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赵翠 朱法豪 李玮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 比较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 目的 比较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形成标志物、钙代谢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 、治疗总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磷、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心理职能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相比,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效果更佳,可更好地调节骨形成标志物和钙代谢指标水平,获得更优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唑来膦酸 恶性肿瘤 骨转移
下载PDF
胫骨开槽与环锯法踝关节融合后临近关节退变的比较
2
作者 朱法豪 张洪涛 +3 位作者 杨惠林 倪莉 程宇 胡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370-2373,共4页
背景:由于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踝关节融合的方法较多并各有优势。目的:比较胫骨开槽法及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2-02/2011-02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招募的35例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胫骨开槽(n... 背景:由于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踝关节融合的方法较多并各有优势。目的:比较胫骨开槽法及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2-02/2011-02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招募的35例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胫骨开槽(n=19)及环锯截骨法(n=16)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所有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96个月。胫骨开槽方法比环锯法踝关节融合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量多(P〈0.05)。术后8个月胫骨开槽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高于胫骨开槽组(P〈0.05),胫骨开槽组有10例,环锯法有8例随访满5年,2组患者术后均有〉1/3的患者出现临近关节退变症状。提示相较于环锯截骨法,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踝关节融合后临近关节的退变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融合 踝关节 环锯 并发症 关节退变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与Cortoss骨水泥生物力学性能及聚合温度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钱明 潘俊 +5 位作者 孟斌 张文 朱法豪 曹成 罗宗平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935-2938,共4页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其最常用的一种填充材料,但由于其存在聚合时放热、单体毒性等缺点,所以目前出现了以Cortoss为代表的生物新型骨水泥。目的:对比两种骨水泥在体外的力学性能。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新型骨水泥Cortos...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其最常用的一种填充材料,但由于其存在聚合时放热、单体毒性等缺点,所以目前出现了以Cortoss为代表的生物新型骨水泥。目的:对比两种骨水泥在体外的力学性能。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新型骨水泥Cortoss按照ISO5833:2002标准分别制作成抗压及抗弯模型,将制作的模型使用生物力学机测试两种骨水泥的抗弯及抗压模量,同时在制模过程中测量骨水泥聚合温度。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比较,Cortoss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最高温度较低、抗压强度较强、抗弯模量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抗弯强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Cortoss生物力学强度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由于Cortoss在聚合时放热较少,所以其用于手术时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生物力学 Cortoss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曹成 黄永丰 +1 位作者 朱法豪 杨惠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5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52例。记录两组... 目的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5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5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植入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结果。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P<0.05)。随访50例微型钢板患者2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无不愈合发生;52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下地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骨折较交锁髓内针更为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钢板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腓骨 骨折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微创跟腱吻合器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春劲 杨惠林 +3 位作者 周军 黄永丰 朱法豪 夏绍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3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对照研究,分为微创跟腱吻合器组和改良Kessler组,其中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34...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对照研究,分为微创跟腱吻合器组和改良Kessler组,其中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34例,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21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两组之间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Kessler组的切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微创吻合器组高(P〈0.05)。AFOAS评分在术后12周内微创吻合器组较高(P〈0.05),而12周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患者对微创吻合器的满意率较高。结论临床上这两种缝合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于改良Kessler法,微创吻合器法切口小,并发症少,更能使患者满意,但使用微创吻合器法时需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微创跟腱吻合器 改良KESSLER法 缝合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猛 宋远征 +2 位作者 张峰 张率功 朱法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8期2743-2746,共4页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对本院29例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12周、24周及1年时各随访1...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对本院29例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12周、24周及1年时各随访1次,术前术后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评价足踝部功能,随访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伤口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没有患者需要去除螺钉或接受进一步的翻修手术;2例患者诉平地行走有轻度疼痛,2例诉上坡时轻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8,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效果评价为优11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6.2%。结论 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骨性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融合 加压螺钉 阶段性康复 创伤性踝关节炎
下载PDF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成 杨惠林 +2 位作者 胡海 朱法豪 王冬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脊柱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脊柱MM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比较探讨其对诊断MM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影像学诊断 临床意义 脊柱 原发性恶性肿瘤 浆细胞异常增生 检查资料 骨髓内
原文传递
经前正中有限切口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程宇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倪莉 朱法豪 张洪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正中有限切口结合胫骨内侧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Rti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2例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颐性分析,男16例,女6例;年龄2... 目的探讨经前正中有限切口结合胫骨内侧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Rti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2例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颐性分析,男16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44岁;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型10例。均采用前正中有限切口,长5~8cm,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并将LCP固定于胫骨内侧,近端经皮打入螺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定复位质节:解剖复位14例,复位可7例,复位差1例;按Tornetta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5%.切口一期愈合19例,一期愈合率达86.4%.结论经前正中有限切口结合胫骨内侧解剖型LCP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切口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骨钉
原文传递
锁骨钩锁定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CraigⅡ和Ⅴ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峰 宋远征 +2 位作者 朱法豪 林峰 李玮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7期554-556,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应用锁骨钩锁定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Craig Ⅱ型和Ⅴ型锁骨远端骨折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钢板断裂及锁...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应用锁骨钩锁定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Craig Ⅱ型和Ⅴ型锁骨远端骨折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钢板断裂及锁骨再骨折。术后3、6个月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分别为(75.1±1.4)和(85.6±1.3)分、(7.02±0.67)和(8.16±0.57)分,与术前的(44.3±1.8)和(2.54±0.67)分相比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锁骨钩锁定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性Craig Ⅱ型和Ⅴ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骨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粉碎性 锁骨 骨折固定术 Craig Ⅱ型 Craig Ⅴ型
原文传递
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远征 杜春雨 +2 位作者 林峰 朱法豪 沈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 目的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2~24)个月。术后3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仅表现为大腿前外侧轻度麻木,取出钉棒系统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异位骨化,但没有症状。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6例,良6例,可2例。术后12个月骨盆损伤量化Majeed评分65~98(91.2±1.5)分。采用SF-12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身体健康41~48(43.3±0.3)分,心理健康43~49(45.0±0.4)分。结论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微创
原文传递
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远征 朱法豪 林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0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6—2015-10诊治30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传统组(不采用快速通道方案)150例和优化快速通道组(采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151例。观察2组... 目的探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6—2015-10诊治30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传统组(不采用快速通道方案)150例和优化快速通道组(采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151例。观察2组手术延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优化快速通道组手术延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40个月,平均15.6个月。优化快速通道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缩短手术延迟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提高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通道 股骨粗隆间骨折 院前急救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