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下双导丝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桥华 陈勇 +2 位作者 曾庆乐 赵剑波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透视下双导丝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置管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在透视下采用双导丝引导经鼻分别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统计其技术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发... 目的探讨透视下双导丝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置管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在透视下采用双导丝引导经鼻分别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统计其技术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单个患者置管时间为5~8min,平均6min。操作及置管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10例治愈,愈合时间为17~37d,平均28d。2例死亡。结论透视引导下双导丝置管法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可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吻合口瘘 治疗 置管 透视
下载PDF
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影像流行病学调查
2
作者 朱桥华 朱辉严 +4 位作者 陈敏明 孔伟 冯瑞枝 罗钧 陈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IVC-BA)、腹主动脉分叉角度(AA-BA)、下腰椎前曲角(LLLA)、压迫点附近腰椎骨质增生(LVH)及髂动脉钙化(IAC)发生率等。计算LCIV受压比例(LCIV-CP),根据LCIV-CP将受压程度(CS)分为轻度(CP≤50%)、中度(50%70%)。结果 本研究样本数为1078,其中男584,女494,年龄中位数为56.00岁。LCIV-CP中位数为44.21%,范围0~89.86%。轻度、中度及重度受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1.41%、29.31%和9.28%。男性和女性CP的中位数分别为42.12%和4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中年及老年人群的中位CP分别为52.00%、45.24%和38.1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受压人群中,中年女性占比最高。影响LCIV-CP和C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结论 LCIV受压是普遍存在的,性别和年龄影响LCIV-CP和CS的分布。中年女性是LCIV受到中重度压迫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受压比例 发生率 受压程度 高危人群 中年女性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庆乐 陈勇 +2 位作者 赵剑波 朱桥华 李彦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对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进行分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硬化性栓塞(PLE-IASE)方法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材料和方法:89例SCHL分为三型:Ⅰ型为富血型,Ⅱ型为乏血型,Ⅲ型为动静脉分流型(AVS)。所有患者行PLE-IASE。结果:富血... 目的:对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进行分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硬化性栓塞(PLE-IASE)方法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材料和方法:89例SCHL分为三型:Ⅰ型为富血型,Ⅱ型为乏血型,Ⅲ型为动静脉分流型(AVS)。所有患者行PLE-IASE。结果:富血型51例,乏血型26例,AVS型12例。总体瘤体缩小率为46.6%,其中富血型56.2%,乏血型27.9%,动静脉分流型46.5%。动脉造影分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HL根据动脉造影表现可分为富血、乏血、AVS三种类型。富血型和AVS型瘤体缩小率较乏血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富血型和AVS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造影术 肝动脉栓塞术 抗生素类 抗肿瘤 治疗 介入性
下载PDF
广东顺德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小丽 于新发 +2 位作者 周成宇 朱桥华 陈思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74-3076,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当地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及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非癌症、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51对进行1∶1配对病例对...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当地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及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非癌症、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51对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卡方检验方法分析肝癌地区分布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吃鱼生史、HBV感染、肝硬化与肝癌发病存在相关。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正相关的因素有饮酒、HBV感染、肝硬化。负相关的因素有高血脂和糖尿病。结论:HBV感染、肝硬化、饮酒是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和吃鱼生史是次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5
作者 朱桥华 杨轮 +5 位作者 黄江远 刘勇刚 黄维 罗美 陈德 余启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按年龄-性别1∶1进行匹配。根据CT横断面上所测LCIV和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计算LCIV受压比例。采用Padua量表评分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k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组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70例,年龄(57.1±16.9)岁(22~88岁)。治疗组、对照组LCIV受压比例分别为(77.10±12.88)%、(42.11±21.22)%(P<0.01),LCIV受压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呈相关性,并与VTE危险因素间存在协同作用。所构建预测模型:P(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概率)=exp(logit P)/[1+exp(logit P)],logit P=-9.07+0.61×VTE危险因素评分+0.13×LCIV受压比例。logit 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0.908~0.9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为P=0.563,k折交叉验证训练准确度为0.871±0.007,预测准确度为0.844±0.048。结论 基于LCIV受压比例和Padua危险因素评分所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预测模型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过程中凝血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6
作者 董嘉尧 朱桥华 +3 位作者 罗美 周成宇 黄维 于新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另选择健康体检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DVT患者D-二聚体、FIB和FDP在溶栓前浓度分别为29.17±38.67μg/mL、3.66±0.95 g/L、76.14±131.48μg/mL,和健康对照组0.21±0.27μg/mL、3.32±0.65 g/L、1.08±0.73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再通者34例(再通组),未通者16例(未通组);实施溶栓24 h后,再通组D-二聚体和FDP浓度较前显著升高(P〈0.05),FIB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未通组上述指标变化在溶栓24 h后无显著改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施溶栓24 h后,D-二聚体和FDP的浓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及r=0.50(P〈0.05)。结论在CDT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FIB及FDP的浓度的变化,对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判断溶栓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经导管溶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董嘉尧 罗美 +3 位作者 周成宇 朱桥华 黄维 于新发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选择素在DVT的诊断、预后、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P-选择素 炎症
下载PDF
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嘉尧 朱桥华 +3 位作者 周成宇 黄维 黄江远 于新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 SMA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A证实的a SMAT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8.7±7.9)岁,发病时间10~20 h,平均(13.5±3.7)h。在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 SMA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A证实的a SMAT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8.7±7.9)岁,发病时间10~20 h,平均(13.5±3.7)h。在肠系膜上动脉内留置导管行接触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导管接触溶栓。尿激酶用量170~290万单位,平均(238.5±41.4)万单位,溶栓时间2~4 d,平均(3.1±0.6)d。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复通,无充盈缺损,腹痛症状消失。1例在溶栓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排黑便,余患者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接触溶栓能够快速溶解血栓,并发症少,是治疗a SMAT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静脉化疗和介入性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卓环 黄江远 +2 位作者 周成宇 朱桥华 刘勇刚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753-754,共2页
目的分析静脉给药和介入性动脉给药两种化疗给药途径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分析静脉给药和介入性动脉给药两种化疗给药途径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化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脉管浸润和深层肌受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的风险低,临床上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动脉 化疗 介入 晚期 局部 宫颈癌 科室
下载PDF
顺德地区305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小丽 于新发 +4 位作者 叶新 陈思东 周成宇 莫海鹰 朱桥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30-3732,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及比较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肝癌患者中,年龄(55.9±11.5)岁,男262例(85.9%),... 目的了解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及比较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肝癌患者中,年龄(55.9±11.5)岁,男262例(85.9%),女43例(14.1%)。男女比约为6∶1。其中119例有病理诊断,肝细胞肝癌96例,胆管细胞癌18例,混合型肝癌5例。临床分期:Ⅰa期3例(1.0%),Ⅰb期43例(14.9%),Ⅱa期42例(14.6%),Ⅱb期97例(33.7%),Ⅲa期97例(33.7%),Ⅲb期6例(2.1%)。305例中有231例(75.7%)过去曾被诊断病毒性乙型肝炎,其中160例(69.3%)慢性肝炎,70例(30.3%)转归为乙肝肝硬化。AFP、CA125、CA153、CA199、CEA的阳性率分别为75.4%、53.8%、25.1%、56.3%和10.9%。结论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AFP和CA199对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大三阳患者是顺德地区肝癌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 原发性肝癌 临床特征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抑制极光激酶活性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桥华 罗美 +5 位作者 周成宇 陈智贤 黄维 黄江远 赵淑芬 于新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6-1484,共9页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抑制剂Danusertib(Danu)对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anu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Dan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nu对He...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抑制剂Danusertib(Danu)对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anu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Dan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nu对HepG2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自噬相关效应蛋白和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氯喹抑制自噬以明确其所起作用。结果 Danu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24 h和48 h的IC50分别为39.4μmol和14.4μmol。Danu通过上调p53及p21的表达和下调Cyclin B1及CDC2的表达引起HepG2细胞出现G2/M周期阻滞和异倍体,通过上调Bax、Puma、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和下调Bcl-xl及Bcl-2的表达引起HepG2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上调AMPK信号通路和和抑制PI3K/PTEN/AKT/mTOR信号轴引起HepG2细胞出现自噬。采用氯喹抑制自噬后,能够增强Danu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Danu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引起G2/M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效果。Danu能够引起细胞保护性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极光激酶 danusertib 细胞周期阻滞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环境因素与家族聚集性对原发性肝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晓晖 于新发 +3 位作者 周成宇 罗美 朱桥华 陈思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进食鱼生及肝癌相关疾病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肝癌高发区广东顺德4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基础上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BV感染、进食鱼生与乙肝家... 目的:探讨HBV感染、进食鱼生及肝癌相关疾病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肝癌高发区广东顺德4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基础上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BV感染、进食鱼生与乙肝家族史、肝癌家族史和肿瘤家族史间对原发性肝癌的交互作用。结果:HBV感染与肝癌家族史、HBV感染与肿瘤家族史、进食鱼生与肝癌家族史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分别为5.55、2.37和2.50;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89、8.56和3.53;交互作用归因比分别为79.85%、54.20%和51.53%。结论:HBV感染与肝癌家族史、HBV感染与肿瘤家族史和进食鱼生与肝癌家族史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正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BV感染 家族史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江远 黄维 朱桥华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讨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南方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 目的讨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南方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仅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C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3组中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HCC患者血清(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B组和C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4.12%、28.95%和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3,P<0.001);治疗12个月后,A组、B组和C组的生存率分别为21.05%、15.79%和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P<0.05)。A组、B组和C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3.68%、23.68%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3,P=0.018)。3组HC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416,P=0.493)。结论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肿瘤进展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甲磺酸阿帕替尼 肝细胞 中晚期
下载PDF
妊娠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及滤器置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樊凤娇 朱桥华 +1 位作者 董嘉尧 于新发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806-3811,共6页
妊娠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PA-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发生风险增高。对于怀疑PA-VTE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首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不... 妊娠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PA-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发生风险增高。对于怀疑PA-VTE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首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且无哺乳禁忌,是妊娠及产褥期VTE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选择,但是对于有高出血风险、肾功能不全,37周后并发VTE的孕妇,建议选择普通肝素。因此,需制订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因产前停用抗凝药物及分娩时因静脉系统快速减压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造成栓子脱落,增加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置入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滤器置入术
下载PDF
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p53基因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江远 刘卓环 +3 位作者 朱桥华 黄维 周成宇 于新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8期2675-2677,共3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Ad—p53基因)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46例、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TACE,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TACE及深部热疗、A... 目的探讨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Ad—p53基因)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46例、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TACE,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TACE及深部热疗、Ad—p53基因瘤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在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控制率、体力状况评分以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第2及第3程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AFP分别为(332±17.84)μg/L及(145±26.42)μg/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42±13.96)μg/L及(363±22.91)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6个月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vs.52.2%,P〈0.05)。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3、6个月的K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Ad—p53基因瘤内注射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深部热疗 重组腺病毒p53基因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节段性髂股静脉血栓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桥华 周成宇 +5 位作者 陈勇 赵剑波 黄维 罗美 莫海鹰 于新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8-852,共5页
目的 探讨以经皮人工抽吸血栓清除术(MAT)作为主要的血栓清除方法,在MAT后立即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的一次性介入方案,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并发急性节段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 目的 探讨以经皮人工抽吸血栓清除术(MAT)作为主要的血栓清除方法,在MAT后立即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的一次性介入方案,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并发急性节段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IVCS并发急性节段性髂股DVT患者26例[女17例、男9例;年龄33~ 79岁,平均(55±1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左下肢肿胀或疼痛.IVCS的确诊依靠CT血管成像.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即给予抗凝治疗,介入术后至少维持6个月.经患肢腘静脉入路行血管腔内治疗,MAT、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在一次手术过程内完成.MAT后残留少许血栓者行经导管溶栓治疗(尿激酶80万单位维持12h).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一次性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时间45~ 90 min,平均(67±13)min.所有患者在MAT后血栓均达到完全清除,接近100%者24例,残留<5%者2例,残留血栓经溶栓后完全溶解.MAT后静脉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者24例,闭塞者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左髂总静脉,共置入支架26枚,支架直径10~ 14 mm,长度60 ~ 100 mm.患肢症状完全缓解者25例,部分缓解者1例.住院时间2.0~4.0d,平均(2.7±0.3)d.随访时间12~ 25个月,平均(18±4)个月.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后复通.1年初次通畅率和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6%(25/26)和100%(26/26).除5例患者在球囊扩张中出现一过性腰痛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以MAT作为主要血栓清除方法、在MAT后立即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的一次性介入方案治疗IVCS并发急性节段性髂股DVT是可行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透视下经皮胆管抽吸术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桥华 陈勇 +4 位作者 于新发 周成宇 曾庆乐 赵剑波 李彦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不到原来的1/2且经引流管行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仍有大量的充盈缺损,即在双导丝技术辅助下行PBA术。对比抽吸前后胆管造影表现,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对胆管抽吸物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BA术。8例患者的PBA术共进行了21次抽吸。其中2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8次抽吸(1例3次,另1例5次),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3次抽吸,2例肝移植术后和3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行2次抽吸。术后再置放胆管引流管并行胆管造影示胆管内充盈缺损显著减少。术后1~2周再次复查总胆红素7例患者均下降原来的1/2以上,1个月后下降到正常范围,另1例无明显下降。3例合并胆管感染者症状明显好转。胆管抽吸物主要为胆泥、胶冻状物质、泥沙样或小结石和无结构的坏死物质。所有患者在抽吸过程中均未发现胆管出血等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PBA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清除胆管存积物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技术 胆管 经皮抽吸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眼眶血管畸形的命名、分类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桥华 陈勇 李彦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95-1797,共3页
关键词 眼眶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分类 血管性病变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血管性疾病 淋巴管瘤
原文传递
透视下局部注射博莱霉素碘油乳剂治疗眶内静脉畸形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4 位作者 何晓峰 卢伟 曾庆乐 赵剑波 朱桥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 X 线监视下,经皮穿刺局部注射博莱霉素碘油乳剂(BLE)入眼眶畸形静脉内,治疗眶内静脉畸形(OV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例 OVM 患者,右眼6例,左眼9例,均单眼发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3.9年。患者均有眼球突出,头低位... 目的探讨在 X 线监视下,经皮穿刺局部注射博莱霉素碘油乳剂(BLE)入眼眶畸形静脉内,治疗眶内静脉畸形(OV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例 OVM 患者,右眼6例,左眼9例,均单眼发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3.9年。患者均有眼球突出,头低位或压迫颈静脉时明显。眼球突出时两侧相差≤5 mm 者11例,相差>5 mm 且≤8 mm 者4例。视力减退4例,复视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 CT 或 MR 检查,治疗前均先直接穿刺 OVM 造影进一步证实,明确诊断为 OVM。确诊后将 BLE 透视下缓慢注入到 OVM 内。随访8~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结果 15例OVM 患者均成功注入 BLE。BLE 用量为1.5~3.0 ml,平均2.2 ml。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眼球突出消失,眼部外观恢复正常。4例视力减退患者中的3例视力恢复,2例复视患者复视均消失。头低位或压迫颈静脉时,仍有2例轻度突出,两侧相差≤2 mm。术后患者均出现眼部肿胀,1周内消失。未见眼眶内出血、眼部瘢痕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X 线监视下,经皮穿刺局部注射 BLE 治疗 OVM,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眼眶 抗生素类 抗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勇 赵剑波 +8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卢伟 朱桥华 张克伟 黄得校 何凡 毛军杰 李彦豪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57例患者中肝细胞癌49例,胆管细胞癌8例。共进行了90例次的治疗,即分90个靶区。术前均已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55例)或化疗灌注术(2例)。所...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57例患者中肝细胞癌49例,胆管细胞癌8例。共进行了90例次的治疗,即分90个靶区。术前均已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55例)或化疗灌注术(2例)。所有患者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少血供或不能插管入供血动脉者。在透视或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CALE。术后1周内行x线平片或CT和实验室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残留灶复发者,行再次治疗。结果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90例次治疗。均穿刺和注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靶区大小及CALE的用量为:肿瘤直径〈3cm者40例次,乳剂剂量3.0—7.0ml;3~5cm者43例次,乳剂剂量12.0~20ml;〉5cm者7例次,乳剂剂量为24—40ml。AFP阳性患者43例,治疗后14例降到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CT显示CALE在靶区沉积良好者54例次(60.0%),欠佳者34例次(37.7%)。缺失者2例次。随访2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00d。术后的主要副作用有:发热22例次(24.4%),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11例次(12.2%),穿刺部位疼痛17例次(18.9%),均自行缓解。结论采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