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县HIV感染者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
1
作者 朱新朋 薛晓玲 +3 位作者 崔为国 刘宏伟 李宏 王哲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H IV感染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情况。方法采集52例H IV感染者抗凝全血,用扩增/测序(In-House)的方法扩增蛋白酶及逆转录酶基因序列后进行序列测定,提交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性突变。结果52感...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H IV感染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情况。方法采集52例H IV感染者抗凝全血,用扩增/测序(In-House)的方法扩增蛋白酶及逆转录酶基因序列后进行序列测定,提交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性突变。结果52感染者中41例成功扩增并测序,其中43.90%(18/41)发生耐药突变;蛋白酶区耐药突变发生率为36.59%(15/41),均为次要突变,突变类型依次为A71V(5/41),A71T(5/41),A71AT(3/41),A71AV(2/41)和L10I(2/41),第71位碱基突变率为36.59%(15/41);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发生率为21.95%(9/41),为主要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K103N(3/41),M41LM(2/41)和T215Y(2/41)。结论河南省确山县H IV感染者已发生较高程度耐药,应加强患者管理及耐药性监测体系,防止耐药毒株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基因型耐药 序列分析
下载PDF
5种HIV抗体初筛试剂临床质量评估
2
作者 朱新朋 李宏 +3 位作者 王哲 薛晓玲 崔为国 郭大成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评估目前河南省内使用的部分HIV抗体初筛试剂 (ELISA)质量。方法 用 5种试剂检测 2 0 0份血清样品 (其中已知结果和未知结果血清各 10 0份 ) ,初筛阳性和可疑血清用免疫蛋白印迹法 (WB)确认。结果  5种试剂均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 目的 评估目前河南省内使用的部分HIV抗体初筛试剂 (ELISA)质量。方法 用 5种试剂检测 2 0 0份血清样品 (其中已知结果和未知结果血清各 10 0份 ) ,初筛阳性和可疑血清用免疫蛋白印迹法 (WB)确认。结果  5种试剂均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5种试剂的敏感性、功效率和NPV值范围为 98.6 1%~ 97.2 2 %、94 %~ 96 %、98.36~ 99.19% ;5种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IV抗体阳性漏检 ,其漏检率分别为 1.39%、2 .78%、1.39%、1.39%、2 .78%。结论  5种被评估试剂中 ,试剂C质量为第一 ,其次为试剂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体检测 质量评估
下载PDF
河南省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崔兆麟 王哲 +8 位作者 刘国华 郭大城 崔为国 薛晓玲 孙定勇 朱新朋 李宁 孙国清 郭万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方法根据河南省18个省辖市及各县区HIV/AIDS监测网络逐年连续上报资料,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专题调查及既往有偿供血者普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方法根据河南省18个省辖市及各县区HIV/AIDS监测网络逐年连续上报资料,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专题调查及既往有偿供血者普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88~2005年底共监测各类高危人群4317744人次,报告确认HIV抗体阳性者31578例,确诊AIDS现症病人19488例,HIV/AIDS已死亡4891例。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局部地区呈聚集性升高,经采供血传播HIV已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监测 普查
下载PDF
河南省豫东南地区420例HIV感染者亚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哲 薛晓玲 +3 位作者 赵飞 袁源 孙国清 朱新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豫东南地区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在河南省豫东南地区的上蔡县及尉氏县采集420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 目的了解河南省豫东南地区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在河南省豫东南地区的上蔡县及尉氏县采集420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420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8.37%。与国际A—E亚型参考序列及部分地区B’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河南省上蔡县及尉氏县的420个毒株及流行与我国云南德宏、四川等地的B'亚型毒株序列接近,均属于泰国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6.94%。系统树分析显示,420份样品仍和泰国B’亚型聚集,远离其他国际亚型。对V3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OQ的300例,具有欧美B’亚型的GPGR的70例。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及其他资料提示,目前河南省上蔡县及尉氏县的既往献血人群中,泰国B'亚型依然占主导地位,该流行区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但是根据其离散率及系统树的结果提示,既往献血人群中泰国B’亚型有向其他亚型进一步变异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 HIV-1 序列测定 流行病 变异
下载PDF
143例HIV初筛阳性标本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为国 王哲 +5 位作者 梁振山 李宏 薛晓玲 朱新朋 孙国清 李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858-859,共2页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 (Determine)及免疫印迹法 (WB)对 14 3例血清标本做初筛及确认试验。 方法 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施行。 结果  14 3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 1...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 (Determine)及免疫印迹法 (WB)对 14 3例血清标本做初筛及确认试验。 方法 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施行。 结果  14 3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 14 1例HIV -1阳性 ,且条带出现百分率gp12 0 、p66为 10 0 % ,gp160 、gp41、p51、p3 4 、p55为 90 %以上 ,1例HIV -1合并 gp3 6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硒标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补充复合营养素对中老年人营养和免疫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丁 张书芳 +3 位作者 李永利 朱新朋 郝大情 张聪恪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补充复合营养素对中老年人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50~65岁的中老年人志愿者,分两组,实验组服用复合营养素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测定。结果:试验前对象,身高... 目的:探讨补充复合营养素对中老年人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50~65岁的中老年人志愿者,分两组,实验组服用复合营养素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测定。结果:试验前对象,身高、体重和营养素摄入、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两组均无差异(P﹥0.05)。6个月后,实验组血清维生素A(VA)、血清锌(Zn)和全血硒(SE)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补体C3高于对照组(均P<0.05),细胞免疫指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复合营养素补充剂能改善中老年人VA、Zn、Se营养状况,并能促进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 营养状况 中老年人 免疫
下载PDF
河南省HIV流行毒株env膜蛋白基因C_2-V_3区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崔为国 邢辉 +7 位作者 王哲 黄海龙 李宏 马鹏飞 薛晓玲 魏民 朱新朋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 (HIV 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对河南省内 2 8份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 ...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 (HIV 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对河南省内 2 8份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 及其邻区 35 0~ 4 5 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 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5 72 % ,与流行于云南省的 (泰国B)毒株基因距离为 5 80 % ,与欧美B亚型基因距离为 18 0 5 % ,而与其它A、C、D、F、G、H、J、O等亚型的基因距离均在 2 4 %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 ,2 8份样本与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对于其V3 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 ,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 8例 ,占 2 8 5 7% ;具有欧美B亚型基因型GPGR的 13例 ,占 4 6 4 %。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 ,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省 ,在河南省流行的时间约在 6~ 10年 ,其V3 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Ⅰ型 序列测定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一种唾液快速检测HIV-1/2型抗体试剂的现场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世亮 丁国伟 +6 位作者 米国栋 齐妍 朱新朋 彭庭海 梁富雄 强来英 张桂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对一种唾液快速检测艾滋病病毒Ⅰ/Ⅱ型(HIV-1/2)抗体试剂进行现场评价,考核其现场使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采集247例已知HIV感染者、1 090例正常献血人员、60例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包括... 目的对一种唾液快速检测艾滋病病毒Ⅰ/Ⅱ型(HIV-1/2)抗体试剂进行现场评价,考核其现场使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采集247例已知HIV感染者、1 090例正常献血人员、60例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包括孕妇、肿瘤患者、一般疾病患者),以及109例HCV感染者和119例未知HIV感染状况的吸毒人员的唾液标本,现场使用Vanguard OMTTM唾液HIV-1/2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CalypteBiomedical生产)进行检测,同时平行采集上述人群的血液标本,使用Vironostika HIV Uni-FormⅡplus O(BioMerieux生产)进行对比测试。结果247例已知HIV感染者中,247例唾液标本HIV-1/2型抗体检测均为阳性。1 259例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阴性人群中,1 257例唾液检测为阴性,2例为阳性。119例吸毒人员中,28例血液标本HIV阳性中,唾液标本检出27例。91例HIV阴性中检出阴性90例。该唾液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敏感性为99.64%,特异性为99.78%。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75%。结论唾液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与现行的血液ELISA检测结果相近。唾液标本的采集方便而且危险性小,推荐在采血较困难的人群、基层医疗机构、VCT门诊等,可考虑使用唾液HIV-1/2型抗体快速检测试剂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标本 快速检测试剂 艾滋病病毒Ⅰ/Ⅱ型抗体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的形态观察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贺丽君 苏云普 +2 位作者 颜秋叶 朱新朋 刘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95-196,共2页
为探讨人芽囊原虫的形态及其致病性,采用30°斜面鸡蛋培养基对人芽囊原虫进行体外培养,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和致病性。在形态观察中可见空泡型、阿米巴型和颗粒型 3 种形态,并证实有出芽生殖和颗粒形虫体增殖... 为探讨人芽囊原虫的形态及其致病性,采用30°斜面鸡蛋培养基对人芽囊原虫进行体外培养,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和致病性。在形态观察中可见空泡型、阿米巴型和颗粒型 3 种形态,并证实有出芽生殖和颗粒形虫体增殖现象。以不同数量培养48 h 的圆形空泡型虫体感染小白鼠观察其致病性。结果显示, D 组(空白对照组)和 A 组(感染数为 104 /只)在肠粘膜上未发现虫体; B组(感染数为204 /只)和 C组(感染数为 304 /只)在肠粘膜上发现虫体并能够致肠粘膜损伤,提示对肠粘膜损伤的轻重程度与人芽囊原虫感染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形态 致病性
下载PDF
孕妇弓形虫感染与垂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旭霞 王新彩 +3 位作者 刘润芳 庄建安 李书梅 朱新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 :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免三联诊断法对 35 6例母婴配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产妇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 19 1% ,各单项检测分别为循环抗原 (CAg) 15 2 %、IgM2 5 %、IgG3 4% ;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率平均... 目的 :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免三联诊断法对 35 6例母婴配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产妇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 19 1% ,各单项检测分别为循环抗原 (CAg) 15 2 %、IgM2 5 %、IgG3 4% ;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 17 7% ,其脐血各单项检测分别为CAg16 9%、IgM0 3%、IgG2 2 %。CAg垂直传播率为 35 2 % ( 19/5 4)。 4例畸胎儿中 1例脐血弓形虫CAg阳性。结论 :孕妇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应引起围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孕妇 新生儿 循环抗原 垂直传播 畸胎
下载PDF
性病艾滋病感染者HIV-1相关基因CCR5△32、CCR2b-64I、SDF1-3'A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为国 王哲 +6 位作者 王福生 洪卫国 李宏 薛晓玲 朱新朋 孙国清 李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32、CCR2b-64I、SDF1-3'A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分布的特点,为我国艾滋病的预防和未来的基因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收集198例汉族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检测... 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32、CCR2b-64I、SDF1-3'A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分布的特点,为我国艾滋病的预防和未来的基因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收集198例汉族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98例性病艾滋病人群CCR5△32、CCR2b-64I、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25%、16.16%、25.00%与中国普通汉族人的结果一致。CCR5△32的突变频率较低,而CCR2b-64I、SDF1-3'A的突变频率较高,提示本地性病艾滋病汉族人群对性传播的HIV-1R-5毒株有较大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5 超化因子受体-2 突变频率 多态性 艾滋病
下载PDF
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福来 闫旭霞 +3 位作者 朱新朋 庄建安 蒋栖岗 刘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C011-C011,C01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因素 小学生 弓形虫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加味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70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怡冰 李喜顺 朱新朋 《中医研究》 2016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除湿胃苓汤[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 目的:观察加味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除湿胃苓汤[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龙胆草、桂枝、甘草、白芷、牡丹皮、白鲜皮、紫草、通草、当归、郁金、合欢皮],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每次5 mg,每日1次;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每次4 mg,每日3次;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每次150 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好转25例,未愈6例,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8例,未愈22例,有效率为68.5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除湿胃苓汤/治疗运用 慢性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河南省艾滋病毒I型膜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为国 邢辉 +5 位作者 王哲 黄海龙 李宏 薛晓玲 朱新朋 邵一鸣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了解在河南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反应(nested -PCR)对28份河南省内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 -450个核苷序列... 目的 了解在河南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反应(nested -PCR)对28份河南省内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 -450个核苷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的(泰国B)毒株基因离散率 为5.80%,与其它国际亚型,欧美B、A、C、D、F、G、H、J、O亚型基因离散率均在18.05%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毒株与 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其毒株V3环四肽序列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8例占28.57%,欧美B亚型基 因型GPGR13例占46.43%.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在河南流行的时间约在 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亚型 序列测定 基因变异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地区HIV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哲 薛晓玲 +3 位作者 赵飞 袁源 孙国清 朱新朋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尉氏县采集42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尉氏县采集42例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42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7.4%。与国际A-E亚型参考序列及部分地区B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河南省尉氏县的42个毒株及流行与我国云南德宏、四川等地的B亚型毒株序列接近,均属于泰国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6.72%系统树分析显示,42份样品仍和泰国B亚型聚集,远离其他国际亚型。对V3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30例,具有欧美B亚型的GPGR的7例。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目前河南省尉氏地区的既往献血人群中,泰国B’亚型依然占主导地位,该流行区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但是根据其离散率及系统树的结果提示,既往献血人群中泰国B’亚型有向其他亚型进一步变异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 HIV-1 序列测定 流行病 变异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初筛诊断试剂的临床使用调查及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宏 王哲 +3 位作者 郭大城 朱新朋 崔为国 薛晓玲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5期269-270,共2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市场流通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质量及使用情况。方法 抽检进口或国产6个厂家的HIV ELISA试剂。用已确认(蛋白印迹试验,WB)过的阳性或阴性血清评估试剂的质量。结果 6种试剂的敏...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市场流通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质量及使用情况。方法 抽检进口或国产6个厂家的HIV ELISA试剂。用已确认(蛋白印迹试验,WB)过的阳性或阴性血清评估试剂的质量。结果 6种试剂的敏感性为97.18%~98.59%,功效率为93.50%~99.00%,阳性预测值为85.36%~98.59%.,阴性预测值为98.36%~99.22%。结论 6种参评试剂在这一批号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对同一份血清,6种试剂都发生漏检,其漏检率A、C、D、F为0.5%,B、E为1%。根据质量评估统计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不同厂家的试剂有差异,同一试剂批号间有差异,说明除试剂质量外,实验操作也有影响。同时认为质量评估是及时发现和纠正试剂质量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可为HIV初筛实验室在选择使用可靠的试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初筛诊断试剂 临床使用 调查 质量评估
下载PDF
5种HIV抗体初筛诊断试剂临床使用质量评估
17
作者 崔为国 王哲 +4 位作者 朱新朋 李宏 薛晓玲 李洁 孙国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323,326,共2页
关键词 HIV抗体 试剂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检测工作
下载PDF
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的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18
作者 阎旭霞 陈家福 +2 位作者 朱新朋 庄建安 蒋栖岗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小学生 弓形虫感染 社会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济源市回族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9
作者 陈福来 闫旭霞 +3 位作者 陈家福 朱新朋 庄建安 蒋栖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济源市 回族 小学生 弓形虫感染 调查
下载PDF
河南省1997~1998年黑热病监测报告
20
作者 颜秋叶 贺丽君 +1 位作者 苏云普 朱新朋 《疾病监测》 CAS 1999年第4期138-139,共2页
河南省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黑热病。其后散在的新发病例日趋减少。1984年以来,全省对黑热病进行了系统监测,未再发现新的感染病例。为了及时掌握我省情况,我们按照“黑热病流行已控制地区的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于... 河南省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黑热病。其后散在的新发病例日趋减少。1984年以来,全省对黑热病进行了系统监测,未再发现新的感染病例。为了及时掌握我省情况,我们按照“黑热病流行已控制地区的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于1997年4月至1998年11月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监测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