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正畸牙龈正常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1、2、3、6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正畸牙龈正常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1、2、3、6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各组间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与牙龈炎症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矫治前与戴入后1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戴入后1个月与2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蛋白K在矫治器戴入前与戴入后1个月、6个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戴入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2个月开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下降,到6个月时检出率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结论青少年正畸治疗过程中在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引发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的增加,出现牙龈炎症反应,当增加到一定时间即2个月后开始逐渐下降,到6个月时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其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者m RNA的表达水平;考察IGF-1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和60.2%,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GF-1R m RNA和VEGFR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IGR-1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有关(P<0.05)。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84例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2%(64/84),其中IGF-1R蛋白阴性表达、VEGFR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4年无疾病生存率(82.8%、78.8%)均显著高于其阳性表达者(72.7%、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等因素进行校正后,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仍与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相关[校正比值比(OR)分别为2.31、2.1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4.15)、(0.45,4.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早期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正畸牙龈正常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1、2、3、6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牙龈蛋白K;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各组间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与牙龈炎症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矫治前与戴入后1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戴入后1个月与2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蛋白K在矫治器戴入前与戴入后1个月、6个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戴入后2个月、3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2个月开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龈蛋白K的检出率下降,到6个月时检出率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结论青少年正畸治疗过程中在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引发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蛋白K的增加,出现牙龈炎症反应,当增加到一定时间即2个月后开始逐渐下降,到6个月时已基本接近矫治器戴入前。
文摘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其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者m RNA的表达水平;考察IGF-1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和60.2%,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GF-1R m RNA和VEGFR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IGR-1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有关(P<0.05)。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84例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2%(64/84),其中IGF-1R蛋白阴性表达、VEGFR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4年无疾病生存率(82.8%、78.8%)均显著高于其阳性表达者(72.7%、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等因素进行校正后,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仍与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相关[校正比值比(OR)分别为2.31、2.1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4.15)、(0.45,4.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