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血液回收20年总结和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董鹏 肖英港 +1 位作者 朱欣艳 罗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回顾北京某综合性医院20年术中血液回收(IOCS)的使用情况,分析不良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IOCS记录表和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收集和分析所有行IOCS病例的诊断、手术名... 目的回顾北京某综合性医院20年术中血液回收(IOCS)的使用情况,分析不良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IOCS记录表和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收集和分析所有行IOCS病例的诊断、手术名称、回输血量、不良事件和备注。结果20年共实施IOCS 6648例,其中5804(87.3%)例进行了回输。未回输的844例中,有806例(95.5%)是由于回收血量少,第2位原因是回收血液被污染,共31例(3.7%)。在报告的198例不良事件中,5例是与患者相关的Ⅲ级不良事件,其余均为Ⅳ级。与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4例是行腰椎手术,回输自体血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另1例是行剖宫取胎术,回输自体血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很快稳定,无并发症,按计划出院。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86%。结论总结20年IOCS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发现IOCS安全性非常高。严格培训,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各方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是确保IOCS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血液回收 不良事件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术中血液回收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星 董鹏 +1 位作者 肖英港 朱欣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回顾北京友谊医院20年术中血液回收(IOCS)在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不良事件。方法调取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IOCS记录表和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记录,收集血管外科手术行IOCS病例的诊断、手术名称、回输血量和不良事件。平均... 目的回顾北京友谊医院20年术中血液回收(IOCS)在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不良事件。方法调取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IOCS记录表和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记录,收集血管外科手术行IOCS病例的诊断、手术名称、回输血量和不良事件。平均回输血量采用中位数表示。结果20年共实施IOCS 1004例,其中742例(73.8%)进行了回输。未回输的首要原因是回收血量少(n=252,96.2%),其次是回收血液被污染(n=10,3.8%)。报告的46例不良事件,均为Ⅳ级,其中26例是记录不完全、5例仪器故障、3例安装操作错误、12例影响红细胞回输。无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OCS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高。根据患者病情、术中情况和供血条件制定合理的血液管理方案,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最大限度确保IOCS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血液回输 不良事件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月经周期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朱欣艳 魏威 侯海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68例,根据患者手术当天所处月经周期的阶段,将受试者分为卵泡期组55例,排卵期... 目的观察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68例,根据患者手术当天所处月经周期的阶段,将受试者分为卵泡期组55例,排卵期组53例和黄体期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的苏醒质量,包括苏醒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复苏后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黄体期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短于卵泡期组和排卵期组,拔管后5、15及30 min OAA/S评分高于卵泡期组和排卵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排卵期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短于卵泡期组,拔管后5 min和15 min OAA/S评分高于卵泡期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黄体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卵泡期组和排卵期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黄体期进行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麻醉质量优于排卵期和卵泡期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周期 乳腺肿瘤 苏醒质量
下载PDF
静脉预注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浩睿 薛富善 +3 位作者 刘缚鲲 孙秀静 魏威 朱欣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对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0~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2例,利用SPS...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对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0~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2例,利用SPSS的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6例。P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给药后,立即缓慢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0μg,同时开始静脉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30μg/min,检查过程中酌情增减泵注速度,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波动于基础值20%以内,检查结束时停止泵注;C组患者常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诱导给药后即刻,检查开始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及检查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等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因操作方式改变,P组剔除1例。与C组(n=36)相比,P组(n=35)患者在诱导给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2. 9%vs. 36.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P组患者的MAP在诱导给药后即刻[(92±13) mmHg vs.(82±13) mmHg,P=0. 030],检查开始3 min[(87±12) mmHg vs.(77±11) mmHg,P=0. 006]、5 min[(84±11) mm Hg vs.(77±9) mm Hg,P=0. 002]、10 min[(89±8) mm Hg vs.(77±9) mm Hg,P <0. 001]、15 min[(90±9) mm Hg vs.(77±9) mm Hg,P=0. 001]、20 min[(88±8) mm Hg vs.(81±10) mm Hg,P=0. 001]、检查结束[(89±9) mm Hg vs.(84±12) mm Hg,P=0. 001]较高,但P组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的发生率也较高(14. 3%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9);C组患者的麻黄碱用量高于P组[0(0,6) mg vs. 0(0,0)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4)。但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胃肠镜检查时间[(20. 9±5. 8) min vs.(21. 3±6. 1) min,P=0. 752]、苏醒时间[0(0,0) min vs. 0(0,0) min,P=0. 921]、麻醉药及阿托品[0(0,0) mg vs. 0(0,0) mg,P=0. 921]等用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可明显减少检查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警惕心动过缓的发生,必要时静注阿托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 去氧肾上腺素 静脉预注 持续泵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预注甲氧明对无痛胃肠镜检查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浩睿 刘缚鲲 +2 位作者 孙秀静 魏威 朱欣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研究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对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此项前瞻性研究中,201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纳入拟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4例,按照SPSS生成的随机数,随机分为甲... 目的研究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对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此项前瞻性研究中,201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纳入拟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4例,按照SPSS生成的随机数,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甲氧明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给药后立即注射盐酸甲氧明1~2 mg,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诱导给药后即刻、检查开始3 min、5 min、10min、15 min以及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及血管活性药等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氧明组患者在诱导给药后即刻(95±11 mm Hg vs.84±11 mm Hg,P<0.001)以及检查开始3 min(84±14 mm Hg vs.78±9 mm Hg,P=0.026)、5 min(83±12 mm Hg vs.75±9 mm Hg,P=0.019)时的平均动脉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甲氧明组患者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的发生率更高(18.8%vs.0,P=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注甲氧明有助于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密切监测心动过缓或必要时静注阿托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检查 甲氧明 血流动力学 心动过缓
下载PDF
麻醉专科护理管理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探讨
6
作者 朱欣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的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为临床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麻醉处理的7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医护协同管理下的42名患者为研究组,常规护理下的31名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的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为临床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麻醉处理的7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医护协同管理下的42名患者为研究组,常规护理下的31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置调查问卷,以此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和医护人员沟通3个维度进行打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服务效率维度无明显差异(P>0.05),服务态度维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沟通维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医护协同麻醉护理和行之有效的专科技能培训,医护协同管理能够为麻醉专科提供更高效系统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护理 医护协同管理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 宗邵杰 +4 位作者 朱欣艳 于雪瑶 李正迁 刘怡 王洁初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麻醉准备室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 min时测量鼓膜温度,任意时点鼓膜温度<36℃为发生...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麻醉准备室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 min时测量鼓膜温度,任意时点鼓膜温度<36℃为发生低体温,纳入低体温组,体温≥36℃的患者纳入非低体温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最高麻醉平面、穿刺间隙、麻醉用药种类、术前禁食水时间及手术部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96例。与麻醉前和麻醉后即刻比较,麻醉后5、10 min时体温降低(P<0.001),低体温发生率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较高的麻醉平面是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基础体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后5~10 min体温已降低,低体温的发生并非小概率事件;女性、较高的麻醉平面是其危险因素,而较高的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朱欣艳 时蓉 +3 位作者 徐松超 李慧莉 邵沛琪 王云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与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T)组和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M)组,每组23例。麻醉诱导前,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 目的评价改良与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T)组和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M)组,每组23例。麻醉诱导前,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M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阻滞后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温度觉减退平面。记录阻滞后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静息、咳嗽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结果M组在阻滞后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阻滞平面节段数量分别为6(4,8)、8(6,9)、8(6,9),明显多于T组的4(2,6)、6(2,9)、6(2,9)(P<0.05)。M组病人在阻滞后6小时静息及咳嗽情况下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6±0.5)分、(3.7±0.6)分,阻滞后24小时分别为(2.3±0.4)分、(3.4±0.4)分,阻滞后48小时分别为(2.5±0.8)分、(3.2±0.7)分,T组在阻滞后6小时静息及咳嗽情况下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5±0.7)分、(5.6±0.8)分,阻滞后24小时分别为(3.1±0.5)分、(4.5±0.7)分,阻滞后48小时分别为(3.3±0.6)分、(4.2±0.6)分,M组均低于T组(P<0.05)。M组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镇痛补救率分别为(23.1±4.3)μg、5(4,7)次、4.3%,均明显低于T组的(34.7±6.8)μg、11(9,12)次、21.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其镇痛效果优于传统肋下腰方肌阻滞,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麻醉 腰方肌 超声 术后疼痛
下载PDF
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现况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 宗邵杰 +4 位作者 朱欣艳 王晓晓 王洁初 李葆华 李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4-857,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完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并制订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对全国23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3.7&... 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完善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并制订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对全国23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3.7±0.5)分,其中人文素养、沟通与协调能力完全掌握率为43.2%、36.4%,科研能力完全掌握率仅为4.3%。护士长及以上职务、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分别高于其他职务、职称的麻醉科护士(P<0.05)。结论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职务和职称的麻醉科护士间核心能力存在差异,建议构建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专科护士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麻醉科 医院 护士 专业能力
原文传递
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欣艳 张屈云 +1 位作者 史冬妮 侯海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32期4462-4466,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和右旋美托咪啶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可以有效缩短肝移植手术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多学科疼痛管理 麻醉护理团队 镇痛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的下肢力量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朱欣艳 张静 +4 位作者 张屈云 宋倩 史冬妮 宁荣 李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2441-24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实施下肢力量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80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实施下肢力量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80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下肢力量训练,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KOOS评分)及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O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依从性26例、部分依从11例、低依从性3例,对照组分别为19、10、11例,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7,P=0.046)。结论基于"互联网+"实施下肢力量训练康复管理可以有效缓解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居家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康复护理 互联网+ 力量训练 居家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