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的临床监测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玲 朱湘玉 +4 位作者 郑明明 顾宁 李洁 王志群 戴毅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分析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BDs)的发病情况及人口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目前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对中孕期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8年546例孕14~27+6周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排列前三位的中孕期BDs... 目的:分析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BDs)的发病情况及人口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目前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对中孕期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8年546例孕14~27+6周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排列前三位的中孕期BDs病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CHD)(191例,占35.0%)、染色体异常(97例,占17.8%)、神经管畸形(96例,占17.6%)。2014年至2018年,中孕期胎儿BDs的产妇年龄≥35岁、产次为1、孕周<16+6周以及完成遗传学诊断者的比例逐年上升(P<0.05)。CHD中诊断孕周在13+6周前、以NT为前驱发现方法的病例及高危病例占比升高(P<0.05)。结论我国生育政策开放后,因中孕期BDs终止妊娠的产妇中,高龄、多产次及小孕周者增多,BDs的严重程度增加。重视孕早期的产前诊断可明显降低中孕期BDs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中孕期 生育政策
下载PDF
液基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飞 朱湘玉 杨瑞宁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涂片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 DNA检测或2种方法联合检查后,选择所有的HPV阳性和TCT报告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 目的探讨液基涂片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 DNA检测或2种方法联合检查后,选择所有的HPV阳性和TCT报告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者,均通过阴道镜取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细胞学检查、HPV DNA检测及以上2种方法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313名TCT报告为ASC-US以上者,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2.4%。268名检测结果为HPV DNA阳性的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77.2%。2种方法联合检查251名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2.0%。TCT联合HPV DNA检测与单纯HPV DN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联合HPV DNA检测与单纯T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75.9%,TCT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75.4%,TCT检查联合HPV 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7.5%。结论 TCT联合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比单纯TCT或单纯HPV DNA检测更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17p13.3微缺失/微重复与胎儿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学分析——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滢 朱湘玉 +6 位作者 王景美 荆秀娟 顾雷雷 刘威 王皖骏 王亚平 李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胎儿遗传学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检测5例胎儿样本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判断胎儿17p1... 目的:探讨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胎儿遗传学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检测5例胎儿样本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判断胎儿17p13.3区域异常的亲本来源。结果:5例胎儿在染色体17p13.1-13.3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缺失/微重复,病例1和病例4的17p13.3区域异常是新发突变,病例2和病例3为母源性,病例5的异常来源于染色体t(10;17)平衡易位的父亲。结论:基于17p13.3片段中所含关键基因的不同,病例1为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Ⅱ型,病例2为临床意义不明(VOUS),病例3、4和5均为17p13.3区域DNA拷贝数异常关联的米勒·迪克综合征(MDS),病例3的母亲也为MDS。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儿表型的严重程度与其异常的DNA片段所含有的关键基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p13.3微重复综合征 米勒·迪克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研究
4
作者 朱海燕 王皖骏 +1 位作者 朱湘玉 朱瑞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一较大的汉族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家系的致病突变,为其提供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选择与HOKPP疾病相关的基因CACNA1S、SCN4A、KCNE3的部分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对该家系先证者进行突... 目的:分析一较大的汉族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家系的致病突变,为其提供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选择与HOKPP疾病相关的基因CACNA1S、SCN4A、KCNE3的部分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对该家系先证者进行突变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确定是否为致病突变,并以其为依据为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CACNA1S及KCNE3基因未检测到突变,在先证者检测到SCN4A基因的12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R672S),对家系中其他患者的序列分析证明均存在该突变,而表型正常者不存在该突变,突变与疾病表型呈共分离。产前诊断证实胎儿未遗传该致病突变。结论:SCN4A基因672位氨基酸的突变是该基因突变的一个热点,可作为该类患者的突变筛查的优选位点。在遗传病基因诊断过程中,根据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及热点,选择性进行突变检测,可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突变 产前诊断 系谱 遗传 基因 显性
下载PDF
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及单亲二体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培暄 熊小龙 +3 位作者 李秋霞 潘晶晶 李淑元 朱湘玉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3-17,共5页
7号染色体为C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家族成员,由于有丝分裂异常可造成7号染色体三体、7号单亲二体等。7号染色体三体多见于早期流产物或胎盘组织中,罕见存活胎儿,因此可参考资料并不多。继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细胞可通过自救机制而产生... 7号染色体为C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家族成员,由于有丝分裂异常可造成7号染色体三体、7号单亲二体等。7号染色体三体多见于早期流产物或胎盘组织中,罕见存活胎儿,因此可参考资料并不多。继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细胞可通过自救机制而产生单亲二体,继而发生印迹相关疾病。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被临床工作者发现,染色体异常再次成为话题。本文对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7号染色体三体及单亲二体发生、表现、检测及咨询方面进行汇总,以期对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号染色体三体 嵌合 单亲二体
下载PDF
染色体、阈值—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的质控关键
6
作者 盛敏 朱海燕 +2 位作者 朱湘玉 李洁 胡娅莉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讨论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high resolution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HR-CGH)技术中高分辨染色体玻片的质量以及不同阈值分析方法对HR-CGH技术的结果影响。方法以正常男性外周血为材料,制备高分辨染色体玻片,分析滴片方... 目的讨论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high resolution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HR-CGH)技术中高分辨染色体玻片的质量以及不同阈值分析方法对HR-CGH技术的结果影响。方法以正常男性外周血为材料,制备高分辨染色体玻片,分析滴片方案、后固定、预变性等技术环节对染色体玻片质量的影响,从而确立HR-CGH的染色体玻片制备及挑选标准。另以10名正常男、女性外周血为材料,进行HR-CGH检测,杂交结果分别以固定阈值及动态参考阈值(dynamic standard reference intervals,DSRI)进行判定,讨论不同判定方法对HR-CGH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实验证实,过火、后固定及预变性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制备高质量的染色体玻片。另外10名正常人标本的杂交结果,以固定阈值法分析的结果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以ASI软件附带的DSRI法分析,9例结果与核型一致,1例女性结果出现假阳性,为46,XX,dup(15)(q2.2~2.6)。结论高分辨染色体玻片的背景、染色体分散度、抗变性能力是HR-CGH实验成功的关键。以固定阈值分析结果,不受人群差异限制,可在各实验室间广泛应用。而以DSRI分析结果,则受人群差异限制,该DSRI数据必须来自本地正常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 高分辨染色体玻片 固定阈值 动态阈值
下载PDF
SHOX基因杂合性缺失2例胎儿的产前诊断及表型分析
7
作者 顾雷雷 刘威 +1 位作者 朱湘玉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2例SHOX基因杂合缺失胎儿的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6月24日和2022年7月27日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2名孕妇及其发育迟缓胎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的羊水样品,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目的探讨2例SHOX基因杂合缺失胎儿的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6月24日和2022年7月27日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2名孕妇及其发育迟缓胎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的羊水样品,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检测和/或FGFR3基因变异检测。结果排除FGFR3基因变异影响后,胎儿1的Xp或Yp末端存在约883 kb的杂合性缺失,胎儿2的Xp末端存在约5.75 Mb的杂合性缺失,2个缺失片段均包含SHOX基因。其中胎儿1的缺失片段来源未知,胎儿2的缺失片段遗传自母亲。胎儿1足月娩出,外观未见异常;胎儿2尚在妊娠中。结论结合超声提示异常、亲代表型及SNP array结果,可解释胎儿的宫内发育迟缓的表型及预测出生后的表型,有助于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SHOX基因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二家系的IGHMBP2基因变异分析和产前诊断
8
作者 李慧君 朱湘玉 +2 位作者 杨滢 吴星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究2个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MARD1)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预防出生缺陷。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就诊的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 目的探究2个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MARD1)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预防出生缺陷。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就诊的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拷贝数,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依据上述检测与分析结果,对家系中再次妊娠的胎儿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基因检测发现2例先证者均携带IGHMBP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其中变异c.1144C>T、c.866delG和c.1666C>G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分别评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P3+PP4)、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PM4+PP3+PP4)和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PP2+PP3+PP4)。通过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和介入性产前诊断成功阻断了变异在家系中的传递,有效预防了出生缺陷的发生。结论该2例考虑是由IGHMBP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SMARD1,为SMARD1的鉴别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 IGHMBP2基因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纯合区域3例胎儿的来源分析
9
作者 刘威 李洁 +2 位作者 朱湘玉 顾雷雷 陈雨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3例存在纯合区域(ROH)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19日和2022年5月27日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3例ROH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分析遗传来源,同时对胎儿1的... 目的探讨3例存在纯合区域(ROH)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19日和2022年5月27日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3例ROH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分析遗传来源,同时对胎儿1的样本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以判断嵌合情况。结果胎儿1的16号染色体为部分母源性单亲同二体(iUPD),形成机制为三体自救,胎儿1存在16三体的限制性胎盘嵌合(CPM)而无真性胎儿嵌合;胎儿2的20号染色体来自于双亲,形成机制为血缘同一;胎儿3的7号染色体为部分母源性iUPD,形成机制为配子重组。结论3例ROH胎儿遗传自双亲或母亲,提示遗传印记疾病相关染色体上出现ROH并提示UPD可能时,需进行遗传来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重复序列 纯合区域 单亲二体 遗传来源分析 临床咨询
原文传递
15q11.2 BP1-BP2片段拷贝数变异性质在产前诊断报告与咨询中的思考
10
作者 曹培暄 朱湘玉 +1 位作者 顾雷雷 李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15q11.2 BP1-BP2片段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其在产前诊断咨询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因智力精神障碍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76例病例和1955例因其他原因就诊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对照病例,将其分为智力精神障碍患者组、中枢神... 目的:探讨15q11.2 BP1-BP2片段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其在产前诊断咨询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因智力精神障碍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76例病例和1955例因其他原因就诊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对照病例,将其分为智力精神障碍患者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及非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对携带15q11.2 BP1-BP2片段拷贝数变异的病例进行变异来源的验证和随访;对3组缺失病例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智力精神障碍患者组未见携带15q11.2 BP1-BP2片段拷贝数变异的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有2例携带该拷贝数变异的病例,其中1例是新发突变;非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有15例携带该拷贝数变异的病例,均为父母遗传而来。携带拷贝数变异的胎儿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出生的胎儿目前生长精神运动均与标准符合,17例病例的父母也无异常,将对其持续随访。非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产前检查组缺失病例的检出率与智力精神障碍患者组及文献中病人组缺失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本研究及文献回顾中15q11.2 BP1-BP2片段单纯缺失的低外显度特征不宜定义为病理性变异,但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故在产前诊断的报告与咨询中需慎重;而该片段重复被认为良性变异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q11.2 BP1-BP2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IRF6基因变异所致van der Woude综合征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朱湘玉 曹培暄 +1 位作者 朱雨捷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探讨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提供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因"2次唇腭裂儿妊娠史"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对先证者及... 目的探讨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提供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因"2次唇腭裂儿妊娠史"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变异筛选,针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4代共8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该家系中的胎儿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以排除拷贝数变异。结果Trio-WES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携带IRF6: c.742G>T(p.G248C)杂合变异,其母亲该位点为野生型。该变异为错义变异,位于重要的蛋白质功能结构区,在正常参考人群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多种软件预测该变异影响蛋白质结构/功能的可能性较大,与该家系中患者特异性表型高度相关,且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中8名成员(包括3名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估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PP4)。据此结果对先证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育表型正常后代,位点检测及CMA均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明确了IRF6 c.742G>T(p.G248C)杂合变异为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先证者提供了生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Van der Woude综合征 IRF6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产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新发临床意义不明变异胎儿的随访结果
12
作者 顾雷雷 刘威 +3 位作者 周春香 曹培暄 朱湘玉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为新发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OUS)胎儿的临床预后。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检测的682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MA检测的结果,对判定为新... 目的探讨产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为新发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OUS)胎儿的临床预后。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检测的682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MA检测的结果,对判定为新发VOUS的胎儿进行随访。结果在6826例胎儿中,506例为VOUS,其中237例进行了溯源检测,24例为新发变异。有效随访20例,随访时间范围为出生后4~26个月,其中4例引产,4例出生后出现临床表型,12例未见异常。结论建议对VOUS进行溯源检测,并对携带新发VOUS的胎儿进行持续随访,以明确VOUS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临床意义不明变异 新发变异 胎儿
原文传递
1例15q11.2-q13.1父源重复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13
作者 王皖骏 段红蕾 +2 位作者 朱湘玉 刘威 李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8期1653-1658,共6页
目的 对1例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及遗传分析。方法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对胎儿进行CNV检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S-MLPA)对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15q11-q1... 目的 对1例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及遗传分析。方法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对胎儿进行CNV检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S-MLPA)对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15q11-q13区域进行拷贝数分析和甲基化状态分析。结果 CMA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15q11.2-q13.1区域存在5.21Mb的片段重复;MS-MLPA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15q11-13区域存在大片段重复,且重复片段为父源,胎儿父母该区域不存在大片段缺失/重复或甲基化异常。结论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可对部分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进行产前筛查,当检出的微缺失/微重复包含印迹区域时,进一步使用MS-MLPA对甲基化进行检测、明确印迹区域缺失/重复的亲本来源是预测受检胎儿表型和构建完整家系图的重要依据,对于提供完善的遗传咨询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q11.2-q13.1微重复 产前诊断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 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于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遗传学病因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培暄 朱湘玉 +2 位作者 顾雷雷 刘威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并追踪其妊娠结局,探讨CMA在CNS异常胎儿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12月因超声提示CNS异常至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63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并追踪其妊娠结局,探讨CMA在CNS异常胎儿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12月因超声提示CNS异常至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63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表型,将CNS异常的胎儿分为脑室扩张组(n=441)、脉络丛囊肿组(n=41)、颅后窝池增大组(n=42)、全前脑组(n=15)、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组(n=22)及其他异常组(n=75);此外,根据是否合并CNS以外的异常,将胎儿分为孤立性(n=504)及非孤立性(n=132)CNS组。收集胎儿的产前样本(羊水/穿刺绒毛/脐血)或流产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MA检测,并电话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636例CNS异常胎儿(包含89例流产组织),随访547例。CMA异常检出率为11.48%(73/636)。全前脑组、ACC组、脉络丛囊肿组、颅后窝池增大组、脑室扩张组、其他异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0%(12/15)、31.82%(7/22)、19.51%(8/41)、14.29%(6/42)、7.48%(33/441)、9.33%(7/75)。与孤立性CNS异常组相比,非孤立性CNS异常组的检出率显著偏高(6.35%vs.31.06%)(32/504vs.41/132)(χ2=62.867,P<0.001)。随访结果显示,CMA异常的52例胎儿中,1例发育正常,其余均已引产。CMA未见异常的434例胎儿中,377例活产(6例发育迟缓,其余均正常),57例引产;非孤立性CNS异常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率显著高于孤立性CNS异常胎儿(26.56%vs.10.54%)(17/64vs.39/370)(χ2=12.463,P<0.001)结论CNS异常的胎儿应通过CMA检测以明确遗传学病因。CMA未见异常的胎儿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型的可能。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CNS异常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自然流产患者1 065例的遗传学病因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虎 段红蕾 +5 位作者 朱湘玉 刘威 顾雷雷 李慧君 姜子晗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106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065例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绒毛组织或胎儿皮肤组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对其基因组DNA进行... 目的探讨106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065例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绒毛组织或胎儿皮肤组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检测。选取10对CMA检测未见异常的非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既往无活产分娩史且无子宫结构畸形的早期复发性流产夫妇,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并通过Sanger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夫妇双方的年龄、既往自然流产的次数、是否进行IVF-ET以及有无活产分娩史等。不同流产次数的低龄和高龄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在1065份自然流产组织中,CMA共检出染色体异常570例(53.5%),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489例(45.9%),致病/可疑致病拷贝数变异(CNVs)36例(3.4%)。在10对夫妇中,trio-WES检测在2对夫妇的流产组织中分别发现1个纯合变异和1个复合杂合变异,均遗传自亲代;在2对夫妇的自然流产组织中分别发现1个疑似致病变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是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OR=1.122,95%CI:1.069-1.177,P<0.001),既往流产次数和IVF-ET妊娠则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791、0.648,95%CI:0.682-0.916、0.500-0.840,P=0.002、0.001),配偶年龄和活产分娩史并非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在低龄患者的流产组织中,非整倍体的发生率随既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下降(χ^(2)=18.051,P<0.001)。在高龄患者的流产组织中,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则与既往自然流产的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以染色体非整倍体为主,而CNVs与基因变异也值得重视。孕妇的年龄、既往流产的次数及IVF-ET妊娠与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报告方式与产前诊断
16
作者 周春香 何琳琳 +5 位作者 朱湘玉 李照侠 段红蕾 刘威 顾雷雷 李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6-773,共8页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高风险胎儿的报告方式、产前诊断方法与产前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因NIPT提示SCA高风险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遗传咨询,并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单胎...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高风险胎儿的报告方式、产前诊断方法与产前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因NIPT提示SCA高风险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遗传咨询,并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孕妇227例,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的差异、NIPT筛查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1)277例SCA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73例;CMA检测4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同时检测163例,其中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同时检测者进行再次羊膜腔穿刺后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正常者166例(59.9%,166/277),异常结果包括45,X 1例(0.4%,1/277)、47,XXX 18例(6.5%,18/277)、47,XXY 36例(13.0%,36/277)、47,XYY 20例(7.2%,20/277)、48,XXXX 1例(0.4%,1/277)、SCA嵌合体20例(7.2%,20/277)、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或大片段异常5例(1.8%,5/277),以及其他异常10例[3.6%,10/277;包括9例拷贝数变异(CNV)和1例平衡易位];共诊断各类SCA共96例,NIPT筛查对SCA的阳性预测值(PPV)为34.7%(96/277)。(2)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同时检测的163例中,11例(6.7%,11/163)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包括5例SCA嵌合体、1例核型分析额外检出平衡易位、5例CMA技术额外检出CNV。(3)NIPT筛查报告结果包括“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49例(53.8%,149/277)、“性染色体数目增多”54例(19.5%,54/277)和“性染色体或X染色体数目减少”74例(26.7%,74/277),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增多”和“性染色体或X染色体数目减少”的PPV分别为72.2%(39/54)和18.9%(14/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P<0.01)。结论NIPT是SCA,特别是性染色体三体和SCA嵌合体的重要产前筛查方法,但PPV偏低;NIPT筛查各类SCA的假阳性率差异较大,报告提示具体的SCA类型和是否疑似母体SCA等信息将有助于指导遗传咨询和临床处理;对NIPT提示SCA高风险病例的产前诊断,可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和FISH等多技术平台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 无创产前检测 羊膜腔穿刺 羊水细胞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单纯不良孕产史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湘玉 刘威 +6 位作者 顾雷雷 朱雨捷 曹培暄 吴星 杨滢 胡娅莉 李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因单纯不良孕产史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异常检出情况,探讨CMA在单纯不良孕产史孕妇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方法2014年6月至2020年7月共有5563例孕妇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 目的通过分析因单纯不良孕产史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异常检出情况,探讨CMA在单纯不良孕产史孕妇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方法2014年6月至2020年7月共有5563例孕妇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MA产前诊断,其中单纯因"不良孕产史"进行产前诊断的病例169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先证者遗传学异常的类型和遗传来源及CMA预期检出情况,分为高风险组(19例,包括先证者为父母来源的病理性拷贝数变异11例,先证者为父母来源的染色体异常8例)、低风险组(113例,包括先证者全外显子测序和/或CMA未发现异常6例,先证者为明确的单基因病31例,新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47例,新发染色体异常29例)和风险不明组(先证者均未行遗传学检测,40例),总结各组的异常检出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孕妇(胎儿172例)中包括2例双胎妊娠孕妇和1例孕妇2次单胎妊娠。CMA共检出异常胎儿9例,占5.2%(9/172)。高风险组19例,检出异常8例,均与亲本遗传学异常相关;低风险组113例,仅检出1例22q11.22q11.23微重复,为arr[GRCh37]22q11.22q11.23(22,997,928-25,002,659)×3,属新发变异。风险不明组40例无异常检出。结论明确"不良孕产史"的病因,是合理应用CMA进行产前诊断的关键。单基因病、原因不明或先证者未发现CMA异常的情况并非CMA产前诊断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孕妇
原文传递
一例由Xq25-26缺失引起的眼脑肾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及随访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湘玉 李洁 +4 位作者 茹彤 朱瑞芳 戴晨燕 王皖骏 胡娅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产前诊断一例无家族史的眼脑肾综合征。方法应用超声仪进行详细的胎儿结构筛查,对发现的胎儿颅脑异常应用磁共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胎儿及孕妇进... 目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产前诊断一例无家族史的眼脑肾综合征。方法应用超声仪进行详细的胎儿结构筛查,对发现的胎儿颅脑异常应用磁共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胎儿及孕妇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超声发现胎儿双眼先天性白内障,颅后窝增宽。磁共振检查发现胎儿脑回发育不良。CMA检测结果发现胎儿染色体Xq25—26.1区存在约633kb的DNA片段缺失(arr[gh19]Xq25q26.1(128155802—128789721)×O),其中包含OCRL基因。孕妇为该片段缺失的携带者。患儿出生后随访临床表现与诊断相符。结论无家族史的眼脑肾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较为困难,当超声发现先天性白内障合并脑部异常时应考虑此诊断。CMA仍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脑肾综合征 Lowe综合征 OCRL基因 先天性白内障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
原文传递
非多态性位点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湘玉 胡娅莉 +6 位作者 王亚平 朱海燕 李洁 朱瑞芳 张颖 吴星 杨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非多态性位点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早孕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孕期羊水及妊娠晚期的胎儿脐血共63例为研... 目的探讨非多态性位点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早孕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孕期羊水及妊娠晚期的胎儿脐血共63例为研究组。同期6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标本(男、女性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非多态性位点QF-PCR技术检测两组各样本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以人釉原蛋白基因(AMXY)位点为内参照,根据公式计算剂量系数(DQ)值,DQ值在0.7~1.3之间为正常,〉1.3为染色体扩增,〈0.7则为染色体存在缺失。当2个以上位点电泳峰与AMXY比值异常时,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即各位点与性染色体峰面积比值均〉2.0或〈0.7。将QF-PCR的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女性性染色体检测结果为AMX,男性性染色体检测结果为AMX、AMY,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各常染色体DQ值的均值为0.7~1.3,标准差为0.05~0.12。(2)研究组63例中有1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中13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6例中,1例在18q22.3的CNDP2基因位点表现为三体改变,位于18q12.1的CDH2基因位点表现为正常二倍体,其DQ值为1.28,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7,XY,+18;5例非多态性位点QF-PCR结果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而核型分析结果未见异常,其中1例为47,XY,+13,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1例为Y染色体缺失,而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另外3例中1例为47,XX,+16,2例为47,XX,+13,而核型分析结果均为46,XX。(3)研究组63例中有44例染色体为正常二倍体,其中36例(82%)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8例中,1例为培养失败;2例非多态性QF-PCR结果为正常男性,而核型分析结果为正常女性;4例核型分析为多倍体,其中3例核型分析为69,XXX,1例核型分析为92,XXXX;1例核型分析为45,XX,rob(13;21)。结论采用非多态性位点QF-PCR技术进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具有通量高、快速、价廉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非整倍性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畸形
原文传递
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湘玉 胡娅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胎儿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胎儿染色体异常最经典的检测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在培养的羊水细胞中可达99.4%~99.8%,绒毛取样(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培养为97.5%~99.6%。但对小于10Mb碱基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 胎儿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胎儿染色体异常最经典的检测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在培养的羊水细胞中可达99.4%~99.8%,绒毛取样(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培养为97.5%~99.6%。但对小于10Mb碱基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普通核型难以检出,即使是高分辨染色体核型有时也难作出确切诊断。由于G显带本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染色体异常 诊断方法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培养 染色体片段 羊水细胞 绒毛取样 高分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