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闭合性动脉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明辉 秦岭 +2 位作者 邱勇 朱昭颖 魏芳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 目的利用卵巢切除大鼠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低幅高频振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患肢远端血供的作用。方法 3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构建右侧股骨干闭合性横行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振动组与对照组。每周摄股骨侧位X片以监测外骨痂尺寸及骨折愈合情况。第2、4、8周,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肢远端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Micro-CT扫描重建骨折部位,并作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超声检测发现,第2、4周振动组患肢股动脉远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阻力指数降低。X片及Micro-CT分析显示,振动组在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矿化程度、重塑效果、桥接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幅高频振动可有效改善患肢远端血供,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高频振动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闭合性动脉损伤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牦牛角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的解热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晶晶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郭盛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6-944,共9页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结果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_(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解热 作用机制 非靶向血浆代谢组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羊角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昭颖 郭盛 +4 位作者 武文星 赵晶晶 刘睿 尚尔鑫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1-935,共1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山羊角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光光度法对32批不同产地山羊角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山羊角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光光度法对32批不同产地山羊角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含巯基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山羊角产地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羊角中检测出9种核苷类成分、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20.88μg·g^(-1),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642.41μg·g^(-1);山羊角中水溶性蛋白、总巯基和游离巯基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07 mg·g^(-1),22.48μmol·g^(-1),9.97μmol·g^(-1);山羊角中检测出常量元素5种,必须微量元素9种,重金属元素4种,平均总量分别为45.09 mg·g^(-1),295.32μg·g^(-1),7.74μg·g^(-1);PCA和PLS-DA结果表明,基于48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山羊角存在显著差异,西南地区产山羊角与华东、华北地区产山羊角差异较大,华东地区产山羊角综合得分较高。结论不同产地山羊角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各类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华东地区产山羊角资源性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山羊角药用产地选择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角 资源性化学成分 产地差异 核苷类 氨基酸类 巯基
下载PDF
牦牛角药用功效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与资源化利用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晶晶 刘睿 +5 位作者 武文星 朱昭颖 宿树兰 晋玲 昂青才旦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678-1683,共6页
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 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整理,提出在牦牛资源产业链中应重视和珍惜牦牛角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重视和加强牦牛角在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和开展牦牛角药材标准的研究,以期为牦牛角这一宝贵的民族动物药资源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牦牛角 物质组成 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牦牛角药用源流分析与资源利用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晶晶 朱悦 +6 位作者 武文星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晋玲 昂青才旦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669-1677,共9页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牦牛角这一独特的民族药用动物药材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牦牛角这一独特的民族药用动物药材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其药用资源价值,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牦牛角资源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牦牛角 本草考证 药用价值 资源利用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昭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85-186,共2页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于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发生在妇女妊娠期间的主要并发症,GDM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GDM产妇可在孕26~28周时出现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异常结果.近年来,人们...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于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发生在妇女妊娠期间的主要并发症,GDM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GDM产妇可在孕26~28周时出现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异常结果.近年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使而高龄、超重孕妇的数量不断增多,这也使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在1979年,WHO就将GDM列为一种独立类型的糖尿病,随着临床医生对GDM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检出率也越来越高.GDM可对产妇和围产儿构成严重的威胁,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可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孕妇实施孕期规律运动对分娩方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昭颖 廖群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7期1525-1527,共3页
对妊娠期产妇实施系统有效的孕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消除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保证产程的顺利进展,从而提高阴道正常分娩率,为母婴安全提供保证,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降低... 对妊娠期产妇实施系统有效的孕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消除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保证产程的顺利进展,从而提高阴道正常分娩率,为母婴安全提供保证,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本文就孕妇实施孕期规律运动对分娩方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孕期规律运动 分娩方式
下载PDF
酸枣仁对失眠大鼠HPA轴功能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花玥 郭盛 +4 位作者 朱悦 朱昭颖 谢红 陶伟伟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00-2407,共8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 d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期给药。给药组分为酸枣仁乙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d^(–1))和低剂量... 目的:研究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3 d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期给药。给药组分为酸枣仁乙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d^(–1))和低剂量组(5 g·kg^(–1)·d^(–1))。给药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HPA轴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HPA轴组织中的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PCPA致失眠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给药酸枣仁提取物可改善失眠引起的大鼠行为异常,缓解模型大鼠HPA轴组织病理改变,抑制模型大鼠血清及HPA轴组织中CRH、ACTH、CORT水平升高,促进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量的回调。结论:酸枣仁可通过调节HPA轴功能达到干预失眠症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失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昭颖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188-189,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设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另选同期的20例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2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设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另选同期的20例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中羊膜、胎盘、绒毛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14)、(0.85±0.16)、(0.57±0.09),对照组产妇中羊膜、胎盘、绒毛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06)、(0.35±0.10)、(0.46±0.0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羊膜、胎盘、绒毛膜和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94±0.025、(0.192±0.025、(0.169±0.027)],对照组产妇羊膜、胎盘、绒毛膜和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49±0.017、(0.151±0.022、(0.155±0.024)],两组产妇羊膜、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绒毛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道蛋白8在产妇羊水量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羊水过多 产妇 胎膜 胎盘 水通道蛋白8 表达
下载PDF
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昭颖 《北方药学》 201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产前诊断可以预测胎儿出生前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或者是先天性畸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有免疫遗传技术、现代生物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等很多种,本文从主要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产前诊断技术... 产前诊断可以预测胎儿出生前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或者是先天性畸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有免疫遗传技术、现代生物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等很多种,本文从主要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产前诊断技术方面对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技术 优生优育 新进展 创伤性诊断 非创伤性诊断
下载PDF
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模式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宇珍 罗莹 +2 位作者 陈秋玲 卢郁全 朱昭颖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873-877,共5页
目的评价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模式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在梧州市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首诊的339 1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56 760例孕妇为对照组,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目的评价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模式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在梧州市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首诊的339 1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56 760例孕妇为对照组,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182 376例孕妇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艾滋病宣传教育、HIV筛查,对有继续妊娠意愿的HIV感染孕妇进行母婴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的工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妇艾滋病咨询率、HIV抗体检测率及阳性率、孕妇妊娠结局,HIV感染病例母婴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艾滋病咨询率及HIV抗体检测率、母婴抗病毒药物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孕妇HIV抗体阳性率、人工终止妊娠率、婴儿18月龄时HIV检测率及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中70例接受HIV检测的婴儿均成功阻断了HIV的母婴传播。结论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的防治模式能提高孕妇HIV检测率,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及时性及依从性率,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全方位模式 多层次模式 多合作模式 广西 梧州 阻断 平台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永鉴 闫丽琼 朱昭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180-184,共5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NIPT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NIPT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无创性等优势,近年逐渐成为临床产前筛查的主流检测技术。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领域一直是确诊染色体畸变的“金标准”。长期以来,该技术是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主要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局限性是对染色体的微小结构变异和基因变异不能有效检出。CNV-seq技术不但能准确检出常规的染色体异常,而且能对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特别是5 Mb片段以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CNV-seq技术缺点是不能检出平衡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异常,因此两种产前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可互为补充。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将会为NIPT高危孕妇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产前诊断结果,减少出生缺陷。本文将对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高危孕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二代测序技术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下载PDF
2012-2016年梧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宇珍 卢郁全 +2 位作者 朱昭颖 李波 李梅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9年第6期14-17,3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梧州市出生的201 135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围...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梧州市出生的201 135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共2790例,平均发生率13. 87‰,其发生率分别为15. 83‰、15. 19‰、14. 44‰、14. 79‰、9. 24‰,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前十位的出生缺陷类型为多指(2. 27‰)、马蹄内翻(1. 67‰)、先天性心脏病(1. 39‰)、唇裂合并腭裂(0. 97‰)、胎儿水肿综合征(0. 89‰)、外耳其他畸形(0. 60‰)、并指(趾)(0. 57‰)、唇裂(0. 43‰)、尿道下裂(0. 42‰)、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0. 39‰);超过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5~29岁年龄组最低,城镇高于农村。结论通过出生缺陷三级防控,加强优生优育宣教、提高婚前保健、孕前优生检查质量,加强孕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及早明确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发生率 监测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胎儿心胸面积比测量在产前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波 周宇珍 +3 位作者 高华 朱昭颖 冯敏平 欧金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9期4217-4219,共3页
目的建立孕13周~26周正常妊娠心胸面积比的正常值,探讨胎儿心胸面积比测量在产前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对1200例孕13周~26周正常妊娠和280例同孕周的α-地中海贫血高危妊娠胎儿进行心胸面积比测量,并分析比较... 目的建立孕13周~26周正常妊娠心胸面积比的正常值,探讨胎儿心胸面积比测量在产前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对1200例孕13周~26周正常妊娠和280例同孕周的α-地中海贫血高危妊娠胎儿进行心胸面积比测量,并分析比较测量值。结果在正常对照组,胎儿心脏面积、胸腔面积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增大,但胎儿的心胸面积比则基本恒定在25%~32%之间。280例高危组中发现86例胎儿心胸面积比的测量值比同孕周的正常对照组高(>35%),设定孕13周~26周心胸面积比率>35%为诊断异常临界值,以此诊断胎儿水肿的准确率为97.73%,灵敏度为100%。结论在孕早、中期测量胎儿心胸面积比是有价值的超声指标,可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产前诊断 胎儿心胸面积比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广西梧州地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研究
15
作者 黎永鉴 闫丽琼 朱昭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梧州地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表型特征、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提取广西梧州地区17 526例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患者的基因组DNA,采用4种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引物(--^(SEA)、-α^(3.7)、-... 目的:探讨广西梧州地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表型特征、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提取广西梧州地区17 526例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患者的基因组DNA,采用4种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引物(--^(SEA)、-α^(3.7)、-α^(4.2)、--^(THAI))进行常规检测,统计泰国缺失型(--^(THAI))α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液学指标,对高风险的孕妇产前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 526例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者中,共检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40例,发生率为0.228 2%。共检出3种基因型,依次为--^(THAI)/αα 37例(92.50%)、--^(THAI)/α^(WS)α 2例(5.00%)、--^(THAI)/-α^(3.7)α 1例(2.50%)。不同性别的--^(THAI)/αα,β^(N)/β^(N)基因型携带者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低于不同性别的αα/αα,β^(N)/β^(N)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不同性别的--^(SEA)/αα,β^(N)/β^(N)基因型携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同型双阳的13个家系共16次产前诊断(其中3对夫妇孕2次并行产前诊断2次)中检测到重型(--^(THAI)/--^(SEA))α地中海贫血胎儿共5例,表现为重型地中海贫血水肿胎儿,在产前诊断中心知情告知后均决定终止妊娠。结论:广西梧州地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在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人群中有一定发生比例,基因型主要以--^(THAI)/αα为主,血液学表型为轻型,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合并其他α地中海贫血的同型双阳夫妇可孕育以--^(THAI)/--^(SEA)基因型为主的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因此,将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中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 血液学表型 基因型 产前诊断
下载PDF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长钢 刘四喜 +11 位作者 王缨 文飞球 高红英 陈光福 李春富 吴学东 方建培 郝文革 刘日阳 张新华 朱昭颖 區永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体内铁沉积状况,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13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排铁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运用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结果 本组135例,男66例... 目的 观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体内铁沉积状况,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13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排铁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运用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结果 本组135例,男66例,女69例,年龄6岁4个月~17岁11个月,中位年龄12.1岁.111例患儿SF为1 086.8~15 011.5 μg/L.SF<2 000 μg/L者17例(15.3%),SF 2 000 ~4 000 μg/L者40例(36.0%),SF>4 000 μg/L者54例(48.7%).肝脏MRI T2*检测结果:肝铁正常者8例(5.9%),肝铁轻度沉积19例(14.1%),中度沉积34例(25.2%),重度沉积74例(54.8%).重度肝铁沉积患儿中年龄最小为6岁4个月.心脏MRI T2*检测结果:心铁正常89例(65.9%),轻度铁沉积19例(14.1%),重度沉积27例(20.0%).重度心铁沉积患儿中年龄最小为9岁3个月.本组患儿SF水平与肝铁(R=-0.284,P=0.003)和心铁(R=-0.374,P=0.000)(MRI T2*值)呈明显相关性.108例患儿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行规律输血及排铁治疗,且开始排铁时间较晚.结论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患儿未能接受规范的输血及排铁治疗,肝脏及心脏重度铁沉积发生早且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铁蛋白质类 铁沉积
原文传递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肝脏胰腺和心脏铁负荷磁共振成像T2*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四喜 王缨 +11 位作者 李长钢 李春富 吴学东 方建培 陈光福 高红英 郝文革 刘日阳 陈国华 张新华 朱昭颖 區永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磁共振成像T2*(MRI T2*)方法检测重型β地中海贫血(重型β地贫)患者肝脏、胰腺和心脏铁过载状况,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总结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广东及广西省共7所医院的153例重型β地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肝脏、胰... 目的探讨使用磁共振成像T2*(MRI T2*)方法检测重型β地中海贫血(重型β地贫)患者肝脏、胰腺和心脏铁过载状况,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总结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广东及广西省共7所医院的153例重型β地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肝脏、胰腺、心脏MRI T2*与年龄、血清铁蛋白作相关性分析,并按肝脏不同铁沉积等级比较患者心脏和(或)胰腺铁沉积的情况。结果心脏铁沉积重度37例,轻度21例,正常95例。肝脏、胰腺和心脏MRI T2*值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有相关性,但与年龄无相关性,血清铁蛋白水平也与年龄无关。肝脏与胰腺T2*值(r=0.529,P=0.000)、肝脏与心脏的T2*值(r=0.369,P=0.000)以及胰腺与心脏T2*值(r=0.715,P=0.000)有相关性。随着肝脏铁沉积等级的增加,患者同时合并心和胰腺的比例也随之增大(χ2=20.78,P=0.000)。结论肝脏、胰腺、心脏三器官间的MRI T2*值有相关性。随着肝脏铁沉积等级增加,患者合并心脏、胰腺铁沉积的比例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铁沉积 肝脏T2* 胰腺T2* 心脏T2*
原文传递
MRI T2~*技术对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态的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长钢 刘四喜 +6 位作者 麦惠容 王缨 文飞球 刘日阳 张新华 朱昭颖 区永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了解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铁沉积状况。方法对39例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排铁的情况进行统计,检测患者体内铁蛋白水平,并运用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结果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最低为1500 ng/mL,最... 目的了解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铁沉积状况。方法对39例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排铁的情况进行统计,检测患者体内铁蛋白水平,并运用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结果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最低为1500 ng/mL,最高达11491 ng/mL。肝脏铁重度沉积者15例(38%),中度沉积者15例(38%),轻度沉积者7例(18%),正常者2例(5%)。心脏铁重度沉积者7例(18%),轻度沉积者5例(13%),正常者27例(69%)。1例出现心律紊乱症状,4例年龄超过20岁者均呈现性腺功能发育不全。大多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行规律输血及排铁治疗,且开始排铁时间较晚。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开始排铁的时间、剂量密切相关。结论未进行早期规律的输血和排铁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铁的沉积发生年龄早,易早期出现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而引发相关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MRI T2* 铁沉积 儿童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的MRI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锋 邱勇 +3 位作者 王斌 杨晓恩 朱昭颖 郑振耀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正常同年龄组青少年胸椎的形态学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胸椎轻度侧凸(MS)组患者10例(Cobb角15°~39°),胸椎中度侧凸(SS)组患者10例(Cobb角40°...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正常同年龄组青少年胸椎的形态学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胸椎轻度侧凸(MS)组患者10例(Cobb角15°~39°),胸椎中度侧凸(SS)组患者10例(Cobb角40°~75°)。另选健康青少年10名作为对照(非侧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3~14岁。用1.5T磁共振扫描仪(Sonata,Siemens,Erlanger,德国)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脊柱矢状面扫描,在图像工作站(Easy Vision,Philips Medical Systems,Best,荷兰)上重建脊柱矢状面图像,测量每个胸椎椎体前壁高度,后壁高度,棘突间高度,在横截面测量椎体横径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体前后高度、宽度从T1到T12逐渐增加,并呈线性分布,脊柱侧凸组椎体高度普遍〉正常同年龄非侧凸组患者。脊柱侧凸组患者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均〉无侧凸组。胸椎侧凸顶椎区T6~T9椎体前方高度、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脊柱侧凸组明显〉非侧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胸椎侧凸女性患者胸椎顶椎区存在显著的脊柱生长模式异常,与正常胸椎相比AIS的胸椎更高、并显得更为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磁共振成像 青少年 形态学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颅颈交界处的脑脊液动力学特征的MR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渭君 朱昭颖 +7 位作者 文志伟 林慧雯 杨晓恩 吴健华 林子平 李广文 邱勇 郑振耀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9-474,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颅颈交界处是否亦存在脑脊液阻塞及其与小脑扁桃体位置、枕骨大孔大小及体表皮层诱发电位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AIS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和相位对比法核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颅颈交界处是否亦存在脑脊液阻塞及其与小脑扁桃体位置、枕骨大孔大小及体表皮层诱发电位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AIS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和相位对比法核磁共振检查。在枕骨大孔处蛛网膜下腹侧和背侧分别选择4个兴趣区测量两组的脑脊液流动峰值速度。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小脑扁桃体相对枕骨大孔连线的位置,枕骨大孔前后径、横径以及面积。将测量参数与体表皮层诱发电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IS患者枕骨大孔处脑脊液流动速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AIS患者中有50%的小脑扁桃体低于枕骨大孔连线1mm且位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枕骨大孔的前后径及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小脑扁桃体位置和枕骨大孔面积呈明显负相关。体表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和异常的AIS患者脑脊液流速以及枕骨大孔形态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管AIS患者存在低位小脑扁桃体,但其枕骨大孔处脑脊液流动并无明显阻塞,这可能是由于小脑扁桃体位置越低者其枕骨大孔越大而产生的中和代偿结果。AIS患者的体表皮层诱发电位异常亦与其枕骨大孔处的脑脊液流动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脑脊髓液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