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型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半月板无血运区软骨损伤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现玮 徐卫袁 +4 位作者 张兴祥 王创利 王黎明 沙卫平 朱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9期5375-5378,共4页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修复可能性显著地提高,但单一的支架材料均不能符合理想支架的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半月板无血运区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修复可能性显著地提高,但单一的支架材料均不能符合理想支架的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半月板无血运区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成纤维软骨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培养.42 只构建半月板无血运区软骨损伤模型成功的大白兔随机抽签法均分为3 组,复合材料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对照组不行任何干预.结果与结论:复合材料组大体观察损伤被修复组织填充,8~12 周效果逐渐改善,与正常半月板组织相似,优于其他两组;组织学检查显示8 周时出现软骨囊和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12 周时完全修复了半月板损伤区,表现为纤维软骨样组织愈合;单纯材料组部分修复了半月板损伤区,呈瘢痕愈合,对照组未见软骨修复.MRI 检查显示复合材料组修复效果较好;说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地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缺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作为半月板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良好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损伤 半月板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的潜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寅 徐卫袁 +4 位作者 王文加 张兴祥 严飞 沙卫平 朱现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5953-5958,共6页
背景: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种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多系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美容吸脂手术中获得,取材方便,原料来源丰富,在生物治疗应用方面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探讨其基本生... 背景: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种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多系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美容吸脂手术中获得,取材方便,原料来源丰富,在生物治疗应用方面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探讨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成骨成软骨的潜能。方法:取美容吸脂获得的脂肪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取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及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行体外成骨及成软骨诱导。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呈纤维样形态,原代细胞24h内贴壁,培养5-7d后开始形成细胞集落;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S和G2/M所占比例分别为(88±2)%,(12±2)%和0.03%。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和CD105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RT-PCR检测显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中骨桥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经软骨诱导分化后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呈阳性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多向分化 骨桥蛋白 Ⅱ型胶原 干细胞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3
作者 黄群 朱现玮 +3 位作者 严飞 赵星毅 周志平 徐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21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21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19.9±3.3)个月。术中出血量180~300(214.8±36.6)ml,手术时间120~180(149.5±14.9)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0例,复位良好8例,复位不佳3例。患者拄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时间为4~8(5.67±1.2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3~24(17.5±3.3)周。术后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髋关节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1年改良Harris评分为82~120(103.4±10.6)分,其中优15例,良4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15例可完全负重行走;4例轻度跛行,可不扶拐;2例明显跛行,需扶拐行走。结论采用PFNA联合辅助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坚强固定,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内固定失效、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辅助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髋臼前方入路低切迹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四边体骨折:疗效与生物相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寅 盛晓磊 +5 位作者 沙卫平 张兴祥 王进 朱现玮 王黎明 严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4348-4353,共6页
背景:髋臼四边体骨折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随着对这类髋臼骨折研究的深入以及骨科内植物的发展,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髋臼前方手术入路包括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等,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背景:髋臼四边体骨折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随着对这类髋臼骨折研究的深入以及骨科内植物的发展,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髋臼前方手术入路包括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等,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比较低切迹重建钢板经腹直肌旁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置入治疗髋臼四边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41例髋臼四边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腹直肌旁入路组21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0例,均放置低切迹重建钢板固定。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随访时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效果,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患髋功能,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髋关节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41例患者均获得大于6个月的随访;②腹直肌旁入路组在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P<0.05);③两组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P<0.05);在术后3,6个月随访时,腹直肌旁入路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在术后3,6个月随访时,腹直肌旁入路组的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显著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P<0.05);⑤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复位满意度(Matt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两种髋臼前方入路置入低切迹重建钢板修复髋臼四边体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对于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应用腹直肌旁入路放置低切迹重建钢板具有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便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髋臼四边体 骨折固定 腹直肌旁入路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现玮 严飞 +3 位作者 王黎明 沙卫平 周志平 黄群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腹直肌旁入路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MIS-TLIF单侧Quadrant通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现玮 严飞 +2 位作者 黄群 徐沁 周志平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评估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2018年8月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33~84... 目的评估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2018年8月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33~84岁,平均(56.4±,10.6)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程度,ODI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撕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80~160(102.0±10.5) min,术中出血量40-320(100.4±40.3) mL。35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8±1.61)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69±0.72)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11±1.6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1.66±0.73)分,ODI由术前(51.03±8.35)%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1.71±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椎间融合按Bridwell标准Ⅰ级和Ⅱ级为32例(91.4%);按MacNab标准,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退行性疾病 显微镜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应用体会
7
作者 朱现玮 严飞 +2 位作者 徐沁 周志平 黄群 《大医生》 2019年第20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将其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将其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功能障碍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用时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DI及FPS评分均得以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能缩短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用时,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 经皮螺钉内固定 退行性腰椎疾病 手术指标 功能障碍 疼痛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微创置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群 盛晓磊 +2 位作者 严飞 周志平 朱现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18-5823,共6页
背景: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虽然疗效确切,但由于创伤大,会导致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良后果。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逐渐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Qu... 背景: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虽然疗效确切,但由于创伤大,会导致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良后果。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逐渐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与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腰椎微创融合组24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治疗,传统开放组30例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3,6,12个月记录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分无痛,10分剧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评估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②腰椎微创融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组长(P<0.05);③2组患者术前腰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腰椎微创融合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2组腰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腰椎微创融合组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术后6个月、1年时2组患者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摄片随访显示,2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手术节段融合良好;⑤结果提示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与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物材料 腰椎退行性疾病 QUADRANT通道 微创 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群 朱现玮 +3 位作者 严飞 徐炜 徐沁 周志平 《骨科》 CAS 2022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的1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的1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7±2.56)个月。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1周VAS评分[(3.39±0.53)分]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1.46±0.41)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9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ODI降至(46.79±5.18)%,术后3个月为(15.71±2.58)%,病人术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69.43±1.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JOA评分为(19.21±1.76)分,术后3个月为(27.43±2.94)分,与术前[(8.71±1.6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MRI显示脓肿已清除,神经根及硬膜囊无受压,部分病例达到椎间骨性融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对于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感染 经皮内镜清创术 病灶清除 引流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改良PLIF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群 朱现玮 +3 位作者 严飞 徐炜 徐沁 周志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与改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8例获得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 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40例行改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与改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8例获得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 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40例行改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改良PLIF),微创手术组:3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优良率(89.47%)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 显示微创手术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改良PLIF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较快,疗效确切.但在临床应用上,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沁 黄群 +3 位作者 朱现玮 徐炜 严飞 周志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评估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经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的3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61.1岁.记录手术... 目的 评估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经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的3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61.1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患者下腰痛进行评分,以此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为11.5个月.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50±11.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2.31±14.50)mL,术后平均引流量(55.00±11.36)mL.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7.30±0.89)分降至(1.55±0.58)分,JOA评分由术前的(11.87±2.09)分升高至(23.69±0.80)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9例患者在影像学上均观察到骨性融合.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其中优15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达92.3%.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可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QUADRANT通道 微创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骨细胞在骨重建和维持矿物质稳态中的作用
12
作者 黄群 严飞 +3 位作者 徐炜 周志平 徐沁 朱现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48-2253,共6页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细胞。既往认为骨细胞是相对静止和休眠的细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最近几年里,骨生物学的知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认为骨细胞是维持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高度活跃的细胞,其在骨组织微环...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细胞。既往认为骨细胞是相对静止和休眠的细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最近几年里,骨生物学的知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认为骨细胞是维持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高度活跃的细胞,其在骨组织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骨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骨细胞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除此之外,骨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硬化素(Sclerostin)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硬化素对个体的骨量起负性调节作用,而FGF-23可以调节磷酸盐代谢。骨细胞还能感受机械应力,并将机械应力转化为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从而对效应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起作用。因此,骨细胞在骨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骨细胞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发现新的骨细胞分子,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的潜在药理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骨重建 骨硬化蛋白 成纤维生长因子 缝隙连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