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焕兵 张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1期45-48,共4页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是肝移植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之一.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脑病、癫、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运动失常等.本文就肝...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是肝移植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之一.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脑病、癫、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运动失常等.本文就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神经系统并发症 弥漫性脑病 癫痫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剑 张琪 +3 位作者 汪国营 张英才 朱焕兵 杨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输注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生存... 目的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输注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生存情况和移植肝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肝移植大鼠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2)水平的变化。结果(1)基因转染MSCs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而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2)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IL-2和INF-γ水平在肝移植术后急剧升高,各时段均显著高于3个治疗组(P<0.05);(3)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组呈重度排斥反应,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为轻度排斥反应,而基因转染MSCs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MSCs可以延长肝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 肝脏移植 基因修饰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朱焕兵 李江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2161-2166,共6页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影响HCC患者的预后、HCC复发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指南来规范诊断和治疗.本文就HCC合并PVTT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述评.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分型
下载PDF
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 张琪 +3 位作者 张英才 朱焕兵 汪国营 杨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18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分泌型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进行干预治疗。取...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分泌型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进行干预治疗。取糖尿病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植入胰岛细胞;单纯MSC组植入MSC和胰岛细胞;基因转染MSC组植入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和胰岛细胞。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移植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①糖尿病大鼠血糖平均在移植后2 d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 d升高,单纯MSC组和基因转染MSC组血糖分别在20 d和47 d升高。②对照组、单纯MSC组和基因转染MS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9.5±3.2)d、(25.2±5.3)d和(53.6±7.5)d,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5.362,P<0.05);移植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8)d、(51.7±7.9)d、(95.2±12.7)d,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6.821,P<0.05)。③对照组在胰岛移植后7 d内,IL-2和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IL-4和IL-10的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下降(P<0.01)。④两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均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MSC组移植物内可见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D40LIg 胰岛移植 糖尿病
下载PDF
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分析
5
作者 张剑 纳宁 +4 位作者 朱焕兵 姜楠 姜在波 杨扬 陈规划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50-451,472,共3页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临床资料,总结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在腹部刀刺伤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临床资料,总结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在腹部刀刺伤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肝总动脉、腹主动脉瘤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腹主动脉门静脉瘘。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行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动脉瘤和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术,门静脉高压症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腹部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疼痛的影响
6
作者 唐国强 朱焕兵 +3 位作者 洪令斌 黄国栋 刘国青 蓝星莲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小檗碱(Berberine,Ber)对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DPN)大鼠疼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模型,且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小檗碱(Berberine,Ber)对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DPN)大鼠疼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模型,且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kg、低剂量组以小檗碱100 mg/kg、高剂量组以小檗碱187.5 mg/kg体重灌胃,整个治疗持续8周(w)。用热板法测定大鼠舔后足的潜伏期即痛阈,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结果:(1)建模成功后,模型大鼠FBG≥13.8 mmol/L,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2)用小檗碱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BG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痛阈值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实验还发现,在用小檗碱治疗的后期能使明显消瘦的2型糖尿病性大鼠体重回升。结论:小檗碱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且大剂量时对DPN大鼠的神经性疼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糖尿病性神经痛 痛阈 大鼠
下载PDF
1例产气性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7
作者 赵巧梅 黄冰瑛 +4 位作者 徐虹霞 蔡凌云 周冬儿 朱焕兵 丁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05,共5页
总结1例罕见的以产气性后腹膜脓肿伴全身多处蜂窝织炎为主要表现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致侵袭性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酮症酸中毒与感染性休克并发的救护;产气性后腹膜脓肿的观察与护理;全身皮下气肿伴蜂窝织炎的观... 总结1例罕见的以产气性后腹膜脓肿伴全身多处蜂窝织炎为主要表现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致侵袭性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酮症酸中毒与感染性休克并发的救护;产气性后腹膜脓肿的观察与护理;全身皮下气肿伴蜂窝织炎的观察与护理;多种致病微生物继发感染的治疗和护理;分阶梯营养支持与血糖管理;ICU获得性衰弱的康复护理。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入院68 d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复查,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后腹膜脓肿 蜂窝织炎 糖尿病 护理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癫痫患者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焕兵 张剑 +6 位作者 汪国营 尹东亮 孙翀 汪根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癫痫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的772例患者中,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癫痫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癫痫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的772例患者中,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癫痫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58岁,中位年龄54岁。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感染相关的病原学检查等。对可疑癫痫发作的患者,完善脑电图、CT或MRI等检查。分析患者发病原因、诊治和转归情况,包括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病因分析、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结果肝移植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0%(8/772),其中发生在术后1周1例、5~16周2例、16周以后5例,最长的1例发生在术后7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例,其中2例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复杂部分发作1例。病因分析显示,术前有癫痫发作史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出现水、电解质紊乱6例,其中2例合并低血糖;术后出现脑卒中4例,其中1例合并术后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异常升高,1例合并术后颅内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患者均给予镇静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针对各种诱因进行治疗。经治疗后2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脑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癫痫可能与术前癫痫发作史、肝性脑病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毒性、水电解质紊乱、脑卒中、颅内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确诊,给予镇静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针对各种诱因进行治疗。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癫痫 水电解质失调 免疫抑制剂 卒中 预后
原文传递
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与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翀 尹东亮 +2 位作者 朱焕兵 李坤 张剑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分离与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案,并研究B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取SPF级4周龄健康SD大鼠1只,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提取BMSCs,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其生长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 目的探讨有效的分离与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案,并研究B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取SPF级4周龄健康SD大鼠1只,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提取BMSCs,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其生长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绘制P3代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体外分离的原代细胞可见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以梭形和多角形为主,呈旋涡状细胞集落,约8 d可达80%以上融合。传代纯化后细胞形态均一,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生长曲线提示BMSCs呈S形趋势。P3代BMSCs代表面标志物分化群(CD)29、CD90阳性表达,而CD11b、CD45阴性表达。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增殖活跃、生物学特性稳定的BMSCs,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大鼠
原文传递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汪国营 李华 +7 位作者 刘炜 姜楠 朱焕兵 张剑 汪根树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组和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白细胞分类与发生AR的相关性。采用R0c分析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分别为(0.127±0.161)x10^9/L和(2.8±7.3)%,均显著高于NAR组的(0.071±0.100)×10^9/L和(1.0±1.1)%(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AR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45x10^9/L和2.35%,此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17和0.185),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6%和88.4%、28.6%和89.9%。结论肝移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对诊断A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