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S、解剖型钢板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智奇 侯明 +2 位作者 谢小青 王德桂 李朋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64-966,共3页
目的观察DHS、解剖型钢板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三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即DHS组、解剖型钢板组和髋... 目的观察DHS、解剖型钢板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三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即DHS组、解剖型钢板组和髋关节置换组,每组各16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及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小板以及D-dimer等情况。结果 DHS组及解剖型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均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三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糖、血小板、D-Dimer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HS组及解剖型钢板组D-Dimer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术后D-Dimer增高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监测指标,DHS及解剖型钢板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相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 髋关节置换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两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智奇 余征 +3 位作者 陈平 侯明 谢小青 周远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三叶草钢板治疗的效果。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三叶草钢板组,锁定钢板的优良率88%,三叶草钢板的优良率...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三叶草钢板治疗的效果。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三叶草钢板组,锁定钢板的优良率88%,三叶草钢板的优良率7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优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智奇 高国勇 +3 位作者 侯明 谢小青 李朋 王德桂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VP组(48例61椎节)和PKP组(27例35椎节),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VP组(48例61椎节)和PKP组(27例35椎节),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KP组VAS评分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明显低于术前,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58%(19/48),明显高于PKP组[14.81%(4/48)];腰腿疼痛发生率为41.67%(20/48),明显高于PKP组[18.52%(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能有效减轻脊柱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但PKP止痛效果优于PVP,且PKP骨水泥渗漏和腰腿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恶性肿瘤 经皮椎体形成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智奇 侯明 +2 位作者 谢小青 王德桂 李朋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我院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78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行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确定治疗效果,并观察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合并伤、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情...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我院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78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行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确定治疗效果,并观察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合并伤、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康复治疗情况,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照Matta评分标准计算,髋关节功能优:35例,良:24例,可:10例,差:9例,优良率为75.6%。术后2例患者合并有双下肢不等长,4例髋关节强直,1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预后的Logistic分析中表明,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影响因素 不稳定
下载PDF
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朱智奇 镇万新 +3 位作者 陈平 侯明 谢小青 周远辉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总结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16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16例腰腿疼症状消失,经JAO评分,优7例,良6例,可3例。结论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大多需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扩...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总结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16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16例腰腿疼症状消失,经JAO评分,优7例,良6例,可3例。结论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大多需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扩大神经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心理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侯明 朱智奇 +1 位作者 谢小青 镇万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66-1667,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焦虑及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6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进行评分,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改良JOA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焦虑...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焦虑及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6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进行评分,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改良JOA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焦虑组、抑郁组及正常组在年龄、性别及突出节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改善率焦虑组及抑郁组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术前焦虑及抑郁影响术后改善率,术前对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评定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SOX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促进腱骨结合处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智奇 江建明 +1 位作者 冷燕奎 蔡东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7-798,800,共3页
目的:观察SRY相关高迁移组box基因9(SOX9)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促进腱骨结合处愈合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12只。其中A组为SOX9组:使用SOX9注射腱骨结点处;B组为CTGF组:使用CTGF注... 目的:观察SRY相关高迁移组box基因9(SOX9)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促进腱骨结合处愈合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12只。其中A组为SOX9组:使用SOX9注射腱骨结点处;B组为CTGF组:使用CTGF注射腱骨结点处;C组为单纯对照组。三组动物均行动物试验并分别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行生物力学测定,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术后4周、12周,A、B组的横截面积均低于C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8周、12周,A、B组的拉断负荷及极限拉应力均高于C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OX9以及CTGF组能够促进腱骨结合处的早期愈合,并能够增加其生物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CTGF 腱骨结合处
下载PDF
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 被引量:26
8
作者 侯明 朱智奇 +2 位作者 唐向阳 谢小青 镇万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岁。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检查,测出椎间盘髓核突出影的CT值。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岁。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检查,测出椎间盘髓核突出影的CT值。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的CT值。结果术前CT可以扫描到椎间盘突出影、神经根水肿及硬脊膜受压等表现。术后CT扫描对椎管内的软组织分辨率较差。术前椎管突出影CT值为43.70-66.70HU,术后椎管突出影CT值为24.70±5.35。术前及术后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0)。结论术后早期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软组织结果有局限性,但CT值测量对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椎管内软组织影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诊断 计算机辅助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朋 朱智奇 +1 位作者 侯明 史占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非骨水泥假体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翻修术特别是在失败的骨水泥型假体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的中期效果。方法:对1997年11月至2013年2... 背景:非骨水泥假体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翻修术特别是在失败的骨水泥型假体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的中期效果。方法:对1997年11月至2013年2月以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翻修的41例(47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翻修骨水泥柄24髋、骨水泥臼23髋。随访X射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结果与结论:共33例3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4分(11-66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5分(55-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6髋(95%)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发生骨溶解并假体移位(股骨1髋,髋臼1髋)需要再翻修;9髋发生异位骨化(24%)。聚乙烯衬垫年平均磨损量为0.08 mm(0-0.25 mm),磨损率仅与外展角变化存在相关性(P<0.01)。以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非骨水泥假体7年总体存活率为89%,其中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存活率分别为93%及92%。提示用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并达到令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翻修术 骨水泥 非骨水泥 中期效果
下载PDF
Zweymüller SLR-Plus~非骨水泥柄用于髋关节翻修的中期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朋 朱智奇 +1 位作者 侯明 史占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00-5605,共6页
背景:SL-Plus非骨水泥柄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SLR-Plus柄在翻修术特别是感染病例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以Zweymüller SLR-Plus非骨水泥柄行髋关节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 背景:SL-Plus非骨水泥柄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SLR-Plus柄在翻修术特别是感染病例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以Zweymüller SLR-Plus非骨水泥柄行髋关节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11月至2013年5月以SLR-Plus股骨柄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39例(41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男26髋,女15髋;年龄34-73岁,平均53岁;翻修骨水泥柄36髋,非骨水泥柄5髋。随访X射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根据Brooker分类进行异位骨化分级,记录异位骨化发生部位及发生率;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结果与结论:31例33髋获得随访,随访1-16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4分(13-6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5分(55-94分)。32髋(97%)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1髋出现1 mm透亮线但无任何症状;1髋出现骨溶解并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而需再翻修;9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 1级2髋,2级4髋,3级3髋;未见术后感染复发。以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计算假体随访期间存活率为92%。提示SLR-Plus股骨柄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及远期稳定性,用于髋关节翻修术中能达到令人较满意的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翻修术 关节植入物 SLR-Plus髋 非骨水泥 生存率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学扬 朱智奇 +4 位作者 刘振华 王德桂 杨建华 饶海军 高梁斌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分析研究对2015年3月—2018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225例OVCF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及...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分析研究对2015年3月—2018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225例OVCF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网袋组(75例,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75例,采用PVP治疗)、PKP组(75例,采用PKP治疗)。网袋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52~81岁,平均62. 9岁;致伤原因:摔伤31例,道路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1例,击打伤3例。PVP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54~80岁,平均63. 3岁;致伤原因:摔伤33例,道路交通伤41例,击打伤1例。PKP组: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51~82岁,平均64. 8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44例,高处坠落伤2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32. 27±6. 52) min,短于PKP组(38. 36±5. 79) min和网袋组(37. 43±3. 7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VP组、PKP组、网袋组术后3d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0. 06±1. 65) mm、(20. 15±1. 85) mm、(19. 73±1. 78) mm,术后6个月分别为(22. 12±1. 54) mm、(22. 36±1. 63) mm、(22. 39±1. 72) mm,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 97±1. 68) mm、(24. 12±1. 54) mm、(24. 00±1. 25) mm,均高于治疗前的(16. 49±1. 46) mm、(16. 27±1. 38) mm、(16. 73±1. 44) mm(P <0. 05),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6个月、12个月矢状位后凸Cobb角PKP组分别为(10. 35±1. 57)°、(8. 13±1. 17)°、(8. 24±1. 2)°,网袋组分别为(10. 83±2. 15)°、(7. 99±1. 22)°、(8. 01±1. 30)°,PVP组分别为(14. 26±2. 32)°、(12. 62±0. 35)°、(12. 03±0. 31)°,PKP组和网袋组显著小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6个月、12个月网袋组VAS评分分别为(2. 61±1. 42)分、(1. 28±0. 47)分、(1. 29±0. 37)分,ODI评分分别为(20. 48±1. 87)分、(12. 13±1. 44)分、(10. 95±1. 33)分;PVP组VAS评分分别为(4. 26±1. 62)分、(2. 87±0. 73)分、(2. 88±0. 69)分,ODI评分分别为(27. 37±2. 77)分、(16. 48±2. 27)分、(15. 56±1. 43)分;PKP组VAS评分分别为(4. 08±1. 56)分、(2. 64±0. 52)分、(2. 72±0. 43)分,ODI评分分别为(26. 59±2. 57)分、(16. 15±1. 58)分、(15. 09±1. 22)分,网袋组显著低于PVP组和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网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 45%,低于PVP组的19. 44%和PKP组的15. 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种术式治疗OVCF均可获得良好的伤椎高度恢复,其中PVP手术时间短,PKP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可获得更满意的矢状位后凸Cobb角,并且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程度低、伤椎功能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骨填充网袋 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学扬 王德桂 +3 位作者 杨建华 饶海军 朱智奇 高梁斌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 目的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椎旁组采用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分子[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功能(ODI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椎旁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但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椎旁组(P<0.05);手术后当天,两组血清Myo、CK、LDH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经皮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0.05);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随访时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严重感染、内固定松动、腰椎术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骨折行经皮入路或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经皮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经皮入路 经椎旁肌入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可调性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修复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小青 潘晓华 +3 位作者 朱智奇 黄进 侯明 唐向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3期4-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可调性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对管状骨骨不连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在双侧前臂桡骨中上段截除1.5 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制成骨不连模型。取其中24只,一侧桡骨作实验侧,... 目的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可调性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对管状骨骨不连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在双侧前臂桡骨中上段截除1.5 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制成骨不连模型。取其中24只,一侧桡骨作实验侧,骨不连处填入复合PRP的人工骨浆;另一侧为对照侧,仅填入人工骨浆,另外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2、4、8和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等手段观察桡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的新生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均主要集中在截骨端,实验侧新生组织略多于对照侧。第4、8周,实验侧人工骨表面及孔隙内被大量新生骨组织覆盖和填充,人工骨与宿主骨桥接紧密;对照侧的新生骨组织主要限于人工骨两端,且相对实验侧较幼稚。第12周,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再通;对照侧断端间新骨形成骨桥,但尚未见到髓腔再通,空白对照组均未见骨痂。结论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可调性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对管状骨骨不连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富血小板血浆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 修复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术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思亮 高国勇 +2 位作者 朱智奇 侯明 李朋 《西部医学》 2015年第8期1154-1156,1159,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锁定钛板(MIPO)和股骨折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MIPO组(n=54)和PFNA组(n=54)。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锁定钛板(MIPO)和股骨折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MIPO组(n=54)和PFNA组(n=54)。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的Harries评分及其优良率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MIPO组(P<0.05),而末次随访的Harries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大于MIPO组(P<0.05)。MIPO组术后出现4例并发症,均为钛板断裂,患者的骨折分型均为Evans-JensenⅤ型;PFNA组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药物治疗后好转。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PO相比,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快且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MIPO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髋动力锁定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思亮 朱智奇 候明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髋动力锁定钢板(ADHLP)组、重建钉(PFN)组以及动力髋钢板(DHS)组。对比...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髋动力锁定钢板(ADHLP)组、重建钉(PFN)组以及动力髋钢板(DHS)组。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DHS组及ADHLP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与术后1个月、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且术后并发症较低,更加适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重建钉 髋动力锁定钢板 动力髋钢板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价值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伟坚 葛虎 +2 位作者 李琳 张红荣 朱智奇 《智慧健康》 2022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价值及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应用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第三代双源C...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价值及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应用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第三代双源CT对易损斑块的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同时将有≥1个易损斑块的患者列为A组,其余列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对可能影响其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检出率为52.78%,和CAG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双源96排CT诊断灵敏度83.33%,特异度95.24%,准确性87.96%,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78.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皮素-1、TC、HDL、LDL-C、吸烟、饮酒、高血压情况对比,差异均P>0.05,MMP-9、hs-CRP、IL-6、TNF-α以及糖尿病情况对比,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MP-9>5.342ng/L以及hs-CRP>3.611mg/L(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第三代双源CT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及效能,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MP-9>5.342ng/L以及hs-CRP>3.611mg/L,需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易损斑块 第三代双源CT 诊断价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LPFP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分析
17
作者 侯明 朱智奇 +2 位作者 许思亮 谢小青 李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结果术后随访4-25月﹙平均10.3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20例,良6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89.66%。结论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结果术后随访4-25月﹙平均10.3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20例,良6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89.66%。结论股骨LPFP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内固定的一个很好补充,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LPFP钢板 老年人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饶海军 朱智奇 林学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FIF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FNA术式治疗,统计并记录患者的资料数据... 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FIF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FNA术式治疗,统计并记录患者的资料数据,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的疗效情况,PFNA治疗FIF隐性失血的单因素及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经过PFNA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75%。年龄≥70岁、有基础疾病以及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均分别较年龄<70岁、无基础疾病及稳定性骨折者更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FNA治疗FIF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70岁、有基础疾病,以及不稳定性骨折(P <0.01)。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FIF患者的效果较好,导致其发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70岁、有基础疾病,以及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可对上述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固定与手术内固定的早期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红荣 周远辉 朱智奇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固定与手术内固定的早期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内固... 目的:探讨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固定与手术内固定的早期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心理状态、生理功能、AOFAS标准评分优良率、关节运动、活动度、自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6.6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运动、活动度、自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内固定方式用于治疗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评分标准和关节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踝关节骨折 手法整复石膏固定 手术内固定 生活质量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20
作者 朱智奇 镇万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98-501,共4页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外科手术 治疗现状 癌症患者 手术治疗 脊柱稳定性 转移部位 恶性肿瘤 骨骼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