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天琪 王安 +6 位作者 王磊 李盼飞 徐文慧 朱晓燃 孟令华 常金圆 胡素敏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以益气解毒为主的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ARI)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安多霖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各自的药液、中药复方水煎液,给药两周。... 目的:研究以益气解毒为主的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ARI)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安多霖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各自的药液、中药复方水煎液,给药两周。两周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进行5.5 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于照射后第1、7、21、35 d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并观察照后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记录、计算照后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率。结果:照射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在照后1、7 d大幅度降低,在照后21 d和35 d均缓慢恢复;与同批次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回升程度明显。照射各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在照后1、7、21 d逐渐降低,至照后35 d,各照射组均有所回升,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速度较快。照后35 d内,模型组、安多霖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死亡8、7、5只,而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小鼠在全程无死亡现象。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可以缩短照后小鼠全血细胞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对全血细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且降低ARI小鼠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 中药复方 安多霖 急性辐射损伤 全血细胞 小鼠 动态防护
下载PDF
青海东部地区中医脾虚证检出率及症状特点的增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玥 田润平 +9 位作者 汪旸 张寅 韩向博 英孝 石鑫超 金树英 张冬爽 肖雄 吴佳妮 朱晓燃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青海东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中医脾虚证检出率及其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的特点。方法:对20-79岁固定人群进行中医脾虚证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资料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出率采用χ2检验... 目的:分析青海东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中医脾虚证检出率及其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的特点。方法:对20-79岁固定人群进行中医脾虚证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资料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出率采用χ2检验,症状评分值采用秩和检验;对脾虚证的诊断、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获得回归方程数学模型,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脾虚证的症状分布,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伴随增龄,中医脾虚证的检出率增加(P〈0.05),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症状伴随增龄出现频次增加(P〈0.05);年龄、性别、民族不是影响中医脾虚证发生的直接因素(P〉0.05);脾虚证各症状随年龄增长出现频次递增,40-59岁、60-79岁年龄段尤为明显。结论:伴随年龄增长,青海东部地区人群脾虚证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大便溏泻、面色萎黄是伴随增龄脾虚证最典型的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提示意义;脾虚证的各症状出现频次呈逐年递增趋势;40-59岁、60-79岁年龄组人群各种脾虚的症状表现均有较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地区 中医 脾虚 增龄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振寰 贾子君 +2 位作者 索菲娅 朱晓燃 姚树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UC涉及的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出黄连解毒汤治疗UC的57种有效成分和152个潜在靶点。其中预测性较强的有效成分(如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β-谷甾醇)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多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及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结论黄连解毒汤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实现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清肝化瘀颗粒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4
作者 朱晓燃 索菲娅 +1 位作者 杨振寰 姚树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03-313,333,共12页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连续灌胃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为拟定临床人体用药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95 g/kg、3.90 g/kg、7.80 g/kg的清肝化瘀颗粒...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连续灌胃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为拟定临床人体用药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95 g/kg、3.90 g/kg、7.80 g/kg的清肝化瘀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实验动物饮用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个月。分别在给药中期(第91天)、给药末期(雄鼠第182天、雌鼠第183天)及恢复期(灌胃结束后第28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变化,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实验期间均未见死亡及异常生命活动表现,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均正常,仅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在给药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第91天及给药末期,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不同性别大鼠尿酮体、尿蛋白量、尿白细胞计数及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血糖(GLU)、总胆固醇(TC)、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水平出现变化,但无明确的毒理学意义,灌胃结束后第28天尿液指标、血液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部分脏器系数显著增高,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可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变程度较轻的病理改变;灌胃结束后第28天除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甲状腺轻度病变外,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的毒性损伤。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较低,17.44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6倍)为大鼠的无明显不良影响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毒性 大鼠 毒理学 肝癌 清肝化瘀颗粒
下载PDF
姚树坤治疗消化道息肉经验介绍 被引量:9
5
作者 龙思丹 姚树坤 +4 位作者 杨振寰 王慧静 牛冰玉 朱晓燃 《陕西中医》 2020年第9期1295-1297,共3页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胃结肠息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及复发率都大幅度升高。姚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的发生发展与进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临证多属湿热夹瘀,治疗方面强调饮食宣教和中药干预,方剂组方精妙、气血津液同调,用药至简、...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胃结肠息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及复发率都大幅度升高。姚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的发生发展与进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临证多属湿热夹瘀,治疗方面强调饮食宣教和中药干预,方剂组方精妙、气血津液同调,用药至简、随症加减,预防息肉复发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防治消化道息肉及肿瘤的独特优势,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姚树坤 调气血 湿热夹瘀 祛湿热
下载PDF
从“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论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索菲娅 陈晨 +2 位作者 杨振寰 朱晓燃 姚树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经典理论。大气统领体内气血,恶性肿瘤患者本虚标实、气滞痰瘀、毒邪内结的体质特点,导致体内“大气”不得正常运转,影响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导致恶性腹水的产生。在“大气一转,其气乃...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经典理论。大气统领体内气血,恶性肿瘤患者本虚标实、气滞痰瘀、毒邪内结的体质特点,导致体内“大气”不得正常运转,影响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导致恶性腹水的产生。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指导下,对恶性腹水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气虚水停、气滞水停、水热互结、阳虚水停、瘀水互结等分型,并探讨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通过补气利水、行气利水、清热利水、温阳利水、活血利水等法,大气得以正常运转,恶性腹水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中医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索菲娅 朱晓燃 +1 位作者 杨振寰 姚树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1-647,共7页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1.35 g/kg)、氟尿嘧啶组(50 mg/kg,i.p)、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0.67 g/kg)、清肝化瘀中剂量组(1.34 g/kg)、清肝化瘀高剂量组(2.68 g/kg),连续给药10 d,每3日监测体重及腹围,第11天每组随机选择8只小鼠取材,检测腹水量、腹膜渗透性及腹膜组织病理染色等,剩余小鼠观察生存期。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腹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腹围增长较慢,第6天,氟尿嘧啶组、中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第12天高剂量组腹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此外,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小鼠腹水上清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低剂量组、肝复乐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病理染色显示,氟尿嘧啶组、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膜结构较完整、水肿较轻、血管新生较少,优于肝复乐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中剂量组VEGFA及VEGF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可抑制H22肝癌腹水瘤小鼠腹水产生、延长小鼠生存期,并降低腹膜渗透性、抑制腹膜新生血管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VEGF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腹水瘤 小鼠 清肝化瘀颗粒 生存期 腹膜血管渗透性
下载PDF
从湿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4
8
作者 牛冰玉 陈洁 +4 位作者 姚树坤 龙思丹 王慧静 朱晓燃 SIM Risheng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94-696,共3页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邪内生,肠道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职,提出湿易从热化、易阻滞气机、易兼夹痰瘀、易弥漫三焦的致病特点,从湿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治以祛湿不忘清热,佐顺气导滞,兼祛瘀化痰,配日常调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顽固 功能性便秘 治疗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中非政府组织的媒介资源与应用
9
作者 朱晓燃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0期170-170,共1页
在突发实践中,非政府组织通过运用其媒介资源,能够有效消除因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流言、谣言,及时引导社会舆论,辅助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本文就突发事件中... 在突发实践中,非政府组织通过运用其媒介资源,能够有效消除因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流言、谣言,及时引导社会舆论,辅助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本文就突发事件中,非政府组织的媒介资源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非政府组织 媒介资源 媒介应用
下载PDF
清肝化瘀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晓燃 杨振寰 +1 位作者 索菲娅 姚树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化疗药组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应用DEN腹腔注射法制备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化疗药组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应用DEN腹腔注射法制备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肝复乐组0.94 g/(kg·d)灌胃,氟尿嘧啶注射液50 mg/(kg·w)腹腔注射,清肝化瘀颗粒0.47、0.93、1.86 g/(kg·d)灌胃,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解剖,观察肝脏成癌情况,检测血清肝功能。结果:清肝化瘀颗粒组大鼠的肝脏大体与病理组织学癌变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明显;清肝化瘀颗粒组肝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清肝化瘀颗粒可显著降低血清TBIL、GGT、AFU水平(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以及化疗药组分别具有显著降低血清ALP、AST水平的作用(P<0.05)。结论:清肝化瘀颗粒能够有效缓解DEN诱导原发性肝癌大鼠的肝损伤,改善其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清肝化瘀颗粒 肝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曹建 朱晓燃 +2 位作者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9-2052,共14页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86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20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20种,以及信号通路20条。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对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G1/S期特异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清肝化瘀颗粒有效成分苦参碱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癌细胞氧化应激胁迫标志物,同时可对TP53、VEGFA及CCND1等核心靶点的表达量进行调节。肝癌荷瘤裸鼠实验发现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荷瘤裸鼠具有抑瘤作用,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能调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2种线粒体稳态调节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为代表的多成分,以TP53、VEGFA及CCND1为代表的多靶点,以细胞凋亡、线粒体稳态及氧化应激为代表的多通路调节的系统性、协同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清肝化瘀颗粒 肝癌 苦参碱 分子机制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癌“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建 朱晓燃 +2 位作者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为其对NAFLD和肝癌"异病同治"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为其对NAFLD和肝癌"异病同治"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和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11.0分析作用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cytoHubba插件从作用靶点中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利用体外试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山柰酚对肝癌细胞模型与NAFL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及肝癌的作用靶点43个,对应8味中药中的136种有效成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20种生物过程,13种分子功能,9种细胞组分及15条信号通路。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以山柰酚、槲皮素及木犀草素为代表的主要有效成分对胱天蛋白酶-3(CASP3),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枢纽基因参与细胞凋亡抑制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同时对氧化应激等与NAFLD相关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体外试验发现山柰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对NAFL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浓度进行调节;同时,山柰酚还可对肝癌与NAFLD细胞模型中枢纽基因CASP3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调节。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NAFLD与肝癌"异病同治"的主要机制涉及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山柰酚为代表的多成分,以VEGFA,TP53及CASP3为代表的多靶点,以及以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为代表的多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清肝化瘀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肝癌 异病同治 山柰酚 胱天蛋白酶-3(CASP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