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长世代分析法的秋刀鱼渔业资源评估研究
1
作者 方磊 花传祥 朱清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7,共10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亚热带到温带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资源状况,根据2014—2018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渔获体长组成和生物学数据,对体长世代分析(Length-based cohort analysis,LCA)模...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亚热带到温带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资源状况,根据2014—2018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渔获体长组成和生物学数据,对体长世代分析(Length-based cohort analysis,LCA)模型和基于生物量的体长世代分析(Biomass-based length-cohort analysis,B-LCA)模型进行性能检验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估算模型参数、秋刀鱼资源量、捕捞死亡系数以及最大持续产量。结果表明:1)在5、10和15 mm体长间隔下,LCA和B-LCA模型均表现出优秀的拟合能力,且在5 mm体长间隔下,2种模型的拟合能力均更强;2)LCA模型对于以尾数为单位的渔业数据表现更佳,B-LCA模型对于以质量为单位的渔业数据表现更佳;3)LCA和B-LCA模型对生长因子(b)、渐近体长(L∞)的变化均较敏感,且对b的敏感程度更高;4)LCA模型估算的2014—2018年秋刀鱼平均资源质量约为65.93×10^(4)~171.51×10^(4) t,捕捞死亡系数为0.5292,最大持续产量为37.73×10^(4) t,而B-LCA模型估算的平均资源质量约为47.88×10^(4)~126.25×10^(4) t,捕捞死亡系数为0.5405,最大持续产量为33.02×10^(4) t。2种模型估算的最大持续产量均低于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Ocean Commission,NPFC)各成员国年均产量(40.98×10^(4) t),表明2014—2018年秋刀鱼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获体长组成 LCA模型 B-LCA模型 资源量 最大持续产量
下载PDF
一种秋刀鱼的导向装置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2
作者 陈成明 余世龙 +2 位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上官春霞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秋刀鱼去鳞去内脏之前需要导向,在研究导向轮差速原理力学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秋刀鱼导向方法,分析了导向原理,试制了秋刀鱼导向装置。以导向轮间距、导向轮转速比、导向轮转速为因素,以单体输送效果(总时间和鱼体损伤量)为指标,通过单因... 秋刀鱼去鳞去内脏之前需要导向,在研究导向轮差速原理力学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秋刀鱼导向方法,分析了导向原理,试制了秋刀鱼导向装置。以导向轮间距、导向轮转速比、导向轮转速为因素,以单体输送效果(总时间和鱼体损伤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导向轮间距、导向轮转速比、导向轮转速对装置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为:导向轮间距为50.85mm,导向轮转速比为1.93,高速导向轮转速为67.19r×min^(-1)。在此条件下试验,总时间为233.36s,鱼体损伤个数为12条。即单条输送时间为2.36s,损伤率为12%。为后续秋刀鱼的导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 秋刀鱼 导向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杀菌处理对秋刀鱼软罐头营养及滋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 蒋家乐 +2 位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陶宁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本文评估了橄榄油油浸结合超高压杀菌应用于秋刀鱼软罐头加工的潜力,设置了五种处理方式:不加橄榄油的未杀菌组、橄榄油油浸的超高压杀菌(UHPSO)组、不加橄榄油的超高压杀菌(UHPS)组、橄榄油油浸的传统热杀菌(RSO)组以及不加橄榄油的传... 本文评估了橄榄油油浸结合超高压杀菌应用于秋刀鱼软罐头加工的潜力,设置了五种处理方式:不加橄榄油的未杀菌组、橄榄油油浸的超高压杀菌(UHPSO)组、不加橄榄油的超高压杀菌(UHPS)组、橄榄油油浸的传统热杀菌(RSO)组以及不加橄榄油的传统热杀菌(RS)组,并对不同处理组秋刀鱼软罐头营养(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及滋味(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HPSO组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杀菌处理组,营养价值更高;不同杀菌处理的秋刀鱼软罐头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推荐模式且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UHPSO组氨基酸评分最高,尤其是补充含硫氨基酸及赖氨酸的优质来源;与传统热杀菌相比,超高压杀菌可以更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结合橄榄油油浸处理的秋刀鱼软罐头是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来源。与未杀菌组相比,4种杀菌处理均导致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增加,结合滋味活性值和味精当量值,发现谷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次黄嘌呤对秋刀鱼软罐头鲜美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其中UHPSO组鲜味最强。综合分析,与传统热杀菌相比,橄榄油油浸结合超高压杀菌处理的秋刀鱼软罐头营养丰富,滋味更加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软罐头 橄榄油油浸 超高压杀菌 热杀菌 营养 滋味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4
作者 杨娜 花传祥 +2 位作者 朱清澄 胡贯宇 梁佳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2-423,共12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大洋性远洋作业对象之一。为研究秋刀鱼摄食以及营养生态位特征,基于2018年7~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了秋刀鱼肌肉样本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表...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大洋性远洋作业对象之一。为研究秋刀鱼摄食以及营养生态位特征,基于2018年7~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了秋刀鱼肌肉样本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1)样本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范围在-24.60‰~-20.69‰之间,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范围在6.49‰~11.11‰之间,以桡足类作为基线生物,营养级范围在2.44~3.71之间。(2)雌雄样本间δ^(13)C值、δ^(15)N值、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EAc)和总生态位(TA)均高于雌性。(3)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显示,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值均随体长增加而增大(P<0.05);251~260 mm体长组间的SEAc高于其他体长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小于280 mm和大于280 mm的样本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亲潮延伸区海域和西北亚北极环流海域样本的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亲潮延伸区海域的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值均高于西北亚北极环流海域,亲潮延伸区海域的SEAc和TA均低于西北亚北极环流海域。综上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栖息海域均可影响秋刀鱼摄食,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的摄食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级 秋刀鱼 δ^(13)C δ^(15)N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不同杀菌方式油浸秋刀鱼软罐头贮藏期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5
作者 刘明宇 蒋家乐 +2 位作者 朱清澄 王晓栋 陶宁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59-369,共11页
本文采用超高压杀菌(UHPSO)、传统杀菌(RSO)和微波辅助杀菌(MTSO)三种灭菌技术处理橄榄油浸秋刀鱼软罐头,研究了其在常温贮藏期(1月、3月和6月)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和它们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秋刀鱼软罐头中橄榄... 本文采用超高压杀菌(UHPSO)、传统杀菌(RSO)和微波辅助杀菌(MTSO)三种灭菌技术处理橄榄油浸秋刀鱼软罐头,研究了其在常温贮藏期(1月、3月和6月)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和它们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秋刀鱼软罐头中橄榄油中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向鱼肉中发生了迁移,改善了鱼肉的营养品质,MTSO组贮藏品质最佳,UHPSO组品质最差。三个处理组油浸秋刀鱼软罐头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是醛类、醇类、烃类,其中醛类化合物占比较高,是主要的香味贡献物质(如己醛、壬醛、十三醛等),醛类化合物的变化与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呈较高相关性。橄榄油浸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秋刀鱼肉中腥味物质的含量(如1-辛烯-3-醇、三甲胺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UHPSO组和MTSO组秋刀鱼软罐头挥发性物质种类和丰富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SO组中醛类物质不断增加。综上,油浸处理可以改善秋刀鱼肉营养品质,在贮藏过程中MTSO组的风味物质更丰富,这为秋刀鱼食品的加工和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秋刀鱼 软罐头 杀菌方式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24
6
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2 位作者 许巍 朱国平 夏辉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水温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夏季索饵场浮游动物的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清澄 夏辉 +1 位作者 花传祥 许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0-898,共9页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桡足类、箭虫类、端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的平均丰度最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近专属经济区和46°30′N以北各站点的生物量较高,站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430.06±251.18)mg,超过每立方米500mg的站点共有11个。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和胃含物法对其与秋刀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秋刀鱼的平均日产量为(7.72±5.25)t,日均网次产量为(0.78±0.33)t,都与桡足类、端足类、箭虫类的分布关系非常显著。秋刀鱼胃含物样本频数最高依次为桡足类、箭虫类、虾类、端足类、浮蚕类。在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箭虫类占绝对优势,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00%和93.3%,平均每立方米生物量为298.56mg和118.09mg,其和占总生物量的高达96.88%,严重影响了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与中心渔场分布的关系最为显著,因此可将其生物量大小作为确定秋刀鱼中心渔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秋刀鱼 产量分布 西北太平洋 渔场
下载PDF
CNG加气站几个安全技术问题 被引量:34
8
作者 朱清澄 黄海波 何太碧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4-16,22,共4页
针对各重点推广应用城市CNG加气站安全隐患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全事故进行分类并统计,对CNG气质、加气机安全、气瓶检测和CNG储气井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CNG加气站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CNG加气站 安全隐患 事故分析 建议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清澄 马伟刚 +2 位作者 刘昊 夏辉 刘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848mg/m^3,均值为865.6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数量分布 北太平洋 秋刀鱼 渔场
下载PDF
小型渔船单拖网网具与网板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清澄 崔国平 +5 位作者 曲学忠 尹彦水 王诗关 孙泰昌 李守刚 陈常柏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42,共6页
本文报道山东沿海小型渔船单拖网捕捞技术试验结果及其推广情况。设计并试验推广了5种不同功率渔船使用的单拖网,分别为4.4kw渔船用350目×35mm;8.8kw渔船用410目×40mm;14.7kw渔船用580... 本文报道山东沿海小型渔船单拖网捕捞技术试验结果及其推广情况。设计并试验推广了5种不同功率渔船使用的单拖网,分别为4.4kw渔船用350目×35mm;8.8kw渔船用410目×40mm;14.7kw渔船用580目×40mm;29.4kw渔船用740目×40mm;44.1kw渔船用860目×45mm。同时完成了与其相匹配的系列矩形平面网板。试验结果表明,单拖网与双拖网相比,单船增产36-70%。通过模拟试验与海上生产相结合,总结出一系列经验数据,网板前后两固定点与加重铁链的长度之比为1∶1.12;网板对水冲角以22°-25°为佳;对地垂直夹角以75°-78°为理想状态。验证网板运行状况,4.4kw-8.8kw渔船两曳纲夹角为8°-12°较好;14.7kw、29.4kw及44.1kw渔船以12°-17°为宜。对网板的装配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小型渔船 单拖网 网板 改进设计 试验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清澄 刘昊 +3 位作者 马伟刚 刘瑜 夏辉 花传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150°-158°56’、N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150°-158°56’、N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4—699mg/m^3,均值168.6mg/m^3。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及优势种类的强弱,判断和分析黑潮暖流的强弱趋势,对确定秋刀鱼渔场的南北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分布 北太平洋 秋刀鱼 渔场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阿拉弗拉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清澄 董炳秀 +2 位作者 花传祥 夏辉 何岸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根据2008年8月-11月印尼阿拉弗拉海单船探捕调查的浅色黄姑鱼生物学数据,对浅色黄姑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Ⅲ期的占79.83%;摄食等级主要为0级和1级,占66.56%;雌雄性比接近1.4:1;体长范围为11.5... 根据2008年8月-11月印尼阿拉弗拉海单船探捕调查的浅色黄姑鱼生物学数据,对浅色黄姑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Ⅲ期的占79.83%;摄食等级主要为0级和1级,占66.56%;雌雄性比接近1.4:1;体长范围为11.5~52.0cm,优势体长组为17.5~21.5cm和25.5~33.5cm,在经纬度上体长分布差异明显;在优势体长组中,15.5~17.5cm、25.5~32.5cm优势体长组内的雄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雌性,而在其他体长组内,雌性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生物学特性 印度尼西亚 阿拉弗拉海
下载PDF
印尼阿拉弗拉海大西洋带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清澄 马伟刚 +2 位作者 花传祥 董炳秀 夏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印尼阿拉弗拉海是我国过洋性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区之一。根据2008年7-10月在印尼阿拉弗拉海拖网渔船探捕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主要渔获物之一的大西洋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西洋带鱼的性成熟度以Ⅱ~... 印尼阿拉弗拉海是我国过洋性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区之一。根据2008年7-10月在印尼阿拉弗拉海拖网渔船探捕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主要渔获物之一的大西洋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西洋带鱼的性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总样本的81.73%;摄食等级主要为0级和1级,占总数的70.87%;雌雄性比接近1.2∶1;肛长范围为123~650 mm,均值为(343±60)mm;优势肛长组为283~403 mm,均值为(339±31)mm,占总数的77.89%;按经纬度分析,渔获物肛长在136.5°N^137.5°N和6°S^6.5°S范围内差异较大;在优势肛长组中,雄性个体出现的频率高于雌性。据分析推断,其资源状况良好,调查海域可能是产卵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带鱼 生物学特性 印尼 阿拉弗拉海
下载PDF
缅甸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清澄 陈丙见 +3 位作者 金鑫 王晓杰 张衍栋 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7-491,共5页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g;全长(TL)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TL=0.8626BL-8.4845(R2=0.9536),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B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BW=0.0001BL2.713(R2=0.9159);雌性与雄性之比为1.19∶1,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等级为1~4的个体平均体长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生物学特性 安达曼海 缅甸
下载PDF
西非近海真鲷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清澄 孙栋 +1 位作者 花传祥 张衍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6-691,共6页
为了研究西非近海海域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对2014年5—8月西非近海海域(7°E^11°E、1°S^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 为了研究西非近海海域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对2014年5—8月西非近海海域(7°E^11°E、1°S^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第二航次体长范围为85~275 mm,平均体长为178 mm,第三航次体长范围为103~231 mm,平均体长为155 mm,3个航次真鲷样本的体长组成无显著性差异(F=1.94,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雌性生长速度快于雄性;渔获物中性别组成接近1∶1;雌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Ⅲ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30~150、150~170 mm,不同性腺成熟度雌性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10~130、150~170mm,不同性腺成熟度的雄性个体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71%;不同摄食等级的个体体质量间有显著性差异(F=21.74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近海 真鲷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透明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清澄 高玉珍 +1 位作者 花传祥 杨明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4,共9页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小型鱼(Kn L≤240 mm)和71%中型鱼(240 mm314 mm)耳石类型Ⅱ、类型Ⅲ占优。肉体长在280 mm以下的类型Ⅰ耳石比例较大,耳石没有形成透明带,随着Kn L的增加,类型Ⅱ和类型Ⅲ在肉体长组的比例增加。耳石透明带最早在202 mm时开始形成,秋刀鱼耳石第1条透明带主要在260~280 mm之间形成,以中型鱼为主;秋刀鱼耳石第2条透明带主要在290~310 mm之间形成,以大型鱼为主。雌性和雄性秋刀鱼耳石在各耳石类型下无显著差别(P=0.064〉0.05)。耳石类型Ⅰ比例在月份间变化大,在10月和11月份耳石类型Ⅰ比例占优,分别为44.1%和36.4%,多为小型和中型鱼,6月和7月份耳石类型Ⅱ和类型Ⅲ比例大约为40%,多数为大型和特大型鱼,表明大型鱼比小型和中型鱼早到达索饵场进行索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耳石类型 透明带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行为习性及其捕捞渔具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清澄 唐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3,共5页
When the temperature runs up to 20℃,the male Oreochromis nilotica will excavate holes on the sides or the bottom of the pool. Oreochromis nilotica will hide in the holes when scared by the fishing haul or other provo... When the temperature runs up to 20℃,the male Oreochromis nilotica will excavate holes on the sides or the bottom of the pool. Oreochromis nilotica will hide in the holes when scared by the fishing haul or other provocation. This would make the fishing operation very difficult, and the fishing rate very low. With the ordinary seine net,the fishing rate of first haul is always under 30%, and the total fishing rate for the first three hauls is about 50%.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Oreochromis nilotica, a new fishing gear, a seine with a curtain net, is designed. On the newly designed seine, there is a curtain net between the sink line and the bolch line. The bolch line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foot line, and will be loose enough in fishing operation to get into the hole to scare out the fish which is hidden in the hole. The newly designed seine was tested in four Oreochromis nilotica pools in Yantai and two Oreochromis nilotica pools in Taia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shing rate is over 60% for the first haul, and the total fishing rate for the first three hauls is above 90%. The newly designed sein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fishing operation in the pool with harder bot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行为习性 捕捞渔具 设计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朱清澄 高玉珍 +1 位作者 王晓杰 杨明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比率较大(67.57%),肋骨39对,具有66和67枚椎骨的秋刀鱼在26-28 cm间比例较大,椎骨数目与秋刀鱼生长不相关(r=0.13)。横轴直径、外径不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纵轴直径、观察面面积、观察面周长之间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骨长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椎骨的纵轴直径、横轴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第20枚椎骨出现最大值,外径和骨长则先增加后缓慢减小,最大值出现在第10枚椎骨附近,椎骨各形态参数最大值出现在尾椎部位。椎骨形态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横轴直径作为椎骨宽度的表征指标,外径作为椎骨长度的表征指标。横轴直径、外径的变化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分布范围主要在1.5-2.5 mm,与秋刀鱼的叉长呈显著正相关,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秋刀鱼 椎骨
下载PDF
流网扎制工艺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19
作者 朱清澄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23,共3页
流网是我国主要的捕捞渔具之一,在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流网渔业迅速发展,其数量和捕捞产量逐年上升,例山东省流网数量1974年为25万余片,至1983年发展到60余万片。
关键词 流网 捕鱼器具 扎制 工艺
下载PDF
秋刀鱼营养成分分析、贮藏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叶彬清 陶宁萍 +1 位作者 王锡昌 朱清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7-370,374,共5页
秋刀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区。近年来,中国大陆开始对秋刀鱼进行研究开发。本文介绍了秋刀鱼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以及国内外对其贮藏与加工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秋... 秋刀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区。近年来,中国大陆开始对秋刀鱼进行研究开发。本文介绍了秋刀鱼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以及国内外对其贮藏与加工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秋刀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营养 贮藏 加工 副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