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小麦白粉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地域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桂清 迟文娟 +1 位作者 吴限鑫 曹远银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2,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从辽宁春麦区及山东、河南、湖北冬麦区收集并鉴定的26个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其来源地的关联性。用18条ISSR引物对各小种的DNA进行扩增,其中8条引物能产生稳定的多态性图...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从辽宁春麦区及山东、河南、湖北冬麦区收集并鉴定的26个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其来源地的关联性。用18条ISSR引物对各小种的DNA进行扩增,其中8条引物能产生稳定的多态性图谱。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可聚为4类,菌株的DNA多态性与其毒性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依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辽宁春麦区和其他3省的优势小种、次优势小种按相应类群聚在一起,尤其是主要小种11号、411号与近邻山东冬麦区的小种聚为一类。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与南部冬麦区尤其是山东的小麦白粉病菌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为东北春麦区白粉病初菌源来自山东等南部冬麦区的早期推论提供了DNA分子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地域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桂清 迟文娟 +1 位作者 曹远银 陈秀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小麦散黑穗病由小麦散黑粉菌引起,是世界各麦区发生的典型种传病害。近些年来,因缺少简便有效的种子检测技术,从而影响其防治的种子处理决策,使该病呈现出加重趋势。本研究以真菌rDNA非编码区ITS1、5.8S和ITS2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小麦散... 小麦散黑穗病由小麦散黑粉菌引起,是世界各麦区发生的典型种传病害。近些年来,因缺少简便有效的种子检测技术,从而影响其防治的种子处理决策,使该病呈现出加重趋势。本研究以真菌rDNA非编码区ITS1、5.8S和ITS2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小麦散黑穗病菌等10种相关病菌进行PCR扩增、测序、Genbank搜索,通过Accelrys Gene 2.5软件比对,设计以小麦散黑穗病菌为靶标的特异引物,对上述10种病菌进行检测,唯有靶标病菌呈阳性;经1ng^1fg 7个靶标病菌的DNA浓度灵敏度检测,表明对其最低检测限为1pgDNA。本方法检测小麦散黑穗病快速、准确、灵敏,为实现带病种子检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散黑穗病 PCR检测 种传病害 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推导的计算机程序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桂清 曹远银 +4 位作者 姚平 王小奇 刘维志 王铁梁 朱庆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在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推导中应用计算机分析代替人工分析,编制了基因推导的计算机程序。以15个秆锈菌不同毒力基因型菌系和33个抗秆锈病单基因系的体系对该程序进行了分析测试,推导出我国69个小麦主栽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 在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推导中应用计算机分析代替人工分析,编制了基因推导的计算机程序。以15个秆锈菌不同毒力基因型菌系和33个抗秆锈病单基因系的体系对该程序进行了分析测试,推导出我国69个小麦主栽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型,其中有Sr5,6,7a,7b,8a,9b,9e,11,16,17,21,25,32,34,36,37,Gt等,为我国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合理布局和抗秆锈病基因库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计算机分析 基因推导
下载PDF
2009—2010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动态分析
4
作者 朱桂清 宋晶晶 +2 位作者 曹远银 刘文钰 孙艳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1,共3页
2009年、2010年分别从东北春麦区黑龙江、辽宁等省的不同地点采集的白粉病菌标样中分别分离纯化得到了56、76个单孢子堆,并分别鉴定出27、29个生理小种。其中2009—2010年2年中共出现44个小种,即1、3、7、11、13、15、21、25、27、33、3... 2009年、2010年分别从东北春麦区黑龙江、辽宁等省的不同地点采集的白粉病菌标样中分别分离纯化得到了56、76个单孢子堆,并分别鉴定出27、29个生理小种。其中2009—2010年2年中共出现44个小种,即1、3、7、11、13、15、21、25、27、33、37、57、75、77、111、113、133、221、217、231、311、333、401、407、403、411、413、421、423、433、437、441、453、467、501、611、613、631、633、657、667、677、711、731号小种。在2009—2010年,411号均为优势小种,2年内分别占23.2%、22.4%;其次是611号,2年内分别占14.3%、18.4%;其他类型如11号、27号等均只占10%以下。结果表明,当前小麦白粉病菌的优势由过去的15号变为毒力更强的411号,整体高毒力类群上升为绝对优势,达6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生理小种 动态分析
下载PDF
绿茶茶多酚的双频超声浸取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曹雁平 李建宇 +1 位作者 朱桂清 刘佐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利用DPS系统建立均匀设计试验方案,对单频超声、双频组合超声和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浸取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建立浸取数学模型和确定最佳浸取条件。研究发现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 利用DPS系统建立均匀设计试验方案,对单频超声、双频组合超声和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浸取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建立浸取数学模型和确定最佳浸取条件。研究发现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在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和浸取速率三个方面都比单频超声浸取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多酚 浸取 双频超声 均匀设计 数学模犁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远银 韩建东 +1 位作者 朱桂清 张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9,共4页
Ug99(TTKS)是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对最重要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有强毒力的秆锈菌新小种。大量证据显示:该小种不仅具有极其特殊的毒力组合而且传播十分迅速,除在中非乌干达、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流行外,Ug99现已越过红... Ug99(TTKS)是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对最重要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有强毒力的秆锈菌新小种。大量证据显示:该小种不仅具有极其特殊的毒力组合而且传播十分迅速,除在中非乌干达、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流行外,Ug99现已越过红海、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也门,以及巴基斯坦的沿海地区,越来越逼近我国。Ug99堪称我国的超毒小种,我国最典型的秆锈菌小种只能分别克服或Sr5或Sr9 e或Sr11单基因抗性,而Ug99不仅具有Sr5、Sr9 e、Sr11的联合毒力,而且还具有Sr21、Sr31、Sr38的联合毒力,而我国从未有小种能克服后者的抗性。1B/1L(含Sr31)易位系曾是我国使用的重要秆锈抗源,必对Ug99高度脆弱,我国118份小麦品种在KARI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频率98.3%。一旦Ug99入侵我国,其他流行条件也完全具备。因此,充分作好防范Ug99流行的准备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菌 病害流行 UG99 Sr31
下载PDF
不同生物源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基成 刘秋 +2 位作者 朱桂清 张璐 曹远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2-517,共6页
以化学药剂三唑酮为对照,3测定了种新研制的生物药剂对感病春麦品种辽春10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菌剂处理的小区病情指数增长慢,最终数值低(22.90,20.33);植物源杀菌剂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66.78%和73.33%,防... 以化学药剂三唑酮为对照,3测定了种新研制的生物药剂对感病春麦品种辽春10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菌剂处理的小区病情指数增长慢,最终数值低(22.90,20.33);植物源杀菌剂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66.78%和73.33%,防效均优于其他生物药剂。直接测定不同药剂对白粉病无性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24.47,比三唑酮的EC50值(35.04)低,说明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不接种白粉病条件下,辽春10小麦喷施植物源杀菌剂等药剂后,出现了类似抗病品种的反应,体内的重要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酯酶(ES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显著升高,这可能是控制病害发展的相关生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生物药剂 生物防治 防御酶系
下载PDF
我国部分麦区2011-2012年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及毒力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秀梅 曹远银 +2 位作者 宋晶晶 栾兆杰 朱桂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4-588,共5页
为了解我国部分春麦区和冬麦区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和毒力状况,2011-2012年对采自辽宁、黑龙江等东北春麦区及山东、湖北、四川等冬麦区的小麦白粉病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毒性频率测定。结果表明,2011-2012年东北春麦区优势小种均... 为了解我国部分春麦区和冬麦区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和毒力状况,2011-2012年对采自辽宁、黑龙江等东北春麦区及山东、湖北、四川等冬麦区的小麦白粉病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毒性频率测定。结果表明,2011-2012年东北春麦区优势小种均为411号小种,而山东、湖北等冬麦区的优势小种为377号小种,四川麦区的则为317号小种。小麦白粉病菌毒性基因V3b、V5、V7、V8、V1+2+9、V17毒力频率较高(>90.0%),而V2、V4a、V4b、V12、V13、V16、V18-V23、V5+6毒力频率较低(<31.4%),表明目前含有Pm2、Pm4a、Pm4b、Pm12、Pm13、Pm16、Pm18-Pm23、Pm5+6等抗病基因的品种在我国部分麦区育种中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白粉菌 生理小种 毒力频率
下载PDF
1998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志恒 俞孕珍 +7 位作者 朱桂清 魏松红 刘霆 孙国才 吴芷君 张凤清 盛广华 王文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1-243,共3页
1998年秋在辽宁省14个县区的水稻产田和试验田中96个品种(系)上采集的115份稻瘟病标样中,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出74个单孢菌株。经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进行鉴定,74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8个生理小种;其中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D群... 1998年秋在辽宁省14个县区的水稻产田和试验田中96个品种(系)上采集的115份稻瘟病标样中,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出74个单孢菌株。经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进行鉴定,74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8个生理小种;其中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D群和ZF群;同1997年相比,ZD群小种稳中有降,ZF群小种又有上升,重新成为优势种群;1985年导致中丹2号水稻抗瘟性丧失的ZA_(61)小种再度出现;ZG群小种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又显上升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下载PDF
1991~1995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志恒 俞孕珍 +5 位作者 魏松红 朱桂清 吴芷君 刘玉涛 杨瑞文 李雪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共4页
1991~1995年5年间,共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249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28个生理小种,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F群和ZD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及粳型小种强致病类群出现频率增加... 1991~1995年5年间,共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249个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28个生理小种,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F群和ZD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及粳型小种强致病类群出现频率增加,弱致病类群频率下降。1985年导致中丹2号水稻抗瘟性丧失的ZA61小种1995年又重新出现,前几年表现优势的ZG群小种1995年暂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中国41个小麦生产品种抗秆锈基因推导及其抗性稳定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远银 姚平 +1 位作者 朱桂清 吴友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92-397,共6页
用中国小麦秆锈菌小种Z1C3,34,34C2及35C5中9个不同菌系推导了来自秆锈菌不同传播区间里有代表性的41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抗秆锈基因,综合分析了中国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稳定的原因.基因推导表明:来自秆锈菌次要越冬... 用中国小麦秆锈菌小种Z1C3,34,34C2及35C5中9个不同菌系推导了来自秆锈菌不同传播区间里有代表性的41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抗秆锈基因,综合分析了中国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稳定的原因.基因推导表明:来自秆锈菌次要越冬及冬后北传桥梁区内的品种除鄂恩1号外,其余均未含有效抗性基因;来自秆锈菌越夏偶发区内的品种含有Sr5,22,25等基因;来自秆锈菌越夏易发区(主要东北春麦区)内的品种主要含有Sr13,14,22,32,35,36,37,Gt等单个或结合基因.结果也表明:中国小麦品种对秆锈菌,尤其是对优势小种ZIC3的抗性水平明显地由南向北呈梯度增强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抗秆锈基因 品种布局 基因推导
下载PDF
RFLP区分中国小麦秆锈菌不同小种及致病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远银 朱桂清 +2 位作者 姚平 周江鸿 刘维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用3种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PstⅠ和HindⅢ),分析了中国小麦秆锈菌新致病型21C3CTR(p11),普通致病型的小种21C3,34,34C2和致病型21C3CKH,34MKH,34MKG,34C2MKR的限制性酶谱。结果表明:供试秆锈菌的基因组DNA经过同一酶切... 用3种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PstⅠ和HindⅢ),分析了中国小麦秆锈菌新致病型21C3CTR(p11),普通致病型的小种21C3,34,34C2和致病型21C3CKH,34MKH,34MKG,34C2MKR的限制性酶谱。结果表明:供试秆锈菌的基因组DNA经过同一酶切后,不同小种或致病型都出现了相同限制酶谱带,而特定酶/小种(或致病型)组合又都有特异酶谱带。计算了小种间或致病型间的共有DNA片段的比率。初步说明了RFLP可以作为深入探讨小麦秆锈菌种内不同小种、致病型间以及新致病型DNA差异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种 秆锈菌 致病型 RFLP 中国小麦
下载PDF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I)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金华 朱桂清 +3 位作者 张焕芝 李晓光 田洪亮 郭晓霞 《石油科技论坛》 2012年第4期43-50,共8页
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深层、深水和北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很快,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文章对其中18项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旋转... 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深层、深水和北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很快,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文章对其中18项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控压钻井技术、深水钻井技术、智能钻杆、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折叠式连续套管等,这些新兴技术值得我国业界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关键技术 前沿 物探 测井 钻井 压裂
下载PDF
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22的SSR新标记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建东 朱桂清 +1 位作者 李伟华 曹远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244-3250,共7页
【目的】利用微卫星技术筛选与Sr22紧密连锁的标记,从而应用于分子辅助育种选择与抗性种质基因检测分析。【方法】以抗秆锈病单基因系SWSr22与感病品种McN701为亲本杂交获得F1,单粒F1种子自交获得F2群体,选用中国流行小麦秆锈菌小种21C3... 【目的】利用微卫星技术筛选与Sr22紧密连锁的标记,从而应用于分子辅助育种选择与抗性种质基因检测分析。【方法】以抗秆锈病单基因系SWSr22与感病品种McN701为亲本杂交获得F1,单粒F1种子自交获得F2群体,选用中国流行小麦秆锈菌小种21C3CTH接种鉴定,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分离群体集群分析法(BSA)对位于7A染色体的73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再通过SWSr22×McN701的F2抗感群体与F2﹕3家系的植株进行验证。【结果】该单基因系SWSr22对21C3CTH的抗性属于单位点显性遗传,并筛选到2对在亲本及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SSR引物Xwmc790和Xwmc633。通过对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这2个标记与抗病基因Sr22紧密连锁,呈共显性,分布于该基因的同一侧,位于远着丝点处,与Sr2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8cM和10.8cM。【结论】这2个标记与抗病基因Sr22紧密连锁,经验证可用于小麦抗秆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SSR Sr22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及抗源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远银 俞孕珍 +3 位作者 朱桂清 毛国杰 刘建华 朱庆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1991~1995年在田间小麦成株地测定了1149份生产品种、后备品种(系)及高代材料和1244份国内外各类小麦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筛选出427份材料达中抗以上抗性水平,占参试材料17.8%。鉴定发现:各类抗性材料很不平衡,生产主栽品种抗... 1991~1995年在田间小麦成株地测定了1149份生产品种、后备品种(系)及高代材料和1244份国内外各类小麦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筛选出427份材料达中抗以上抗性水平,占参试材料17.8%。鉴定发现:各类抗性材料很不平衡,生产主栽品种抗性极差,后备品种(系)抗性惭强。高代材料抗性更强.后者抗性比率均在61.7%~96.5%之间。说明在东北春麦区白粉病流行体系内品种抗性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Ⅱ)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金华 朱桂清 +3 位作者 张焕芝 李晓光 田洪亮 郭晓霞 《石油科技论坛》 2012年第5期36-44,58,共10页
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深层、深水和北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很快,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文章对其中18项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旋转... 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深层、深水和北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很快,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文章对其中18项技术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控压钻井技术、深水钻井技术、智能钻杆、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折叠式连续套管等,这些新兴技术值得我国业界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关键技术 前沿 物探 测井 钻井 压裂
下载PDF
我国北方四省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推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天亚 曹远银 +1 位作者 李伟华 朱桂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87,共4页
为了探明我国北方四省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情况及可能发现对秆锈病新小种Ug99(TTKSK)抗病的基因型(品种),选择52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后备品种进行测定。依据待测小麦品种及42个抗秆锈病单基因品系与中国和美国15个秆锈菌致病型的互作... 为了探明我国北方四省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情况及可能发现对秆锈病新小种Ug99(TTKSK)抗病的基因型(品种),选择52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后备品种进行测定。依据待测小麦品种及42个抗秆锈病单基因品系与中国和美国15个秆锈菌致病型的互作信息,结合系谱分析和基因遗传连锁关系推导待测52个品种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从其中49个待测品种中分别推导出含有Sr5、6、8 a、9 b、9 e、11、12、16、17、19、21、23、29、31、32、33、35、Gt、Wld-1等抗秆锈病基因中的1个或几个基因。此外,有2个非1B/1R易位系谱的品种G93-372和新克旱9号对15个秆锈菌系一致表现高抗,存在Ug99抗病基因Sr26或32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品种布局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冷冻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力平 肖淑芹 +1 位作者 朱桂清 薛春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为探索和改进冷冻切片技术在病原真菌形态观察方面的应用,采用新型固定液,将固定、透明、染色集成一体,对传统的植物病原菌切片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固定液对人体有毒的缺陷,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 为探索和改进冷冻切片技术在病原真菌形态观察方面的应用,采用新型固定液,将固定、透明、染色集成一体,对传统的植物病原菌切片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固定液对人体有毒的缺陷,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获得质量较好的切片。该方法可在教学和科研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冷冻切片 固定液 方法改进
下载PDF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丽忱 朱桂清 甄鉴 《石油科技论坛》 2014年第6期42-45,共4页
作为随钻测井过程的关键环节,数据传输技术不仅可为井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的实时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依据,还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应用较多的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泥浆脉冲传输、电磁传输、声波传输及有线钻... 作为随钻测井过程的关键环节,数据传输技术不仅可为井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的实时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依据,还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应用较多的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泥浆脉冲传输、电磁传输、声波传输及有线钻杆等,不同技术各具优势和缺陷。详细介绍了斯伦贝谢公司Digi Scope、威德福公司EM Casing Link、XACT AT及NOV公司的Intelliserv等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新进展,并结合作业实例,阐述了相应的应用效果,以为推动我国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数据传输 泥浆脉冲 电磁波 声波 有线钻杆
下载PDF
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秆锈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华 朱桂清 +2 位作者 韩建东 李天亚 曹远银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4-977,999,共5页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有48份小麦生产品种和877份后备品系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70.56%和92.61%,这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存在部分感病品种和感病后备品系,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生产品种与后备品系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