、"Collage Se... 新时期的高校管理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在激烈的高校建设竞争中,高校管理模式需要从新的视角、不断创新,实现服务型高校的目标。本文从高校服务质量、服务畅通、服务效果、服务结构等角度分析"本科导师"模式、"Collage Search Engine"模式、"参与制"模式、"三位一体"模式的构想与实践,以期构建科学的服务型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高校 创新管理 服务模式
下载PDF
论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必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A01期18-20,共3页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所强调的“中和”(“阴阳和合”、“阴平阳秘”)、“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以及“大医精诚”等原则是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医文化.中...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所强调的“中和”(“阴阳和合”、“阴平阳秘”)、“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以及“大医精诚”等原则是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医文化.中医由于不具严密的体系且不能被证伪而不同于科学,又因为是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对于生产生活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所以也不是反科学的.也就是说,中医既不是伪科学,也不反科学.有学者将中医称为“非科学”.我比较赞同“药理与经验的总结”这种看法,因为这种称法既没有混淆科学与非科学,同时又表现出对科学和非科学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范式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非科学 文化范式 价值
下载PDF
从意识能动作用看社会秩序重建的可能性
5
作者 朱必法 卢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近代哲学试图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构建合理的社会秩序,把现实社会结构看作为意识自身活动的产物,从而遮蔽了社会秩序得以形成的真正基础。马克思从对象性活动出发,揭示了社会秩序是以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有机体,它是包括经... 近代哲学试图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构建合理的社会秩序,把现实社会结构看作为意识自身活动的产物,从而遮蔽了社会秩序得以形成的真正基础。马克思从对象性活动出发,揭示了社会秩序是以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有机体,它是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三者的统一,开创了重建社会秩序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实践 社会结构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构建
6
作者 朱必法 戴茂堂 《唐都学刊》 2014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其三,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形式的义务而忽略人文性展开情感伦理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共伦理 传统伦理 德性伦理 情感伦理 当代构建
下载PDF
公正是具有存在性的理想——对德里达公正思想的反思
7
作者 朱必法 张淑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4年第B12期141-147,共7页
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 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哲学话题 法律
下载PDF
从孔子的教育理念看高校领导者的品质
8
作者 朱必法 胡莹莹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2期43-44,共2页
在当代高校的发展中,孔子的教育理念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为基础,论述了高校领导者在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应有的品质。
关键词 孔子 高校领导者 品质 道德仁艺
下载PDF
前期海德格尔“世界”思想评析
9
作者 朱必法 张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34-35,37,共3页
世界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对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世界"概念进行述评。海德格尔在对以往哲学关于存在、关于世界的理解的解构中,区分了自然的世界概念和生存的世界概念,从存在论而非存在者的角度揭示出此在... 世界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对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世界"概念进行述评。海德格尔在对以往哲学关于存在、关于世界的理解的解构中,区分了自然的世界概念和生存的世界概念,从存在论而非存在者的角度揭示出此在世界中存在之世界本身。这种看待世界及自我的新视角有益于人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省,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自我以及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存的世界概念
下载PDF
中国道德教育的三大困境
10
作者 朱必法 《辽宁教育》 2015年第5X期42-43,共2页
中国自古以来,圣人教化就不绝于耳,道德之学一直就是显学,因此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按理说,当代中国即使不能人人都有圣人之德,至少也应该是文质彬彬,讲信修睦。但现实并非常常如此,这敦促着我们去反思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 中国自古以来,圣人教化就不绝于耳,道德之学一直就是显学,因此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按理说,当代中国即使不能人人都有圣人之德,至少也应该是文质彬彬,讲信修睦。但现实并非常常如此,这敦促着我们去反思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困境。我认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至少有三大困境:一、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精英化性善论是中国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取向。中国人认为人人都有仁爱之心,倾向于善良。如果以人性之先天的善端作为走向道德目标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目标 善端 讲信修睦 心理取向 仁爱之心 道德法律化 道德行为 情感基础 道德知识
下载PDF
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伦理价值
11
作者 朱必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科技与理性的发展考验着人类的生存处境,引起人们对现代社会秩序的审视,也展开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追求。在追求社会和谐秩序的过程中,伦理因素作为人类社会内在的驱动力,通过维护社会和谐秩序与形塑社会公序良俗,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 科技与理性的发展考验着人类的生存处境,引起人们对现代社会秩序的审视,也展开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追求。在追求社会和谐秩序的过程中,伦理因素作为人类社会内在的驱动力,通过维护社会和谐秩序与形塑社会公序良俗,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和谐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中国道德教育的三大困境
12
作者 朱必法 《师资建设》 2015年第2期62-63,共2页
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唤起每个人的仁爱之心,把道德的良知与意识重新根植于人类的心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困境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安全预警管理模式建设初探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伟 胡莹莹 朱必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79,共2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国内高校管理者转变思维,用数据说话,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构建高校安全预警管理模式,进行客观、科学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整合、...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国内高校管理者转变思维,用数据说话,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构建高校安全预警管理模式,进行客观、科学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整合、预测是关键,也是难点,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在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能力提高方面进行提高,努力建设数字校园、安全校园、智慧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等院校 安全预警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伟 敖四江 朱必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与精髓,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基于其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与精髓,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基于其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以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章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三个维度阐述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维度 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伟 左辉 朱必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考试、科研学术、人际交往、贫困生贷款等方面都存在诚信缺失。究其原因,大学生的非诚信行为是新媒体的便捷性、虚拟性与隐匿性等特点,社会的功利渲染及个人的意志薄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大学...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考试、科研学术、人际交往、贫困生贷款等方面都存在诚信缺失。究其原因,大学生的非诚信行为是新媒体的便捷性、虚拟性与隐匿性等特点,社会的功利渲染及个人的意志薄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在国家方面,应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惩罚力度,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对学生从小进行信义教育,使其形成诚信的意识;在学校方面,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估制度;在个人方面,大学生应该加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循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准则的社会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诚信 制度体系
下载PDF
从“本体论”到“伦理学”:西方形而上学的本真转向
16
作者 方熹 朱必法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 生存实践性的主题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的合法性上占有自身的"席位"。要真正理解"后形而上学"的深层根据,必须置越于纯粹理论话语的圈子,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伦理思维"的界面,看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命运与人生存命运之间的内在生存的隐喻关涉,而非单一的在某一限定的维度里进行单一形式的逻辑思辨或置界、越界,这才是后形而上学生存的旨趣,同时也是伦理学维度在其"晦蔽""去蔽"后的"敞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本体论 存在论 伦理学 在者 他者
下载PDF
论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全面发展
17
作者 左辉 周章领 朱必法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07-215,共9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定义有三个层次: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正像人的现实世界一样。我们试图从人的本...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定义有三个层次: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正像人的现实世界一样。我们试图从人的本质力量出发,探寻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还要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社会关系,这也必然会使人产生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以及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安全管理预警模式构建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伟 薛琳 朱必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7-59,共3页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管理者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快速准确的决策依赖于大学生安全管理的数据挖掘与风险预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具体包括源数据收集系统、信息分析和预测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功能模块的建构和...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管理者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快速准确的决策依赖于大学生安全管理的数据挖掘与风险预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具体包括源数据收集系统、信息分析和预测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功能模块的建构和整合,以及在制度设计上确立对隐私困境、多源化数据获取困境等潜在障碍的的价值立场,以期降低技术和制度合法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管理 风险预警 指标体系 功能模块 隐私风险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活思想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家建 蔡丽丽 朱必法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精神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将人的精神生活理解为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使精神生活变成了抽象的逻辑思辨。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在人的物质生产生活过... 精神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将人的精神生活理解为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使精神生活变成了抽象的逻辑思辨。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在人的物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生活对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不仅为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帮助,而且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形而上学 物质生产生活 科学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时间观念中的“自由与休闲”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慧远 朱必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4,共5页
在马克思的时间观念中,时间作为人的生命尺度和存在方式而成为"人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以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方式,全面挤占了工人的自由与休闲时间,工人没有自由与休闲时间的物质基础、精神空间与社会保... 在马克思的时间观念中,时间作为人的生命尺度和存在方式而成为"人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以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方式,全面挤占了工人的自由与休闲时间,工人没有自由与休闲时间的物质基础、精神空间与社会保障。共产主义社会则以自由劳动的方式,将人的自由与休闲时间真正实现出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异化劳动 自由劳动 自由与休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