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默通乳腺微创术后活动性出血的预防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瞻琳 李卓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期45-46,共2页
分析40例麦默通乳腺微创术患者的术后活动性出血生成原因,在随后的110例微创手术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减少盐酸肾上腺素浓度;(2)减少术中穿刺或切割时血管损伤;(3)改良术后手术部位及穿刺道均匀加压。比较改进措施前、后乳腺微创... 分析40例麦默通乳腺微创术患者的术后活动性出血生成原因,在随后的110例微创手术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减少盐酸肾上腺素浓度;(2)减少术中穿刺或切割时血管损伤;(3)改良术后手术部位及穿刺道均匀加压。比较改进措施前、后乳腺微创术后活动性出血生成情况。结果术后血肿的形成率由采取改进措施前的7.5%(3/40)下降到改进后的0.9%(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 术后 活动性出血
下载PDF
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瞻琳 钱浩勇 郭巨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9年第4期212-212,共1页
160例哺乳期乳腺炎伴乳腺肿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抗生素及大黄、芒硝外敷;对照组仅用抗生素及热敷、人工挤奶。结果观察组治愈77例(96.25%),好转3例(3.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0例(50%),好转22例(27.... 160例哺乳期乳腺炎伴乳腺肿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抗生素及大黄、芒硝外敷;对照组仅用抗生素及热敷、人工挤奶。结果观察组治愈77例(96.25%),好转3例(3.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0例(50%),好转22例(27.5%),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哺乳期 中药外敷
下载PDF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瞻琳 滑志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收治疗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收治疗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病情迁延时间、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病情迁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头凹陷率、肿块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区段切除术治疗,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且临床效果显著,同时预后情况较佳,是一种值得广为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切除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亚甲蓝染色法联合乳房隐蔽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瞻琳 曾少武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6期168-170,共3页
目的:评价亚甲蓝手术腔染色法联合乳房隐蔽切口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癌手术,肿瘤直径≤3 cm的100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技巧分为常规组和亚甲蓝组。常规... 目的:评价亚甲蓝手术腔染色法联合乳房隐蔽切口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癌手术,肿瘤直径≤3 cm的100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技巧分为常规组和亚甲蓝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标准保乳术,亚甲蓝组实施亚甲蓝染色法联合乳房隐蔽切口术,采用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或乳房腋尾部切口等乳房隐蔽切口。术中先用亚基蓝染色标记肿瘤在内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完整切除肿瘤后,手术残腔亚甲蓝环染标记断端,后再行手术腔环切取材,切缘送病理检查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亚甲蓝组术后拔管时间早于常规组,术中自体组织充填及术中切缘再次切除率低于常规组,术后美容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保乳术中采用亚甲蓝手术腔染色法,联合乳房隐蔽切口可以精确切除肿瘤,且美观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乳房隐蔽切口 亚甲蓝手术腔染色法 美学效果
下载PDF
41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菊丽 郭巨江 +2 位作者 朱瞻琳 陈永浙 毛贺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乳腺脓肿的患者,于门诊行B超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记录穿刺次数、脓肿愈合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1例乳腺脓肿[41例患者,单侧39例,双侧2例(...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乳腺脓肿的患者,于门诊行B超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记录穿刺次数、脓肿愈合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1例乳腺脓肿[41例患者,单侧39例,双侧2例(共43只乳房),多发脓腔4侧],共穿刺106人次,平均穿刺2.6次,平均2周内痊愈,3例患者发生奶漏,其中2例转切开排脓(2个月愈合),1例坚持喂奶(3个月后愈合)。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脓肿的穿刺排脓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B超 穿刺术
下载PDF
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滑志鹏 朱瞻琳 李瑞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保乳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根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对残损位置采用自乳与乳腺外组织瓣膜修复术。结果下蒂倒T整形15例,上蒂倒T整形28例,... 目的观察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保乳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根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对残损位置采用自乳与乳腺外组织瓣膜修复术。结果下蒂倒T整形15例,上蒂倒T整形28例,内侧整形19例,J整形13例,环乳晕整形10例,侧胸带蒂脂肪筋膜组织瓣修复整形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68%,满意度为88.42%。结论应用乳腺外科整复术术后美观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科 整复术 乳腺保乳根治术
下载PDF
超声、钼靶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菊丽 林伟杰 +1 位作者 朱瞻琳 陈永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8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应用超声、钼靶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6月医院确诊为乳腺癌16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超声、钼靶及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44... 目的分析乳腺癌应用超声、钼靶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6月医院确诊为乳腺癌16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超声、钼靶及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44例,均为浸润性癌。进一步使用κ系数检验验证三种评估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度一般(κ=0.551),钼靶及二者联合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度弱(κ=0.273,κ=0.392)。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高于钼靶及二者联合(P <0.05),三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在判定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钼靶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钼靶诊断结果不宜作为临床术前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惟一参考标准,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钼靶 腋窝淋巴结 乳腺癌
下载PDF
哺乳期乳腺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瑞香 郭巨江 +2 位作者 廖洪叶 朱瞻琳 林菊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111份乳腺脓肿脓汁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培养出68株病原菌,金黄... 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111份乳腺脓肿脓汁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培养出68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占89.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3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占2.9%,草绿色链球菌、路邓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均占1.5%。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8.5%、52.5%、44.3%,对磷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复方磺胺甲恶唑高度敏感;其中MRSA对青霉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亦达92.3%。结论哺乳期乳腺脓肿细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不宜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不宜作为治疗的常规用药,对于MRSA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亦不能作为治疗的常规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病原菌 细菌耐药
下载PDF
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少武 朱瞻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6例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依沙吖啶纱布填塞... 目的分析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6例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依沙吖啶纱布填塞、定期换药引流,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最终6例患者均治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个月至28个月无复发。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的治疗策略尚存争议,对于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引流,围术期辅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是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脓肿型 切开引流
下载PDF
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周期性乳腺痛发病相关性临床对照研究
10
作者 郭巨江 廖洪叶 +3 位作者 赵旭 朱瞻琳 李瑞香 林菊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71-773,共3页
目的研究非孕期周期性乳腺痛女性其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乳腺痛发病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因患纤维腺瘤到我院手术治疗的并伴有周期性乳腺痛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因纤维腺瘤住院且无乳腺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 目的研究非孕期周期性乳腺痛女性其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乳腺痛发病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因患纤维腺瘤到我院手术治疗的并伴有周期性乳腺痛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因纤维腺瘤住院且无乳腺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术前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并依照测定时所处的不同生理时期在两组间进行配对,观察两组之间雌孕激素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研究组共收集到72份激素样本,对照组收集到94例激素标本,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雌孕激素水平在各生理时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85,Logistic回归检验显示,患者年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周期性乳腺痛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55,0.85和0.09。结论患者血清的雌孕激素水平与周期性乳腺痛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乳腺痛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瑞香 郭巨江 +2 位作者 朱瞻琳 廖洪叶 林菊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98例施行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患者,其中49例行传统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另49例行局部肿胀麻醉...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98例施行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患者,其中49例行传统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另49例行局部肿胀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直径及肿块个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麻醉实施时间缩短(16.10 min vs.31.41 min)、手术时间减少(39.47 min vs.62.53 min)、麻醉剂降低(0.20 mg vs.0.31 mg)、麻醉效果良好率增高(96%vs.82%)、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vs.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4%vs.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乳腺多发实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麻醉 局部
原文传递
麦默通微创术治疗较大乳腺肿物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林菊丽 朱瞻琳 +2 位作者 毛贺辉 曾少武 郭巨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9期2143-2146,共4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术治疗较大乳腺肿物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肿物手术的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麦默通治疗组(103例)和常规手...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术治疗较大乳腺肿物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肿物手术的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麦默通治疗组(103例)和常规手术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随访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和肿物复发情况,并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绘制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曲线,组间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麦默通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麦默通治疗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微创治疗乳腺较大肿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麦默通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