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江珧相关细菌抗菌活性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泓溢 肖建青 +5 位作者 刘祝祥 刘荷 李洪军 贺建武 钟小娟 陈义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11,共5页
采用8种敏感指示菌(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各3株,真菌2株),利用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自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样品的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125个分... 采用8种敏感指示菌(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各3株,真菌2株),利用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自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样品的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125个分离菌株中,有18株的发酵液具有抗菌活性,占受试菌种总数的14.4%,其中6株(JSM 112006、JSM 114095、JSM 114060、JSM 112019、JSM 114054、JSM 114093)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活性菌株类群多样性较高,分属于4个属:菌株JSM 112006属于Marinobacter属;JSM 114095属于Halomonas属;JSM 114060和JSM 112019属于Salinivibrio属;JSM 114054和JSM 114093属于Staphylococcus属。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分离菌株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抗菌活性菌株,且这些细菌具有较为丰富的类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相关微生物 抗菌活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波赛链霉菌JMC 06001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建武 刘祝祥 +4 位作者 龙华 朱泓溢 肖建青 谭周才 陈义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使用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青... 使用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青霉(Penicilliumsp.)、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9种指示菌,采用杯碟法检测抑菌活性。研究了波赛链霉菌JMC 06001菌株(Streptomyces peucetiusJMC 06001)发酵液和菌丝体中活性物质的抑菌谱,对由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温度、pH值、抗紫外线方面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对抑菌物质的分离也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对部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部分真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最佳pH值在7.0左右,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宽的pH作用范围,抗紫外线辐射能力较强。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色谱检测,显示该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包含了多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赛链霉菌 抑菌谱 稳定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波赛链霉菌JMC 06001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建武 刘祝祥 +4 位作者 陈奇辉 谭周才 肖建青 朱泓溢 陈义光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7-5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波赛链霉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菌株JMC060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Minnimum Run Equireplicated ResⅣ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的8个营养因素进行筛选,获得影响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3个主影... 采用响应面法对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波赛链霉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菌株JMC060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Minnimum Run Equireplicated ResⅣ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的8个营养因素进行筛选,获得影响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3个主影响因素:葡萄糖、大豆粉和NaCl;然后用最陡爬坡实验快速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结合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出该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2%,麦芽糖0.7%,蛋白胨0.9%,大豆粉1.4%,NaCl 3.7%,CaCO_3 0.1%,复合盐A液2.0%,复合盐B液0.1%,起始pH值7.0。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所得发酵液对敏感指示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1.5 mm,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仅为1.59%,与用初始发酵培养基发酵所得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26.5 mm)相比提高了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赛链霉菌 响应面法 发酵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硇洲岛潮汐带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建青 朱泓溢 +6 位作者 刘祝祥 刘荷 贺建武 李洪军 钟小娟 李文均 陈义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950,共12页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用补充0–25%(W/V)NaCl的MA、MH和NA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到102株细菌,在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去冗余,选取74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归为38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的16个科、18个属。大多数菌株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亚门(45株,60.8%),其余依次是Firmicutes门(12株,16.2%)、Bacteroidetes门(11株,14.9%)和Alpha-Proteobacteria亚门(6株,8.1%)。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有效发表种典型菌株之间(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3%–99.8%)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JSM 111069可能代表Carnobacteriaceae科的潜在新属;菌株JSM 111039和JSM 111085可能分别代表Bacillus属的两个新物种,菌株JSM 111020、JSM 111072和JSM 111090可能分别代表Pseudoalteromonas、Proteus和Idiomarina属的新物种。【结论】南海硇洲岛潮汐带牡蛎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原核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新类群(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香港巨牡蛎 纯培养法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荷 朱泓溢 +5 位作者 肖建青 刘祝祥 程金莲 贺建武 李文均 陈义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6-2226,共11页
【目的】研究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样品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含放线菌)的类群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南海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样品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含放线菌)的类群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用补充0–25%(质量体积比)Na Cl的MA、MH和NA培养基从栉江珧样品中分离到125株细菌。在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去冗余,选取90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90个分离菌株分属于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Gamm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6个科、10个属,可分为33个物种。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6株,62.2%)和γ-变形杆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31株,34.5%)。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物种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5.7%–99.9%),其中有5株可能代表新的分类单元(Potential new taxa)。分析表明,菌株JSM 112024可能代表了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的一个属一级新分类单元;菌株JSM 112019、JSM 114045、JSM 114058和JSM 114083可能分别代表盐弧菌属(Salinivibrio)、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和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的新物种。【结论】湛江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潜藏着较多的新微生物类群(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栉江珧 可培养细菌 16S r RN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