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氧合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路静 李志刚 +1 位作者 王峥 朱杰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BAD)患者发生氧合障碍(O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12例A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分数的比值PaO_(2)/FiO...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BAD)患者发生氧合障碍(O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12例A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分数的比值PaO_(2)/FiO_(2)的不同将其分为OI组(n=30,PaO_(2)/FiO_(2)≤2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非OI组(n=82,Pa O_(2)/F i O_(2)﹥200 mmHg),分析ABAD患者发生OI的危险因素。结果 OI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D-二聚体入院时及峰值水平、峰值温度、夹层假腔比例、胸腔积液均高于非O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6.0 kg/m^(2)、假腔比例﹥61.0%、胸腔积液均是ABAD患者发生O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BMI﹥26.0 kg/m^(2))、夹层真腔严重受压(假腔比例﹥61.0%)及胸腔积液均是预测ABAD患者发生OI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ABAD患者发生OI的风险,指导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尽早外科干预,有助于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障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肥胖 假腔
下载PDF
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初步应用体会
2
作者 李佳俊 朱杰昌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胡凡果 张益伟 戴向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X支架,包括治疗狭窄闭塞性病变23处,扩张性病变6处。VBX支架治疗狭窄闭塞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扩张性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83.3%。1例肾动脉瘤患者出现内漏,其余患者无狭窄、内漏出现,未发生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VBX支架应用于既需充分扩张又可能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险的病变部位以及解剖条件适宜的扩张性病变作为主支架以及桥接支架时,均能显示出较好的近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动脉瘤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移植物
下载PDF
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杰昌 张益伟 +3 位作者 冯舟 范海伦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开或者经皮穿刺左侧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或者Aspirex导管机械性取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左侧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段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左侧下肢症状和体征,并且应用超声或者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均经左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行左侧胫后静脉切开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出现伤口渗血,其余患者未发现穿刺点及其他部位出血。1例出院后7 d发生血栓复发,经足量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平均随访时间为10.6个月(范围为2~24个月),无血栓复发,髂静脉支架均通畅。结论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PTA+STENT等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减容治疗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杰昌 朱理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6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2例出现小肠坏死转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6例好转。手术患者无并发症和死亡。15例2周后血清D-dimmer水平...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6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2例出现小肠坏死转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6例好转。手术患者无并发症和死亡。15例2周后血清D-dim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应早期诊断,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辅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杰昌 戴向晨 +4 位作者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器械释放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无Ⅰa型内漏,Ⅰb型内漏发生率7.7%(1/13),Ⅱ型内漏发生率15.4%(2/13),Ⅲ型内漏发生率15.4%(2/13)。术后30 d死亡率7.7%(1/13)。患者平均随访18.7(6~31)个月),全因死亡率8.3%(1/12),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二次介入率为16.7%(2/12)。分支动脉均通畅,无截瘫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CAPED可有效提高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 分支 近期结果
下载PDF
移植免疫耐受诱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杰昌 朱理玮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92-94,共3页
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移植排异反应。为了防止移植排异反应,受者经常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但现用免疫抑制药物为非特异免疫抑制,均有广泛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而发生感染、肿瘤和其他并发症。因... 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移植排异反应。为了防止移植排异反应,受者经常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但现用免疫抑制药物为非特异免疫抑制,均有广泛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而发生感染、肿瘤和其他并发症。因此,诱导一种持久稳定且无需药物的免疫耐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多种人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式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现就人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途径及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共刺激信号
下载PDF
FAK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杰昌 朱理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S1期181-184,共4页
关键词 FAK 肿瘤转移 大肠癌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74-1077,1105,共5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很高的主动脉病变。其经典的治疗是开放手术,但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杂交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但仍然会有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期及慢性期...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很高的主动脉病变。其经典的治疗是开放手术,但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杂交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但仍然会有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拓展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适应症。本文就主动脉Standford A型及B型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Stanford分型
下载PDF
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主髂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朱杰昌 罗宇东 朱理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6年10月应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重症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9例。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5±0.15。结果:9例均行股-...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6年10月应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重症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9例。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5±0.15。结果:9例均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术,一期行患侧股-腘动脉转流术2例,腘动脉切开取栓术4例,股总动脉和股深动脉开口内膜剥脱术5例,均获得成功,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1周踝肱指数为0.67±0.1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随访12个月(4~30个月),1例术后17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残余有轻度间歇性跛行。结论: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治疗高危重症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人工血管 主动脉 髂动脉
下载PDF
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范海伦 汤凯丰 +5 位作者 胡凡果 朱杰昌 张益伟 冯舟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 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开窗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宏伟 罗宇东 +5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胡凡果 戴向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30-433,44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单纯置管溶栓组(CDT)组(75例)。减容治疗后视治疗结果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等后续处理。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围手术期情况(尿激酶用量、介入次数、减容时间、减容相关并发症)、减容有效性、减容费用、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再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MT+CDT组减容有效性显著高于CDT组(P<0.05);同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6个月AB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同时点比较,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例亚组中PMT+CDT组的6个月再狭窄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PMT+CDT组的造影剂用量、介入次数、尿激酶用量、减容时间以及减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失血量、减容费用显著高于CDT组(P<0.05)。结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有效、省时、安全,可作为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置管溶栓术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附1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端 罗宇东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19例,平均年龄为(53.0±12.9)岁。开放手术7例,杂交手术3例,腔内手术9例。开放手术组、杂交手术组、腔内手术组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5/7)、66.7%(2/3)、11.1%(1/9)(P=0.028)。出院随访中,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杂交手术组随访过程无并发症发生,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目前,3种治疗方式呈共存状态。开放手术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年轻患者。腔内手术具有显著微创优势。随着新器材及方法的不断出现,腔内手术有成为TAAA首选治疗的趋势。对于不适用单纯腔内手术或完全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杂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宇东 朱杰昌 +3 位作者 张益伟 冯舟 范海伦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55-360,354,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据预定或者自制体外开窗支架,行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和内脏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经内科治疗后改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范围为1~24个月)。1例左侧肾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右侧肾动脉通畅,腹主动脉支架通畅,无内漏。其余5例患者术后复查CTA,均显示主体开窗支架和内脏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结论体外开窗EVAR技术是一项治疗短瘤颈AAA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下载PDF
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舟 王端 +5 位作者 胡凡果 张益伟 罗宇东 范海伦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94-401,411,共9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55.0±13.2)岁。腔内手术11例、开放手术8例、杂交手术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内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和杂交手术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62.5%(5/8)和66.7%(2/3)(P=0.028)。出院随访发现,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及假性动脉瘤1例(27.27%);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12.5%);杂交手术组Ⅱ型内漏1例(33.33%)。结论腔内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成为TAAA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伴发氧合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宇东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氧合障碍(OI)常发生在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或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期间,并且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目前针对OI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具体的治疗时机及方法也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就OI的... 氧合障碍(OI)常发生在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或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期间,并且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目前针对OI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具体的治疗时机及方法也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就OI的定义和预测指标、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伴发O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日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氧合障碍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支架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凯丰 朱杰昌 +5 位作者 冯舟 范海伦 张益伟 胡凡果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50-454,464,共6页
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足够长的近端锚定区是治疗即时成功及远期成功的根本。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夹层第1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 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足够长的近端锚定区是治疗即时成功及远期成功的根本。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夹层第1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口远端距离<15 mm]或者锚定区不健康(夹层第1破口距LSA开口远端距离>15mm但逆撕夹层或血肿已累及至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来说,常规TEVAR存在着诸多问题。开窗支架技术是治疗此类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与去分支杂交手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及颅脑并发症的优势;与烟囱技术相比,可有效减少内漏、逆撕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开窗技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放手术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昊 戴向晨 +4 位作者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开放手术(OR)与腔内治疗(EVAR)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rAAA并采取OR或EV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中游离破裂患者术前指标及合并症、术中指标、围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开放手术(OR)与腔内治疗(EVAR)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rAAA并采取OR或EV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中游离破裂患者术前指标及合并症、术中指标、围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生存率等。结果:共61例r AAA患者,男性50例,女性11例,年龄37~86岁,平均(69.74±9.22)岁。OR组36例,EVAR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肌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R组与EVAR组围术期死亡率,术后30 d、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R组与EVAR组在术中出血量[(2116.67±1655.52)、(339.58±786.29)m L],术中输血量[(1413.33±978.29)、(416.67±562.35)m L],手术时长[(279.33±66.87)min、(161.46±82.81)min]及ICU天数[5.0(IQR:2.0~6.0),1.0(IQR:0.0~2.0)]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两组间游离破裂患者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VAR在解剖结构合适、指征明确的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并具有微创优势,同时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疗效不亚于OR,故EVAR可作为r AAA治疗的一线手段;而OR在解剖结构不适用于EVAR等病例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髂动脉分支支架治疗髂动脉瘤的近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俊莹 戴向晨 +5 位作者 朱杰昌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罗宇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并腔内隔绝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IBD治疗的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录8例患者,其中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6例(单侧4例,双侧2... 目的探讨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并腔内隔绝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IBD治疗的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录8例患者,其中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6例(单侧4例,双侧2例),孤立性髂总动脉瘤2例。植入自制IBD支架1例,临床实验支架7例。技术成功率75%(6/8)。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Ⅰ型、Ⅲ型内漏。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臀肌跛行患者2例(为植入失败者),无其他不适。8例患者术后30d CTA检查,未见明显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CTA检查,无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结论 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有效方法,术前适应症选择及术中规范操作是提高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髂内动脉 髂动脉分支支架
下载PDF
台上4开窗EVAR技术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鑫 戴向晨 +5 位作者 朱杰昌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718-721,共4页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难点。腹主动脉内脏分支血管重建的困难是限制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应用于TAAA治疗的重要原因。开窗支架技术可以保留...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难点。腹主动脉内脏分支血管重建的困难是限制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应用于TAAA治疗的重要原因。开窗支架技术可以保留各个分支血管的血供而不改变其解剖结构,理论上减少了内漏和分支支架因受压而闭塞的问题,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腔内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预开窗
下载PDF
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光泽 潘红瑞 +4 位作者 朱杰昌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戴向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紫衫醇药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纳入股腘动脉闭塞病变临床试验的患者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涂球囊组(DCB组)平均靶病变血管... 目的:评价紫衫醇药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纳入股腘动脉闭塞病变临床试验的患者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涂球囊组(DCB组)平均靶病变血管长度(8.4±5.3)cm显著长于非药涂球囊组(UCB组)(8.0±4.3)cm(P<0.05);DCB组靶血管植入补救性金属裸支架率(23.6%)显著低于UCB组(42.6%)(P<0.01)。DCB组3、6及12个月一期通畅率均显著高于UCB组(P<0.01)。DCB组与UCB组患者均无随访期间死亡病例,UCB组目标肢体截肢率(7.1%)显著高于DCB组(0.0)(P<0.01)。结论:DCB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临床疗效优于UCB,而且DCB治疗的安全性不劣于U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药涂球囊 紫杉醇 补救性支架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