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清仙 项守仁 高摄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1-273,T023,共4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PAP法研究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EC细胞于第9周出现,并随胎龄成比例地增加,以十二指肠上皮内密度最高,回肠最低,三肠段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基本平行且趋于直线.EC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其细胞突起可伸至固...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PAP法研究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EC细胞于第9周出现,并随胎龄成比例地增加,以十二指肠上皮内密度最高,回肠最低,三肠段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基本平行且趋于直线.EC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其细胞突起可伸至固有层。上皮外未发现EC细胞,作者赞同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内胚层起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胚胎学
下载PDF
人胎大肠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清仙 邓锋 +2 位作者 江鹏飞 曾慧红 邹江洪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iIEL第 10周可见于小肠 ,第 11周可见于大肠 ;大小肠iIEL形态相同 ,位置相似 ,其数量均随胎龄而增加 ,但在各时期小肠iIEL均显著多于大肠 ,小肠iIEL约为大肠iIEL的 4 - 9倍。无论小肠还是大肠 ,均以T细胞为主 ,且以CD8+ T细胞为主 ,CD4 + T细胞很少 ;而固有层则有较多B细胞 ,且T细胞也是以CD4 + T细胞为主 ,CD8+ T细胞很少。结论 :大小肠iIEL有基本相同的发育规律 ,但发生时间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人胚胎 免疫组化 体视学
下载PDF
人胎肾小球发育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清仙 黎静 +1 位作者 高摄渊 邓锋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7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51例13周至足月胎儿肾小球发育以及与此相关的肾脏体积、肾皮质体积及肾小体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肾脏体积、肾皮质体积、肾小球总数、总体积、肾小体总体积、总表面积均随胎龄呈指数增加;肾皮质体积...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51例13周至足月胎儿肾小球发育以及与此相关的肾脏体积、肾皮质体积及肾小体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肾脏体积、肾皮质体积、肾小球总数、总体积、肾小体总体积、总表面积均随胎龄呈指数增加;肾皮质体积密度和肾组织缩水系数随胎龄增加而趋于减小;肾小球和肾小体的数密度、体积密度及表面积密度随胎龄增大而增加;肾小球及肾小体截面平均直径、平均卡规直径和平均体积随胎龄增加趋于减小;皮质肾小球截面平均直径小于髓旁肾小球截面平均直径;肾小球的空间排布随胎龄增大趋于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视学 肾小球 形态发生学 人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熊国强 吴绮明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8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本文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多功能系统,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以了解蜱中肠受损程度和各种抗原诱导免疫力产生的强弱。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增粗,肠壁增厚:消化细胞数量增... 本文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多功能系统,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以了解蜱中肠受损程度和各种抗原诱导免疫力产生的强弱。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增粗,肠壁增厚:消化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细胞核相对较小,核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变小。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上述各种吸血后的正常反应不如佐剂对照组,尤以纯化抗原接种组明显,其中肠也增粗,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伤而脱落,使得消化细胞数减少,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脱落使消化细胞数减小和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减小。由于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早于细胞碎裂脱落,使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肠直径、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数面密度、截面面积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及表面积密度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受损程度依次为纯化抗原(PA)组、中肠抗原(MA)组、唾液腺抗原(SGA)组和全虫抗原(WTA)组。卵抗原(OA)组损伤最轻。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有四个组能有效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力,以105KD纯化抗原接种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消化细胞 免疫接种 形态测量
下载PDF
人胎十二指肠EC细胞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清仙 高摄渊 +1 位作者 项守仁 袁融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5-8,2,共4页
用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胎十二指肠 EC 细胞,用单网格测试系统进行体视学测量,分别测算出以上皮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E)和以肠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T)并与以往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v C,E 值随胎龄而增加,... 用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胎十二指肠 EC 细胞,用单网格测试系统进行体视学测量,分别测算出以上皮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E)和以肠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T)并与以往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v C,E 值随胎龄而增加,而 Vv C,T 值呈峰形变化。结果还显示,计算单位长度上皮内的阳性细胞数的普通计数法可以反映肠内分泌细胞与上皮组织的对应关系,Vv C,T 值能够综合而准确地反映 EC 细胞与肠组织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胚胎学 肠嗜铬细胞 解剖学 组织学 立体觉 人类
下载PDF
人胎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发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清仙 高摄渊 项守仁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2-15,2,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方法研究人胎小肠上皮细胞的发生,发现了一种核下含嗜伊红颗粒的细胞和胞质内含嗜伊红团块的杯状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EC细胞和G细胞的发生以及EC细胞与嗜银细胞的关系,并对杯状细胞分泌物、M细胞及濑木帽进行了分析... 用光镜和电镜方法研究人胎小肠上皮细胞的发生,发现了一种核下含嗜伊红颗粒的细胞和胞质内含嗜伊红团块的杯状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EC细胞和G细胞的发生以及EC细胞与嗜银细胞的关系,并对杯状细胞分泌物、M细胞及濑木帽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细胞学 组织化学 小肠 上皮细胞 形态发生
下载PDF
人胎心血管组织微量元素的研究
7
作者 朱清仙 高摄渊 +2 位作者 肖远东 项守仁 袁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了30例4~10个月胎儿心脏和主动脉组织中的锌、铜、锰、钼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心肌组织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锌、铜、锰、钼;主动脉组织中的含量依次为锌、锰、铜、钼.在胚胎期,各元素含量有各自的变化...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了30例4~10个月胎儿心脏和主动脉组织中的锌、铜、锰、钼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心肌组织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锌、铜、锰、钼;主动脉组织中的含量依次为锌、锰、铜、钼.在胚胎期,各元素含量有各自的变化曲线.锌与另外三种元素的总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铜、锰、钼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主动脉 胚胎
下载PDF
中华硬蜱再次叮咬宿主后中肠消化细胞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8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熊国强 黎静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初次和再次叮咬宿主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了DNA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初次叮咬组吸血后DNA倍体数增加显著,第五天DNA平均倍体数达7...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初次和再次叮咬宿主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了DNA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初次叮咬组吸血后DNA倍体数增加显著,第五天DNA平均倍体数达706,峰值达12C,≥5C细胞达442%。且随叮咬吸血时间延长,中肠增粗,直径增大;肠壁增厚,肠壁横截面面积增大;消化细胞增多,消化细胞截面数增加;消化细胞增大,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增大;而消化细胞数面密度下降,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这些结果均是对吸入血液进行消化和储存营养物质的正常反应。当中华硬蜱叮咬经初次感染后的宿主兔时,DNA倍体数、横切面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等增加的幅度不如初次叮咬组,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更显著,提示由于初次叮咬使宿主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力而使中肠消化细胞破坏、脱落或抑制增殖而出现吸血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消化细胞 免疫 DNA 图像分析 形态测量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图像分析
9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黎静 熊国强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可达68C,峰值达118C,≥5C细胞达34%。5天后所有消化细胞均≥5C。中华硬蜱叮咬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量血餐后不能有效地增加。影响程度依次为柱层析105KD纯化抗原组、中肠抗原组、唾液腺抗原组、全虫抗原组和卵抗原接种组。除卵抗原组外,其它各免疫组平均DNA均<5C,≥5C的细胞数<17%,峰值<7C,且各时期均可见数量不等的2C和3-4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相关的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导致中华硬蜱吸血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在血液消化过程中的正常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其机理可能与DNA合成受阻及消化细胞破坏有关。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以纯化抗原接种组作用最强,在选择制作抗蜱疫苗时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肠消化细胞 中华硬蜱 免疫接种 DNA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宿主被中华硬蜱叮咬后局部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
10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1 位作者 熊国强 吴绮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4,F004,共5页
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被蜱叮咬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以了解局部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佐剂对照组、纯化抗原组和唾液腺抗原组兔被叮咬后均出现炎症变化,佐剂对照组和纯化抗原组反应较轻,唾液腺抗原... 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被蜱叮咬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以了解局部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佐剂对照组、纯化抗原组和唾液腺抗原组兔被叮咬后均出现炎症变化,佐剂对照组和纯化抗原组反应较轻,唾液腺抗原组反应较重;佐剂对照组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接种组主要为嗜碱性细胞浸润,并可见脱颗粒现象。局部组织细胞数密度纯化抗原组显著低于唾液腺抗原组,提示纯化抗原接种既可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获得性免疫力,局部反应又较轻,是抗蜱疫苗主要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超微结构 特异性抗原 免疫接种 体视学 皮肤炎症
下载PDF
人胚胎肾脏发生的体视学研究(摘要)
11
作者 朱清仙 袁融 高摄渊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88-88,共1页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38例13—34周龄胚胎肾脏的发育。测量了各个时期肾脏的体积;皮质的体积、皮质中肾小体的体密度、数密度、平均体积、截面平均直径、平均卡规直径、平均自由程和一侧肾脏的肾小体总数;皮质中肾血管球的体密度、表...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38例13—34周龄胚胎肾脏的发育。测量了各个时期肾脏的体积;皮质的体积、皮质中肾小体的体密度、数密度、平均体积、截面平均直径、平均卡规直径、平均自由程和一侧肾脏的肾小体总数;皮质中肾血管球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表面积体积比、总体积和总表面积等20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肾脏体积随胎龄呈指数曲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肾脏 发生 体视学
下载PDF
脑卒中的发病季节和时间规律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仁发 吴磊 +3 位作者 朱清仙 黄河浪 吕彩 张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7-1118,共2页
目的用圆分布法分析南昌市气象条件下脑卒中的发病时间特点与季节规律。方法收集南昌市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3~2008年因脑卒中就诊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脑卒中的发病时间特点,用圆分布分析其发病集中趋势。结果 (1)脑出血、脑梗死... 目的用圆分布法分析南昌市气象条件下脑卒中的发病时间特点与季节规律。方法收集南昌市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3~2008年因脑卒中就诊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脑卒中的发病时间特点,用圆分布分析其发病集中趋势。结果 (1)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为(60.54±13.67)岁和(65.79±12.35)岁,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8∶1和1.62∶1。(2)脑出血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好发,夏季低发;脑梗死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脑出血2003~2008年发病均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均P<0.05),六年合计发病也有一个集中趋势,平均角是11.236 524度(P<0.05),相当于1月12日;脑梗死只有2003年和2005年的平均角有意义(P<0.05),六年合计的平均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昌市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好发年龄分别为(60.54±13.67)岁和(65.79±12.35)岁,男性较女性多发。脑出血发病有明确的季节性,冬季好发,年度发病集中于冬季的3个月份(11月至次年1月);脑梗死的季节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圆分布 季节规律
下载PDF
大黄酸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胜男 曾慧红 +2 位作者 傅爱香 陈小文 朱清仙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7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酸(RH)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黏膜损伤组、RH保护组和RH修复组。用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量各组大鼠肠绒毛高度、肠隐窝深度、两者比值、肠绒毛中中央乳糜管体密度及其直径,ELISA... 目的观察大黄酸(RH)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黏膜损伤组、RH保护组和RH修复组。用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量各组大鼠肠绒毛高度、肠隐窝深度、两者比值、肠绒毛中中央乳糜管体密度及其直径,ELISA法检测肠黏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的浓度。结果 RH保护组、RH修复组与肠黏膜损伤组相比,肠绒毛高度增加,肠隐窝深度变浅,两者比值增大,肠绒毛中中央乳糜管体密度减小,直径缩短,肠黏液中IgA的浓度下降(P<0.05)。以上结果比较,以RH保护组效果为佳。结论 RH能改善损伤的肠黏膜结构,减轻肠绒毛的缩短,促进肠上皮的生长,减轻中央乳糜管的扩张,减少肠黏膜IgA的过度分泌,具有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肠黏膜损伤 保护作用 免疫球蛋白A 大鼠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凤 刘彬 +2 位作者 高红英 伍吉云 朱清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591-2594,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外肿瘤会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外肿瘤会议摘要及交流文献,以及中国肿瘤防治数据库有关资料,用RevMan 5.0.2软件来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有18项研究,2 685例患者纳入本分析,新辅助化疗组与手术组的总体生存率、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40(1.17~1.68)、1.96(1.44~2.67)、1.60(1.29~1.97),而两组的围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6,95%CI:0.60~1.82,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不会增加手术风险,能够提高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META分析 生存率
下载PDF
大黄酸对IgA肾病Peyer结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小文 曾慧红 +2 位作者 彭胜男 傅爱香 朱清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Peyer结T细胞亚群失衡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酸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IgA肾病模型组、大黄酸预防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周末... 目的探讨Peyer结T细胞亚群失衡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酸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IgA肾病模型组、大黄酸预防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周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gA沉积,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Peyer结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γδT细胞亚群和IgA+B细胞(IgA+B220+)的比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h2类细胞因子IL-4含量增加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含量降低(P均<0.05);模型组中CD4+T细胞、CD4+/CD8+、IgA+B220+B细胞比例升高(P均<0.05);模型组中γδ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CD8+T细胞、CD4+CD25+T细胞的比例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酸预防组和大黄酸治疗组均可减少IL-4含量、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例和IgA+B220+B细胞比例,并提高IFN-γ的含量。结论 Peyer结Th细胞亚群失衡在IgAN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大黄酸对Peyer结T细胞亚群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大黄酸 T细胞亚群 Peyer结
下载PDF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霖 袁兆康 +2 位作者 郝潇 朱清仙 李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永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新农合运行中存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永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新农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胚胎小肠S-100^+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令平 朱清仙 +2 位作者 曾慧红 钟纯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 ,外形不规则 ,第 2 4w以后 ,其突起相连逐渐在固有层形成网状结构。 ( 2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以滤泡间区数量最多 ,其外形相对规则。结论 :人胚胎小肠S 1 0 0 + DC主要分布于固有层 ,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呈区域性分布 ,它们与固有层S 1 0 0 + DC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S-100蛋白 小肠 胚胎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凤 刘彬 +5 位作者 张建平 王伴青 方木水 胡玮 孙续禄 朱清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3556-3559,共4页
背景:文献报道人参皂甙Rg3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白血病作用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组,人参皂甙Rg3组分别添加10,2... 背景:文献报道人参皂甙Rg3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白血病作用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组,人参皂甙Rg3组分别添加10,20,40,80, 100 mg/L Rg3。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组K562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0.01)。NBT结果显示,人参皂甙Rg3组培养1,2,3 d K562细胞还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人参皂甙Rg3组部分K562细胞体积变小,核仁消失,同时阳性细胞增多,细胞向成熟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人参皂甙Rg3组培养2 d细胞周期G2期增高了3.84倍。提示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g3将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使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K562细胞 硝基蓝四氮唑蓝 增殖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人胎胰腺GnRH免疫反应细胞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慧红 朱清仙 +2 位作者 钟纯 邹江洪 施滨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的激素 (GnRH)免疫反应细胞在人胎胰腺的存在部位和数量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对 3 7例第 1 0~ 3 2w人胎胰腺内的GnRH IR细胞进行观察 ,并用体视方法分析其数量变化。结果 :人胎胰腺GnRH IR细胞出...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的激素 (GnRH)免疫反应细胞在人胎胰腺的存在部位和数量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对 3 7例第 1 0~ 3 2w人胎胰腺内的GnRH IR细胞进行观察 ,并用体视方法分析其数量变化。结果 :人胎胰腺GnRH IR细胞出现于第 1 3w ,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 ;分布于胰岛及外分泌部的腺泡上皮、导管上皮细胞间。位于胰岛的GnRH IR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位于腺泡上皮细胞间的GnRH IR细胞多为锥体形 ,外分泌部的GnRH IR细胞均为开放型细胞。结论 :胰腺GnRH IR细胞于胚胎第 1 3w出现 ,广泛存在于内、外分泌部 ,其数量随胎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胰腺 GNRH 免疫反应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胚胎
下载PDF
大鼠IgA肾病模型肾脏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胜男 曾慧红 +2 位作者 傅爱香 庄德葆 朱清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体 肾小管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