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田开发后期天然气增压方案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梅松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135-136,共2页
气田开发后期气井压力能下降,井口压力逐渐不能满足外输需求。从技术经济角度对两种增压方案进行对比优选,结果表明,集气站单站增压方案既能满足管网外输要求,又能保证经济效益,是气田增压开发的一种合理模式。
关键词 增压方案 管网模拟 增压成本
下载PDF
旋进旋涡流量计取压方式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高峰 王宏伟 +2 位作者 朱梅松 刘灿 靳小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102,130,共3页
为了了解表体取压孔取压和管道取压孔取压两种取压方式对旋进旋涡流量计检定结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口径、不同生产厂家的旋进旋涡流量计在两种取压方式下的流量计相对误差,分析了不同流量点下的误差关系。结果表明:①旋进旋涡流量计型... 为了了解表体取压孔取压和管道取压孔取压两种取压方式对旋进旋涡流量计检定结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口径、不同生产厂家的旋进旋涡流量计在两种取压方式下的流量计相对误差,分析了不同流量点下的误差关系。结果表明:①旋进旋涡流量计型号一定的情况下,用表体取压孔取压方式检定流量计时流量计的线性度较好,用管道取压孔取压方式检定流量计时流量计的线性度较差;②流量测点相同的情况下,表体取压孔取压检定方式的流量计误差较小,管道取压孔取压检定方式的流量计误差较大;③两种取压方式引起的误差随着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流量为2 900m3/h时两者相差近6.2%,远远超出了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因此,在旋进旋涡流量计的检定过程中,应避免在流量计表体取压孔以外的地方取压进行检定。同时还提出了避免旋进旋涡流量计取压孔堵塞的改进措施:改进流量计结构、安装过滤装置、涂抹润滑油和设置取压无效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进旋涡流量计 取压孔 堵塞 检定 流量 误差 改井措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对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梅松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82-583,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时,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高动力状态,不能有效地利用外界供给的葡萄糖作为能源,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1],易发生颅外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2]。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重型颅脑损伤 T细胞亚群 肠内营养 细胞表达 机体免疫功能 术后 NK
下载PDF
CD15在成人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梅松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420-1421,共2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对于确定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至关重要.以往采用横向分析的方法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的报道较多,而对于某一个特定标志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中的作用报道较少.笔者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的多色F... 近年的研究表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对于确定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至关重要.以往采用横向分析的方法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的报道较多,而对于某一个特定标志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中的作用报道较少.笔者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的多色FCM,对成人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中CD15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D15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诊断 人白血病 CD15 价值 CD45/SSC 免疫分型 检测结果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橇装设备在延长气田的应用
5
作者 朱梅松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为了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快速建设,延长气田采用集气站橇装化建设。采用橇装化建设缩短了集气站施工工期,减少了站场征地面积,提高了站场涉笔运行稳定性,提高了管理水平,是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橇装化 集气站
原文传递
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梅松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80%。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对互...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80%。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是新的炎症标志物,CD40L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SCD40L YKL-40 大血管病变 血清 周围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及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姚惠亚 周峻 朱梅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16-2918,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的相关性,寻找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收集1年内所有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的相关性,寻找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收集1年内所有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硬化并斑块组149例,占46.86%,硬化组139例,占43.71%,3组年龄差异显著,颈内动脉硬化并斑块组及单纯颈动脉硬化组与阴性组比较,TC、LDL-C均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与年龄、LDL-C因素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粥样斑块、高龄、血脂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应尽早、积极予以干预、治疗,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 血脂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