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早期“山”字形冠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远 朱畅然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10X期10-16,共7页
汉代画像石、砖墓的墓门门扉上,几乎都刻有铺首衔环图案,并且这一图案沿用至今。从该类图案组合上看,犹如一个兽首戴了一顶'山'字形冠饰,而这种冠饰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从史前到商周再到汉代,发现它... 汉代画像石、砖墓的墓门门扉上,几乎都刻有铺首衔环图案,并且这一图案沿用至今。从该类图案组合上看,犹如一个兽首戴了一顶'山'字形冠饰,而这种冠饰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从史前到商周再到汉代,发现它有自身的演变序列,故在此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墓 东汉时期 瑶山墓地 铺首衔环 神人图像 反山墓地 刻纹铜器 墓主人 汉画像石 良渚文化 南阳县
下载PDF
史前到北朝陶瓷器物上舞蹈图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畅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陶瓷器物的纹样显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中国史前到北朝时期陶瓷器物上出现的舞蹈图案,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也表明从史前时期的宗教祈求平安的祭祀乐,到西晋时期改革乐器...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陶瓷器物的纹样显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中国史前到北朝时期陶瓷器物上出现的舞蹈图案,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也表明从史前时期的宗教祈求平安的祭祀乐,到西晋时期改革乐器伴奏的新声调乐舞,再到北朝时期供人享乐的胡腾舞,乐舞逐渐成为一种可供欣赏、可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器物 舞蹈图案 装饰纹样 祭祀乐 新声调乐舞 胡腾舞
下载PDF
先秦时期舞蹈图案研究——以考古发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远 朱畅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等器物上,有一些表现人物舞蹈活动的题材。就目前发现来看,依据功能进行分类,其舞蹈图案主要有巫术仪式舞蹈、图腾崇拜舞蹈、宴饮娱乐舞蹈三类,其中前两类主要见于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中:马...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等器物上,有一些表现人物舞蹈活动的题材。就目前发现来看,依据功能进行分类,其舞蹈图案主要有巫术仪式舞蹈、图腾崇拜舞蹈、宴饮娱乐舞蹈三类,其中前两类主要见于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中:马家窑时期的"二人抬物"舞蹈和组群舞蹈图案,反映的是巫术仪式舞蹈活动的场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而人形蛙纹舞蹈,可能是马家窑人在舞蹈活动过程中的装扮形象,是对当时蛙图腾崇拜活动的形象记录。宴饮娱乐舞蹈主要见于东周青铜器的画像故事纹中,其图案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多变,服装华美,乐器较多,构图上更加丰富,相比图腾舞蹈、巫术舞蹈多了些柔美和华丽,舞蹈更注重其娱乐功能。这种舞蹈功能的变化,反映了人类从模仿动物祈求神祗护佑到自我娱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舞蹈图案 巫术仪式 图腾崇拜 宴饮娱乐
下载PDF
汉代铺首衔环的造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远 朱畅然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铺首衔环的造型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众多造型艺术融合而成,经历了西汉早期的初步发展,到西汉中晚期逐渐趋于成熟、稳定,兴盛于新莽和东汉时期,主要呈现出随意与工整、模版化与创造性、夸张与变形的风格特点。其山字形冠主要是神兽的标饰,... 铺首衔环的造型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众多造型艺术融合而成,经历了西汉早期的初步发展,到西汉中晚期逐渐趋于成熟、稳定,兴盛于新莽和东汉时期,主要呈现出随意与工整、模版化与创造性、夸张与变形的风格特点。其山字形冠主要是神兽的标饰,而兽面主要为驱鬼镇墓而设,所衔之环可能起着避邪的作用,而其整个造型又体现了汉代时期的丧葬习俗、社会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铺首衔环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