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申维 王志剑 +4 位作者 鄢毅 朱梦叶 许刚 曹雪中 张达颖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比较放射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门诊足底筋膜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组(S组)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U组)各20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采... 目的比较放射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门诊足底筋膜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组(S组)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U组)各20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疼痛程度。采用足功能指数量表(FF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足部疼痛及功能变化,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4、8周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且U组治疗第1、2、4周VAS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U组治疗第1、2、4、8周后FFI总分、活动受限评分较S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第2、4周后FFI疼痛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4、8周后FFI残疾评分较S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未出现出血、感染、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且在治疗8周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疗效优于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疼痛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灾难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张潇昂 陶静怡 +5 位作者 张达颖 刘韦辰 王志剑 朱梦叶 宁玉梅 魏建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有效预防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205例TN病人为研...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有效预防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205例TN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疼痛灾难化分为疼痛灾难化组和无疼痛灾难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析探讨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是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平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8、C-Index为0.978,外部验证显示AUC为0.882、模型特异度为0.941、灵敏度为0.792,表明模型区分度较好,Calibrate曲线图显示模型校准度良好,DCA结果显示模型临床获益水平较高。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是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该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灾难化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皮内联合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鄢毅 朱梦叶 +4 位作者 曹译文 顾丽丽 曹新添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5,308,共4页
带状疱疹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在韩国2011年其发病率为10.4/1000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达22.4/1000人[1]。胸背部是带状疱疹最常累及的区域,占总病例数的50%~70%[2],大多数病人受累皮区的疱疹通常伴随疼痛。... 带状疱疹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在韩国2011年其发病率为10.4/1000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达22.4/1000人[1]。胸背部是带状疱疹最常累及的区域,占总病例数的50%~70%[2],大多数病人受累皮区的疱疹通常伴随疼痛。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病程小于1月的神经痛,严重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影响病人日常活动及睡眠,需要大量镇痛药物的使用,如果早期不能得到良好的诊治,则可发展为更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急性期 胸背部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萌 许刚 +3 位作者 朱梦叶 邱觅真 鄢毅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Dworkin和Portenoy[1]在1996年提出将带状疱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其中病程1~3月的亚急性期以及病程超过3月的慢性期,合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 Dworkin和Portenoy[1]在1996年提出将带状疱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其中病程1~3月的亚急性期以及病程超过3月的慢性期,合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常见类型,也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65%~75%的中老年带状疱疹病人会发展为PHN[2]。PHN具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等特点,多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电击样疼痛,程度剧烈而持久[1]。长期疼痛的病人常伴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自发性疼痛 针刺样 烧灼样 电击样 神经病理性疼痛 睡眠障碍 痛觉过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鄢毅 曹新添 +3 位作者 张学学 曹译文 朱梦叶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T组),在治疗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疗效,记录T组病人颜面部红外热成像变化和治疗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评价治疗3月后两组优秀率、总良好率。结果:T组在治疗第1、2、3、4周H-B分级明显优于S组(P<0.05)。T组所有阻滞病人红外热成像示阻滞侧颜面皮温较对侧明显升高,T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阻滞。3个月后随访,T组优秀率、总良好率为73.33%、93.33%,明显优于S组优秀率、总良好率46.67%、73.3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贝尔面瘫
下载PDF
硬膜外持续输注曲马多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蔡军 胡秀华 +3 位作者 章勇 张达颖 朱梦叶 刘小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是公认的世界级疼痛性疾病。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如无有效的镇痛方法,疼痛可长达3年以上,个别病人甚至长达10多年,病人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是公认的世界级疼痛性疾病。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如无有效的镇痛方法,疼痛可长达3年以上,个别病人甚至长达10多年,病人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对于个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不利影响。PHN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治疗方法有限,神经阻滞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口服曲马多是治疗PHN的常规用药,但是持续硬膜外给予曲马多的治疗PHN经验很少,也鲜有报道。本实验拟观察持续硬膜外给予曲马多治疗PHN的疗效;将病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组两组,在硬膜外腔侧间隙穿刺置管后,两组不同给药方案连续给予镇痛3~4周,旨在观察两组方法的镇痛效果、伴随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硬膜外持续输注 治疗方法 曲马多 临床研究 疼痛性疾病 镇痛方法 利多卡因
下载PDF
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曾秀娟 鄢毅 +5 位作者 朱梦叶 曹新添 廖云华 赵勇 张达颖 许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目的:对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postpartum lumbar, sacral, gluteal and leg myofascial syndrome, P-LSGL-MS)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筛选... 目的:对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postpartum lumbar, sacral, gluteal and leg myofascial syndrome, P-LSGL-MS)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筛选出598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年龄、HLA-B27、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中后期有无腰骶臀腿痛及既往有无腰骶臀腿痛病史与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598例产妇中共有192例发生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B27阳性(OR=1.589, P=0.033)、妊娠中后期有腰骶臀腿痛(OR=1.437, P=0.042)及既往有腰骶臀腿痛病史(OR=1.481, P=0.036),均为导致孕妇生产后出现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A-B27阳性、妊娠中后期有腰骶臀腿痛及既往有腰骶臀腿痛病史为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对此类产妇临床应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 HLA-B27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的超极化激活电流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梦叶 刘娜娜 +3 位作者 彭斯聪 李凌超 张达颖 柳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超极化激活电流(Ih)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横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矗,灌流不同浓度米诺环素(1-300μmol/L)并观察其对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超极化激活电流(Ih)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横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矗,灌流不同浓度米诺环素(1-300μmol/L)并观察其对厶的影响。结果记录的SG神经元中约50%可记录到Ih,该电流被,Ih阻断剂CsCl和ZD7288阻断。米诺环素可减低川唇值、减小Ih电流密度,此效应呈可逆性及剂量依赖性,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34μmol/L。结论米诺环素具有抑制脊髓背角SG神经元Ih的作用,从而降低SG神经元兴奋性,对疼痛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超极化激活电流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下载PDF
会阴侧切术切口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建梅 万权 +2 位作者 朱梦叶 肖红 王志剑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在会阴侧切术切口使用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86例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采用威伐光进行光照治疗,对照组92例则采用自制白炽灯进... 目的探讨在在会阴侧切术切口使用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86例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采用威伐光进行光照治疗,对照组92例则采用自制白炽灯进行光照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5d为1疗程,比较疗程结束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威伐光组患者切口愈合和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白炽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伐光照射能够促进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并减轻切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伐光 会阴侧切 切口愈合 疼痛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腰痛机制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云华 朱梦叶 +1 位作者 张达颖 章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慢性腰痛是现代社会缺勤、致残的主要原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慢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慢性腰痛多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其临床治疗更加困难。近年来关于神经病理性腰痛... 慢性腰痛是现代社会缺勤、致残的主要原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慢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慢性腰痛多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其临床治疗更加困难。近年来关于神经病理性腰痛的机制与诊疗有大量文献报道。为了更好了解目前神经病理性腰痛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将综述神经病理性腰痛的定义、诊断方法、机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神经病理性腰痛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痛 诊断 机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和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秀娟 张华秀 +2 位作者 姜春英 谢艳娇 朱梦叶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和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门诊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后焦虑[采...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和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门诊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后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比例、总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为0—Ⅰ级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为Ⅱ—Ⅲ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门诊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患者 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 焦虑 疼痛 术后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半月节与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2
12
作者 鄢毅 曹雪中 +3 位作者 朱梦叶 邱觅真 章勇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0-385,共6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为三叉神经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神经支配区的阵发性颜面部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病因假说多样,其颅脑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除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外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为三叉神经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神经支配区的阵发性颜面部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病因假说多样,其颅脑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除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外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体征[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终生患病率约为3~5/10万人,通常在50~7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卵圆孔 终生患病率 神经系统疾病 射频治疗 颜面部 三叉神经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盘内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对颈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剑 林建 +6 位作者 李静 黄泰源 魏建梅 刘小健 朱梦叶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时保护或维持椎间隙高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采用各类手术治疗时应尽量减少椎间隙高度的丢失,这有助于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整体疗效。盘内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临床治疗颈腰椎间盘... 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时保护或维持椎间隙高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采用各类手术治疗时应尽量减少椎间隙高度的丢失,这有助于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整体疗效。盘内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临床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1~3],其主要机制在于通过胶原酶水解胶原蛋白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从而缓解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高度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溶解术 神经根 水解胶原蛋白 突出物 椎间盘疾病
下载PDF
米诺环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机制的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梦叶 柳涛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通过多种机制,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通过多种机制,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本文就米诺环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米诺环素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研究
15
作者 许牧 鄢毅 +2 位作者 吴志圣 王志剑 朱梦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建模后给予正清风痛宁)、模型对照组(建模后给予生...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建模后给予正清风痛宁)、模型对照组(建模后给予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比较三组术前及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后(术后)1、3、5、7、10、14 d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术后14 d处死各组小鼠,ELISA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结果:从CCI术后1 d开始,模型对照组小鼠的PWMT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WTL明显短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于模型对照组,术后第3天起给予正清风痛宁40 mg/(kg·d)后,从术后7 d起实验组小鼠的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P<0.05)。术后14 d,模型对照组小鼠脊髓中的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对CCI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NF-α、IL-1β、IL-6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子明 聂锦平 +3 位作者 朱梦叶 张学学 张达颖 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5-809,816,共6页
超声成像为神经阻滞技术提供了可视化视野,极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但是超声成像具有高度可变性和操作者依赖性,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一定的挑战。人工智能在医学超声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基于人工智能... 超声成像为神经阻滞技术提供了可视化视野,极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但是超声成像具有高度可变性和操作者依赖性,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一定的挑战。人工智能在医学超声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对超声图像进行处理、分类和分割,可以实现对目标结构的自动识别,对关键解剖结构的实时定位,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弥补在解剖学理论和超声成像解读方面的不足,进一步缩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学习曲线,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促进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中。本文将综述AI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以期对AI应用于临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推广带来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超声成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中轴骨转移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操晖 吴志圣 +4 位作者 张达颖 张学学 廖云华 朱梦叶 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5-71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而导致的相关临床问题也相继增多。据统计,8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而80%以上的骨转移发生于中轴骨[1]。骨转移引起的相关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而导致的相关临床问题也相继增多。据统计,8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而80%以上的骨转移发生于中轴骨[1]。骨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早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既往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种类[2]、肿瘤骨转移机制[3]以及骨转移的规范化治疗[1]等,并未对恶性肿瘤中轴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骨 恶性肿瘤病人 肿瘤骨转移 规范化治疗 医学诊疗技术 相关症状 临床特点分析 检出率
下载PDF
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凌超 朱梦叶 +1 位作者 张达颖 柳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1-1335,共5页
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并将该刺激信号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进而影响整个神经回路。这种接受去极化刺激后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是判断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标准。然而亦有研究表明,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超极化 神经元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参与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凌超 朱梦叶 +1 位作者 吴艳盈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疼痛的脊髓调控机理,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n=22):模型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SNL)、假手术组(sham)和对照组(control)。测量三组大鼠机械痛阈,膜片钳记录去极化反跳等电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模型组术后7~14d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2)每组SG神经元均有50%以上出现去极化反跳现象,而且模型组去极化反跳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3)模型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输入阻抗和动作电位频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术后去极化反跳现象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出现机械痛敏,提示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可能参与慢性疼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化反跳 慢性疼痛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