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包液检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毛瑞明 郑娉娉 +1 位作者 朱承睿 朱宝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心包液是存在于心包腔内的一种浆液。相对于血液易受自溶和腐败等死后变化的影响、玻璃体液含量少、脑脊液易受血液污染等缺陷,心包液存在于封闭的浆膜腔内,不易受尸体死后变化的污染和影响,且容易获取,不仅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样品,在... 心包液是存在于心包腔内的一种浆液。相对于血液易受自溶和腐败等死后变化的影响、玻璃体液含量少、脑脊液易受血液污染等缺陷,心包液存在于封闭的浆膜腔内,不易受尸体死后变化的污染和影响,且容易获取,不仅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样品,在法医鉴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心包液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重点综述了心肌病变、溺死或窒息时心包液中不同生物化学检测指标的变化及其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意义,并介绍了心包液在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心包液在法医学领域中将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包液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口服多种药物中毒致死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毛瑞明 朱承睿 +3 位作者 曲延金 杜中波 高卫民 朱宝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1案例 1.1案情 某女,24岁,某日被室友发现倒在卧室地上,口吐白沫,被"120"急送至医院时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120"急救人员在现场发现氨基比林咖啡因片、维生素B6片、双黄连胶囊等药瓶。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中毒 氨基比林 咖啡因 非那西丁 苯巴比妥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材料与补体C_3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珏 苑学愚 朱承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6927-6930,共4页
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脑血管迂曲、细小,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许多,所以脑血管支架置入器械开发难度也较大。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可激活和放大补体旁路途径,使补... 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脑血管迂曲、细小,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许多,所以脑血管支架置入器械开发难度也较大。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可激活和放大补体旁路途径,使补体C3转变为C3b样分子,形成C3转化酶C3bBb,使补体在生物材料表面被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介入手术 生物医用材料 补体C3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扬拓 朱承睿 +1 位作者 武元 李骢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2期1781-1783,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有关NAFLD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NAFLD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与IR关系密切,并可通过参与IR等途径来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有关NAFLD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NAFLD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与IR关系密切,并可通过参与IR等途径来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深入了解脂肪细胞因子与IR在NAFLD中的作用,对NAFLD的防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因子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心力衰竭神经体液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元 朱承睿 罗扬拓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6期182-183,共2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状,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引起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衰的代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而过度的代偿又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神...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状,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引起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衰的代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而过度的代偿又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错综复杂,至今仍未被完全解释,是目前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本篇将就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管活性物质(ET、NO)、炎性及免疫因素、利钠肽类(ANP、BNP)等神经体液因素与心衰的关系进行综述,力图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神经体液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凯达 朱承睿 +1 位作者 安欣 马晓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俯卧位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肺通气更均一及通气血流比更匹配,降低肺损伤的发生率及保护右心功能,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俯卧位通气治疗可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低氧血症,降低再插管率及改善患者预... 俯卧位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肺通气更均一及通气血流比更匹配,降低肺损伤的发生率及保护右心功能,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俯卧位通气治疗可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低氧血症,降低再插管率及改善患者预后。与传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比,俯卧位通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低氧血症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必须注意,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需要熟练的医护团队及密切监测,更需要警惕实施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附296例报告)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承睿 栾正刚 +5 位作者 尹晓晗 张芳晓 陈铭铭 张晓娟 章志丹 马晓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96例重症病人资料,对不同AGI分级病人的发病原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发症发生及预...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96例重症病人资料,对不同AGI分级病人的发病原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6例病人中共289例(97.6%)发生AGI,其中以AGIⅠ、Ⅱ级为主;原发AGI占67.8%,继发AGI占32.2%;原发AGI分级高于继发AG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GI分级病人APACHEⅡ及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3),AGIⅢ、Ⅳ级病人APACHEⅡ评分高于AGIⅠ、Ⅱ级,AGIⅣ级SOFA评分高于其他(P<0.05)。不同AGI分级病人28 d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AGIⅠ、Ⅱ级间比较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AGI时间多在入ICU早期,AGIⅢ、Ⅳ级病人常见临床病因为严重腹腔感染。结论重症病人AGI发生率较高,多数以轻度(Ⅰ、Ⅱ级)AGI为主,且轻度与重度(Ⅲ、Ⅳ级)AGI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 胃肠道功能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原文传递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严重脓毒症患者肠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朱承睿 丁仁彧 +1 位作者 孙旖旎 马晓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ICU时及1d、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记录28 d生存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严重脓毒症组、腹腔感染组与非腹腔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AGI分级组间IFABP浓度的差异;并对IFABP与炎症因子、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者28d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ICU时及1d、3d,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g/L:731.90±53.91、592.07±41.94、511.85±47.97比439.88±23.68,均P=0.000);腹腔感染组与非腹腔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AGI分级组间各时间点IFAB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严重脓毒症患者IFABP与IL-6 (r=0.794,P=0.000)、TNF-α(r=0.878,P=0.010)、APACHEⅡ评分(r=0.428,P=0.000)均有显著相关性;腹腔感染组IFABP与IL-6(r=0.812,P=0.000)、TNF-α (r=0.885,P=0.000)及非腹腔感染组IFABP与IL-6(r=0.739,P=0.000)和TNF-α(r=0.828,P=0.000)相关性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及1d、3 d SOFA评分为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624(P=0.004)、1.411(P=0.027)、1.740(P=0.012),而IFABP浓度、AGI分级、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浓度明显增高,与IL-6、TNF-α、APACHEⅡ评分存在较好相关性,与AGI分级及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抗生素相关腹泻识别与处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承睿 马晓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AAD及非感染性AAD。感染性AAD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艰难梭菌,其临床表现严重,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非感染性AAD为临床常见的AAD类型,临床症状轻。AAD的首要治疗为调整或停用抗生素...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AAD及非感染性AAD。感染性AAD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艰难梭菌,其临床表现严重,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非感染性AAD为临床常见的AAD类型,临床症状轻。AAD的首要治疗为调整或停用抗生素,并可联用菌群调节剂等,对于怀疑为感染性AAD者,可经验性给予肠道内应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合理的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是预防AAD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腹泻 腹泻 艰难梭菌 伪膜性肠炎
原文传递
细胞外组蛋白的毒性作用及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承睿 马晓春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坏死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形成时,组蛋白可释放至细胞外形成细胞外组蛋白。细胞外组蛋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炎症、损伤及凝血系统的紊乱,其浓度在脓毒症增高,并进一步加重... 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坏死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形成时,组蛋白可释放至细胞外形成细胞外组蛋白。细胞外组蛋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炎症、损伤及凝血系统的紊乱,其浓度在脓毒症增高,并进一步加重炎症、凝血失衡及器官功能紊乱。本文就细胞外组蛋白的毒性作用及在脓毒症时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组蛋白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脓毒症 炎症 损伤
原文传递
血浆内脏蛋白在重症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是与非
11
作者 朱承睿 马晓春 朱然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血浆内脏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是用于营养状态评估的传统生物学标志物。在感染、炎症、损伤等导致的急性应激反应下,重症患者的血浆内脏蛋白作为负向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有助于氨基酸在急性期的转化与流动;炎症反... 血浆内脏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是用于营养状态评估的传统生物学标志物。在感染、炎症、损伤等导致的急性应激反应下,重症患者的血浆内脏蛋白作为负向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有助于氨基酸在急性期的转化与流动;炎症反应会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内脏蛋白外渗到组织间隙;此外,休克时大量液体复苏也会引起血液稀释。因此,重症患者在急性期测得的血浆内脏蛋白水平与营养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且无法准确反映营养治疗的效果。当重症患者进入稳定期,或在不存在明显炎症反应的患者中,血浆内脏蛋白的动态评估可用于反映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血浆内脏蛋白水平的降低还与患者的营养风险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针对重症患者血浆内脏蛋白的代谢特点及其在重症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意义和应用局限性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脏蛋白 营养不良 白蛋白 前白蛋白
原文传递
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状态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铭铭 章志丹 +5 位作者 高艳红 栾正刚 张晓娟 朱承睿 潘洁仪 马晓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0例动脉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分析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0例动脉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动脉瘤病人术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ISTH评分平均为(3.4±1.5)分,共7例病人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瘤破裂病人的ISTH评分明显高于未破裂者(P<0.05)。ISTH评分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04、0.694,P<0.05),ARDS、休克及死亡病人具有更高的ISTH评分。结论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易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ISTH评分高的病人更易发生器官功能损伤,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扬拓 朱承睿 +1 位作者 武元 李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2期2389-2390,2349,共3页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或抗体可变区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构建蛋白质或抗体库,并从中筛选特异蛋白质或抗体的基因工程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或抗体可变区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构建蛋白质或抗体库,并从中筛选特异蛋白质或抗体的基因工程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原理 应用
原文传递
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下调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孝辉 朱承睿 +1 位作者 高丰厚 方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紫外线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β-gal... 目的观察紫外线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β-gal)细胞衰老试剂盒染色;westernblot检测衰老标志物P16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中波紫外线处理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同时相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对MMPl、MMP3的影响。结果20~40mJ/cm2UVB单次照射后可以成功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衰老形态学的改变,β-gal染色阳性率达到约90%,P16蛋白表达随时相明显升高;紫外处理成纤维细胞后,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MP1、MM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利用20~40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不仅伴随Ⅰ、Ⅲ型胶原合成减少,而且通过升高MMP1、MMP3来降解已形成的Ⅰ、Ⅲ型胶原。以上数据表明,中波紫外线可以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并在皮肤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及干预皮肤衰老过程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中波紫外线 衰老 胶原 MMPS
原文传递
外科病人应用血液制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马晓春 朱承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外科病人应用血液制品情况临床十分常见。不同疾病导致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创伤、失血、脓毒症、肝肾功能障碍导致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应用血液制品的时机及剂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血液制品 出凝血功能障碍 创伤 失血 脓毒症
原文传递
肝素对感染性休克犬早期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哲 朱然 +6 位作者 王亮 刘志永 潘洁仪 栾正刚 朱承睿 冯伟 马晓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血浆标示物D-乳酸和I-FABP的测定及分析,验证感染性休克犬早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以及肝素对感染性休克犬早期空肠绒毛微循环改善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晋L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LPS方... 目的通过对血浆标示物D-乳酸和I-FABP的测定及分析,验证感染性休克犬早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以及肝素对感染性休克犬早期空肠绒毛微循环改善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晋L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LPS方法建立比格犬早期感染性休克模型。将40只实验犬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基础治疗组,肝素治疗组。术后稳定1h,即T0点,给LPS造模后1h,即T1点,之后序贯观察5h分别为T2,13,T4,T5,T6点。在相应观察时间点(T1、T3、T6时间点)采集犬静脉血,经1500r/rain,15min离心后取血浆,以EP管分装后置入-80℃保存,通过ELISA法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同时应用OPS观察空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肝素组IFABP(21.6±2.3)pg/mL比较LPS组IFABP(100.48±8.42)Pg/mL会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微循环有相应的改善。基础治疗组与LPS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存在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及肠黏膜损伤。肝素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犬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肝素 肠黏膜 微循环 脂多糖 肠结合蛋白 D-乳酸 正交极化频谱成像仪
原文传递
内眦韧带固定矫治内眦赘皮的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姚顺利 朱承睿 +3 位作者 金宝玉 梁晓健 王静 罗曼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术。A组(56例):... 目的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术。A组(56例):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剪除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将新内眦点处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与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34例):切开“z”形皮瓣,并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将内眦皮瓣向上转移,使新内眦点的皮肤、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向下转移的皮瓣缝合固定于下脸缘切口下的眼轮匝肌上。结果本组共90例患者,28例获随访1~6个月,新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睑裂变长,眼外观自然。结论两种方法均是将新内眦处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使新建的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内眦赘皮不易复发,组织创伤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皮瓣 “Z”成形术 内眦韧带 内眦赘皮
原文传递
神奇的面包
18
作者 朱承睿 《创作》 2013年第4期63-64,共2页
一只小蚂蚁爬上一座大楼,眺望着远方,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从72层高的大楼摔了下来,当场被吓晕了。当它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没事,于是自言自语地说:"谢天谢地,老天有眼。"刚准备往前走,突然又摔了一跤。它想:刚才是从大楼上摔下来... 一只小蚂蚁爬上一座大楼,眺望着远方,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从72层高的大楼摔了下来,当场被吓晕了。当它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没事,于是自言自语地说:"谢天谢地,老天有眼。"刚准备往前走,突然又摔了一跤。它想:刚才是从大楼上摔下来,现在又是从什么东西上摔下来了呢?它转身一看,立即傻眼了,"哇!好棒啊!"它大声喊道。原来是一块高3厘米宽6厘米长10厘米的巨型面包,它兴奋极了。心想:我一个人肯定搬不动,得再叫二三十个同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前走 班师回朝 初次见面 高凡 童话故事 回巢 劳斯莱斯 解药 行不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