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个省茶叶籽油脂肪伴随物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晋萱 朱跃进 +2 位作者 刘国艳 张士康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收集到的全国13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含量做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总含量为20~45 mg/kg;总生育酚含量250~450 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100~1 800 mg/kg;角鲨烯含量500~800... 对收集到的全国13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含量做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总含量为20~45 mg/kg;总生育酚含量250~450 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100~1 800 mg/kg;角鲨烯含量500~800 mg/kg。茶叶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主要为Δ7,22-麦角甾二烯醇和谷甾醇,除此之外还含较多的羊毛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脂肪伴随物 茶多酚 甾醇 角鲨烯 分析
下载PDF
茶叶籽热处理对其压榨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晋萱 朱跃进 +2 位作者 张士康 刘国艳 金青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对采摘自湖南的茶叶籽分别进行常温浸提、常温冷榨以及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压榨,测定分析自制茶叶籽毛油基本指标和脂肪伴随物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0℃加热处理使茶叶子油过氧化值明显升高,脂肪酸组成受加热影响不大。对脂肪伴随物而言... 对采摘自湖南的茶叶籽分别进行常温浸提、常温冷榨以及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压榨,测定分析自制茶叶籽毛油基本指标和脂肪伴随物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0℃加热处理使茶叶子油过氧化值明显升高,脂肪酸组成受加热影响不大。对脂肪伴随物而言,在实验温度区间内,加热处理使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类物质、角鲨烯和甾醇等质量分数上升,但生育酚质量分数随处理温度上升而下降。综合来看,适当的加热处理对提高茶叶籽油的品质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脂肪伴随物 茶多酚 甾醇 角鲨烯 压榨
下载PDF
茶叶籽油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分析初报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晋萱 朱跃进 +2 位作者 张士康 刘国艳 金青哲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对三只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的含量作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含量为300~400mg/kg;总生育酚含量300~500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量为1000~2000mg/kg;角鲨烯含量200mg/kg左右。尤其,茶... 本文对三只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的含量作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含量为300~400mg/kg;总生育酚含量300~500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量为1000~2000mg/kg;角鲨烯含量200mg/kg左右。尤其,茶叶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主要为Δ7,22-麦角甾二烯醇和谷甾醇,除此之外还含较多的羊毛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脂肪伴随物 茶多酚 甾醇 角鲨烯 分析
下载PDF
脂溶性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晋萱 金青哲 +1 位作者 张士康 朱跃进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儿茶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酚类抗氧化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分子修饰法制备脂溶性儿茶素类化合物的进展。化学法主要利用酰氯在化学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脂溶性儿茶素,但是酰化反应发生的位点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酰基... 儿茶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酚类抗氧化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分子修饰法制备脂溶性儿茶素类化合物的进展。化学法主要利用酰氯在化学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脂溶性儿茶素,但是酰化反应发生的位点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酰基供体碳链长度一般大于等于8;酶法主要利用脂肪酶使脂肪酸或脂肪酸酯通过直接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溶性儿茶素,在儿茶素及其化合物上键合烷基,由此提高了儿茶素类化合物在油脂体系中的溶解度,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 儿茶素 茶多酚 分子修饰
下载PDF
全国十三省茶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晋萱 张士康 +2 位作者 朱跃进 刘国艳 金青哲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g左右,且氧化稳定性良好。茶叶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种类较稳定,棕榈酸含量均值15.53%,硬脂酸均值2.92%,油酸均值57.28%,亚油酸均值22.30%,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3:1,较为接近人体所需脂肪酸的比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酸价 过氧化值 脂肪酸 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资源油脂——茶叶籽油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2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 茶叶籽油是以山茶科植物茶树成熟种子——茶叶籽为原料制备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新开发的可食用植物油。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高于油茶籽油及橄榄油,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籽油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茶叶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茶叶籽油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提取工艺 理化特性 组成成分 保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3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毛文东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8,共4页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33.1%之间,淀粉含量也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两个评价植物油品质最为重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相对密度、碘值和皂化值差异不大;茶叶籽油中共检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6种脂肪酸,且不同地区含量存在差异,湖北和湖南的茶叶籽油中不含花生酸,福建的不含硬脂酸,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各地区之间差异不大,福建的含量最高,为84.47%,但各地区间茶叶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四川的最高,为2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国艳 王兴国 +3 位作者 金青哲 张晖 毛文东 朱晋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47,共4页
对浙江、云南、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河南、贵州9个地区的茶叶籽油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总酚含量以四川、贵州和云南最为突出,在900 mg/kg以上,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400~660 mg/kg);VE含量以四川茶叶... 对浙江、云南、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河南、贵州9个地区的茶叶籽油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总酚含量以四川、贵州和云南最为突出,在900 mg/kg以上,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400~660 mg/kg);VE含量以四川茶叶籽油最高,可达68.55 mg/100 g,而江苏茶叶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α-VE含量(31.94 mg/100 g)最多;角鲨烯、三萜类物质羽扇豆醇与4种甾醇类物质(菜油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和谷甾醇)在所有地区茶叶籽油中均被检出;除湖南、湖北、福建外,其他几个地区茶叶籽油中都含有β-香树脂醇;此外,在所有地区的茶叶籽油中都检出1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四川和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总甾醇含量最多,分别为5 710.4 mg/kg和5 539.3 mg/kg。综合分析,四川、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不同地区 活性成分 多酚 VE 甾醇 角鲨烯
下载PDF
油脂精炼对茶叶籽油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常明 朱晋萱 +4 位作者 刘睿杰 朱跃进 张士康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对冷榨茶叶籽毛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臭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指标、脂肪伴随物、反式脂肪酸和苯并(a)芘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在精炼过程中,肉豆蔻酸和花生酸大量损失;甾醇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损失率分别为43... 对冷榨茶叶籽毛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臭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指标、脂肪伴随物、反式脂肪酸和苯并(a)芘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在精炼过程中,肉豆蔻酸和花生酸大量损失;甾醇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损失率分别为43.30%和58.40%,脱臭工序的生育酚和角鲨烯损失最大;苯并(a)芘含量降低了85.87%;在脱色和脱臭过程中,茶叶籽油的反式脂肪酸大幅上升至1.20%和1.77%,但均未超过欧盟(5%)和美国(2%)的标准。研究为进一步提升茶叶籽油的品质,制定茶叶籽油品质指标和开发新的茶叶籽油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精炼 茶叶籽油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明 朱晋萱 +4 位作者 刘睿杰 朱跃进 张士康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1,共5页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6个月后,茶叶籽毛油酸值、过氧化值增幅均超过100%,氧化稳定指数降幅超过60%,生育酚含量降幅为20%-50%,角鲨烯含量降幅为50%-83%,茶多酚含量降幅为25%-70%;相关性分析发现,热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茶多酚含量相关性较高,冷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则与角鲨烯含量相关性较高。因此,茶叶籽毛油必须避光储藏,同时维持温度稳定,低温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毛油 储藏 品质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