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健军 赵庆豪 +4 位作者 邓尚希 朱炜嘉 张儒森 马润洵 黎庆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链侧保留内层骨板,开门侧完全穿透内层骨板。掀起开门侧椎板后,剔除脂肪组织,分离和保留椎管后方的所有韧带结构,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椎管后方的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从不同节段观察硬膜囊及神经根在开门前后的改变。最后,测量C4~C8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结果:在8个颈椎标本的椎管后方共发现37条的膜椎韧带。膜椎韧带的一端附着于黄韧带或椎板内面,另一端与硬膜囊后壁相连,形状以条索型多见。韧带的长度为7.37~20.09mm(12.24±3.21mm),各节段自上往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厚度最厚处达1.12mm。膜椎韧带在脊髓的C3-C4节段分布较多。在易发病的节段中,C5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是最短的(13.18±1.12mm,8.07±1.11mm)。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观察到椎管后方的膜椎韧带绷紧,硬膜囊变形,脊髓以及神经根发生移位。结论:膜椎韧带牵拉可能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重要因素。切断膜椎韧带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解剖学机制 膜椎韧带 神经根损伤
下载PDF
胸椎椎间孔外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儒森 赵庆豪 +4 位作者 赵健军 朱炜嘉 马润洵 黎庆初 刘则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对T1~12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进行解剖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240个T1~12椎间孔进行解剖观测。鉴别所有出现的韧带,观察并记录T1~12椎间孔外口区域椎间孔外韧带的数量、形态、分布、起止位置和毗邻,并用... 目的对T1~12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进行解剖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240个T1~12椎间孔进行解剖观测。鉴别所有出现的韧带,观察并记录T1~12椎间孔外口区域椎间孔外韧带的数量、形态、分布、起止位置和毗邻,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条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在229个胸椎椎间孔外口区域共发现564个椎间孔韧带,另11个椎间孔外口区域未发现韧带,椎间孔外韧带的出现率为95.42%。韧带有2种类型,放射型占24.11%(136个),横跨型占75.89%(428个)。放射型韧带在T1及T9~12节段较为常见,而在T2~8节段则相对较少。其中有43.44%(245个)韧带分布于椎间孔外口区域的前部,39.89%(225个)分布于后部,11.35%(64个)分布于上部,5.32%(30个)分布于下部。结论胸椎椎间孔外口区域存在2种类型的韧带;其中放射型韧带可能是一种脊神经抗牵拉的结构,对脊神经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横跨型韧带可能是胸椎压缩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潜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外韧带 T112椎间孔 解剖 非中线疼痛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庆豪 程亮 +6 位作者 朱炜嘉 马润洵 张儒森 邓尚希 赵建军 刘则征 黎庆初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96-1003,共8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下腰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男19例,女21例;年龄(35±10)岁...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下腰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男19例,女21例;年龄(35±10)岁(范围24~55岁)。责任节段包括L 3,44例、L 4,531例、L 5S 15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49.7%±14.0%。于病变节段双侧椎弓根投影的外侧缘连线与椎间盘投影上缘交点区域各注入质量浓度0.05 g/L的利多卡因0.1~0.3 ml,阻滞试验阳性。通过双侧入路椎间孔镜直视下用射频刀头或神经剥离子毁损窦椎神经起始段。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VAS评分及ODI指数的变化。结果:内镜下观察腰窦椎神经呈细丝状,主支紧贴椎间盘向椎管内走行,副支于椎间盘的后外侧缘交叉进入椎间盘或椎体后缘;与脊动脉中央后支伴行的神经为窦椎神经主支,呈紧张状态,随神经根的活动而活动;沿窦椎神经主支向外侧移动工作通道,可观察到窦椎神经在神经节腹侧的起始位置。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窦椎神经毁损术。术后VAS评分降低至1个月(1.7±0.9)分、3个月(1.3±0.9)分、6个月(1.2±0.8)分、12个月(1.3±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7,P=0.00);术后12个月VAS评分改善率为68.9%±17.1%(范围33.3%~100.0%);6例患者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较术后6个月升高,包括L 3,41例、L 4,52例、L 5S 13例。40例患者术后ODI指数降低至1个月18.3%±5.2%、3个月14.5%±4.3%、6个月13.6%±3.7%、12个月12.8%±3.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7,P=0.00);术后12个月ODI改善率为72.0%±11.6%(范围33.3%~88.9%)。结论: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可明显改善L 3,4、L 4,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2个月内的疼痛和功能,对L 5S 1节段患者6个月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去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