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继发疣状癌1例报告
1
作者 沈展 阮航 +2 位作者 沈锦敏 朱梦婷 朱潇逸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7期964-966,共3页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复发的伴有疼痛的皮肤结节和脓肿破溃,以及皮肤窦道和瘢痕的形成[1]。其主要发生在身体富含顶泌腺的区域,如腋窝、乳房下和乳房间区域、腹股沟、肛...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复发的伴有疼痛的皮肤结节和脓肿破溃,以及皮肤窦道和瘢痕的形成[1]。其主要发生在身体富含顶泌腺的区域,如腋窝、乳房下和乳房间区域、腹股沟、肛周和臀部区域等[2],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主要发生于20~30岁女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节 脓肿破溃 疣状癌 化脓性汗腺炎 肛周 青春期后 皮肤窦道 腹股沟
下载PDF
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娅 朱潇逸 +5 位作者 景跃波 庞静 赵永红 李翠萍 曾郁珉 伍建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对西南桦猝倒病发生区健康苗木组织、根际土壤及咖啡壳堆肥化基质进行菌种分离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获得的17株菌株与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对西南桦猝倒病发生区健康苗木组织、根际土壤及咖啡壳堆肥化基质进行菌种分离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获得的17株菌株与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真菌5#、7#及细菌BJ、JC1对西南桦苗木猝倒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其中真菌5#和7#的抑菌率分别为91.30%和90.12%;细菌BJ和JC1抑菌带较宽,对峙4天分别达0.4 cm和0.5 cm,抑菌率分别为80.4%和78.6%,且BJ抑菌效果更好;真菌与细菌比较,拮抗真菌5#和7#比拮抗细菌BJ和JC1抑制热区西南桦苗木猝倒病菌效果更好。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出的5#、7#、BJ和JC1拮抗菌,对热区防治苗木猝倒病及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猝倒病 筛选 生防菌 抑菌率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潇逸 沈展 +1 位作者 阮航 沈锦敏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226-2228,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树兰(杭州)医院肛肠外科同一手术组对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尾侧入路、以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树兰(杭州)医院肛肠外科同一手术组对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尾侧入路、以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CME术,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5.0(172.5,210.0)min;术中出血量50.0(31.3,6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5(17,42)枚,其中单独送检SMA周围淋巴结3(2,4)枚,有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2/4枚);术后病理分期Ⅰ期(T2N0M0)4例,Ⅱ期15例,Ⅲ期13例,与术前临床分期符合率78.1%。术后乳糜漏、胃瘫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8%。术后30 d内无再入院患者。术后28例患者获得2~36个月的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肝脏转移,目前仍在治疗中;2例患者出现多发远处转移而死亡;其余24例患者(包括1例SMA周围淋巴结转移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以SMA为导向的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 结肠癌 肠系膜上动脉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下载PDF
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的比较
4
作者 朱潇逸 林建江 +1 位作者 沈展 阮航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比较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树兰(杭州)医院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重度... 目的比较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树兰(杭州)医院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重度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其中25例采取升结肠与直肠的顺蠕动吻合,17例采取盲肠底与直肠的逆蠕动吻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645;t=0.010,P=0.992);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Wexner便秘评分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1,P=0.240;t=-1.717,P=0.090);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每日排便次数(t=0.179,P=0.860;t=0.545,P=0.590)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t=-0.316,P=0.75;t=0.447,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顺蠕动组患者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逆蠕动组(t=4.329,P<0.05;t=3.988,P<0.05),而腹痛评分均显著低于逆蠕动组(t=-4.386,P<0.05;t=-5.740,P<0.05)。结论对于重度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无论是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回盲部自前向后翻转)还是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均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顺蠕动吻合术后较逆蠕动吻合术后具有更低的腹痛评分和更好的胃肠生活质量,应首先推荐,手术过程中应将回结肠系膜充分游离至系膜根并将回盲部自前向后翻转,可避免肠系膜血管扭转及小肠梗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肠吻合术 外科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阿扎霉素F3个主要成分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干军 李沛波 +2 位作者 陈善军 朱潇逸 张庆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4-648,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扎霉素F5a、F4a和F3a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及与其他化合物可能的协同抗MRSA作用?方法以标准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33592和临床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01~08为指示菌,达托霉素为阳性... 目的研究阿扎霉素F5a、F4a和F3a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及与其他化合物可能的协同抗MRSA作用?方法以标准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33592和临床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01~08为指示菌,达托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扎霉素F3个主要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然后运用棋盘格法设计试验,分别测定其与鼠尾草酸或三甲基氢醌的联合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结果阿扎霉素F5a、F4a和F3a对指示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33592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01~08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8、4和4~8μg·mL^-1,最低杀菌浓度均为8~16μg·mL^-1;与鼠尾草酸联合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s)均为0.75~1.25,呈无关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与三甲基氢醌联合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Is均为0.25—0.50,呈协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结论阿扎霉素F3个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且与三甲基氢醌具有协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作为新型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环内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扎霉素F 阿扎霉素F5a 阿扎霉素F4a 阿扎霉素F3a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环内酯
原文传递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
作者 朱潇逸 《党员生活(湖北)》 2018年第7期60-60,共1页
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本科和研究生也在武汉度过,初到百里洲就不由得产生了心理落差。但通过自我调整,现在已逐渐适应了乡镇生活。基层能锻炼人,也是打磨年轻干部的试金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是我刚入... 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本科和研究生也在武汉度过,初到百里洲就不由得产生了心理落差。但通过自我调整,现在已逐渐适应了乡镇生活。基层能锻炼人,也是打磨年轻干部的试金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是我刚入职时的自我介绍,但参加工作后,我才发现知易行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整 年轻干部 自我介绍 研究生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直肠癌伴巨大肝转移瘤1例
7
作者 阮航 朱潇逸 +2 位作者 沈锦敏 朱梦婷 沈展 《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妊娠合并结直肠癌非常少见,结直肠癌在妊娠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13000^([1])。然而妊娠期妇女发现结直肠恶性肿瘤时大多数已是中晚期^([2]),主要原因是其早期症状大多不典型,常与妊娠期妇女的胃肠道症状相混淆,如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 妊娠合并结直肠癌非常少见,结直肠癌在妊娠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13000^([1])。然而妊娠期妇女发现结直肠恶性肿瘤时大多数已是中晚期^([2]),主要原因是其早期症状大多不典型,常与妊娠期妇女的胃肠道症状相混淆,如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从而导致误诊或者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直肠肿瘤 肝巨大转移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