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
作者 史册 陈明 朱爱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髓芯减压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32例(36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 目的探讨可视髓芯减压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32例(36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患者资料,其中男25例(29髋),女7例(7髋);年龄26~62岁,平均(38.14±6.38)岁。均接受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Ficat分期。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at分期显著改善。结论可视髓芯减压结合PRP混合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及Ficat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髓芯减压 富血小板血浆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微创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爱祥 朱裕成 +3 位作者 郑红兵 王冰 马军 李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疗效。方法56例68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椎弓根入路30例36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6例32节椎体,采用球囊或Sky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疗效。方法56例68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椎弓根入路30例36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6例32节椎体,采用球囊或Sky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50.2%、43.2%;双侧组分别为52.3%、46.9%。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高恢复率分别为46.3%、43.6%;双侧组分别为50.2%、46.1%。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后1周两组均有所增加。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下载PDF
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爱祥 朱裕成 +3 位作者 杨春 颜昕 马军 王杨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采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9~70岁,平均48.3岁。...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采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9~70岁,平均48.3岁。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Frankel分级)、椎间隙高度改变、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C级8例中6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D级20例均恢复至E级;4例改变不明显。椎间植骨均于11~18周达到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术前及术后1周指标采用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指标采用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桥式减压内固定植骨术用于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桥式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爱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PFNA组(行PFNA治疗)和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各20例。观察...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PFNA组(行PFNA治疗)和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43.1±10.9)min、(85.8±26.6)ml、(88.9±4.1)分,优于置换组的(96.9±16.7)min、(303.9±33.7)ml、(81.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为(27.8±11.2)d,长于置换组的(6.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感染1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3/20);置换组术后感染4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9/2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 PFNA可作为首选。若患者术后需要早期下地负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则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价值 老年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
5
作者 朱爱祥 《大医生》 2019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全髋...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患者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酌情选择治疗方案,以保证符合手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 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冰 朱裕成 +4 位作者 马军 李涛 朱爱祥 杨春 杨太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7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04个伤椎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矢状面指数(VSI)、后凸Cobb角,评价椎体解剖形态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7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04个伤椎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矢状面指数(VSI)、后凸Cobb角,评价椎体解剖形态的恢复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的模拟视觉类比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7.3±2.7)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VSI分别为0.63±0.31、0.94±0.12和0.92±0.32,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Cobb角分别为39.12°±5.53°、8.24°±4.11°和8.66°±6.57°,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分别为9.26分±0.60分、1.79分±1.21分和1.90分±0.86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分别为82.71分±3.67分、19.50分±2.73分和24.14分±4.10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32,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较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Cobb角,止痛效果和脊椎功能恢复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多节段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跟骨爆裂骨折手术植骨固定近期疗效临床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冰 马军 +2 位作者 朱裕成 朱爱祥 杨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爆裂骨折手术植骨固定的适应证、方法、植骨材料选择以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Sander分型标准,筛选符合型和型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爆裂骨折患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计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爆裂骨折手术植骨固定的适应证、方法、植骨材料选择以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Sander分型标准,筛选符合型和型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爆裂骨折患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计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8例20足,均使用国产跟骨钛钢板固定,自体骨植骨15足,异体骨植骨5足。结果随访6个月,15足采用自体骨植骨者有1足皮肤伤口延期愈合,5足使用异体骨植骨者均有皮肤切口延期愈合,其中1足切口感染,1足出现骨髓炎。按照Maryland foot Score指标评价,以每一足为分析基数,优13足,良4足,可3足(均系型骨折),优良率85.0%。结论对于跟骨爆裂骨折,手术内固定时均需植骨,植骨以取自体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植骨 疗效
下载PDF
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先亭 杨太明 +2 位作者 许兴柏 朱爱祥 王博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1-12,23,共3页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治疗47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B1型7例,B2型8例,B3型10例,C1型11例,C2型6例,C3型5例。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骨。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治疗47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B1型7例,B2型8例,B3型10例,C1型11例,C2型6例,C3型5例。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骨。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3个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等评分方法评定,结果优27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3%。结论手术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靠的内固定、植骨及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关节内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先亭 朱裕成 +4 位作者 杨太明 马军 许兴柏 朱爱祥 杨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75~92岁,平均84岁。骨折按Tro...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75~92岁,平均84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型5例,型9例,型12例。骨质疏松程度按Singh评定标准,其中1级4例,2级9例,3级8例,4级5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6例,脑梗塞后遗症3例,慢支6例。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平均为(88.9±4.1)分。所有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切口愈合良好,短期内基本恢复术前行走功能水平。结论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有明显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改善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置换 不稳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冰 朱裕成 +4 位作者 马军 李涛 朱爱祥 杨春 杨太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695-698,694,共5页
目的探讨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3例两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66个伤椎,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角,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 目的探讨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3例两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66个伤椎,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角,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进行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水泥外渗3例4个椎体。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平均椎体矢状面指数分别为0.67±0.33、0.93±0.15和0.91±0.48,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83.62,P<0.01);后凸Cobb角分别为(36.33±6.83)°、(7.33±6.37)°和(9.18±6.75)°,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64.41,P<0.01);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9.09±0.83)分、(1.72±1.10)分和(1.90±0.94)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07.89,P<0.01);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81.27±4.12)分、(17.96±3.37)分和(20.41±4.03)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97.23,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伤椎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的矫正、止痛效果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两节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体骨折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册 许兴柏 +4 位作者 朱爱祥 马军 杨春 王冰 朱裕成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770-77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人路治疗复杂距骨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复杂距骨体骨折14例,根据Sneppen距骨体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Ⅳ型7例。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4例随访...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人路治疗复杂距骨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复杂距骨体骨折14例,根据Sneppen距骨体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Ⅳ型7例。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骨折均愈合,依据Weber踝部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78.5%。距骨体缺血坏死1例,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体骨折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显露充分、疗效优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体骨折 内踝截骨 疗效
下载PDF
SF加TFC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裕成 王冰 +4 位作者 杨太明 高先亭 郑红兵 杨春 朱爱祥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SF TFC 治疗 腰椎滑脱 疗效
下载PDF
棘突旁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冰 朱裕成 +1 位作者 马军 朱爱祥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旁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旁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疗效。结果38例顺利实施手术,1例扩大切口。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根据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 目的探讨棘突旁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旁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疗效。结果38例顺利实施手术,1例扩大切口。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根据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84.6%),良5例(12.8%),总优良率97.4%。结论该方法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失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很少遗留慢性腰痛症状,具有实施简便、安全可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复杂锁骨骨折缩短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冰 朱爱祥 +1 位作者 马军 朱裕成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目的研究复杂锁骨骨折缩短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骨折类型采用Edward分型法。对13例碎裂严重、难以解剖复位的复杂粉碎性锁骨骨折,术中采取对骨折端有限缩短的方法,即把锁骨缩短5~10mm,常规使用锁骨钢板内固定,并将缩短后剩余的骨... 目的研究复杂锁骨骨折缩短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骨折类型采用Edward分型法。对13例碎裂严重、难以解剖复位的复杂粉碎性锁骨骨折,术中采取对骨折端有限缩短的方法,即把锁骨缩短5~10mm,常规使用锁骨钢板内固定,并将缩短后剩余的骨质植在骨折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月,骨折愈合良好,锁骨部位和肩关节外形功能正常。根据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1例,良2例。结论对难以解剖复位的复杂粉碎性锁骨骨折,缩短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以简化手术操作,骨折端稳定性更好,有利于骨修复,不影响肩部的外形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骨折 锁骨 缩短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15
作者 王冰 朱裕成 +4 位作者 高先亭 杨太明 郑宏兵 杨春 朱爱祥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颈椎X线片、CT、MRI排除骨性损伤,根据损伤机制、症状、体征确诊,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41例,肌力大多有不同程序好转,部分手术治疗者术后椎体...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颈椎X线片、CT、MRI排除骨性损伤,根据损伤机制、症状、体征确诊,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41例,肌力大多有不同程序好转,部分手术治疗者术后椎体束改善明显。结论:二组病人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严重损伤者,不论手术与否,疗效均差。积极地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 损伤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占斌 朱爱祥 +3 位作者 曹广超 李甲 朱辉 石荣剑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和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201例,男性177例,女性24例;年龄40~55岁,平均45.3岁... 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和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201例,男性177例,女性24例;年龄40~55岁,平均45.3岁。烫伤47例,动物咬伤39例,机器绞伤59例,道路交通伤36例,皮肤缺损7例,溃疡或感染后皮肤坏死4例,其他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17例,发生率为8.5%1.69(95%CI1.05~2.71)。根据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静脉吻合血管数、皮瓣血肿、皮瓣感染、皮瓣感染血管危象均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有关(χ^2=38.812、4.418、36.514、44.194、13.651、5.182、9.653、44.195、46.8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静脉吻合血管数、皮瓣血肿、皮瓣感染、血管危象均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3、3.57、2.34、1.69、9.32,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坏死 股前外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观察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爱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对跟骨骨折进行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L形外侧切口治疗,研究组接受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X光片测量结果以... 目的分析对跟骨骨折进行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L形外侧切口治疗,研究组接受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X光片测量结果以及Maryland足部评估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61.50±5.11)min、住院时长(10.80±2.78)d均短于对照组的(82.10±4.59)min、(17.65±3.18)d,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s角、Gissane's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选择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其治疗效果和常规治疗相当,但能有效减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外侧小切口治疗 L形外侧切口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爱祥 高先亭 +2 位作者 杨太明 陈浩 钱玉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骨盆骨折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内固定组(n=80)和联合固定组(n=8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单纯钢板内固... 目的探究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骨盆骨折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内固定组(n=80)和联合固定组(n=8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单纯钢板内固定疗法、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并比较骨盆骨折的治疗优良率。结果联合固定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06±1.51)d,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为(12.13±2.71)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2,P=0.015);联合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13±0.14)个月,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22±1.93)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2,P=0.005)。联合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75%,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为78.75%,因而联合固定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χ~2=7.931,P=0.019)。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该种治疗方法可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钢板内固定 盆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普通型与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钱玉 史航 +3 位作者 朱爱祥 高先亭 杨太明 朱裕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采用普通型PFN...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采用普通型PFNA内固定治疗(A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70~91岁,平均(80.2±5.7)岁;骨折Evens-Jensen分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3例。21例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内固定治疗(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72~94岁,平均(81.3±5.2)岁;骨折Evens-Jensen分型:Ⅲ型9例,Ⅳ型10例,Ⅴ型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褥疮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螺旋刀片头、颈切出2例;B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较普通型PFNA更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下床时间更早,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强化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史册 高运 +5 位作者 朱爱祥 杨春 杨光辉 朱裕成 郑红兵 王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28例和标准TES...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28例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组(TESSYS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 经皮椎间孔镜 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老年患者 神经根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