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序批式反应器与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砂砾 谢康 夏四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8,22,共6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与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A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盐度对两反应器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进水盐度为0g/L(以NaCl质量浓度计,下同)时,SBR和IAMBR对总有机碳(TOC)、NH4+-N及TN的去除能力相当,IA...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与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A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盐度对两反应器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进水盐度为0g/L(以NaCl质量浓度计,下同)时,SBR和IAMBR对总有机碳(TOC)、NH4+-N及TN的去除能力相当,IAMBR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当进水盐度为10g/L时,SBR和IAMBR对TOC、NH4+-N及TN的去除产生明显的差异。IAMBR因为膜的截留与微生物富集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无明显变化,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而SBR受盐度冲击影响较大,TOC、NH4+-N及TN的去除率均大幅降低,说明IAMBR具有较高的抗盐度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盐度
下载PDF
环巢湖治理项目——双桥河沿岸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研究
2
作者 崔昱 朱砂砾 王凯丽 《中国市政工程》 2023年第1期58-61,95,共5页
以双桥河下游沿岸的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研究探讨了设计方案及设计要点。工程包括两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村内池塘改造整治。通过在村内布设污水管道,收集各户排放的污水,末端接入已建的沿河截污管,最终进入岗岭污水处理厂;... 以双桥河下游沿岸的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研究探讨了设计方案及设计要点。工程包括两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村内池塘改造整治。通过在村内布设污水管道,收集各户排放的污水,末端接入已建的沿河截污管,最终进入岗岭污水处理厂;并将6个村内的池塘根据具体形态及功能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农村污水 生态塘
下载PDF
余姚小曹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砂砾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38-41,107,共5页
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5万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三期改造工程扩建规模为7.5万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为了强化脱氮,改造工程... 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5万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三期改造工程扩建规模为7.5万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为了强化脱氮,改造工程新建生物反应池采用Bardenpho工艺,针对厂区用地紧张的特点,新建二沉池采用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与生物反应池合建)。改造工程总平面布置预留远期处理规模至30万m^3/d,出水标准至“准Ⅳ类水”的用地。文中介绍了三期改造工程工艺设计参数,并分析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Bardenpho工艺 一级A排放标准
下载PDF
初期雨水就地快速处理技术中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传庭 朱砂砾 +3 位作者 杨殿海 安莹 周振 余司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8-113,共6页
针对巢湖区域南淝河雨天出现的黑臭水体现象,自主研发出初期雨水末端就地快速处理工艺,即快速混凝沉淀+高效纤维滤池组合工艺,其中高效纤维滤池具有滤料密度可调节、使用时效长且截污能力强等特点。降雨期间,研究了不同启动方式和不同... 针对巢湖区域南淝河雨天出现的黑臭水体现象,自主研发出初期雨水末端就地快速处理工艺,即快速混凝沉淀+高效纤维滤池组合工艺,其中高效纤维滤池具有滤料密度可调节、使用时效长且截污能力强等特点。降雨期间,研究了不同启动方式和不同污染负荷下中试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实时启动缩短了装置的启动时间,可实现快速启动;当沉淀池表面负荷为 20.0~33.0 m^(3)/(m^(2)·h)时,快速混凝沉淀+高效纤维滤池组合工艺对 SS、COD、TP 的去除率分别为80%~99%、41%~88%和78%~90%,能够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混凝沉淀 高效纤维滤池 就地快速处理 黑臭水体
原文传递
城市陆域排水防涝体系构建方法与技术关键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连军 张善发 +2 位作者 朱砂砾 高原 李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1-145,共5页
从城市内涝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内涝的定义与控制指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与城市陆域排水防涝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对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规划设计流程与各步骤的设计计算进行了论述与说明,进而... 从城市内涝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内涝的定义与控制指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与城市陆域排水防涝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对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规划设计流程与各步骤的设计计算进行了论述与说明,进而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内涝灾害控制标准的确定、设计暴雨的推求、已建管网排水标准的提高、设计涝水量的计算、地表超标径流的蓄泄规划、与城市河道系统的衔接、与其他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陆域排水防涝体系 规划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