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神经血管活性肽、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朱树信 何鸿卓 唐宁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4例并应用纸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3...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4例并应用纸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每月无头痛天数)、血清活性肽[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酶(CGR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脑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每月无头痛天数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血清活性肽、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嗜睡,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能够调节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偏头痛性眩晕 活性肽 内皮活性物质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刚生 欧巧玲 朱树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4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38例、联合治疗组38例。替罗非班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治...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38例、联合治疗组38例。替罗非班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替罗非班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2组均持续治疗14 d。将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血液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不良反应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替罗非班组(97.37%vs.84.21%,χ^(2)=3.934,P=0.047)。治疗14 d后,2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替罗非班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vs.10.53%,χ^(2)=0.724,P=0.39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液黏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联合治疗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控制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