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情感运用的历史演进、道德语法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楷文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9,共9页
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运用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相适应,在保证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获得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情感运用通过情感启蒙,以情传情,唤起革命豪情,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 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运用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相适应,在保证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获得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情感运用通过情感启蒙,以情传情,唤起革命豪情,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情感动员,以情释理,激发斗争激情,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情感管理,以理驭情,培育发展热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情感治理,融情于理,凝聚复兴至情,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扎实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运用能够克服情感自身局限,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蕴含着一套“服务人民”“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省察克己”的道德语法。统而言之,党的情感运用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坚持方法性和目的性相统一,坚持合情性与合理性相统一,坚持情感社会化与情感制度化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情感运用 道德语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城市社区空间治理的逻辑生成与路径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楷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6-96,共11页
空间治理既是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技术、制度、资本视角下的空间治理逻辑与社区生活共同体的价值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其呈现出的空间治理成效与社区居民期待的美好生活空间之间存在一定... 空间治理既是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技术、制度、资本视角下的空间治理逻辑与社区生活共同体的价值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其呈现出的空间治理成效与社区居民期待的美好生活空间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社区空间治理要转向“日常生活”视角,从空间本体、空间历史以及空间行动者三个维度,构建以“生活空间”为重心、以“微观小事”为切入点,以“居民自治”为内生力量的新型空间治理逻辑。通过确立“空间正义”治理理念、探索“空间微治”治理模式、培育“空间内部”治理力量三种转型路径,使社区与空间治理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和谐状态,这不仅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出居民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社区空间,而且可以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空间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数字劳动内爆剥离、异化溯源与解放之路——基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楷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劳动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进化”出了表征自由的新劳动形式———数字劳动。以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为解构工具,剥离数字劳动中景观和现实、生产和消费、玩和劳动之间... 劳动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进化”出了表征自由的新劳动形式———数字劳动。以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为解构工具,剥离数字劳动中景观和现实、生产和消费、玩和劳动之间的内爆,发现其把自由时间抽象为景观时间,转化为劳动时间,降格为休闲时间的异化事实。正本溯源,窃取自由时间是数字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逻辑,通过资本-政治-技术“三位一体”的自由时间盗窃术,窃取数字劳动者自由时间,使其失去反思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产生主观异化,进行自我剥削、自我规训、自我监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正道中的去势资本、民心政治、向善技术,使数字劳动走向与西方异化相反的自由方向,为世界现代化国家实现数字劳动解放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异化劳动 内爆剥离 自由时间
下载PDF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楷文 《教育评论》 2019年第9期103-107,共5页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基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全球化冲击、塑造学生理想人格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二者间存在的多方面契合性与“国学热”带来的时代机遇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行性.为促进传统文化更好融入思政...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基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全球化冲击、塑造学生理想人格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二者间存在的多方面契合性与“国学热”带来的时代机遇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行性.为促进传统文化更好融入思政教育之中,要通过加强政策与财政的保障、撷取传统精华融入高校思政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思政课外拓展活动等路径,让思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融入路径
下载PDF
农民利益博弈下的转型“抗争”
5
作者 朱楷文 李晓广 《特区经济》 2016年第1期94-96,共3页
农民抗争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农民需求增长与政府有限能力满足之间裂度所产生的一种诉求极端化表现形式。它在一定层面上对社会的稳定起到破坏作用,但又能比寻常政治更能推动进民主形成和政府转型。本文对建国以来社会形态的... 农民抗争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农民需求增长与政府有限能力满足之间裂度所产生的一种诉求极端化表现形式。它在一定层面上对社会的稳定起到破坏作用,但又能比寻常政治更能推动进民主形成和政府转型。本文对建国以来社会形态的转变下形塑的抗争进行归纳梳理,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去把握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与抗争政治的互动内容、关系及其走向。这对当今利益日趋多元化,矛盾不断凸显,抗争难以避免的中国政府来说,在治理农民抗争中找准抗争内核同时又将抗争转化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契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抗争 社会转型 利益博弈治理
下载PDF
解析乡村协商治理中农民政治冷漠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梦琦 朱楷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17期236-239,共4页
从政治参与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两方面对江苏农村政治参与现状调查显示,在协商过程中以敷衍态度了事和消极行使政治权利是农民政治冷漠的主要表现。现实经验表明,作为农村协商主体的农民所呈现出的这种消极状态,无利于协商民主的有效推... 从政治参与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两方面对江苏农村政治参与现状调查显示,在协商过程中以敷衍态度了事和消极行使政治权利是农民政治冷漠的主要表现。现实经验表明,作为农村协商主体的农民所呈现出的这种消极状态,无利于协商民主的有效推进。深究原因发现,经济、主体和制度因素是农民政治冷淡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对症下药,探索这些疑难杂症的化解路径,使农民大胆、积极政治参与由"幻象"变"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基层协商民主 政治冷漠
下载PDF
情感“回归”: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楷文 王永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39,共8页
呼唤情感“回归”社区治理既是对理性主义治理反思的转向期待,也是对社区居民期待美好生活的主动回应。在后情感时代,情感“回归”社区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修复和厚植情感“回归”的实践基础。以实践的“总体性社会事实”为研究视... 呼唤情感“回归”社区治理既是对理性主义治理反思的转向期待,也是对社区居民期待美好生活的主动回应。在后情感时代,情感“回归”社区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修复和厚植情感“回归”的实践基础。以实践的“总体性社会事实”为研究视角,情感“回归”社区治理存在生活场域内缩、人情惯习异化、社会资本流失三重叠加梗阻现象。为此,需要通过提升生活属性、规约引导情感、互嵌交往关系三重优化路径,实现情感“回归”社区治理从美好的“构想”向现实实践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情感治理 场域 惯习 资本
下载PDF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升华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楷文 李晓广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70-71,84,共3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研究已由象牙塔进入公众视域,并且该理论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理论研究上分散、缺失,致使思想政...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研究已由象牙塔进入公众视域,并且该理论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理论研究上分散、缺失,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还只能以“新概念”自居。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不同语境、不同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进一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体 理论建设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楷文 李晓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29-32,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与共同体理论的结合不是因为当前共同体理论的热度,而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自身陷入困境后"转型"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可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共同体理论的结合不是因为当前共同体理论的热度,而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自身陷入困境后"转型"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可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没形成内在统一。因此,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和外沿之前,有必要对目前现有的研究致思理路,将不同语境下、不同视角下理论成果归纳与整合一股"合力",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体 合力
下载PDF
精神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楷文 李晓广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第11期29-32,共4页
当前,“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淡化“贫”字,减少对贫困对象标签化式的问责;要突出“扶”字,对精神扶贫为什么要“扶”、“扶”什么、怎么“扶”进行研究。本文以理论预设为基础,以... 当前,“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淡化“贫”字,减少对贫困对象标签化式的问责;要突出“扶”字,对精神扶贫为什么要“扶”、“扶”什么、怎么“扶”进行研究。本文以理论预设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精神扶贫提出“改变扶贫理念”“重构扶贫方式”和“完善顶层设计”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扶贫 精准扶贫 进路
下载PDF
情感治理:三次分配实现的情感路径
11
作者 朱楷文 王永益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167-176,179,共11页
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财富向善发展的重要体现。不同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驱动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三次分配的实现依靠的是有爱社会成员,源于情感判断、出于仁慈动机、基于自愿选择的道德行为;依循的是从自发想象的“... 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财富向善发展的重要体现。不同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驱动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三次分配的实现依靠的是有爱社会成员,源于情感判断、出于仁慈动机、基于自愿选择的道德行为;依循的是从自发想象的“狭义同情”到公正旁观者纠偏后的“广义同情”,再到自觉仁慈的“至高同情”这一生成逻辑。通过契合于三次分配生成特性的情感治理,对民众同情的生产和再生产从“外部”进行“以规治情”调节,从“内部”进行“以情治情”培育,以此推动同情升维,最终实现三次分配从美好的构想向现实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分配 同情 情感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广 朱楷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的主体性也有了新的提升,以"灌输"为典型特征的传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越发呈现"无位、无力、无效"的自我否定状态。而这种否定力量客观上要求我...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的主体性也有了新的提升,以"灌输"为典型特征的传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越发呈现"无位、无力、无效"的自我否定状态。而这种否定力量客观上要求我们扬弃当前传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间性为批判武器,重新确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平等性、现实性、交往性、制约性的时代特征,反思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注重单向灌输而忽略相互交往,强调规范性而忽略人的能动性,突出知识性而忽略生活世界,着眼集体性而忽视个体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重构,以此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三无"向"三有"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反思 重构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新时期精神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广 朱楷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13,31,共7页
当只有政府"拉力",缺乏贫困对象内源"动力"的"输血"式扶贫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新常态后,"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巩固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减少对"贫"... 当只有政府"拉力",缺乏贫困对象内源"动力"的"输血"式扶贫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新常态后,"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巩固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减少对"贫"的问责,突出"扶"的研究,即对精神扶贫为什么要扶、扶什么、怎么扶进行内视研究。从理论预设的角度指明精神扶贫的内涵以及在扶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的"应然"相对,"实然"中精神扶贫却陷入了"制度供给不足"、"缺乏精确要义"、"缺少有效交往方式"、"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困境。以理论预设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精神扶贫提出"改变扶贫理念"、"重构扶贫方式"、"完善顶层设计"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扶贫 精准 内视
下载PDF
断裂与重塑:老龄化社会的情感治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楷文 王永益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0,共9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现代家庭对老人的情感支持功能逐步弱化,而市场、社会、国家对溢出家庭范畴的老人情感需要又缺乏有效吸纳,逐渐成为人口主体的老年群体与其所处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情感断裂”。对此,首先需要转变应对...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现代家庭对老人的情感支持功能逐步弱化,而市场、社会、国家对溢出家庭范畴的老人情感需要又缺乏有效吸纳,逐渐成为人口主体的老年群体与其所处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情感断裂”。对此,首先需要转变应对思路,从突出文化特征转向发扬文化优势,从呼唤回归家庭转向多主体协同应对,从强调特殊关怀转向普遍情感支持,从被动情感管理转向主动情感治理。在此基础上,解构老龄化社会情感治理在社会情感、场域情感、个体情感三个维度的运作逻辑。通过构建情感体制、塑造情感秩序,互嵌情感联结、共筑情感网络,发动情感传染、培育情感素养这三条实践路径,对老龄化社会进行“情感重塑”,以此推进“三位一体”的情感支持体系从“构想”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情感断裂 情感治理 情感支持
原文传递
高中生物课堂拓展-苹果和馒头中糖类的鉴定
15
作者 朱楷文 《中华少年》 2016年第12期143-143,共1页
1糖类分类及其鉴定依据1.1糖类的分类:根据糖类的组成形式,可以将糖类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1)单糖类:单糖指的是不能再水解为更简单形式的糖类,根据糖类中含有的碳原子数量,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和六碳糖等... 1糖类分类及其鉴定依据1.1糖类的分类:根据糖类的组成形式,可以将糖类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1)单糖类:单糖指的是不能再水解为更简单形式的糖类,根据糖类中含有的碳原子数量,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和六碳糖等。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的糖类都必须先消化为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组成形式 三碳糖 五碳糖 鉴定依据 碳原子 斐林试剂 还原性糖 鉴定实验 静置沉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