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1
作者 钟瑶凤 查学宗 +6 位作者 王政 朱恩杭 张绍华 吴刚 林先武 季恒青 孟倩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5-1085,共11页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利用等比配对试验测定寄主(菠萝蜜)、成虫日龄和暗期时段对交配率、交配时长和交配次数的影响。【结果】黄翅绢丝野螟雌、雄蛹平均性比为1.06∶1,雌蛹占比显著大于雄蛹占比。黄翅绢丝野螟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于光暗转换期的前、后2 h,交配仅发生于暗期,寄主(菠萝蜜)的存在对该虫交配有促进作用,有果组交配率为93.33%±2.89%,显著高于无果组(71.67%±14.43%);有果组和无果组交配日龄分别为3-5日龄和3-7日龄;有果组3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53.33%±11.55%,显著高于无果组(31.67%±5.77%),两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有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进入暗期的0-2 h,其中暗期0-0.5 h为交配高峰期,较无果组提前,交配率为36.67%±17.56%;无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暗期的0-3.5 h,其中暗期1.0-1.5 h为交配高峰期,交配率为16.67%±11.55%。黄翅绢丝野螟雌成虫最多交配2次,雄成虫最多交配4次,但雌、雄成虫的交配比例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递减;首次交配时间越早其多次交配概率越高,首次交配发生于3日龄的雌、雄成虫分别可进行2次和4次交配,首次交配发生于5日龄后的雌、雄成虫均无多次交配行为。【结论】黄翅绢丝野螟可进行多次交配,寄主菠萝蜜对其交配有促进作用,该虫交配行为具节律性,仅在暗期发生交配,交配高峰期为3-4日龄、大多发生在暗期的0-2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翅绢丝野螟 性比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下载PDF
黄翅绢丝野螟气味受体基因GcaeOR10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绍华 孟倩倩 +5 位作者 朱恩杭 查学宗 颜日辉 刘爱勤 吴刚 王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8-445,共8页
为明确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气味受体基因GcaeOR10(GenBank登录号MW701397)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表达谱,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 为明确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气味受体基因GcaeOR10(GenBank登录号MW701397)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表达谱,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其在黄翅绢丝野螟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为1200 bp,编码39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5.67 kD,等电点为8.65,无信号肽,具有昆虫气味受体家族7个跨膜蛋白(7 transmembrane proteins,7tm-6)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存在26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且N端位于细胞膜内,C端位于细胞膜外。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与桑螟Glyphodes pyloalis的GpylOR17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与松蛀螟Conogethes pinicolalis的CpinOR39、CpinOR36和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CpunOR36亲缘关系较近。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基因在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腹部的表达量次之。表明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是典型的气味受体,可能与该虫识别性信息素有关,参与其寻找配偶及交配等行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翅绢丝野螟 气味受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