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估测及样地尺度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国飞 岳彩荣 +4 位作者 李春干 杜湘 晏娅萍 朱泊东 陈湫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在广西高峰林场巨尾桉人工林内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参数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林分平均高和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巨尾桉人工... 在广西高峰林场巨尾桉人工林内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参数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林分平均高和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每公顷株树呈显著正相关。在构建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的所有模型中,基于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变参模型(R2=0.9973,RMSE=4.64 m^(3)/hm^(2))优于基于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株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R2=0.9617,RMSE=18.53 m^(3)/hm^(2));2个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的3组测试样地的Pearson残差落主要在[-2,2]带状区域中,2个林分蓄积量模型可以在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不同面积尺度样地(100、400、900 m^(2))应用。基于林分密度和平均高的蓄积量模型与实测蓄积量的相关性较高(R2在0.9200~0.9973),反演误差值较好(RMSE在4.64~25.16 m^(3)/hm^(2));林分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每公顷株数;在100 m^(2)样地尺度上基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拟合的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在400 m^(2)和900 m^(2)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人工林 疏密度 蓄积量 尺度效应
下载PDF
高郁闭度人工林无人机激光雷达单木分割方法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泊东 罗洪斌 +1 位作者 金京 岳彩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9,共12页
【目的】针对高郁闭度林分条件下基于LiDAR点云数据单木分割林木提取困难、总体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冠层起伏率结合分水岭算法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的分层分割法,为开展无人机LiDAR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技术参考,为... 【目的】针对高郁闭度林分条件下基于LiDAR点云数据单木分割林木提取困难、总体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冠层起伏率结合分水岭算法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的分层分割法,为开展无人机LiDAR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技术参考,为提高单木分割总体精度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采用分水岭算法、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和基于冠层起伏率结合分水岭算法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的分层分割法对高郁闭度思茅松人工林进行单木分割,并分析分水岭算法中4种CHM空间分辨率和3种DSM插值方法对单木分割效果的影响,与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单木树冠目视解译结果进行比较,以探测率r、准确率p和F得分为指标对单木分割精度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在幼龄林中,冠层起伏率较大,分水岭算法对单层林的分割效果优于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在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冠层起伏率较小,分水岭算法易将思茅松树枝识别为树冠,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的分割效果优于分水岭算法;基于冠层起伏率结合分水岭算法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的分层分割法充分考虑不同龄组的林分结构差异,精度最高(F=0.75),优于分水岭算法(F=0.71)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F=0.68);在分水岭算法中,当分辨率为0.5 m×0.5 m时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插值得到的CHM单木分割精度最高(r=0.70,p=0.94,F=0.81)。【结论】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单一单木分割方法效果欠佳,通过提取样地冠层起伏率确定分水岭算法和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单木分割适用的林分条件,可拓宽单一单木分割方法在不同林分条件下的优势,提升单木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单木分割 分水岭算法 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聚类算法 分层分割
下载PDF
基于变量优选的机载激光雷达对林分平均高的反演
3
作者 朱泊东 金京 +3 位作者 罗洪斌 龙飞 李春干 岳彩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6-713,共8页
森林高度是反映森林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准确获取森林高度信息一直是林业遥感研究的目标。本研究以广西高峰林场的105块地面实测样地数据和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为基础... 森林高度是反映森林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准确获取森林高度信息一直是林业遥感研究的目标。本研究以广西高峰林场的105块地面实测样地数据和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为基础,从点云数据中提取35个特征变量,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法(SVM-RFE)、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和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特征筛选,并结合参数模型(LR)和非参数模型(RFR、KNN)对林分平均高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和估测模型的组合精度差异较大。其中,利用LightGBM进行特征筛选结合KNN回归反演效果最佳,建模的R^(2)和RMSE分别为0.83和1.64 m,验证的R^(2)和RMSE分别为0.81和1.56 m。此外,在SVM-RFE、LightGBM和PCA这3种特征筛选方法中LightGBM的效果最好,无论在RFR模型还是在KNN模型中均能得到较高的R^(2),优于SVM-RFE和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林分平均高 特征优选 LightGBM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多尺度遥感特征的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冰倩 岳彩荣 朱泊东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59,共6页
基于贵州省观山湖区高分1号(GF-1)遥感数据提取的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及纹理特征,结合实测马尾松样地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不同窗口遥感特征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估测模型最佳窗口... 基于贵州省观山湖区高分1号(GF-1)遥感数据提取的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及纹理特征,结合实测马尾松样地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不同窗口遥感特征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估测模型最佳窗口均为13×13窗口;选取DI2,B3,EN2,SM2,CO_(3)作为建模特征变量,以最佳窗口建立蓄积估测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根据遥感影像分辨率选取适宜窗口提取特征变量,可进一步提高森林蓄积估测的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1号 纹理特征 多元逐步回归 随机森林算法 森林蓄积量
下载PDF
基于ALS数据和哑变量技术森林蓄积量估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京 岳彩荣 +3 位作者 李春干 谷雷 罗洪斌 朱泊东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于机载LiDAR数据,分析哑变量对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的影响。以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对象,借助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96个样地数据,将样地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R)对... 基于机载LiDAR数据,分析哑变量对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的影响。以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对象,借助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96个样地数据,将样地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R)对建模样本与对应的点云特征回归建模,将树种组(针叶林和阔叶林)和龄组分别作为哑变量引入到回归模型。利用测试样本的估测精度评价模型的估测精度,引入树种组哑变量,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从0.59提高到0.64,支持向量机模型决定系数R2从0.49提高到0.50。引入龄组哑变量,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从0.59提高到0.65,支持向量机模型决定系数R2从0.45提高到0.55。根据模型的建模精度和验证精度结果得出,引入哑变量对蓄积量估测模型的精度提升是相对有效的。龄组哑变量对模型精度提升效果优于树种组哑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 哑变量 蓄积量 RFR SVR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和因子选择的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罗洪斌 岳彩荣 +3 位作者 张国飞 金京 谷雷 朱泊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0,共6页
为提高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精度,探讨哑变量技术在蓄积量遥感估测中的作用。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 8 OLI和93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角规控制样地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进行遥感变量因子的选择,并以... 为提高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精度,探讨哑变量技术在蓄积量遥感估测中的作用。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 8 OLI和93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角规控制样地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进行遥感变量因子的选择,并以龄组为哑变量分别构建基于哑变量的SVR和PLSR蓄积量估测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变量的选择有效减少了自变量的维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哑变量引入后,PLSR和SVR 2种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都比无哑变量方法有明显的提高,且SVR的估测结果优于PLSR;在引入哑变量后SVR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59提高到0.68,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由36.76%降低至32.97%,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53提高到0.62,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由39.41%降低至35.24%。在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中,哑变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蓄积量大小对估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蓄积量的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变量 因子选择 蓄积量 Landsat 8 OLI
下载PDF
沾益区古树名木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思瑞 朱泊东 彭建松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了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现沾益区古树名木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基于当地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资料与实地调研结果,结合GIS核密度分析,对曲靖市沾益区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生长势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为了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现沾益区古树名木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基于当地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资料与实地调研结果,结合GIS核密度分析,对曲靖市沾益区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生长势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沾益区共有古树名木494株(含11个古树群),隶属于31科、48属、62种,以黄连木、滇朴和高山栎为优势树种;树龄为60~500 a,平均树龄(187.85±3.77 a);古树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态,形成3个高密度核心区和7个次核心区,分布密度为7.36株/hm^(2);古树名木整体长势良好,生长状态正常的占88.25%,但仍有部分古树的立地环境差或遭受病虫害和人为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资源 GIS核密度分析 分布特征 生长势 沾益区
下载PDF
基于光学和微波遥感数据的普洱市思茅区森林植被分类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婉婷 岳彩荣 朱泊东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175-178,共4页
森林植被分类是森林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遥感图像上呈现不同的光谱和纹理结构特征,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森林植被分类提供了可能。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为研究区,以2016年相同时相不同云量的Landsat 8光学遥感... 森林植被分类是森林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遥感图像上呈现不同的光谱和纹理结构特征,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森林植被分类提供了可能。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为研究区,以2016年相同时相不同云量的Landsat 8光学遥感数据和Sentinel-1微波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2016年云南省森林资源现地调查数据,采用图像融合PCA变换法、Gram-Schmidt变换法、NNDiffuse变换法对Landsat 8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影像融合,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对思茅区森林植被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的分类精度高于最大似然分类法,其中在PCA和Gram-Schmidt变换融合后的分类精度要略高于NNDiffuse变换融合后的分类精度;2)在低云量数据中,基于Gram-Schmidt变换融合后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87.12%,Kappa系数为0.851 8;在高云量数据中,基于NNDiffuse变换融合后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73.92%,Kappa系数为0.69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分类 遥感数据 图像融合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下载PDF
基于地相位优化估计的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9
作者 罗洪斌 朱泊东 +3 位作者 岳彩荣 杨文俊 龙飞 徐婉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1-307,共7页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距离地相位最远的相干性作为体相干。其次改进了地相位估计方法,采用戴明回归(DMR)和正交回归(OGR)2种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改进地相位的估计,并在DMR拟合方法中设置了不同的误差比(0.3和0.6)来比较地相位估计方法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体相干的反演结果相较于直接使用HV极化通道的复相干γ_(HV)为体相干的反演精度有明显提升,决定系数(R^(2))由0.349增加到0.383,均方误差由7.097 m^(2)降低到5.755 m^(2)。在体相干优化选择的基础上,采用了戴明回归和正交回归对地相位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表明基于最小二乘回归(LSR)地相位估计的RVoG三阶段反演精度最低,采用DMR和OGR进行相干线拟合的反演精度相较于LSR均有一定提升,所有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在0.440左右,均方误差(MSE)均降低了2 m^(2)左右。研究结果说明采用RVoG三阶段方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时,在复相干存在误差的情况下,用传统最小二乘回归(LSR)估计地相位进行高度反演会对结果带来一定误差,通过其他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克服复相干误差的影响能改善最终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结果,以地相位为参考选择体相干的反演方法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高度 地相位估计 体相干选择 RVoG三阶段反演 POLINSAR
下载PDF
基于机载多基线PolInSAR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10
作者 罗洪斌 朱泊东 +1 位作者 岳彩荣 王宁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加蓬航天局合作的AfriSAR项目中的Lopenp和Mondah为实验区,以L波段的多基线全极化无人驾驶飞行器合成孔径雷达(unmann... 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加蓬航天局合作的AfriSAR项目中的Lopenp和Mondah为实验区,以L波段的多基线全极化无人驾驶飞行器合成孔径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UAVSAR)数据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高度偏差(height variance,VAR)方法、偏心率(eccentricity,ECC)方法和平均相干幅度与分离度乘积(product of average coherence magnitude and separation,PROD)方法、原点到拟合直线距离与分离度乘积(product of fitted line distance from origin and coherence separation,LINE)方法进行基线选择,并基于地面随机体散射模型(random volume on ground,RVoG)三阶段方法反演森林高度,以激光雷达获取的相对高度RH100对两个实验区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植被高度较小时,利用4种基线选择方法反演的森林冠层高度均比较合理,但森林高度较大时,ECC和VAR方法的低估较为严重;在Lopenp实验区中,采用VAR方法选择基线时,总体反演精度最低,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36、26.27 m;采用ECC方法选择基线时,总体反演精度优于VAR方法,R^(2)和RMSE分别为0.50、13.94m;LINE方法的R^(2)和RMSE分别为0.72、8.71 m,PROD方法的R^(2)和RMSE分别为0.72、8.55 m。4种基线选择方法中,PROD和LINE方法的总体反演精度明显优于ECC和VAR方法。Mondah实验区结果的规律与Lopenp实验区的一致,说明利用多基线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InSAR)技术反演森林冠层高度时,基线选择方法对反演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线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基线选择 冠层高度
原文传递
基于极化定向角补偿的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飞 岳彩荣 +2 位作者 罗洪斌 谷雷 朱泊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192,共8页
【目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森林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法拉第旋转和地物结构特性,电磁波极化定向角发生偏移,导致散射特征在机理上存在模糊性。本研究主要分析极化定向角偏移对体散射分量和地上生物量反演的影响。【方法】... 【目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森林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法拉第旋转和地物结构特性,电磁波极化定向角发生偏移,导致散射特征在机理上存在模糊性。本研究主要分析极化定向角偏移对体散射分量和地上生物量反演的影响。【方法】以ALOS PALSAR全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为数据源,基于L波段散射特征,考虑地面与树干之间的二面角散射贡献,研究提出了一种扩展极化水云模型;基于Yamaguchi四分量分解参数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通过酉变换来补偿极化定向角偏移后,体散射分量高估得到修正,极化定向角补偿后的体散射与实测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模型较未补偿前效果更好(决定系数R^(2)从0.214提升到0.332)。采用Yamaguchi四分量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的地上生物量估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强的相关性(R^(2)=0.644)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23.11 t/hm;)。【结论】SAR数据在极化分解前应进行极化定向角补偿,以减少体散射高估和二面角散射低估的问题,提高地上生物量反演精度。半经验极化扩展水云模型具有很好的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林 地上生物量 极化定向角 法拉第旋转 扩展极化水云模型
原文传递
森林扰动遥感影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宁 岳彩荣 +2 位作者 罗洪斌 谷雷 朱泊东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6,共7页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贮碳库,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的扰动与碳储量和碳汇关系密切,目前由于森林扰动资料的缺乏,导致区域森林碳汇与碳源...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贮碳库,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的扰动与碳储量和碳汇关系密切,目前由于森林扰动资料的缺乏,导致区域森林碳汇与碳源的估算精度不准确,建立和完善适用于中国森林的扰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在分析国内外森林扰动遥感检测文献的基础上对分类后比较法、直接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深度学习法进行对比,分析每一类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指出森林扰动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发展方向,以期能够为森林扰动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森林扰动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